摘要:电力调度作业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本文对电力调度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行安全风险控制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电网调度;安全风险;控制
随着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用电总量的不断攀升,人们对于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高水平的电力调度工作重要性就愈发凸显。然而,近几年电网调度相关人员失误操作而引起的电网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制约电网的可靠运行,而且易造成设备损毁或人身伤害。而产生这些事故的根源在于电网调度运行中的许多安全风险未被及时发现,且相应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未落实到位。因此,做好电网调度运行安全风险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安全风险在工作票业务内的体现与控制
以某供电企业为例,在工作票业务方面出现的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工作票预审、许可与终结三方面,根据企业管理人员检查发现,工作表业务执行中预审、许可或终结等都存在较多不规范行为,具体如下。
1.1 从工作票预审角度
安全风险在预审中的存在主要表现为线路工作票不合理。通常企业调度员进行工作票审核中,若忽视结合相关资料与检修计划,便容易出现线路工作票难以达到实际标准的问题。对此现状,在解决过程中要求相关人员核对检修计划,将计划中检修内容、具体停电线路、停电与送电时间以及相关安全保证措施等作为重点审核内容,特别其中的安全保障措施,要求调度员以EMS 系统画面为依据进行审票。若预审中存在特殊情况,在工作票预审通过后可对工作任务进行适当增减。
1.2 从工作票许可角度
以线路检修为例,若在实际操作中未以工作票要求为根据,便会形成相应的安全风险,可将其称之为许可线路工作票。根据研究发现,产生这种现状原因:①表现在为满足区域内其他线路检修要求,将10kV 分支线采取停电措施,但因调度员缺少对应操作票,这样开工过程中便可能被遗漏。②因停电线路归属范围不同可能产生安全风险,如针对省调管辖线路,在检修中需得到市调调度员许可才可开工,但有部分县调调度员,仅以设备遥信情况为依据确定是否开工,安全风险由此产生。对于该安全风险的控制,无论对10kV 分支线或管辖范围外的线路,都要求做好安全风险控制单填写工作,将相关工作任务与安全措施等都融入其中,在相关部门完成审批后才可进行实际操作。
1.3 从工作票终结角度
工作票终结的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通常检修人员未将具体工作情况说明后便进行终结手续的办理。许多检修人员因不了解终结手续办理流程,在工作内容汇报中较为模糊,而调度人员因业务量过多,草率完成终结手续办理。对于这种安全风险,实际控制过程中要求加强检修人员、调度人员培训工作,且在工作票相关记录表中列出具体检修工作内容,包括: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线路的送电条件、重合闸能否恢复以及人员是否撤离线路等。在检修人员完成所有内容填写并由调度人员确认后,才可进行终结手续办理。这样可有效避免因安全措施未解除而引发电网事故。
2 安全风险在倒闸操作中的体现与控制
倒闸操作需以相应的逻辑顺序完成,其要求对操作票进行填写并保证下令正确,才可达到安全操作要求,其中存在任何失误都将引发事故问题。实际进行安全风险控制中主要可从操作表的填写与下令操作两方面着手。
2.1 操作票的填写与审核
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有漏项、错误问题存在于操作票中。相关人员未对检修单具体要求进行查看的基础上便填票,而且填写后的操作票未通过EMS 系统进行审核,使漏项问题极为明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此,在控制过程中:①要求对检修单进行检查,分析其中的内容如设备停电时间等是否与实际要求相吻合,且判断其他如接地方式、继电保护装置投退的合理性,确保各项内容无误情况下进行填票。②在填票过程中应以EMS 系统画面为依据,或由专人进行现场核对,分析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频率变化以及电压变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由EMS 系统进行操作票审核与生成,若所有内容不存在问题便可交由审核人员进行初审。另外,电力调度运行中引入的EMS 系统,其除在操作票生成与审核方面具备较强的优势外,还可进行电力系统的负荷预计与潮流计算。
2.2 下令操作中的安全风险与控制措施
通常在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调度员很可能出现生理与心理方面的变化,因在听觉、视觉上受到影响而出现发令失误问题。也存在另一种可能,当下令过程因语言差异而导致下令失误。在实际解决过程中,要求调度管理人员做好值班责任分配工作,使操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同时在实际操作前需与现场人员进行实时沟通,保证在操作方式上达到最佳,防止误操作问题的产生。另外,应注重操作票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在操作票系统应用的情况下,将其他如工作票、检修等系统引入其中,这样各系统保持一定的关联,可达到防误操作的目的。对于调度相关人员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身心变化问题,要求进一步优化工作条件,使调度员在实际操作中能够保持集中的注意力。
3 安全风险在交接班中的产生与控制
交接班中安全风险产生很大程度因调度人员在交接过程中未将系统运行情况向接班人阐明,而接班人也忽视对设备运行情况的了解,一旦设备运行出现异常将无法被及时发现,或可能出现下令失误等问题。因此,在实际控制过程中,应保证调度人员在一定时间内禁止进行业务操作,需认真核实交接记录内容,针对其中错漏问题需及时修改。目前许多电力部门在交接班管理方面明确规定,调度人员在交接中应至少提前10min 进入岗位状态,对所有交接内容如系统异常情况、检修状态、继电保护装置仪器其他安全措施等情况,都需进行明确,这样才可使安全风险得以有效控制。
4 安全风险在事故处理中的体现与控制
电网实际运行中出现故障的可能性较高,若调度人员在系统故障时无法采取有效措施,便导致故障问题持续恶化,事故危害性更加扩大。实际进行控制过程中,可采取措施主要表现在:①做好调度人员培训工作,其中的培训内容可集中在电网基本运行情况、事故处理措施等方面,而且需注重提高工作人员心理素质,通常面对故障问题时,较多调度人员因不了解具体处理方法,极易产生恐惧或逃避心理,所以心理素质培训极为重要。②事故预案编写时鼓励调度员参与其中,大多预案中往往包括电网实际运行状况以及事故预防与处理的相关措施,调度人员参与编写能够正确认识电网的运行特点,且在故障问题出现后能够沉着应对。需注意的是除事故预案编写外,电力部门为保证电网的可靠运行通常进行检修计划的编写,若编写中未做好电网运行状况的分析,且相关的检修质量标准未进行明确,也容易出现安全风险。要求在编制检修计划中,需将无功、有功电力电量等融入其中,且其他潮流分布、电网结线以及相关装置配置也应在检修计划编制范围内。在完成计划编制后,还需根据电网调度实际规定进行检修计划的审核,保证无误的情况下才可用于检修指导中。除此之外,电网调度部门自身也需考虑进行相关管理机制的构建,确保电网运行、检修等各方面得到有效管理。
5 结论
我国电网建设步伐的加快,要求在调度运行水平上进一步提升。但现行在调度运行中存在较多安全风险,包括工作票业务方面、调度交接、倒闸操作以及事故处理等,影响电网的可靠运行,要求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将安全风险产生的概率控制最低,这样才可保证供电质量不受到影响,更好的为社会各行业领域服务。
参考文献
[1]曾坤茂.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安全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科技与创新,2015(23):115-116.
[2]李慧,宋胜弟.试论电力调度运行的安全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J].科技展望,2016,26(34).
[3]谌安娜.电力调度运行中的调度安全风险及控制措施[J].工业b,2015(11):209-209.
论文作者:张一飞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电网论文; 风险论文; 操作论文; 工作论文; 人员论文; 调度员论文; 过程中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