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大量积压的货物_库存商品论文

面对大量积压的货物_库存商品论文

面对大量的积压商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全国库存商品3万亿元,其中商品房空关5600多万平方米, 彩电1000万台,手表3000万只,衬衫15亿件,冰箱、录像机、洗衣机等工业品均大量过剩。如何使库存商品消肿,已成了国企改革的当务之急。

库存商品大量积压的原因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供大于求”,促进了“买方”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中国生产力迅速提高,基本满足了12亿人民的吃、穿、住、行,我国市场出现了实实在在的繁荣和社会进步,但由于目前我们对市场经济认识尚不足,企业间出现了大量无序的竞争,政府对宏观、微观社会的调控功能还不够完善,以致部分商品开始出现“供大于求”,库存商品便积压起来。

第二,重复引进,盲目铺摊子,一哄而上。

目前的库存积压现象与一些企业不作市场调查,领导好大喜功,盲目决策,加大投资有关。不少企业热衷于赶“潮流”重复引进,如国产彩电在有长虹、康佳、TCL、金星、熊猫等名牌后,还引进近80 多条生产线,致使彩电产量剧增,只好压库。再如,上海矿泉水只需五、六条生产线即可满足全市人民饮水之需,结果引进了20多条生产线,导致矿泉水市场形成剧烈的争夺战。

由于“政企分离”,又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企业缺少正确的市场信号,耗费了大量的资金。为了争效益,不少企业盲目铺摊子,一哄而上,如房地产项目,套牢了至少500亿元以上资金。 上海一些旅游单位争相上“人造景观”和各种“乐园”项目,结果重复投资高达100 多亿元,以致有的收效甚微,濒临破产。

第三,产品老化过时,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商品积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产品几十年如一日,老面孔、老式样、老包装。中国的大部分国营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匮乏,生产工艺落后,无力改造旧设备旧工艺,所以只能得过且过。其产品自然无法与“舶来品”和国内“三资”的新产品竞争。而在老百姓生活日益提高的今天,以上海为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居民银行存款达到2200多亿元人民币,即每个家庭平均有44000 元以上金融资产时,你还大量生产几十年前的商品,被打入冷宫就毫不足怪了。此外,耐用商品的质量不断提高,大件消费品的寿命一般达到5年10年, 也放慢了耐用消费品更换的周期。

第四,多种压力,使百姓消费谨慎。

由于企业转制,大批职工下岗,下岗家庭不得不压缩消费,以渡过难关。同时医疗保险体制的改革,使职工不得不存钱以应付疾病。医院虽说“救死扶伤”,但挂号不付押金,就别想动手术。再加上小孩读书,子女上大学,各种费用日涨夜大,这些必要的教育“投资”,致使不少家长忧心仲仲。此外,商品房价过高,一辈子积蓄还买不起一套二室一厅的住房,使居民对房屋“望而生畏”,能不买的就尽量不买,导致居民们消费过度谨慎,企业产品销售困难,大量资金积压,造成企业亏损。据最近的统计,全国企业亏损可高达60%以上。

第五,资金大量涌向储蓄、证券等投资渠道。

1997年上半年股市兴旺,导致大量资金流入股市,全国开户股民已达到3000万户,资金大量集中于证券投资。同期银行储蓄也大幅增长。如上海居民1996年底储蓄余额高达2000亿元,1997年6月底已到2360 亿元,增幅达18%。而在全国,1997年“6月底, 定期存款比去年同期增长29.67%,增幅比一季度末低9.4个百分比;而活期存款比去年同期增长21.3%,增幅比一季度末提高0.6个百分点。”“至6月底,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277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7%”。

资金大量涌向股市,储蓄仍以近20%的速度大幅增长,这对于商品销售,必定是个打击。如何规范股市,保持股市稳定发展,并适当降低利率,促使资金流向商品市场,已成为宏观调控部门必须加以注意的问题了。

库存商品消肿的对策

第一,调整产业结构,使产销对路,以销定产。

库存商品大量积压,毫无疑问是产销不对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大城市,必须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附加值高的高科技、新颖、多功能的产品。而把劳动力密集的加工业,初级产品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同时发展第三产业,以帮助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岗的职工再就业。

国营中小型企业,要大力转换机制,组成股份合作制企业等多种形式的公司,要摸清市场路子,以销定产。实行小批量、多品种的产销机制,以适应市场。如上海“红灯”电器厂,计划经济时代曾辉煌一时,但后来产品积压,打不开市场;转换机制后,以销定产,又重振了雄风。

第二,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国内中西部市场。

我们认为目前切实可行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国内中西部市场。东南亚国家、中东和非洲一些国家,以及南美一些中等发达国家,都应是中国商品该去占领的市场。如国内的一些商业大集团,可去收购国外的联锁超市,然后在超市中销售中国产品。也可设立中国产品专卖店,与其他强手竞争。同时,要积极拓展内地市场,把联锁超市开到内地的大中型城市去。

第三,转变观念,提倡和引导正常消费。

中国人历来比较节俭,有高储蓄的倾向,但时代不同了,随着收入提高,应提倡居民消费。当然这是指正常的消费,而非奢侈浪费。走进一些新居民大楼,你仍能看到走廊里,过道旁放着一些经年不用的旧东西,居民舍不得丢弃,既妨碍公共卫生,又不雅观。说到底,这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旧观念,所以我们有必要提倡扔掉一些坛坛罐罐,把自己、家庭、小区、城市打扮得美丽一些。只有居民大量购物,才能使企业回收资金,让更多的职工上岗。

第四,要大力提倡使用国货。

现在发达国家的产品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城市居民家里几乎都有一件或数件日本货。过去中国商品产量低,质量差,但现在不少产品无论在质量、价格、服务上均不亚于日本货、欧洲货和美国货。所以我们必须宣传用国货,至少用合资企业的产品。韩国、日本都用法规来要求居民购买国货,并成为一种国民精神,现在连俄罗斯、新加坡等国总统也都出面要求居民使用国货,以保护民族工业发展。强调使用国货,并不意味着排斥进口货,而是提倡国民重视使用国货。这还必须上行下效,宣传以用国货为荣。当然,国货还须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服务态度。今年10月1日起中国对4800多种产品降低关税, 这样宣传使用国货就更为必要了。

第五,提倡按揭消费。

资本主义社会在出现“供大于求”的时候,早期采用的对策是把牛奶倒入海里以保持价格,在矛盾解决不了时就产生经济危机,使大批企业破产,压缩生产,以渡过危机。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主要采用信用卡,用按揭消费的办法,提倡提前消费,来解决生产过剩问题;并加强市场调查,以求产销平衡。中国目前采用按揭的商品仅有房屋,而且很不普遍。虽有一些商店已试用按揭方法,但销售的产品均非日常用品,有的是滞销产品,因此问津者稀少。建议先在大学生中采用按揭方法,因为大学生正是年青长身体的时候,急需各种消费品,消费量大。可否试点让其先用,毕业后逐年从工资收入中扣去。当然,这需要银行共同参与,让企业先回拢必需的资金。

第六,降低利息。

目前,通货膨胀率已降到近年来的最低点,但企业的贷款率仍偏高。因而需再次降利率,将储蓄利率从7.47%再降1到2个百分点,使居民的储蓄存款得到适度控制,把“笼中虎”逼出来进入市场。最近,银行第三次调低利息已开了好头。现在大部分企业靠银行贷款生产,归还利息成了一大问题,所以许多企业家叹息:企业为银行打工。降了利息,就等于扶了企业一把。

资金出笼后,是否会冲击股票市场,使其暴涨?笔者认为只要保持股市供求平衡,即大量上市新股,既能吸收股市资金,帮助企业转制,搞规模经营,又能平抑股市,使其不能暴涨。

微调利息,对银行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使其存贷差额缩小,经营效益下降。以上海今年上半年为例,存款额达5000亿元,贷款仅3500亿元,如降息,银行的困难将加大。这就需要银行进一步加快商业化步伐,加强管理,从管理中出效益。

第七,开设特价销售市场。

特价品市场销售的商品,主要包括工业积压商品、商业库存商品、外贸内销商品和落令削价等商品,打折率可从4至8折,如此既适合中低档消费水平的居民,也适合外地民工,更可以把特价商品市场办成吸引中外游客的旅游景点。香港的特价品市场,如男人街、女人街,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和购物天堂;武汉的汉正街,也形成了特价品与旅游结合的景点,这些都可以给我们以启示。此外,可成立全国性的库存商品调剂中心,推动库存商品的流通。大中型百货商店也可辟出专门的楼层来销售积压物资。

总之,在社会大力推动下,相信库存商品终究会消肿并走出目前的怪圈。

标签:;  ;  

面对大量积压的货物_库存商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