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41611197xxxx65794
摘要: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快,养老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本文结合实例,对综合性养老建筑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养老建筑;建筑设计;亚健康人群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养老模式开始多样化,出现了集中式养老、医疗型养老、居家式养老、日间照料式养老、候鸟式养老等不同模式。新型的养老模式带来了全新的养老建筑设计与规划,而开展综合性养老建筑的研究日益重要。
1.我国养老建筑现状分析
我国养老建筑的建设起步较晚,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转型期,康养产业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在养老领域中,养老建筑是否能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居,能否顺应新时代的需要,成为了如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对现有养老建筑的走访研究可发现,我国的养老建筑在建筑设计这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1养老服务类型单一
现有的养老建筑大多出现了服务类型单一的问题,不同功能资源的配置不够完善,不同的服务模式之间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脱节。很多建筑只满足了最基本的居住要求,使得老年人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和医疗护理,也缺少与他人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和与不同年龄层次人群接触的机会等,功能服务的模式单一,限制了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适应性,很多机构表现出运营不善等局面。
1.2居住形式单一
很多建筑只提供统一的标准化的居住空间,忽略了老年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和需求的不同,往往只能满足一种类型的老年人需求。单一的居住形式,将无法适应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当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时只能推倒重来,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
1.3建筑细部设计不足
对于身体机能退化的老年人而言,在一个新环境中生活是比较困难的,很多建筑往往忽略了建筑细部的适老性设计,无障碍设计也不到位,建筑设计缺少人性化,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1.4护理方式的单一
传统的养老院是较为封闭的,仅仅提供了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场所。居住在养老院的老人好比困在鸟笼的鸟,缺少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随着时代的进步,护理方式也有待转型。
2.某康养中心设计实践
2.1 项目概况
某康养中心项目总占地面积为16090m2,建筑面积34689m2,场地地面较为平缓,东侧为山地,西侧为校园。整体用地地势条件良好,日照充足,环境安静,具备了养老建筑的建设条件。该项目分为康复医院、关爱公寓、养生公寓和健康公寓四个部分(图1)。建筑选址位于市区,紧邻大学校园,既能共享市区便利的交通、繁华的商业与娱乐,也能分享静谧舒适的校园环境,在闹市中独享一方清静。
2.2 实现多功能融合
该养老建筑充分体现了养老与养生相结合,并融入了“医养”与“游养”的新型养老设施。服务对象也从传统的老年人拓展到老年人和亚健康人群。在设计中,达到多种功能复合化(图2)。
(1)“医养”功能的融入
在医疗部分的设计中,设计了小型的综合医院和针对介护老人的关爱公寓,对前来养老的老年人和养生的亚健康人群进行实时的健康管理,在入院时采集服务对象的个人健康信息做出健康评价,并在后期给予针对性的医疗护理和健康改善,时刻关注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医疗部分的介入可以为自己内部的服务对象进行医疗护理,也可以满足周边人口对医疗救助、日常检查等的医疗需求[1]。
(2)“游养”功能的融入
在“游养”理念设计中,宏观方面,宜昌市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风光秀丽,景观众多,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则可以安排该养老院与异地养老院形成对接,安排老人互换游玩。中观方面,宜昌周边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养老院可以定期组织安排老年人去周边游玩。微观方面,其相邻的大学校园,环境安静、舒适,健身设施齐全,老人可散步于校园,共享这份静谧与怡逸。“游养”概念的引入,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给了老年人亲近自然远离喧嚣机会。
(3)“养老”理念与“养生”理念的结合
该项目的选址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适合养生养老。在该建筑设计的健康公寓二居室的户型,为有旅游养生需求的亚健康人群提供了一个健康舒适安逸的居所。
在养老的建筑中加入了养生的概念,服务对象以老年人为主体,同时又增加了亚健康人群,通过居住者多样化的年纪,增加老年人与不同年龄层人群的沟通,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这种将“非老龄化”特征的功能引入老年建筑中的模式,可以改善老年人生活氛围,使其生活更有活力。将多种功能融合在一起,医疗不只是医疗本身,养老建筑也不只是养老,多元化、复合化让建筑可以满足更多类型人群的需求,使之对社会发展有了更强的适应性[2]。
2.3 多样化的居住空间
据相关研究指出,在老年养护设施当中,一些老年人每天在公共空间的停留时间远远小于在自己居室中的时间,特别是那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对于居住空间的设计更加需要创造安全、宜人、舒适的环境。居住空间的设计应从被服务者的角度出发,打造出多样化的居住空间,注重个体差异,满足了服务对象不同的需求,更加人性化。多样化的居住空间,面对未来的变化,有着更强的可持续性[3]。
按照《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将老年人分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和介护老人,该设计根据服务对象,将居住部分分为三种:一是关爱公寓,该公寓针对的是介护老人,即生活行为需要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在布局上紧邻综合医院,可以为老人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在建筑单体设计中(图3),每层设有护士站,对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高效的医疗护理。二是养生公寓,该公寓面对介助老人,即生活行为需要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设施帮助的老人。这种老人为轻度失能老人,身体机能开始退化,但没到需要配备医疗、康复设备的地步,该公寓配备无障碍设计和日常护理服务。公寓平面布局灵活,满足不同需求与经济能力的老年人居住(图4)。三是健康公寓(图5),该公寓适用于比较健康年轻的老年夫妇和养生需求的亚健康人群,该公寓为两室一厅,可供子女或其他亲属探望时留宿,营造一种“家”的感觉。
2.4 建筑细节中的适老性设计
进入老龄化时,老年人表现出心理老化和生理老化两方面。心理老化表现在缺乏安全感、有参与交往需求等特征,生理老化表现为感知能力的退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变化、肌肉骨骼系统变化、对周边环境适应能力的减弱、老年疾病的产生等特征。在建筑设计中,“对于空间来说,决定空间中体验行为的主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设计师,一个是使用者。空间的存在是满足人在其中的需求,而这些需求表现的方式就是行为”,故设计者应构建出使用者与建筑之间的最佳关系,从使用者的心理需求与生理需求入手,在建筑的用色、建筑布局、建筑无障碍设计等方面做出回应。
在建筑造型处理上,建筑风格与相毗邻的大学建筑风格一致,采用现代建筑风格,但在颜色上以暖黄色为主,经研究发现,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而良好的色彩环境氛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起伏,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采用暖色系,避免冷色系“清冷”的感觉,不仅有助于老年人病情的治疗,还可以排解老年人的孤独之感(图 6)。
在单体建筑设计上,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房间内部卫生间的设计中,避免直角,改用弧形墙面,减少了老年人磕碰的概率,为身体进入老龄化的老年人,提供更为安全的室内环境。在服务于介护型老人的居住建筑中,采用集中式洗浴,由专人负责老年人的洗浴,这样对于失能老人更加方便与安全。
在建筑布局设计中,除关爱公寓单独设置外,健康公寓与养生公寓结合布置,共用入口大厅,一方面统一管理;另一方面增加了三栋公寓居住者之间的交往,宽敞明亮的大厅,提供了居住者碰面的机会,成为驻留洽谈的场所,尽可能地提供交往机会,满足老年人交往需求。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养老建筑设计中将养老与养生相结合的、医疗养老与旅游养老相结合的综合性养老机构将面临着广阔的前景,但在设计中仍需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注重个体差异和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并重原则,从而促进养老建筑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老年医院护理单元的空间模式研究[D].李宸.北京建筑大学 2015
[2]老工业区职工住宅居住环境现状与改造研究[D].王宇甜.武汉纺织大学2017
[3]机构养老设施建筑外环境设计研究[D].宋冰燕.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7
论文作者:刘志彬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建筑论文; 老年人论文; 公寓论文; 医疗论文; 老人论文; 需求论文; 老年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