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普明中学 孙红阳
【摘 要】我国已经推行了新课程改革计划,在这种背景 下,学校和教师都开始着重强调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自觉性和 创造性。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认识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起 到一个主导的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体。为了使学生的 主体地位能够更加凸显,这就要求教师应当更加有效地创设问 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更加充分的活动机 会。
【关键词】问题情境;高中教学;创设
随着 21 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被越来越多人否定。人们 逐渐意识到不能够再单纯的用模仿和死记硬背来学习,为了使 中国的学生能够拥有创新和发散思维等能力,必须让学生亲自 去进行动手实践,自主研究。这样,以问题学习为基础的教学 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 该根据课本的内容,创设学习情境,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1 创设问题情境
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的。根据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课堂教学应当从引入问题开始。 教师应当以教材内容为根据使用一段精彩的引言来创设问题情 境,引导学生来发现一些隐含的困难和矛盾,从而激发学生对 于学习的求知欲,使学生能够进入一种探索新知识的情境中。 通用技术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为能够掌握技术和设计的一般思想 和方法。通用技术表现在生活中的各方各面,只要能够引导学 生发现,理解和使用这些技术呢,就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技术的 乐趣和奇妙。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使用相对生动, 易懂的事例,因为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熟悉的东西。比如有一节 知识为《系统分析的方法》,理论性很强,很难被人所理解。因 此就可以借助《过河》这一游戏,向大家提出问题:为了让每 个人都能顺利过河,你有什么方案?问难给出以后,可以让学 生们进行相互交流和讨论,寻找解决的办法。让学生在游戏般 的体会中能够亲自经历系统分析的思考过程,这样能够为之后 的教学做好铺垫。
2 使学生明确问题
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需要知道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 和仍旧欠缺的知识,要有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要在理解的前 提下进行思考,广泛搜集资料和信息。高中生由于具备了一定 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文化的基础,所以对很多问题已经有了自身 的独到的见解,可以说已经有了发现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那 些较为分散和凌乱的知识还是缺少合理,深刻的分析。这个时 候就需要教师来帮助学生搞清楚问题的本质和存在的价值。
3 指导学生进行问题的解决
在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后,教师要科学去引导学生探究和解 决问题,让学生加入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从而能够对知识进行 消化,最终形成自己的能力。比如同样是《系统分析的方法》 这一节,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进行系统分析的时候应当 遵循的科学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教师一味地讲解教材,脱离现实,就会使学生感觉很枯燥,这时候就可以举划船的例子。如举行一场 高中划船比赛,应当怎样分析这个系统?学生就会兴趣高涨, 想要尽快掌握更多的知识,比如“比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怎样才能够获得胜利?”“我们应当做那些准备?”等等。教师 就可以引导学生去网上寻找资料,根据资料来分析系统和子系 统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结合物理课本中所学的加速度原理,推 测出相适应的数学模型,最终使大家能够做出一定的结论,如: 要想取得胜利,必须首先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增强人的能力; 其次必须改进参赛船只的造型来减少阻力,选择科学合理的材 料来减少船只的重量,挑选身体素质较强而且体重较小的学生 等。这样,经过大家的分析和总结,就可以将原来比较枯燥又 抽象的知识变得很生动,很有趣了。
4 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努力过程
问题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学生一起回顾和讨论自己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发展的能力,以及仍然没有解决 的问题。问题策略最要紧的就是要让学生在亲自体验和探索的 过程中获得掌握知识的方法,其次才是让学生掌握探究的结果。 现在的高中生拥有非常活跃的思维和较高的创新意识,因为他 们本身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独立自主的意识又非常强烈, 而且获得知识的渠道又非常广泛,这一切的条件都为高中生进 行自主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当充分的相信学 生,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他们 得出自己的结论和看法。通过这样的总结和反思能够使学生将 理论真正运用到实际中,从实践中提升理论。在评价学生的努 力时,要着重肯定学生探究的精神,而不应当单纯重视最后的 结果,这样才能使学生拥有自信,对学习采取正确的态度。
5 总结
总之,围绕特定的问题让学生将相关问题联系起来,直接 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考方式,这就是基于问题的 教学设计。应该注意的是,设计的核心问题必须有实际应用性, 而创设的情境也要有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并且能够使学生与环 境发生互动,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可操作的,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能够从心理上真正接受这门课程。教育 是一门艺术,它的对象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具有思想的学生, 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的接受能力。精心设计过的课 堂教学可以使教学更加具有形象化的特点,能够降低技能学习 的难度,能够大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赵红振.浅析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0(14):85-86.
[2]马功平.创设问题情境,通用技术教学的实践探索[J]. 教育研究与评论:技术教育,2012,17(4):52-53.
[3]穆秀芹.通用技术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J].中 学教学参考,2012,2(14):156-158.
[4]朱宏.通用技术教学中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应用 [J].教育研究与评论(技术教育版),2009,2(5):11-23.
论文作者:孙红阳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7
标签: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技术论文; 能力论文; 自己的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