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站在护理学的角度对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其护理干预的最佳措施。 方法 对412例留置尿管患者进行回访调查与分析,从护理学角度探讨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结果 在412例留置尿管患者中,有47例患者发生了尿路感染,感染吕为11.41%;尿路感染的发生受患者的年龄、病情、尿管留置的天数等因素的影响,与患者的性别无关。 结论 患者的年龄较大、病情较为严重、尿管留置的天数较长是导致患者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使留置尿管患者得到正确规范的护理,减少尿管的留置天数,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留置尿管;尿路感染;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在临床医学中,留置尿管被广泛的应用于麻醉、尿失禁、尿液引流以及排尿困难等情况,是一项较为常见的医学操作,同样也常用于护士保持患者会阴部伤口干燥清洁的护理措施之一[1]。留置尿管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其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00%~10.00%。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包含留置尿管的相关尿路感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病情的康复进程,使患者的治疗周期、医疗成本有所增加[2]。本文主要探讨了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412例留置尿管管着,其中男性患者214例,女性患者198例,年龄17~85岁,平均43.5岁,其中≥60岁的患者235例,<60岁 的患者177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2.5d,病重172例,病危116例。
1.2调查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法,查阅412例出院病历,确诊发生留置尿管相关性感染的病例,避免漏诊或误诊的患者。
1.3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最新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统计描述法。
2 结果
2.1 尿路感染发生率 在412例留置尿管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的患者为47例,感染率为11.41%;感染69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6.75%。在尿路感染的41例患者中,男性和女性的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年龄的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管的留置天数与医院尿路感染的发生具有较为紧密的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病情危急程度与尿路感染 在留置尿管的412例患者中,病重的患者为172例,20例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11.63%;病危116例,26例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22.41%。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发生尿路感染的机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²=4.272,P<0.05)。
3 讨论
3.1 留置尿管引发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3.1.1 患者的年龄与病情 年龄≥60岁的高龄患者,或病情较为危重的患者发生留置尿管感染的机率较高。
3.1.2 尿管的留置时间 留置尿管在患者体内的留置时间越长,发生尿路感染的机率也会随之增加。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数据进行分析,留置尿管的天数<3发生尿路感染的机率为3.49%,留置尿管的天数>5发生尿路感染的机率为26.37%。
3.1.3 留置尿管的操作技术 一般情况下,患者的导尿管发生感染是较为常见的医源性感染,在为患者及进行插管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严格的无菌操作,如果不能熟练的掌握插管的手法,则易对尿道粘膜造成一定损伤,从而增加了患者尿路感染的机会。少量的细菌会存在于患者尿道口1~2cm处,由于尿道口临近肛门,容易受到肛门分泌物或粪便的污染。Barford等通过模型试验来研究被污染的尿管端口处细菌的生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尿管端口在插管时受到污染后,细菌会沿着导管的内壁及外壁进入膀胱。
3.1.4 导尿管的选择 大量临床数据表明,导尿管的材质对尿道粘膜的刺激性不同。导尿管的口径应大小适宜,口径或球囊较大的导管较易引起尿道粘膜的刺激,导致患者产生不适感或诱发膀胱痉挛,甚至会损伤尿道组织从而引发尿路感染。而口径较细则容易阻塞从而影响导尿管的正常引流。
3.1.5 导尿管的管理 如果患者的导尿管与集尿袋被频繁更换,或反复打开引流的密闭装置,均会使尿路感染的机会增加。另一方面,集尿袋及其中的尿液会产生一定的重力作用,对尿道口处的粘膜形成压迫从而使其因缺血导致组织坏死,尿管的固定方式不当使尿管移动摩擦也会增加尿道壁损伤的风险,从而引发机械性炎症。
3.2 护理干预的措施
3.2.1 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无菌观念 在消毒、铺巾、插管及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并对操作流程熟练掌握。
3.2.2 选择适宜的导尿管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硅胶导尿管,硅胶材料的导管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经济性,对尿道粘膜造成的损伤较小且价格适中,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较为广泛,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医疗市场上也有许多可降低尿路感染的新型导管,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使用。
3.2.3 管道护理 医护人员需正确固定好导尿管,为避免患者出现尿液逆行感染,患者膀胱高度应高于集尿袋,保证尿液引流装置具有良好的密闭性与流通性,并及时对集尿袋中的尿液予以清理。对于部分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更换导尿管的频率不易过高,一般普通集尿袋更换频率为每周2次,精密集尿袋更换频率为每周1次。导尿管的密闭装置反复打开,会增加装置被细菌污染的机会,从而导致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因此需避免导尿管密闭装置的打开。对于病情危急、需定时观测尿量的患者,为避免尿路感染,不应采用消毒剂冲洗膀胱等常规操作,建议选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多功能精密记尿器。如果患者的导尿管出现装置损坏或脱出等情况时,应立即为患者更换导尿管。如果患者不慎发生尿路感染,应先更换患者的导尿管,再进行抗菌药物治疗。
3.2.4 尽量缩短患者留置尿管时间 医护人员需及时对患者留置导尿的必要性进行评估,尽量缩短患者留置尿管的时间。对于全麻手术的患者,在围术期间留置尿管,为降低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尽量在手术前30min留置尿管,<2d拔出导尿管。对于尿失禁的男性患者,为保证床位干燥洁净,宜采用假性导尿,或用塑料瓶自制一次性接尿器,尽量不采用留置尿管。
综上所述,留置尿管是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并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尽可能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能够有效的降低留置尿管导致发生尿路感染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宋桂芳.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J ].中国实用医药2014,24:233-235.
[2]李藕,曹秀芬,温国欢.集束化护理措施预防留置尿管患者发生相关性尿路感染研究[ J ].临床医学工程,2014,12: 1617-1618+1621.
论文作者:蒋业晖,黄晖娥,尹鑫琰,黄小雄,匡亚琼,李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患者论文; 导尿管论文; 尿管论文; 尿路感染论文; 发生论文; 病情论文; 尿道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