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明挖法施工基坑支护稳定性探讨论文_杨铭斐1, 袁延召2, 郜艳轲3

地铁隧道明挖法施工基坑支护稳定性探讨论文_杨铭斐1, 袁延召2, 郜艳轲3

杨铭斐1 袁延召2 郜艳轲3

河南城建学院123 河南 467000

摘要:地铁常建于城市最繁华地带,周围建筑物林立、道路和地下设施密集,有时不可避免的要以较近的距离从高楼大厦的地基临域内穿过,因此增大了明挖法设计和施工的难度。为了保证地铁隧道施工质量,本文对地铁隧道明挖法施工基坑支护稳定性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铁隧道;明挖法;基坑支护;稳定性

1地铁隧道明挖法施工概述

整体来看,城市地铁隧道施工是规模较大、工期漫长、工序复杂且干扰因素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施工,而且对于不同的城市地下段落,其地铁隧道施工开挖的方法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地铁隧道的施工方法有盾构法、暗挖法及明挖法等,同时对不不同的施工方法也存在更为细致的划分。具体来说,地铁隧道明挖法施工是指在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地铁开挖以地面作为开挖的基准面,从地面标高开始自上而下得对其进行开挖,到地铁隧道设计要求的标高截止,简单来说,就是从地面直接进行开挖,自上而下以此展开开挖相关工作,然后再完成后续的主体结构。明挖法具有施工作业面多、速度快、工期短、易保证工程质量、工程造价低等优点,因此,在地面交通和环境条件允的地方,应尽可能采用。明挖法的关键工序是:围护结构施工、内部土方开挖、工程结构施工、管线恢复及覆土。

2地铁隧道明挖法施工基坑稳定性探讨

2.1工程概况

某地铁十号线某一区间明挖段工程,其南侧紧邻元大都遗址公园,北侧为居民小区,沿线大部分为低矮民房,仅在地铁北土城东路站附近存在高层住宅及办公楼,其基础埋藏较深。土层分布及性质见表1。本区间明挖法施工的隧道全长为434.428m,选择较为典型的7-7工段为研究范围,区内基坑宽10.4~21.9m,深12.5~18.8m,盾构井处的基坑深18.5m。采用钻孔灌注桩围护,桩长17.5~24.5m,桩径分别为600mm、800mm两种,间距1500mm。桩间挂钢筋网,并用潮喷法喷射70mm厚C20素混凝土护壁。内支撑采用直径609mm的钢管,壁厚12mm,其水平间距为3m,竖向分三道、四道、五道3种形式,支撑安装完毕后施加预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模型建立

在进行地铁隧道明挖法基坑开挖数值模拟时,应用Mohr-Coulomb模型作为计算模型,应用FLAC3D桩构件单元进行桩模拟,应用梁构件单元进行钢支撑模拟。根据模拟信息,构建出模型,模型尺寸参数主要如下:长度为45m,宽度为96m,深度为50m,开挖深度设计为15m。模型的开挖、支护共分成4个步骤进行:第1步为基坑开挖至-3.0m在-2.0m处设置第1层钢支撑;第2步为基坑开挖至-8.0m,在-7.0m处设置第2层钢支撑;第3步为基坑开挖至-13.0m,在-12.0m处设置第3层钢支撑;第4步为基坑开挖至-15.0m。

2.3基坑开挖数值模拟模型模拟结果

通过模型模拟发现,地铁隧道基坑周边地表存在着沉降变形现象,越距离基坑位置区域其沉降变形越明显,但最大沉降并没有分布于自基坑边缘位置。模拟发现,在围护桩位置,存在着向基坑内侧的水平变形,变形呈现出抛物线发展趋势。随着基坑开挖深度不断增加,基坑坑底会出现少量回弹隆起,为计算方便,可以建立坑底隆起变形计算模型。

2.4不同嵌固深度桩的围护效果分析

围护桩的嵌固深度对基坑的变形及稳定性影响很大。在本节,保持其它参数条件不变,仅改变围护桩的嵌固深度,分析其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模拟所采用的桩长分别为18m、19m、20m、21m和22m(即嵌固深度分别为3m、4m、5m、6m、7m)。分析从两个方面进行:桩自身的水平位移和基坑周边地表沉降。

通过研究发现,不同嵌固深度桩水平位移均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逐渐减小。当桩长为18m时,出现最大位移,其水平位移量达到了18mm;桩长为22m时,桩身最大水平位移量为15.6m。随着桩长的不断增加,基坑周边地表沉陷呈现出如图1所示趋势:

图1:不同嵌固深度桩基坑周边地表沉陷示意图

2.5不同直径桩的围护效果分析

模拟采用桩长为20m(即嵌固深度5m),间距1.5m,在开挖顺序、支撑结构以及桩的其它参数等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桩的直径来模拟桩径的变化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所用桩径分别为600mm、800mm、1000mm。通过研究发现,桩径变化,对基坑支护稳定性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影响。具体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

图2:不同直径桩基坑周边地表沉陷示意图

当选择600mm桩径时,其最大地表沉降值(是否应改为“最大地表沉降值”)为5mm,桩身最大位移达到了18mm,在基坑底部,围护桩位移量超过了14mm;当选择1000mm桩径时,最大地表沉降值(是否应改为“最大地表沉降值”)为3.6mm,其桩身最大位移量为13.8mm,与600mm桩径相比,其位移大幅减少,由此可见,增加桩直径,能够减少桩身位移。此外,通过增加桩直径,其地表沉降的影响范围在12m范围内,最大沉降值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在桩径增大的过程中,最大沉降值及沉降影响范围均随着桩径的增大而减小,且变化速率迅速减小,认为增加桩的直径可以有效的减小基坑周边的地表沉降,但围护桩设计时除考虑坑基稳定性外,还要考虑工程的经济型。

3数值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对比析

取桩身水平位移值及附近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将实测与模拟所得结果进行对比。

水平位移对比方面,可以看出,两者变形曲线均为抛物线型,桩顶及桩脚处变形较小,在桩顶下10m左右处水平位移达到最大值。差别为:实测值在桩脚处几乎为0,而模拟值约为5mm,桩顶处实测值约8mm,而模拟值仅为4mm左右,桩身最大位移模拟值较实测值大,但两者差相不大。认为模拟结果基本与实测值相符,能够反映围护桩的变形情况。

地表沉降对比方面,两者变形规律相同,变形曲线均呈抛物线型。数值模拟基坑边处沉降值约为-2mm,而实测值为-5mm左右,两者最大沉降值均出现在距基坑1~6m之间,数值模拟结果地表沉降影响范围较大,但在12m以外沉降值已小于1mm,影响已径很小。模拟结果基本上反应了施工过程中基坑周边地表的沉降变化情况,模拟变形情况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4结语

在进行研究明挖法基坑支护稳定性问题时,应用FLAC数值分析软件,建立模型并主要对不同嵌固深度桩围护效果、不同直径桩维护效果进行分析。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发现模拟变化状况可以反应真实状况。通过基坑支护稳定性研究,为地铁设计及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工程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复杂基坑施工对相邻地铁车站沉降的影响分析[J].吴薪柳.铁道工程学报.2017(02)

[2]大跨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施工力学及周边建筑物变形响应研究[D].王旭.重庆交通大学2015

论文作者:杨铭斐1, 袁延召2, 郜艳轲3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5

标签:;  ;  ;  ;  ;  ;  ;  ;  

地铁隧道明挖法施工基坑支护稳定性探讨论文_杨铭斐1, 袁延召2, 郜艳轲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