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利水方剂探析论文_孙启爱,蒋洁

《金匮要略》利水方剂探析论文_孙启爱,蒋洁

(青岛市城阳区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青岛 266700)

【摘要】发汗利水方剂:大青龙汤。益气固表利水方剂:防已黄芪汤。泻肺利水方剂:葶苈大枣泻肺汤。健脾利水方剂:茯苓戌盐汤。化气利水方剂:五苓散。温阳利水方剂:肾气丸。峻下利水方剂:十枣汤。消热滋阴利水方剂:猪苓汤。

【关键词】金匮要略;利水方剂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0-0098-02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中具有利水作用的方剂甚多,治疗的病证颇广,不少方剂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且疗效显著。笔者根据不同作用的方剂,综合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探析如下。

1.发汗利水方剂

《素问·汤放醪醴论篇》给水肿有“开鬼门”一法;《金匮》有“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的记载。这均说明治水肿可用发汗利水的方剂治疗。《金匮》中具有发汗利水的方剂较多,其中有大青龙汤(麻黄、桂技、杏仁、甘草、生姜、大枣、石膏)、小青龙汤(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芍药、五味子、甘草)是治疗“溢饮”之方;越婢汤(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主治“几十水恶风,一身悉肿”,越婢加术汤(越婢汤加白术)、甘草麻黄汤(甘草、麻黄)是治疗“里水”之方。《医宗金鉴》谓“里水之里字,当是皮字”;麻黄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主治“水之为病,其脉沉水”。综观上述六方,方中均有麻黄发汗,通过发汗使肌肤之水随汗出而解。符合《内经》“开鬼门”的治疗方法。笔者认为,运用发汗利水方剂治疗水肿病,要注意病因是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症状应以全身浮肿,尤以面部肿甚为主,伴见恶风,脉浮等表证。临床多治疗急性肾炎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见有上述症候。

2.益气固表利水方剂

《金匮》防已黄芪汤(防已、黄芪、白术、甘草)主治“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防已茯苓汤(防已、茯苓、黄芪、桂枝、甘草)主治“皮水为病,四肢肿”等,均属此类方剂。以药测证,两方皆以防已祛风湿;黄芪益气固表。二者都能利水消肿,合用益气固表利水,为方中主要药物。故凡属脾肺气虚,表虚不固,外感风湿所致风湿病及水肿等,可选用此类方剂加减治疗。现代临床对慢性肾炎、风心病等出现水肿,属于脾肺气虚,表虚不固者,每多选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泻肺利水方剂

《金匮》葶苈大枣泻肺汤主治“支饮不得息”,是主要代表方。方中葶苈子泻肺气之闭以利水逐饮;大枣健脾扶正,培土以利水,且能缓解葶苈子苦寒之性,共奏泻肺利水之功。正如《医宗金鉴》所言“喘咳不能卧,短气不得息,皆水在肺之急症也,故以葶苈大枣汤直泻肺水也”。今临床治疗渗出性胸膜炎、慢性支气管火、肺气肿等病,属于水饮痰涎壅肺,肺气不利所致者,每获隹效。

4.健脾利水方剂

《金匮》茯苓戌盐汤(茯苓、白术、戌盐)主冶“小便不利”,苓桂术甘汤(花苓、桂枝、白术、甘草)主治“胸胁支满,目眩”,茯苓泽泻汤(茯苓、泽泻、桂枝、白术、甘草、生姜)主治“吐而渴欲饮水者”,猪苓散(猪苓、白术、茯苓)主治“呕吐而病在膈上”。上述四方虽主治病证不同,但均因脾虚不运,水饮内停所致。故皆以茯苓、白术健脾利水,为方中主要组成,悉属健脾利水方剂。临床治疗肝硬化腹水、慢性肾炎水肿、慢性肠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耳源性眩晕等,属于脾虚水停所引起者,可酌情选用。

5.化气利水方剂

此类方剂主要冶疗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所致的多种病证。《金匮》五苓散主治“脉浮,小便不利”,“脐下有悸,吐涎沬而癫眩”,“渴欲饮水,水入则吐”等。方中以茯苓、泽泻、猪苓淡渗利水,白术健脾利水,桂枝化气利水,合用化气以利水。临床治疗血管神经性水肿、急慢性肾炎水肿、阴囊水肿、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等,由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引起,用之多效。

6.温阳利水方剂

此类方剂通过温补肾阴以达利水之目的,治疗肾阳不足,水湿内停引起的病证。《金匮》肾气丸主治肾阳虚衰“小便不利”,“短气有微饮”。方中附子、桂枝温补肾阳,地黄、山茱萸、山药滋补肝肾,泽泻、茯苓利水渗湿,丹皮清泄肝火。诸药合用共奏温阳利水之功。故凡肾阳不足引起肺气肿、肝硬化腹水、肺原性心脏病、慢性肾炎、慢性尿路感染、前列腺肥大、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肾病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多种疾病,每多用之。

7.峻下利水方剂

《金匮》十枣汤主治“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之悬饮证。方中以甘遂、大戟、芜花峻泻大便而利水,佐以大枣安中和药,使峻下不伤正,合用峻下利水。因十枣汤作用猛烈,且有毒性,所以主要治疗邪正俱盛之胸腹积水及水肿实证。临床对渗出性胸膜炎、肝硬化腹水及急性肾炎水肿等,体壮邪实者,方可运用。

8.消热滋阴利水方剂

《金匮》猪苓汤主治水热互结,邪热伤阴“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比证单用清热利水之剂则有伤阴之弊,纯用滋阴之品则有碍湿之虑。仲景则用猪苓汤治之,以猪苓、茯苓、泽泻、滑石清热利湿以祛邪;阿胶滋阴以扶正。合用清热利水而不伤阴,滋阴扶正而不敛邪,共奏清热滋阴利水之效。临床治疗急慢性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等,属于湿热蕴结,邪热伤阴证者,疗效较好。

总之,《金匮》利水方剂远不止以上所述,为探析经方之用,笔者仅举上述方剂,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于华齐,陶镇岗.《金匮要略》利水方剂探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1999(4):6-6.

[2]于春阳.《金匮要略》化瘀利水法的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

论文作者:孙启爱,蒋洁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  ;  ;  ;  ;  ;  ;  ;  

《金匮要略》利水方剂探析论文_孙启爱,蒋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