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新当选总理——内塔尼亚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以色列论文,总理论文,新当选论文,内塔论文,尼亚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人瞩目的以色列大选结果业已揭晓,现任总理佩雷斯败走“麦城”,他的竞选对手、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内塔尼亚胡以微弱多数当选以新总理。这一结果犹如平地一声惊雷,国际社会为之一震,阿拉伯国家忧心忡忡,世人对中东和谈前景无不感到担忧和迷惘。内塔尼亚胡在竞选中承诺给以色列人带来安全及和平,但他却使世界不少地方感到紧张和不安。
美国化的外表下深深的犹太复国主义烙印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1949年10月21日出生于特拉维夫一位著名历史学家的家庭。他不仅是以色列最年轻的总理,而且也是第一位1948年成立以色列国后出生的“土生土长”的总理。
内塔尼亚胡心目中的英雄是他的祖父、父亲和兄弟,其祖父也是坚定的犹太复国主义者,1920年定居巴勒斯坦,他把姓从米列伊科夫斯基改为内塔尼亚胡,意思是“上帝所赐”。
内塔尼亚胡的父亲是历史学家本齐翁·内塔尼亚胡,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任教,频繁往来于美国和以色列之间。他和内塔尼亚胡的母亲希拉都是狂热追随犹太复国主义的右翼分子,早在1925年,这个派别就声称犹太人对整个以色列领土的所有权不容置疑,更不容谈判。
内塔尼亚胡的“美国化”始于1963年,那时他14岁,中学毕业后就从军5年,在一支精锐突击队中磨练过,然后随父母一起搬到美国, 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商学和建筑学,在那里获得商业管理硕士。他结过三次婚,卷入过“桃色”风波,但有惊无险。
据说内塔尼亚胡对移居美国并不高兴,他痛哭了一场。此后每当学校放暑假时他都要返回以色列“寻根问祖”。他说他喜欢美国社会的开放性,但觉得美国社会缺乏“根基”,在美国犹太人没有归属感。但无可否认,他受美国的影响极大:他的美国口音、美式教育、“肯尼迪式”的家族、还有他曾经使用过的美国名字——本·尼泰,无不说明他不知不觉地被山姆大叔包装过。他精通美国式的政治,在大选中他娴熟地运用“简洁有力的词句”和尖刻的语言不断抨击佩雷斯的软弱。
他的兄弟约纳坦·内塔尼亚胡也是以色列的一位传奇式人物。 在1976年为解救恩德培的犹太人质发动的震惊世界的“霹雳行动”中,约坦·内塔尼亚胡上校参加了一个100多人组成的以色列突击队, 乘飞机深夜潜入乌干达机场解救被劫持的一架法国航空公司客机上的100 多名人质。经过30分钟的漂亮战斗,以突击队成功地将人质解救出来,但约纳坦上校中弹死亡。他当时被公认是以军中最优秀和最有前途的军官之一,他的遇难使以举国哀悼,同时也使当时年仅27岁的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内心受到极大震动。他毅然辞去了在波士顿一家公司的管理咨询顾问职务,从此立志与恐怖主义作斗争,为以后从政打下了基础。
内塔尼亚胡“美国制造”的表面下是深深的以色列的本质。他在好斗的犹太复国主义的环境中长大,身上留下了他祖父及父亲那种绝不让步的犹太复国主义的烙印。他兄弟的牺牲预示着他对待恐怖主义也是以牙还牙、刻不容缓,凶狠地予以还击。
在这次竞选活动中,内塔尼亚胡也充分显示了他的“鹰派”立场。主张采取强硬态度,坚持既要土地又要和平,反对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在耶路撒冷问题上,他认为耶城地位不容考虑,也不会把戈兰高地归还给叙利亚。在安全问题上,内塔尼亚胡也大做文章,令佩雷斯措手不及,他大抓“安全旗帜”,集中指责工党向巴勒斯坦让步太多,导致以安全形势严重恶化。主张最重要的和平是以色列国内的和平,是有安全的和平,得到了多数迫切要求恢复安全感的以色列人的共鸣。
最年轻的总理当年曾是最年轻的大使
内塔尼亚胡兄弟的死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27岁的他回到以色列,成立了“乔纳森研究所”,组织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反恐怖主义专题研讨会,并撰写了大量有关反恐怖的论文和书籍。这些活动给以色列当时的驻美大使摩西·阿伦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伦斯把他直接提升为其副手。那时以色列派兵入侵黎巴嫩,以国内外均面临巨大的压力,内塔尼亚胡也学会了如何应付压力的能力。他经常通过新闻媒介,尤其是在电视镜头前会见记者,这给他以后善于在电视镜头前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奠定了基础。
第二年,内塔尼亚胡的事业出现了第一次飞跃:他被任命为以色列驻联合国大使,时年他才33岁,成为以色列历史上最年轻的大使。 在4年的任期里,他促使联合国开放了有关纳粹罪行的档案,取消了关于犹太复国主义是种族歧视的裁定,并为争取前苏联犹太人向以色列移民的权利而奔走活动。他在外交方面的成绩开始受到一些政治分析家的注意,政治评论家汉娜·克里斯特预言他终究会与现任以外交部长、当时在军队崭露头角的埃胡德·巴拉克齐名。但实际上,今天的内塔尼亚胡已经大大超过了巴拉克。
内塔尼亚胡回国后进入以色列议会,然后担任以副外长,而当时的外长正好又是阿伦斯。在海湾战争时他作为以色列的发言人每天出现在国际新闻节目中,他成了利库德集团政府在电台和电视台发表讲话最多的人。他反应敏捷,语言简洁,仪表堂堂,声名大振。在1991年举行的开始中东和平进程的马德里和平会议上,内塔尼亚胡担任代表团发言人,抢尽镜头,惹怒了接替阿伦斯的外长戴维·列维,结果他被调到总理府任职。
1993年,利库德集团在以色列大选中被反对派工党拉下了马,沦为反对党,党内出现了激烈分歧。出人意料的是,阅历不深的内塔尼亚胡跃过了一个个根基雄厚的人物,包括前外长列维、前国防部长沙龙等,夺得了利库德党主席的位子。这对不少圈外人士来说,至今仍是不可思议的事。这说明他开始就不是走常规路线的人,他拥有出奇制胜的能力,“擅长超越在梯子上挡在他前面的人而直达顶点,他懂得自己需要什么,并直取目标。”
大选中出奇制胜
以前总理拉宾和佩雷斯为首的工党政府1992年击败利库德集团后,致力推动阿以和平,接受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3 年里先后签订了约以和约、巴以和约,其和平政策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但是,反对阿以和解的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不断发动残忍的恐怖袭击活动来破坏和平进程。死抱着“大以色列”梦想的犹太正统宗教人士和右翼集团找到汇合点,发动了联合的反政府运动。导致了拉宾总理1995年11月遇刺,举世震惊,以色列全国哀痛。
经常鼓动反政府宣传的内塔尼亚胡难辞其咎,成为众矢之的。他与利库德的支持率一下子跌入低谷,落后于佩雷斯的工党近20个百分点。佩雷斯也正是基于这个乐观形势而有今年2月初宣布提前举行大选。 为此,美国在各方面全力相助,把“鸡蛋放在佩雷斯的篮子里”,完全无视利库德集团的存在。然而,以大选结果却使世人大吃一惊,克林顿政府也大失所望,十分难堪。
为什么形势的变化如此之大呢?因为今年2月以来, 伊斯兰恐怖分子制造了4起自杀性爆炸事件,导致以58人死亡,近200人受伤。政治嗅觉灵敏的内塔尼亚胡感到重整旗鼓的大好时机来了,于是他和利库德的智囊班子及时调整了竞选策略,打出了谋求“讲安全的和平”的旗号。他在竞选中不断重申他若上台将保证以色列人的安全,而不是象工党那样将安全交给阿拉法特掌握,这对被恐怖事件折磨得神经过敏的相当一部分以色列人无疑是一大福音。
内塔尼亚胡还瞄准了宗教阶层,强调他将在巴以和谈和叙以和谈上描绘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并保证耶路撒冷是以色列不可分割的首都,反对放弃戈兰高地,将扩大犹太人定居点等,迎合了正统犹太教人士的口味,确保了他们的支持。至大选前几天,形势急转直下,内塔尼亚胡和佩雷斯在民意测验中已处于并列地位。
在大选关键性的电视辩论中,46岁的内塔尼亚胡又一次展示了他一流的表演才能,他咄咄逼人地频频向佩雷斯发起攻势。相比之下,72岁的佩雷斯显得非常被动,处于守势,在气势和形象上输了关键一分。
6月1日,举世瞩目的第十届以色列总理大选终于揭晓,右翼领导人内塔尼亚胡以54.4%比49.5%的微弱多数险胜在任总理佩雷斯,他的当选犹如一场政治大地震,在以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世人犹为担心的是,他的这一胜利是否会震撼来之不易的中东和平的进程。
中东和平令人担忧
右翼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内塔尼亚胡的获胜,令阿拉伯世界感到十分不安。阿联酋《海湾报》称他比其前任要危险得多,“后者是带着丝手套打,悄悄地脸带笑容杀人,而内塔尼亚胡则是带着铁手套打,醉心于屠杀阿拉伯人,引以为乐。”哈马斯领导人加齐·哈马德说内塔尼亚胡当选是对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的宣战。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约旦国王侯赛因以及阿拉法特等阿拉伯领导人纷纷举行闪电式的秘密会谈,采取巨大努力来恢复阿拉伯的团结,以防止内塔尼亚胡做出任何破坏中东和平的事情。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内塔尼亚胡也并不是非常放心。克林顿当政3 年来,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历来是他外交领域的一张好牌,如今桀骜不驯的利库德首领内塔尼亚胡执政,肯定不会像工党那样俯首贴耳,依照美国旨意顺利地将和平进程进行下去。内塔尼亚胡有可能更多地考虑以国内的安全因素,而将实现同阿拉伯人的和平放在安全之后,这样做势必放慢中东和平进程,甚至可能使和谈出现倒退。
内塔尼亚胡素以态度强硬著称,他在竞选时鼓吹的“有安全的和平”和“以和平换和平”,不允许巴勒斯坦建立独立国家,不撤出叙利亚领土戈兰高地。他上述主张与中东和平进程的宗旨和原则相距甚远,如果他执政时期坚持这些主张,无疑对中东和平是一次重大打击。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以国内和平势力也非同小可。内塔尼亚胡当选的优势并不十分明显,与总理选举同时进行的120 席的议会选举对其并不有利。利库德集团及其极端民族主义的盟友十字路口党只赢得了32个议席,少于它们在即将解散的议会中所拥有的39席。而工党赢得了34席,加上它的左翼天然盟友以及各阿拉伯党派所得的席位,共有52席,构成了牢固的反对派基础。内塔尼亚胡上台后也可能会修正他为竞选而制订的“美国式”的竞选纲领,采取务实态度,继续推动中东和平进程,避免使5年前启动的来之不易的和平进程半途夭折。
标签:佩雷斯论文; 以色列总理论文; 中东历史论文; 约纳坦·内塔尼亚胡论文; 国际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