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人民医院 134001)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单纯手足口病与手足口病感染合并细菌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感染中的诊断意义,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8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行血象、降钙素原、病原体及CRP检测。结果:合并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单纯手足口病毒感染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是小儿细菌感染的敏感标志物之一,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有助于手足口病感染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并可作为抗生素的使用依据。
【关键词】 手足口病;细菌感染;降钙素原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052-0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通过既往研究表明,降钙素原(PCT)测定有助于细菌感染的诊断,可以作为细菌感染的预测指标。但缺少PCT在病毒性感染患者中的相关研究。故本研究测定手足口病患者PCT、CRP及血常规,比较他们对判定病毒感染合并细菌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临床减少抗生素滥用提供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11年5月至8月我市手足口病爆发期间,入住我院手足口病患者58人,其中男40人,女18人,年龄在2-6岁,入院后第2天同时监测其血常规、CRP、PCT水平,根据PCT结果分成两组,a组男14例,女9例,b组男26例,女9例。?
1.2 研究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2011年5月至2011年8月期间诊断为手足口病毒感染而入住我院患者。
1.3 统计学方法
PCT结果呈等级资料,将a组和b组结果列四格表计算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和诊断准确性,用X2检验进行组用SPSS 10.0软件取对数符合正态分布后进行处理,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二者指标的最佳截断值以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和诊断准确性。CRP治疗前后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PCT与CRP和WBC计数之间变量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研究结果
2.1 CRP和WBC计数与PCT结果比较
以PCT≥0.5n g/dl为阳性,则a组阳性率为78.26%,b组阳性率为5.7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32.33,P<0.01),PCT检测结果与血培养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057,P>0.5)。以CRP≥3mg/L为阳性。a组CRP阳性率为82.61%,b组CRP阳性率为45.7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7.89,P<0.01);CRP检测结果与PCT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05,P<0.05)。以WBC>20×109/L为阳性。a组WBC计数阳性率为30.43%,b组WBC计数阳性率为11.4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3.26,P>0.05);WBC计数检测结果与血培养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05,P<0.05),见表1。
表1 2组手足口病患儿PCT、CRP和WBC计数阳性结果
[例数(阳性率)]
组别例数PCTCRPWBC
(≥0.5ng/dl)(≥3mg/L)(>20×109/L)
a组23 18(78.26)* 19(82.61)*# 7(30.34)
b组352( 5.7)16(45.71)4(11.43)
注:与b组比较,*P<0.01;与细菌培养结果比较,#P<0.05
2.2 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PCT、CRP和WBC计数各指标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和约登指数的比较。
按上述3项指标阳性标准,PCT、CRP对诊断手足口病的灵敏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高于WBC计数(P<0.05);PCT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约登指数均最高,CRP的特异性较差
PCT、CRP和WBC计数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和约登指数(%)
2.3 PCT与CRP和WBC计数之间相关性C
PCT与CR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82,P<0.01),PCT与WB计数之间、CRP与WBC计数之间相关性较差(r分别为0.095、0.215,P均>0.05)。、?
3.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近2年在我国较为流行,部分地区存在暴发趋势,且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重症手足口病病毒感染造成患者高ICU住院率及高病死率的原因除了病毒本身的致死性感染,还包括并发的或继发的细菌感染。考虑部分患者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因此部分区的的医疗机构对患者在住院过程中使用了抗生素治疗。因近年来PCT测定在感染的诊治方面逐渐受到临床的重视,并逐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PCT的生成受细菌毒素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能够在患者出现细菌感染早期即显著增高,尤其是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患者中可能意义更大,故有助于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也有助于病毒感染合并的细菌感染的判定,本研究发现,检测PCT水平有助于判断是否合并细菌性感染。<0.5ng/dl联合CRP及血常规检查无明显感染表现基本可排除细菌感染。通过明确是否存在细菌感染,有助于减少抗生素滥用。但在临床工作中仍需要通过结合患者的综合临床资料进行病情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
论文作者:杜丽昀,哈景顺,鲍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1
标签:手足论文; 细菌论文; 阳性论文; 特异性论文; 患者论文; 阴性论文; 差异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