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渗透溢出原来的边界论文_王玉梅

让德育渗透溢出原来的边界论文_王玉梅

——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渗透德育

王玉梅 甘肃省永昌县六坝中心校 737200

作家李浩在《魔法师的事业》一文中这样说道:

“在阅读中,我一向喜欢那样的文字:它不是旧有的,甚至让我小有不适的,但是之前的阅读经验无法将它归纳,我总是心里扑空,它没有按照我的预设前行;但同时,它又那么鲜明地具备优秀作品的所有品质。在阅读中,它时时会溢出我的审美,对我‘自以为是’的经验构成冲击;在阅读之后,它则成为我审美规则中崭新的一部分,它拓宽了我,让我有了更大的吸纳力。”说得很诗意,实实在在道出了我们共有的一个阅读情结:好的阅读并不是旧有的,不是在预设的轨道上“亦步亦趋”,而是时时溢出我们原来的边界。好的德育渗透亦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我想,所谓“多角度”首先是指不能让学生陷入一种“非黑即白”的价值观和狭隘的思维观中,而“有创意”大概是指不能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吧。的确,好的德育一定要引领学生从固定框架中摆脱,从因循守旧中摆脱,从所谓的“自以为是”中摆脱。不断地“摆脱”,不断地“跳出”,才使得德育渗透仿佛一串钥匙,层层开启文本的大门,层层开启品性纯化的渠道。仍然借用李浩的话说,“不断地拓展,是文学的要义之一”,而我们可以说:“不断地拓展,是德育渗透的要义之一。”

听过一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公开课,教师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巴迪的成长过程中只有这其中的一种爱,那么,他会变得怎么样?”的确,这样的问题既是打破师生对话僵局的切入点,也是进一步拓展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的视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因为教师已经反复引领学生仔细品味了“生活中的两股风”,所以学生的发言“顺风顺水靠岸”,答案基本一致:“只有妈妈‘精彩极了’的认可,那么,巴迪一定会骄傲自满,最后什么成就也没有;同样,只有爸爸‘糟透透了’,那么,巴迪一定会灰心丧气,最后一蹶不振。”

然后,教师让多个学生站起来重复这样的回答,最后总结道:“对,大家说得对,只要缺少了其中的一种爱,巴迪都不会有那么大的成就。每一个小孩的成长和最后的成功,都缺少不了母亲宽容的爱和父亲严厉的爱。”

这样的总结对吗?试想:世上所有成功的学生都离不开母亲宽容的爱和父亲严厉的爱吗?难道缺少了其中的一种爱,一个人就不能成功吗?这世上不是有很多单亲孩子照样成功了吗?这世上,不是有很多天才连一种爱都没有得到,但也一样成功了,并且发出了璀璨的光芒吗?

我还进一步想到:此时此刻,假如现在课堂上就有一个单亲孩子,就有一个失去双亲的孩子,面对“只要缺少了其中的一种爱就不会成功”这样的论调,他的心里会怎么想?他会不会就此沉沦下去?进而陷入到一种灰色的自卑情绪中而不可自拔呢?实际上,母亲“精彩极了”的爱和父亲“糟糕透了”的爱,是一个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但却不是成功者唯一的原因。只有母爱,或许也能成功;只有父爱或许也能成功;宽容能促使人成功,严厉有时也能推动人成功;什么爱也没有的人,凭着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也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但我不能喊出来,只好在听课本上写出以下句子:好的阅读应该不拘囿于现成答案,不固守于“一时一地”,不止步于因循守旧,如此,才能“拨开水藻,露出一眼小活泉”,孩子们的灵性、童心才不至于被蒙蔽,不至于被泯灭,才不会陷入到一种丝丝入扣但闭目塞听的学习之中。基于此,教师要引领学生特别留意文字背后的“多重意蕴”,在文字的内涵和外延方面反复揣摩和推敲,或登高望远,或由叶生枝,或举一反三……如此,师生才能发现另一片鲜活的乾坤。

如果现实决定了你只能得到一种爱,而且偏偏就是一种严厉的爱,你会接受吗?你会觉得遗憾吗?曾经有一个孩子,他的双亲在车祸中去世,他既没有母亲宽容的爱,也没有父亲严厉的爱,很多人认为他必将沉沦,必将一事无成,但他偏偏成功了,那么,你认为他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呢?你能否通过阅读更多的文章来总结出一些特殊孩子之所以成功所具备的看似偶然却又是必然的因素吗?

对于孩子们在阅读理解中的“焕然新生”,这样的“反其道而行之”的文本细读,这样的一种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的问题架构方式,必将引领孩子们在求同存异中剥离外在的表面要素,并以此触摸到言语生命的更深处,阅读到更美的风景;当然,也触摸到了情感生命的更深处,打开一个更加开阔的精神世界。

潮水般地,我退回到自己的经验世界里,静静反刍。我想到了更多:从简单阅读到德育渗透,并非只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其间有诸多辗转、回旋、上升,它是一个水涨船高、水到渠成的过程。关键就在于,你是否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开阔自己,提升自己,内视心的扩大,找到可以溢出自己原有审美边界和规则的地方。教师应该同时睁开两只眼睛:一只眼引领学生进行常规的字词句篇的阅读训练,而另一只眼拨开弥漫在教学中的迷雾和黑暗,活泼泼地洞开孩子们的精神视域,让孩子们的品性得到多方面的淬炼、锻造和滋养。

参考文献

[1]李浩 魔法师的事业[J].作家,2015,(13):76。

[2]李镇西 得失寸心知[J].教师月刊,2015,(4):36。

论文作者:王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9月总第2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  ;  ;  ;  ;  ;  ;  ;  

让德育渗透溢出原来的边界论文_王玉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