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分析①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张圆圆 谷雨 刘娟
摘 要: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同时,河北省的生态环境保护进程缓慢,凸显了很多的不足之处,首先是河北省缺乏区域整体性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其次是河北省在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缺乏区域性的生态补偿机制;再次是河北省的雾霾治理方案缺乏有效的区域性实施对策;最后是河北省在产业结构部署和产业布局问题上缺乏整体性原则。根据以上现状,本文提出了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对策,针对理念指导建设,树立京津冀地区环境保护的一体化理念。通过长效多维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来保证河北省的生态环境治理所需的财政资金来源。河北省在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鼓励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在深入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不断完善民生问题,服务于京津冀地区。
关键词: 河北省 生态环境 改善 服务 京津冀
1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河北省生态环境的现状
京津冀一体化方案是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决策,目的是加强京津冀地区环渤海湾之间的经济协作,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作为中国的“首都圈”,包括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石家庄在内的11个地级市,坚持京津冀地区相互之间的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等走出一条协同发展的路子。
“京津冀地区是全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中,河北省占地面积最大,河北省在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条件的同时,依然成为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瓶颈。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其根本取决于河北省的生态环境保护进展。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重工业企业和汽车尾气的无节制排放造成了大气中的PM2.5严重超标,出现了严重的大气霾污染问题。河北省针对以上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便开始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实施方案,同时实施了各类资源保护的相关规定。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之下,河北省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在持续推进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同时,不断修复区域生态环境,在治理的同时,仍缺乏统一有效的措施,治理进程十分缓慢,成效有待提升,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使河北省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2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工作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京津冀一体化这个背景之下,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
首先是河北省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缺乏区域整体性的体现,京津冀三地之间在环境保护方面甚少合作,各自为战,彼此之间虽有合作但力度不足;近年来,河北省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以京津为圆心,深化环境治理举措,把河北与京津接壤的地区作为环境保护治理的最严之地。京津冀三地加强彼此之间的联合执法行动,对白洋淀、大清河等领域的水环境先后联合执法保护,通过加强区域流域之间的水污染防治协作来增强京津冀地区的水环境保护工作之间的合作,促进河北省的生态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其次是河北省在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缺乏区域性的生态补偿机制,无法与京津共同治理生态环境;自2016年以来,京津冀三地之间在环境保护方面,本着“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偿”的原则,开展三地区域之间的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生态补偿机制实施两年来,中央、河北省和天津的生态补偿资金已达10亿元,但河北省的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还需要不断完善。再次是河北省的雾霾治理方案无法与京津冀地区同步,本身缺乏有效的区域性实施对策;从2016年开始,河北省先后建设“禁煤区”,扩展“气带煤”“电带煤”范围,通过节能减排达到环境保护的效果,但河北的治理效果均没有京津地区显著,其原因与缺乏有效的区域性治疗方案有着很大的联系。最后是河北省在产业结构部署和产业布局问题上缺乏整体性原则,造成资源能源的严重浪费,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截至2017年11月19日,在运营现金贷平台共2693家,而网贷之家数据显示,只有28家现金贷平台持有网络小贷牌照。也就是说,仅1%左右的现金贷平台持有网络小贷牌照,具备放贷资质,99%没有牌照的现金贷公司都将面临出局的境遇。大量中小无资质平台的面临淘汰意味着产业参与者的重新洗牌,对于目前的中小平台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但是门槛的提高有利于行业总体规范的建立,对银行以及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是一重大利好,对投资者是一种保护。
河北省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的有效实施在优化产业结构部署的同时,应该以降低重工业等企业的碳排放量来改善河北省的雾霾问题,从而形成新的生态环境产业体系。从宏观的角度探索一条适合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有效实施的新路径,基于以上基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部署,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一是形成健全的预算控制机制。在构建企业的预算控制机制的过程中应该以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为依据,围绕着战略来开展相关的工作,使财务内控管理能更好地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服务。一方面,在构建预算控制机制的时候必须进行预算项目的分类,从而使整个体系能够进行全方位的覆盖,以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可以通过专门的预算管理委员会来实行。另一方面,加快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通过信息技术来提升预算控制机制的使用效果。
3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方案
3.1 树立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一体化的理念,用理念指导建设
(1)寻找和确立生态补偿的途径是保证生态补偿机制能够有效实施的前提。针对河北省的实际情况,落实三种可行途径:一是联合省、市、县的生态环境保护补偿途径。二是在市场交易过程中所诞生的生态补偿途径。市场交易过程中的生态补偿途径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个是生态资源的开发与分配问题由政府直接参与所确定的市场模式;另一个是受益者与受损者之间直接进行的市场交易途径。以上两种生态补偿途径都是以明确的生态资源产权为保障,以生态环境资源合理配置为基础来保障合理的市场运作。三是介于多种方式间混合的生态补偿的途径。生态补偿费用的推广和生态环境税费的改革是京津冀三地应尽快完成的工作。
3.2 建立多维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保证生态环境治理实施的财政资金来源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不仅关乎京津冀三地之间的项目合作,更是影响彼此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协同发展。站在京津冀一体化这个大背景的角度去思考从而树立区域之间一体化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不断打破各地之间的地方保护主义观念。河北省在地理位置方面与京津两地之间唇齿相依,在思考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针在环境保护对策方面应积极配合京津两地,河北省的发展需要京津冀一体化这个大的发展契机去带动。河北省针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治理需要超越自身视野,时刻以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思想去设计和谋划,做到统筹兼顾、联合治理,推进河北省经济的全面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说”,除了表现在回答问题外,还表现在小组讨论的合作学习中。小组讨论,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众多的学生之间的对话,相互交流,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
(3)第三产业注重发展文化产业。河北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河北省利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战略优势,来发展自身的文化产业,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河北省的第三产业发展,而且对于河北省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的有效实施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机制的不断建立和健全。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问题上缺乏统一的规范,对于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法律机制应该以“利益兼顾、适当补偿”的原则为基准,主要体现在建立和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资源的产权制度,完善排污收费制度,建立与完善生态环境开发产生的公共产品的定格机制。完善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是有效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的保证。
3.3 鼓励发展绿色无污染生态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经济的同步发展
宝胜党委狠抓“明责、履责、验责、问责”四个关键动作,通过实施党建“书记工程”项目,把党建工作的整体内容进行分解,细化任务,确定阶段目标,真正夯实基层党组织书记主体责任,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真正落地到位。
(2)发展特色农业与绿色农业。农业是河北省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河北省在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不断优化结构,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带动河北经济的发展,推动河北环境生态保护工作的不断进步。
(1)创立生态型的良性循环工业体系。河北省的工业发展能源消耗量较大从而更进一步凸显了资源匮乏的真实情况。河北省在经济发展和大气霾污染治理问题上应该不断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发展低污染、低消耗、生态环境与工业发展相协调的生态型优势工业。河北省可以利用京津两地带来的技术优势提升自身的传统工业,以自身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为前提,充分考虑不断优化原有的废物处理方式。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专门的工业生态园区,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和利用率,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3)生态环境保护补偿保障体系的不断维护和完善。河北省通过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补偿的保障体系去保证其补偿机制的建立和运作,从而促进河北省的生态环境保护进程不断深入。河北省通过不断建立和健全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来保障其实现既定的目标和期待的效果。
3.4 在深入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不断完善民生问题
河北省在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应注重自身的民生问题,河北省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的有效实施都以能够满足人民的需求和改善生活水平为基本前提。在解决民生问题的同时也为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确保河北省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市更加宜居。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对河北省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进行研究,从多方面确保对策的有效实施,改善京津冀地区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使河北省脱掉“雾霾专业户”的帽子,推动整个京津冀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
本文以京津冀一体化为背景来分析河北省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始终把河北省放在京津冀一体化这个大的背景中去剖析,在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上,从多方面确保河北省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不断推进,也推动了京津冀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河北省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树立一个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一体化的理念,通过整体性的理念来指导京津冀生态环境的协同治理,服务于京津冀地区的环境保护部门,如环保局等。河北省建立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财政资源来源,协同京津建立生态补偿督导监管机制,充分发挥三地的优势服务于京津冀地区的绿色旅游和生态文化等相关企业。通过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通过降低工业碳排放量等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改善严重的霾污染问题,达到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双重发展的效果服务于生态工业企业、旅游业、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文化产业等相关企业。河北省在深入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解决广大群众针对环境保护工作最关心的问题,为生态环境治理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服务于京津冀。
参考文献
[1]张铭贤.污染协同治理生态共建共享河北全力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J].环境经济,2018(3).
[2]张冰.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河北省生态环境治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6.
[3]郑秀杰,王冬寒.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策略[J].合作与经济,2016(15).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298(2019)11(a)-170-02
DOI: 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19.21.170
①基金项目: 河北省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自筹项目“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18457534)。
作者简介:
张圆圆(1985-),女,汉族,山东滕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风景园林,景观生态方面的研究;
谷雨(1981-),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建筑学方面的研究;
刘娟(1988-),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风景园林方面的研究。
进入21世纪,有机食品概念在我国热度渐升。有机食品对于化学药物用量的严格限定深得民心。虽然有机食品目前尚未在我国得到全面普及,但已拥有一部分固定消费群体,其中,以中青年群体尤为活跃。“吃出安全、吃出健康”成为消费者的新需求。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有机食品耕种国,中国有机食品消费市场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是世界有机种植范围内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