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穿青文化-“五显神”论文

探索穿青文化-“五显神”论文

探索穿青文化
——“五显神”

李琪星,包 妍

(大连民族大学 文法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摘 要】 “穿青人”群居于贵州,是不被大多数人所熟知的一个群体。“穿青人”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习俗,其中“五显文化”是其最有标志性的文化。“五显文化”是“穿青人”世世代代对“五显神”的崇拜信仰所形成的文化认同。主要包括:庙祭,演傩戏,还愿,酬神祭祀和供五显神等。“五显文化”作为穿青人的族群信仰,对其保护形式也备受关注。

【关键词】 “穿青人”;“五显神”;族群信仰;五显文化

一、穿青人及其“五显神”概述

在我国贵州省,聚居着一个神秘古老的族群,那就是“穿青人”,也叫“青族”或“川青人”。

“穿青人”,顾名思义,穿着青色衣服的人,这也暗含了他们的服装特色,“穿青人”有一种“尚青”情节,他们穿的衣服一般也都以青色和蓝色为主[1]。“穿青人”还是群居族群,其聚居地主要分布在贵州省西部的毕节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和黔南,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穿青人”总数约有六十至七十万人,其中半数以上都聚居在织金县和纳雍县。“穿青人”有独特的文化。“穿青人”的图腾是“山魈”,是世界上最大的猴科灵长类动物,是原始“穿青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原始信仰,深入到“穿青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穿青人”族群文化创造极其深远,是其原始文化的基础。

情景式教学在各个学科中都有运用,设置情景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散学生的思维。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不断思考的学科,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学生学习知识应该将自己置身于情景中。比如在讲解观察物体和长方体正方体面积与体积计算的部分,笔者都会向学生展示模型。让学生能够借助模型更好地建立空间思维,可以说,数学非常需要设置情景来进行教学。并且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提高思维能力。

“穿青人”有自己的原始信仰,且独具特色。据一位有名望的纳雍县勺窝乡“穿青人”老人所说:“穿青人”的信仰是“五显神”。五显神:五显财神,根据神话传说,《铸鼎余闻》[2]中记载,称为南齐柴姓五兄弟为五显神财神。老大名叫柴显聪,老二名叫柴显明,老三名叫柴显正,老四名叫柴显直,老五名叫柴显德,统称为“五显”。他们菩萨心肠乐善好施,为当地穷苦的百姓疗伤治病,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在他们逝世后,民间尊他们为神仙,称“五显神”。“穿青人”的“五显文化”是其文化信仰的重要标志,“穿青人”的家中也会供奉“五显神”。

“穿青人”虽然人口数量较少,但却有强烈的族群认同感和归属感,凡是家中供奉“五显神”,他们都会表现的特别亲切,并且将对方视为自己的亲人。当然,他们也会用祭神来表达族群对神灵的敬意,尤其是在重大的节日里。

二、穿青人对“五显神”的崇拜及信仰

“穿青人”人口较少,又聚居于纳雍、织金两县,他们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原始的文化和习俗也未受到破坏,这使得“五显文化”在“穿青人”心中经久不衰,地位永固,也使得“穿青人”信仰“五显神”的心纯净、虔诚。

“跳菩萨”是人们穿上“五显神”的衣服,脸上挂着“五显神”的面具,将农耕活动、奇闻要事等以歌舞演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庆五显坛”可以追根溯源到明代中期以前,当时的“穿青人“”聚居地是现在的贵阳,因人数众多所以多为庙祭。后来由于战争“穿青人”进行了迁徙,庙祭则改为家祭,延续到现在也多为家祭。如果是单独的人家“庆五显坛”,那么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信徒还愿、兄弟分家、灾难频发等。“庆五显坛”一般分为三部分进行,分别是请神、酬神、送神[3]。这虽然属于一种宗教仪式,但也有歌舞、戏曲穿插其中,场景十分热闹。和其它的宗教祭神一样,“穿青人”的祭神对贡品也是有讲究的,贡品主要以猪和鸡为主,祭祀余下的可以用来招待客人。沿袭至今的“庆五显坛”不仅是一种祭神活动,也是当地的一种文化娱乐形式,还是一种族群的崇拜与信仰,更是一种族群文化的宣扬和传承。

“五显神”在“穿青人”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崇拜“五显神”,并将其视作自己的信仰。为了表达敬意与崇拜,“穿青人”还世代在家中供奉“五显坛”。五显坛”类似于神龛,人们供奉“五显坛”是为了敬神谢恩,希望五显赐福,福泽万代。因此家家供奉,并时常进行简单的拜祭。当然,在很多重大节日当中他们会举行大型的祭坛活动,就是“庆五显坛”,简称为“庆坛”。“庆坛”也被当地人俗称为“跳菩萨”。据当地居民口述,“跳菩萨”是“穿青人”聚居地举行的大型祈福活动,然而它并不是每年都举行,而是隔一年庆一次,历时三天,花费上万元。目的是为了人丁兴旺,家业壮大。

三、要重视和保护“五显文化”

对于后续无线Enodeb对接MME要求:要求所有Enodeb后续对接MME,必须配置到所有MME的全IP互联链路。

我们曾面向网友做过一次问卷调查,三千多个网友参与问卷调查,其内容包括:“您是否听说过穿青人”、“您是否了解穿青文化”和“您是否愿意参与保护穿青人文化”等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六成的人对穿青人一无所知,由于穿青人的分布不广且人数较少,76.13%的人身边从未出现过穿青人,但幸运的是有90.12%的人愿意去了解穿青文化,也有87.65%的人对“五显文化“的保护表示关注。

“穿青人”对“五显神”的信仰使得他们族群尤为重视对“五显文化”的保护。然而穿青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应受到应有的尊重与保护。保护“五显文化”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增加对“五显文化”的保护力度,投入保护经费。《大理州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4]中提到:“民族文化保护资金匮乏,除争取到的补助资金外,各类经费都紧缺或严重不足。州群艺馆和博物馆因年久失修,由国家一级馆降为国家二级馆。”我们还能在新闻媒体上看到民间手艺失传、古建筑被毁、民间风俗遗失等报道。这些都督促我们加大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人口较少的“穿青人”文化的保护力度。其次,还应该完善对“五显文化”的保护方式。《民俗:民众生活方式的模式化——民俗定义、性质新论》[5]一文中指出:“尽管博物馆保护的只是一种固态的文化,但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民俗文化保护方式。”例如:敦煌民俗博物馆、云南民俗博物馆等,对当地文化进行了固态的保护。然而,对于“穿青人”来说,其“五显文化”则更具活泛性和流动性,这也提醒我们加强对“五显文化”的保护,仅靠建立博物馆是远远不够的,当地政府还应该出台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规章制度层面的保护。再次,针对“穿青人”特定的文化,以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勺窝乡为例采取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穿青文化保护方式。既可以保护“五显文化”,又能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例如:每年按时举办“庆五显坛”,作为一种当地的特色文化资源招揽游客,还可以加入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纪念品的销售,使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穿青人”及其文化,从而增强当地人的族群自豪感,产生保护自己文化的强烈愿望,达到对穿青文化的保护。最后一种保护措施,也是最根本的一种,那便是“穿青人”自身要增强民俗精神。通常来讲,一个族群文化的发展前景是掌握在本族群人手中的。“穿青人”的文化是经过世代的延续而积淀下来的,其特有的生存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意识形态,这种独特性是需要其本身的民俗精神保护的。例如在“庆五显坛”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原始庆坛时的原汁原味,聚居地区域内各级政府提高对庆坛活动的重视程度。“穿青人”只有自己尊重“五显文化”,才会引起社会各界对其更高的关注度。

“穿青人”的“五显神”,不仅是他们渴望绵延后代、兴旺发达的祈求对象,也是他们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保护“穿青人”的五显文化,需要本族群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因为这不仅是对古老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中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竖向预应力一般采取螺纹钢筋模式,螺纹钢筋主要控制在25mm之内。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钢筋进行铁皮管保护工作,埋设铁皮管,将预应力钢筋插入其中,再采用螺丝固定,保障预应力钢筋始终处于密封稳定的状态中,减少漏浆情况的产生。另一方面,通过控制张拉端,在张拉端的末端对钢筋进行控制。预应力钢筋在下料过程中,首先需要采取砂轮对钢筋进行切割,避免电焊方式可能造成的损坏。大多数情况下,油表误差需要控制在2%以内,伸张量的误差不能超过1%,生长量的测量数据需要根据千斤顶上的转动表进行最终数值的确定。

[参 考 文 献]

[1]朱琼玲.穿青人五显信仰与生殖崇拜[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8,(02).

[2]姚福均.铸鼎余闻[Z].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本.

[3]张 坦.穿青人的傩文化——“庆五显坛”[J].贵州文史丛刊,1988,(03).

[4]刘 虹.大理州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N].云南经济日报,2018-07-04

[5]赵德利.民俗:民众生活方式的模式化——民俗定义、性质新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3,(02).

【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3036(2019)06-0044-02

【基金项目】 “大连民族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812026041”资助。

【作者简介】 李琪星(1997-),女,内蒙古乌兰浩特人,大连民族大学文法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指导教师:包妍。

□编 辑/李 勇

标签:;  ;  ;  ;  ;  

探索穿青文化-“五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