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经贸回顾展望笔谈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笔谈论文,经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这岁末之际,本刊特邀请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研究所有关专家和学者,就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今年以来的走向和明年的趋势进行了回顾和展望。现将这一组文章刊登于后,以飨读者,——本刊编辑部。
世界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将加速增长,1995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3.8%,1996年增长速度将上升到4.2%。与此同时,世界贸易仍将以较高的速度增长,1995年世界商品贸易量可望增长8%,1996年将增长7%。回顾1995年,世界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世界经济增长虽受到某些意外冲击,各大地区经济形势参差不齐,但整体持续增长的基本态势未变。
1995年上半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未如人愿,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剧烈,大国间的贸易摩擦此起彼伏,制约和威胁着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是,由于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有利因素继续存在,世界经济前景依然看好。
1995年发达国家经济活动步伐放慢主要不是周期性因素,而是一些国家调整政策造成的。预计1995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会趋向缓慢,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将会是很小的,欧盟各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受此影响,发达国家1995年的平均增长率将由1994年的3.1 %下降到2.5%,1996年将在2.4%左右。
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1994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了6.2%,受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慢,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自身调整的影响,预计1995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将略降至6.0%,1996 年将回升到6.3%。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亚洲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非洲经济正迅速赶上来,拉美因受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率将会比上年明显下降。
至于东欧国家和大多数独联体国家,1995年的经济会有进一步改善。尤其是东欧多数国家总的经济趋势是复苏和稳定发展,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步伐将会达到4—5%。俄罗斯和其他一些独联体国家仍处于危机之中,但逐渐出现了一些稳定的迹象,经济正在缓慢地恢复。
第二,国际金融领域动荡迭起,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威胁,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正在谋求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
1995年上半年,国际金融领域异常动荡,出现了墨西哥金融危机、英国巴林银行倒闭、美元对日元和马克汇率大幅度波动引起的国际货币体系混乱等一系列影响巨大的震荡。这几件大事的发生,有其各自特定的诱因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结果都在相当程度上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反映了在目前的世界经济中国际资本规模剧增和流动速度加快与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的矛盾。
面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动荡,今年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提出大力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各国经济和财政金融状况实行监督的能力,建立一个更完善的预警机制和应变融资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提出扩大紧急救助基金规模。在世界经济高度一体化的今天,预防和应付金融危机,恐怕更多地要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协调行动和真正合作。
第三,世界贸易增势强劲不减,发达国家加强“管理贸易”,贸易大国间的摩擦和冲突引人注目。
1995年世界贸易继续保持增势,这既是1994年世界贸易快速增长的延续,也是今年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反映。今年年初,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启动运行。随着乌拉圭回合所构筑的多边贸易体制和法律规范的付诸实施,将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向纵深发展。世贸组织今年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促使全球多边金融服务贸易谈判达成了协议。值得关注的是,发达国家正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加强同亚洲、拉美发展经贸关系。美国政府自去年制订并实施开拓世界十大“新兴市场”战略后,鉴于东盟地区日显重要,今年7月又宣布把东盟七国当作一个整体, 列入新兴市场的名单。欧盟在一年前提出对亚洲新战略后,今年7 月又提出了欧洲对中国的长期政策。
国际贸易领域虽不象国际金融领域那样动荡,但也并非平静。美国置多边贸易体制的原则于不顾,以国内立法为先,对贸易伙伴国频频实行单边制裁,在世界贸易领域中屡掀波澜。最引人注目的是美日贸易争端,两国先后在汽车贸易、航空运输和感光材料等领域发生争斗。世界经贸领域中的摩擦日渐激烈,反映了冷战后各国将经济安全和经济利益置于首位的战略调整。
第四,区域经济合作进程深入发展,主要贸易集团都在加紧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但集团组织内部的矛盾也逐渐显现。
区域经济合作以降低贸易壁垒、推进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区域贸易自由化正在成为全球现象。在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不断加深的同时,主要区域经济组织都在加紧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欧盟今年1月1日接纳奥地利、芬兰和瑞典三国入盟,欧盟还在加紧实施“东进”中东欧、“南下”地中海的扩展战略。亚太经合组织正根据茂物宣言精神,制订具体实施方案。东盟今年正式接纳越南为成员国,并试图将该组织从6 国扩大到10国。
当然,由于经济实力,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不同,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内部的矛盾也有所发展。欧盟已推迟内部实行单一货币的日期,有些国家还提出“多速欧洲”的建议。围绕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进程,美国等表示了非常积极的态度,但大多数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成员国则要求根据各自情况逐步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尽管如此,各经济集团的大多数国家既已走到了一起,因此通过协商和对话,求同存异,互惠互利,必将使区域经济合作逐步发展下去。
从总体上说,今后世界经济发展的整体形势依然看好,世界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会进一步发展,同时,全球经济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相互依存的大框架将是世界经济有较大发展的基本保证。
当前国际贸易一些新特点
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增长率大大超过世界经济的增长率,1994年和1995年的贸易增长率均为同期产出增长率的近3倍。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1月14日的最新贸易报告分析,这种现象今后仍将存在。它证明世界经济的融合正在快速进行。
一、商品贸易增势不减,各地区发展仍不平衡
商品贸易的快速增长主要归功于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各国贸易政策的调整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常运转。1995年世界经济在低通货膨胀下稳健增长,预计明年世界经济将持续发展。1995年上半年由于美元大幅度贬值造成美元地区以美元计算的贸易额大增,全球商品贸易增长率达到了23%。此外,乌拉圭回合后,各国市场进一步开放,直接刺激了全球贸易的普遍增加。
目前,国际商品贸易总值已占全球生产总值的15%。美、日、欧盟各发达工业化国家的对外商品贸易仍占世界主导地位,其出口额占全球出口总额的3/4,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80%以上。原苏联东欧地区1994年出口总额增长了15%以上,1995年增幅加大。亚洲和拉美地区的贸易增长引人注目。1994年商品出口额年增长率在20%以上的国家共有8个,其中5个在亚洲,2个在拉美。
二、服务贸易前景广阔
1995年7月26日,世界贸易组织在经过长期艰难的谈判之后, 达成了“全球多边金融服务贸易协议”,这是全球服务贸易体制改革的又一成果,不仅丰富了乌拉圭回合谈判最后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内容,也使世界贸易体系更加规范化。
世界服务贸易从行业上看,占最大比重的是旅游、金融与保险、交通运输、通信、信息和劳务等。以旅游业为例,该行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和最大的行业。1994年,全球跨国旅游人次达5.33亿,旅游收入达3380亿美元,约占当年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0%。世界每10个就业者,就有1个从事旅游服务。
发展服务贸易已成为发达国家平衡外汇收支、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的重要对外经济政策。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平均达到70%左右。OECD国家之间的服务贸易额已达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85%左右。《服务贸易总协定》达成以来,各国逐渐放开服务业市场。据世贸组织专家估计,到本世纪末, 服务贸易总额将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3。
三、区域集团和跨国公司的作用增强
世贸组织成立近1年来,各机构工作运转正常,前8个月受理国际贸易案件共12件,这表明世贸组织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在加强。目前,世贸组织125个成员国的出口总额占全球总额的92%以上。 世贸组织是当今最具普遍意义的国际组织之一,是名符其实的“经济联合国”。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并未因世贸组织的成立而减弱。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正在形成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已成鼎足局面。区域集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世界经贸一体化的趋势,但对促进各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目前,区域集团内部之间的商品贸易额已占世界总额的一半左右。欧盟对外贸易的62.4%是在其成员国之间进行的;独联体12国之间的贸易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8成以上。
促成世界商品、技术和服务快速流动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跨国公司的投资与贸易的增加。1994年,跨国公司产值占全球总产值的1/3, 销售总额达48000亿美元。目前,世界商品贸易的一半以上、 国际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的3/4是在跨国公司之间进行的。
跨国投资本身就是国际资金、技术和服务的大流动,因此乌拉圭回合专门就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达成了一个框架协议。随着各国市场进一步开放和世界各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跨国公司在未来的投资和贸易将会有更快发展。
国际贸易快速增长对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新机遇。我国将进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九五”建设新时期,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和区域大市场的竞争,早日与国际市场接轨。
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可望转稳走坚
1995年以来国际商品市场各类商品价格的变化各有不同,总的说来,继1994年出现大幅回升后,但从第二季度起有所转软和下跌。据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编发的、综合反映国际市场24种主要初级产品价格变化的“世界商品价格指数”(不含石油),按美元计算,在1994年回升29.3%后,今年3月较上年12月再升3.5%,但随后基本上逐月有所回降,至10月,较上年12月回降5.2%。
如就各主要商品分别来看,则其中尤以锑、羊毛、糖和木材等价格下跌为烈,今年10月较上年12月各跌达15%以上,锑和羊毛价更分别跌达34.2%和27.2%(按美元计算,下同);其次,如咖啡、棕榈油、铝和锌等,价格各跌逾10%。此外,豆油、花生油、可可、茶叶、铜、镍和天然橡胶等价格也分别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除初级产品外,一些制成品价格也有下跌。如同期,棉坯布价格下跌8.2%,石化产品价格下跌49.9%,钢材价格自1995 年下半年以来也有明显下跌。今年以来国际市场许多商品价格出现下跌或续跌,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一些产品的产量或供应有所增加。如糖,1995年以来世界产量形势逐渐转好,一些国家创记录的产量将可望消除世界糖市场原预计可能出现的短缺而转趋过剩。据美国农业部最近预计,1994/95 年度世界糖产量将达1.146亿吨,较上年度将回增4.4%;其中亚洲主要产糖国之一的印度,糖产量将达1490万吨,较上年度将增27.8%,泰国的糖产量预计也将有较大增加;此外,巴西糖产量将达创记录的1240万吨,较上年度将再增24.9%。这种情况引起世界市场糖价不断下跌,一度并曾降达1994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由于受1994 年国际市场锑价猛涨的影响,俄罗斯趁机大量扩大出口,也使锑价急剧有所回落。(二)需求有所减缓或下降。如由于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日本羊毛进口急剧减少,9月份进口仅4.7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59.3%。美国经济增长减缓,对木材和一些有色金属等需量减少,也使价格相应有所下跌。(三)在西方货币金融市场动荡和西方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增长转趋放慢的影响下,国际投资基金持续大量抛售,导致一些商品、特别是有色金属等价格出现明显下跌。(四)中国对一些商品如羊毛、石化产品和锑等在世界市场的购量减少或出口增加,也是影响一些有关商品价格下跌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1995年以来也有一些商品价格仍有上涨,有的并有剧涨。如1995年10月较上年12月,大米、玉米和钨砂等价格各涨逾30%,纸浆价更涨逾40%,小麦、花生价各涨逾20%,大豆、棉花、锡和蓖麻油等价格也各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这些商品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于受气候不良影响,产量有所减少,或产量虽有增长,但仍不敷需求,因而供应预计将日趋紧张。如据美国农业部最近预计,1995/96 年度世界玉米产量将较上年度减少7%,期末库存将剧减26.8%;纸浆、大米因供不应求,价格也有飞涨。此外,一些商品如锡、蓖麻油等则需求仍有增长,也是价格出现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望1996年前景,预计国际商品市场的发展,将有一些有利的因素,如西方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预计将继续有所增长。据经合组织最近预计,1996年该组织成员国的经济将继上年增长2.25%后,再增2.5 %;其中美国经济继上年增长2.9%后,1996年也将再增2%。这对国际商品市场需求的增长将是一项重要的支持;此外,一些产品如粮谷、油籽等,如前所述,产量或供应仍紧,短期内还难会有什么明显的改观。但国际商品市场当前也有一些不利的条件,如西方经济增长减缓,特别是日本经济目前看来还“仍未真正摆脱不景气的状况”,将使对商品市场需求的增长相应有所减缓;一些商品的产量增长或供应仍大,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商品的价格在1994年以来已有较大回升,目前价格水平较高等。
权衡有利、不利条件,结合1995年以来已经出现的上述市况发展,看来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变动,就其总体水平说来,在经过一个短时期的疲软和下跌后,似还将逐渐有所回稳或趋升,但将难会再现1994年那样的强劲攀升。
各类商品市场的发展和变化还会有所不同。粮谷、油籽,由于产量预计将有下降,而消费需求仍旺,价格预计短期内还将继续趋于坚挺或上升,但油品供应仍大,价格将续疲。饮料及糖,由于生产和供应增长,过剩加深,价格将续呈疲软或下落。纺织纤维中,棉花供应仍紧,价格难有明显回落;羊毛则由于需求疲软,价格似仍将趋低。石油市场需求虽有增长,但非欧佩克国家产量增长,全球供应可能再见过剩,价格仍不无下滑可能。化工品,由于市场需求增长减缓,而生产有所扩大,价格将继续走软。有色金属,消费和需求预计将有增长,价格可望逐渐有所转坚或续呈上升。钢材,随着需求增长减缓和生产持续趋增,价格将可能续见回落。机电产品,则由于需求增长,价格总的说来预计仍将进一步向好的方面发展。
大选年的美国经济仍将适度增长
1995年以来,头两季美国经济的增长步伐大为放慢,进入第二季度后主要指标表明经济十分疲软,但第三季度的增长率明显回升,看来第四季度的增幅将低于第三季度。由此估计美国1995年全年平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将比1994年增3.0—3.5%,增幅虽不及1994年,但仍稍稍超过美联储想要控制的经济实际增长率目标(2.5—3.0%)。
1995年美国经济各主要指标的变化是: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由慢转快。按年率计,第1季度增2.7%(各比上季,下同),明显低于1994年第4季度的5.1%,第2 季度更降为增1.3%,第3季度转增4.2%。1995年1—3季平均比上年同期增3.5%。
工业生产1—9月有升有降基本持平。按各与上季相比, 1995年头3季美国工业生产总指数的变动是:第1季度增1.4%,第2季度降0.7%,第3季度增0.8%。头9个月平均与1994年同期相比,则增3.8 %, 低于1994年全年平均的5.4%增幅。
设备利用率基本下降趋势。美国工矿业总的设备利用率1995年1 月达85.5%,但之后基本上是下降的,9月降到83.3%。1—9月平均为84.3%,仅比1994年全年的84.0%高出0.3个百分点。
私人消费开支续有增长。占美国经济2/3 的私人消费开支(按不变价格计)1995年以来续有增长,第1季度增长年率1.4%,第2季度为3.3%,第3季度为2.9%。若按头3季与1994年同期相比,则增3.0%,稍低于1994年全年的3.5%增幅。
固定资本投资的增幅加大。美国企业固定资本投资(按不变价格计)1995年头3季的增长率分别为:第1季度5.0%,第2季度2.8%,第3季度2.1%,按头3季与上年同期相比,则增15.5%,增幅高于1994年相应的13.8%。
失业率保持在低水平。1995年1—10月美国失业率平均为5.6%,低于1994年全年平均的6.1%。就业情况也有所好转,第3季度每月平均增加就业14万人,高于第2季度的8万人。
通货膨胀仍然得到有效控制。1995年消费物价的上涨率仍属温和,9月与上年同期相比,仅上涨2.5%,稍低于1994年9月的2.7%涨幅;按1—9月平均计算,则上涨率也仅2.6%,与1994 年全年平均的涨幅相等。
短期利率先升后降。由于对通货膨胀复燃的担忧,美联储2月1日继上年接连6次提高短期贷款利率后又一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由5.5%提高到6.0%,贴现率由4.75%提高到5.25%, 希望这样能消除通货膨胀的潜在威胁,实现经济软着陆的目标。再次提高利率后,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进入第2季度后,经济继续下滑,有人认为可能滑向“衰退”。为此,美联储不得不加以防止,在7月6日决定将短期利率转升为降,联邦基金利率由6%降至5.75%。这是1992年9月4 日以来美联储首次降低短期利率,被认为是美国货币政策的重大更改。
商品外贸逆差再创纪录。根据国际收支表中的商品贸易统计, 1994年贸易逆差1661亿美元,比1993年增25.3%,超过了1987年的1596亿美元的旧纪录。1995年1—9月美国的商品外贸逆差以年率计算高达1850亿美元,超过了1994年创纪录的贸易逆差。
财政赤字续有减少,但新财年预算仍无着落。1994财政年度赤字为2032亿美元,比上年度的2551亿美元赤字削减了20.3%。1995财政年度赤字为1640亿美元,又比上年度削减了19.3%。由于控制国会的共和党提出的7年内平衡预算的方案遭到克林顿总统拒绝,所以尽管1996 财政年度已过去一个多月,国会仍未拿出本财政年度的预算法案。目前,美国政府的开支靠临时法案维持。
1996年是美国总统的大选年,如何通过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使已经持续了4年半以上的经济增长得以延续到1996年的大选, 就成为克林顿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按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估计美国经济1996年全年平均将比1995年增长2.5%左右,低于同年的3.0—3.5%增幅。 其主要依据是:
1.作为周期运动物质基础的固定资本投资将续有增长。在当前物价上升缓慢、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为求生存必须要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美联储现已开始降低短期利率,加上企业利润增幅较大(1994年公司纳税后利润比1993年增11.3%,1995年上半年又比上年同期增15.8%),而且近年来高技术设备价格也在下降,这就为设备投资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厂房投资从1994年第2季度起开始回升,1995年第2季度比上年第1季度增长13.7%。新建工厂也即意味着新的设备订货。
2.长期利率有所下降,将带动经济回升。1995年以来美国30年期国库券的收益率从年初的7.91%降到11月上旬的约6.30%,下降了1.6 个百分点。受这一基准利率的影响,30年期抵押贷款平均利率也从1月的9.15%降至10月的7.65%。长期利率的下降仍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有利因素。美联储7月6日降低短期贷款利率的举措,将进一步带动长期利率的下降。使建筑、汽车和企业投资的支出增加,借贷者的债务压力减缓,消费将增加,就业率将有所上升,从而带动经济回升。当前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大,美联储考虑是否需要进一步作出调低利率的余地较大,它将会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慎重决定。
3.出口仍有幅度不小的增长。1995年上半年,美国商品贸易的出口值比上年同期增18.5%,超过了1994年全年10%的增幅。估计1996年该项出口值的增幅仍不会太小,这是因为:(1)美国商务部7月24日宣布扩大新兴市场名单,将1994年初提出的对美国出口有巨大潜力的10大新兴市场扩大至16个,把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新加坡和越南增加进去。1994年美国对新兴大市场的商品出口总额为1590亿美元,约占美国全部商品出口的30%。扩大后的新兴大市场将进口美国更多的商品。(2)对美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长最快的市场是亚洲(不包括日本),据估计亚洲地区1995年的进口总额将达5640亿美元,今后5年将以平均每年12%的速度增长。(3)西欧正从长期的休眠中苏醒过来,甚至日本也正在进口越来越多的美国产品。(4)作为美国商品和服务第三大国外市场的墨西哥,看来最艰难的时期已经渡过,估计1996年的经济将增2.4%。
日本经济:令人悲观失望的一年
对1995年的日本经济,官方和民间各界人士普遍认为将增长2.8%。由于今年初阪神大地震,经济损失10万亿日元,接着日元急剧升值,美元兑日元由1:105升到1:80,升幅高达25%等原因,使日本企业经历3年多的调整开始出现的收益,却因出口汇率原因损失近半,今年企业盈利能否增长10%已成疑问。对今年经济增长水平,一些研究机构的估计亦纷纷下调,认为大致在1—1.5%之间。
一、经济指标呈恶化趋势
首先,反映日本经济景气状况的同步指数从1995年5— 7月,连续3个月在50%以下。按以往惯例,该指数连续三个月在50%以下,即认为经济进入衰退期。其次,工业生产从2季度开始减少,3季度持续下降。再次,经营状况恶化的企业增加,企业盈利水平低于计划目标值。
二、经济指标恶化原因
公共事业投资停滞。从1992年至1994年日本政府针对经济衰退,曾4次制定刺激经济的政策,追加约45万亿日元的投资, 其中大部分是用于公共事业,成为当时支撑经济的主导力量之一。1995年日本政府以为经济可自律性回升,因而没有大幅度增加投资计划,只按当时的预算财力,使公共事业投资大致与上年相等。公共投资失去了对经济增长的正面作用。
个人消费下降。由于日本就业形势严峻,完全失业率为3.2%, 如加上潜在失业人口失业率可高达6.7%;在职人员工资、 奖金上涨幅度大大压缩,1995年上半年个人消费减少0.9%,个人消费欲望指数由118降至105。
外贸严重失衡,日美贸易摩擦再起波澜。据统计1994年度日本贸易收支顺差1444亿美元,经常收支1243亿美元,其中对美顺差约占60%。美在对日汽车贸易谈判相持不下的情况下,宣布对日汽车进口制裁清单,制裁金额高达60亿美元,使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顿时下降。后两国虽勉强达成协议,但日元已升值在高位。受日元升值影响,1995年1—6月日本出口数量增长5.8%,而进口数量增长15.1%,外需呈现大幅缩小。
三、1996年经济将缓慢回升
1995年日本经济在复苏过程中出现一次小的衰退后,日本政府再次推出大型综合景气对策,增加投资14万亿日元,其中对公共事业追加投资12.8万亿日元,日本银行将官方贴现率下调至0.5%, 决定对持有呆帐的金融机构动用国家财力,试图帮助其摆脱目前的金融危机状况等。
首先,日本减少贸易经常收支顺差任务繁重。日本在不景气或景气缓慢回升过程中减少贸易黑字难度更大,每年能减少130 亿美元顺差,也需连续5年才能缩小一半。 预计 1995 年度日本贸易收支黑字缩小至1300亿美元,1996年度为1170亿美元。
其次,日本各大金融机构拥有的大量呆帐,在目前地价下跌、股价低迷情况下,动用国家财力只能使银行免于危机,却不能使其摆脱困境,因此银行贷款能力低、信誉下降在本世纪内将持续存在。
再次,与减少贸易顺差相关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在于主导产业已发展成熟,且向海外转移已成必然趋势,但新兴主导产业尚未形成,因此结构调整将是缓慢的。
最后,在日本大喊大叫多年的“规划放宽”现由于政界不稳,大刀阔斧的改革时代尚遥遥无期。规划不能放宽,日本结构调整、开放市场、制定新的发展战略、重振经济活力等都将受到牵制。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日本政府拿不出具有新意的刺激经济回升的办法,因此1996年度日本经济将是缓慢回升的一年,估计仅比1995年度增长1.2%的速度略有提高,可能达到1.8%。
欧盟经济的回升及问题
今年以来欧盟经济有几个重要情况:一是自今年1月1日起,欧洲联盟由12国增至15国,新增的国家是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因这3 国的加盟,欧盟的国内生产总值由5.86万亿埃居增至6.06万亿埃居,人口由3.43亿增至3.64亿,面积由236.1万平方公里增至323.3万平方公里。 欧盟一体化有两个方向,一是深化,一是扩大。“马约”的签订并实施是深化的表现;而新成员国的加入则是扩大的标志。在扩大方面,目前欧洲大约还有10个国家已正式提出申请,在不远的将来欧盟增加到20或20多个国家不是没有可能的。二是年初以来世界货币市场再次发生剧烈动荡,迅速波及到欧洲货币体系,使一些国家货币进一步疲软,弱币和强币的差距明显拉大,弱币受到贬值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由于欧洲货币体系的动荡和不稳,人们增加了在本世纪末建立货币联盟和单一货币的疑虑。9月底欧盟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开会,重申如期在1999 年建立单一货币,并增设了年转换期。单一货币是欧洲货币联盟的核心,也是一个主要难点。如果单一货币能大致按期实现,将对欧洲经济贸易的发展起很大的推动作用。三是1991—1993年周期性衰退后,目前欧盟经济正在缓慢回升。其主要表现是:1.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993年其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6%后,1994年增加2.7%,今年将达3%。 增幅较大的国家有荷兰、爱尔兰和意大利等国。2.工业生产在连续3年减少后,1994年比上年增加3.5%,今年仍将保持这个增幅。3.生产需求扩大, 手头订单增加。例如德国工业订单将增加4%。4.工业开工率逐季提高。5.通货膨胀继续有所减缓,今年可望达3%。6.经常收支有所改善, 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93年的0.1%增至今年的0.3%。7.对外贸易比较活跃,进出口均有较大的增幅。1994年欧盟按固定价格计算的进口量,在上年下降2.6%后,1994年增加5.9%,今年将再增6.5%。 增幅较大的国家有西班牙、葡萄牙、丹麦等。1993年欧盟出口量增加1.5%,1994年增加8%,今年将再增7.1%。增幅较大的国家有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等。有的国家的某些部门出口相当活跃。例如德国的机器制造业,今年的出口额增幅将比去年翻一番达15%左右。
经济回升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私人实际消费有所扩大。1994年增加1.6%,今年将扩大至2%。私人消费增加,使内部市场渐趋活跃,进口需求也有扩大。其次,实际固定资本投资有所增加。欧盟的投资在经过1992和1993年的连续下降后,1994年增加2.4%,其中设备投资增加2.5%,今年投资增幅将达5%左右。投资比较好的国家有德国、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等。第三,欧盟各国经济政策的重点是在稳定通货膨胀的同时,有限度地支持经济的回升。例如目前多数国家都采取放松银根政策,利率相对较低。德国的贴现率和抵押利率分别为3.5%和5.5%,是1988年下半年以来最低的。意大利、英国等利率也较低,促进了资金、信贷活动的开展。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失业率居高不下,1993年欧盟失业率为10.9%,去年增至11.3%,今年仍将在11%左右,基本上未因经济回升而缓解。高失业除了周期性因素外,主要是结构性问题,已经成为欧盟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二是财政赤字问题。目前欧盟各国的财政赤字普遍偏高,就连比较好的德国也不例外。意大利的财政赤字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一度达两位数,每年用大量资金支付利息,对经济发展很不利。三是一些工业部门产品竞争力下降。这不仅影响到出口,而且影响企业的发展。竞争力下降有生产成本,有管理,也有体制问题。目前欧盟一些国家也在考虑解决,例如增加科研投入、提高生产率等,但总的收效不大。
明年欧盟经济将继续保持缓慢回升,平均增幅为2.5%左右。 主要是私人消费、投资、出口等将继续有所扩大。但各国情况将有区别,比较好的主要是中小国家,较大国家中可能意大利稍好。此外1996年是实施“马约”计划重要的一年,欧盟将开会确定各国在达到建立货币联盟标准方面取得那些进展,并且将对“马约”部分条款加以调整,但总的目标大致不会有大的变化。
中国对外经贸形势分析与预测
据海关统计中国今年前三季度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976.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25.5%,其中出口1070.4亿美元,增长34.8%;进口906.2亿美元,增长16.2%,顺差164.2亿美元。纵观前三季度外贸的特点主要有:
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由年初的高势头逐月下滑。第一季度进出口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8.7%,其中出口比去年增长62%,而一般贸易出口更比上年增长76.8%。第二季度上述三项比例分别为29.6%、44.2%和46.1%。到第三季度三项比例分别为25.5%、34.8%和29.4%。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增幅较上半年下降16.7个百分点。
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附加价值高的工业制成品出口916 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85.6%,比去年同期增长38.1%,如机电产品比上年同期增长53%,占工业制成品出口值33.4%。相反,进口商品中初级品比去年同期增长70.1%,而工业制成品仅增长8.1%, 如谷物及谷物粉进口增长1.6倍,石棉增长84.7%,而机电产品仅增长0.3%。
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外贸中的地位继续加强。其进出口总额达到757.6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8.3%,其中出口320.3亿美元, 占全国出口总额29.9%,比去年同期增长44.4%。
加工贸易仍然是外贸进出口贸易最主要的方式。1至9月总额达到9 37.9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47.5%,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又以加工贸易为主,其加工进出口占到全国加工贸易总额59.1%。这一基本状况,预计在今年最后一个季度乃至明年将面临十分严重的局面。
首先,人民币汇率稳中趋升,从年初的8.44元兑1美元,升到6月份8.3元兑1美元,升值1.65%,汇率升值给出口带来不利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基础原材料、能源、交通等涨价,使工业品全面提价,国内物价居高不下。另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直接推动了农产品价格上涨,外贸企业收购出口货源成本相应上升。这种汇率和成本“双升”的局面,使得外贸企业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大部份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增加出口难以为继。
其次,出口退税从去年以来就存在着不足额和不及时的问题。中央为缓解财政困难的压力,从今年7月份开始,将出口退税率从17 %下降为9%,无疑这对增加出口又是一个制约。
第三,银行贷款利率进一步提高,取消了对外贸企业的优惠贷款利率,从原来的10.98%提高到12.06%,企业承担银行利息进一步加重致使出口成本增加。
第四,外贸企业资金更趋紧张。国家从宏观经济考虑,对资金采取适当紧缩政策。外贸企业资金历来严重不足,这样外贸贷款缺口更加扩大,再加上受三角债的影响和退税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企业资金周转,给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严重影响。尽管外贸发展遇到上述不利因素,但从今年整个进出口形势看,预计今年进出口形势看,预计今年进出口总额可达到2400至2500亿美元,其中出口可达1250至1300亿美元,这将为顺利执行第九个五年计划打下较为良好的基础。
1996年对外经贸发展可作以下预测:
1.按照中央关于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二者关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指导思想,1996年乃至整个“九五”期间,国民经济各部门都应当遵循这一原则,做好规划和调整工作。按照对外贸易“九五”规划,到2000年进出口总额将为4000亿美元。以1995年进出口总额2500亿美元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约为10.7%,这样,1996年进出口总额可达到2650—2700亿美元水平,其中出口约为1400—1500亿美元。按照这一水平计算,1996年进出口将比1995年增长8%左右, 增幅显然下降很多。
2.出口商品将继续优化,附加值高的机电商品在出口中的比重进一步增加。纵观“八五”期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由于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使产业和产品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再加上已投产的三资企业大部分是工业制成品。其中机电产品比重相当大,预计1996年机电产品出口将进一步增长,预计可占到全国出口总额的30%左右。
3.外商投资企业将继续在出口贸易中发挥主要作用。外资企业在近年全国外贸当中的地位日益加强,其主要原因:一是加工贸易在外资企业出口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来料和进料加工很少受到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同时由于人民币汇率坚挺,降低了原料进口成本,使外资企业从中获益。二是外资企业出口产品结构从总体看,其附加值较高,尤其是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更为明显。随着国际大跨国集团来华投资进一步增加,外资企业产品技术含量将进一步提高,预计1996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中外资企业仍将唱主角戏。
4.外贸进出口管理秩序将进一步改善。近年来,为配合复关需要,制订了一般进口商品配额管理、机电产品进口管理以及对部分重要商品实行目录管理等办法。从中近期目标考虑,要逐步取消同一种商品进口的差别管理,使外资企业、经济特区(开发区)、易货贸易等各种优惠政策逐步统一起来。要根据国家新近公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调整进口关税,加大关税对进口调节的力度。
5.继续加强发展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经贸关系,进一步实现贸易方向多元化。从去年以来世界经济逐步复苏,美、欧等主要国家的经济贸易也趋活跃;日本经济面临长期萧条和日元升值,急于寻找市场。相比之下,亚洲各国经济仍处于最活跃地位,成为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最理想的地区。北美、西欧及日本等国是我国贸易与投资的主要伙伴。
当展望1996年我国对外经贸继续稳步发展的同时,必须充分估计到面临的若干不利因素,从而尽量弱化其消极影响。
首先,国际贸易环境并不宽松,发达国家在大力实现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贸易保护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产品进入这些国家横加限制。我国对西欧、北美及日本等国的这类产品,越来越受到配额限制。如1995年设限类别总金额达到124亿美元, 使我国40—50%的出口纺织品受到被动配额的限制。欧盟从1995年起实行新的普惠方案,使我国在今后两年内,将有7大类商品被取消普惠制待遇, 将损失数十亿美元的优惠关税金额。另外,我国复关和进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由于少数缔约国对我提出苛刻条件而一再拖延,预计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这些都对我外贸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二,国有外贸企业改革及转换经营机制步伐缓慢。目前全国8000多家具有外贸经营权的国营企业,有相当大比重的企业经济效益不佳。实业化、集团化停留在少数大公司的试点阶段,大多数外贸企业远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如何尽快深化企业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外贸自由化形势的需要,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否则将进一步制约我国对外经贸的顺利发展。
第三,外贸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国家在外汇储备相对充裕的情况下,为控制非必需物资进口可以通过海关或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管理,而对有助于发展出口产业的物资(包括原料、辅料),应给予外贸企业更多的进口便利。同时在贸易外汇管理方式上,应将出口强制性结汇改为意愿结汇制,允许外贸企业在外汇指定银行开立现汇账户,使外贸企业能够根据国际金融形势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化选择结汇时机。这样即可适当分散经营存量外汇风险,又可增加出口企业的外汇风险意识,加强成本核算。其次,自实行退税政策以来,对促进出口起到了有效作用。由于在管理和操作上不够严密和科学,一方面造成应征未征或征少退多,以致中央财政在出口逐年增加的情况下难以保证足额退税;另一方面不法分子从中骗取国家退税,也影响退税正常秩序。为了保证这一鼓励出口政策得以继续贯彻执行,就必须从出口商品生产环节开始,即对征税、收购(或代理)、出口、退税等各个环节严格管理制度,杜绝征退税脱节的弊病,以保证足额退税。
最后,1996年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将相对降低,实现软着陆,在压缩各项经济指标的同时,要求提高各部门的经济效益。预计国家贷款指标也将会适当收缩,贷款方向及利率将进一步趋于市场化。如果外贸出口企业经营效益不加改善,企业资金状况将进一步恶化。因此,金融机构应在加强资金使用监督机制的同时,对出口效益好的生产和外贸企业应在贷款上实行倾斜政策。
喜忧参半的俄罗斯经济与中俄贸易
据经合组织预测,俄经济将在明年出现迅速增长,增长率可望达到2%。如果能加快改革和市场经济步伐并保证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俄明年的经济增长率还有可能达到10%;许多西方经济学家也有类似看法,他们对俄经济前景非常乐观;俄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和俄一些高级官员认为,俄经济明年将有良好的转折,财政状况将趋于稳定,生产有所增长,投资将活跃起来。
一、俄罗斯经济:喜忧参半
究竟应如何评价和预测俄罗斯的经济?笔者的看法是:俄罗斯经济在宏观上已经取得很大成效,经济状况较前几年有所好转并趋于平稳,但仍处于困境。今后,更加好转的可能性大于进一步危机。单就其经济而论,俄罗斯已不是一个处于危机的国家,而是一个需要治理的国家。理由是:
今年12月将要进行的议会选举和明年6月的总统选举, 虽然会给俄的经济形势蒙上政治色彩,但俄目前经济趋于平稳,通货膨胀速度放慢,卢布稳定,所以参加选举的各种势力利用经济问题在政治上发难的收获将不大;况且所有参加竞选者都发誓要忠于改革,因此由竞选而引发经济动荡和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从宏观上看,俄经济改革通过财产私有化和价格放开已彻底打破了原有的体系,与私有化有关的一切活动都已取得成效,一个初步活跃的市场经济体系正在形成;从投资领域看,目前俄罗斯的私有化企业、商业银行和新兴的富人集团还未成为本国长期、较大项目的战略性投资者,大多数银行也不钟情于长期贷款项目。因此最容易出现由于投资问题而引发的经济危机是不存在的。
容易引发经济危机的因素也并非没有。在俄罗斯建立不久的银行体系中,大约有2500家商业银行,其中大多数不办理传统的银行业务,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差,财政状况惨淡,他们更热衷于集中从事货币投机和其它投资计划,有些甚至是为有组织的犯罪活动洗钱而建立的。
二、中俄贸易:在调整中平稳迈进
1993年中俄贸易进出口总额达77亿美元,大大超过中国与原苏联贸易史上的最高记录:1994两国贸易又以始料不及的速度急剧下滑,千军万马叫苦连天。面对中俄贸易出现的萧条局面,1995年两国贸易走入总结,调整和重新探索时期。如今中俄贸易正在调整中平稳迈进。预计今年中俄两国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可能在60亿美元左右,将比去年增长15—20%。
今年两国贸易界为正确认识和适应这种变化,已在与此有关的许多问题上迅速达成共识并开始付诸行动,因此两国贸易的下滑局面已得以遏制和扭转。
1.两国开始高度重视贸易方式从易货向现汇贸易的转变以及转变后新的结算问题。双方正在努力就如何完善本国的现汇贸易机制,如何加强政府部门在指导思想和政策法规上的引导,如何使结算方式由靠商业信誉和朋友关系转向靠金融信誉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尝试。为此,中行哈尔滨分行作为探索中俄贸易结算的试点行,已与俄30多家银行直接通汇和贸易结算的收、付汇及资金清算问题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经验。
2.双方都认识到由于商品质量和支付信誉引起的两国贸易的信任危机,是妨碍两国贸易正常发展的重大问题,这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对伪劣商品和欺诈行为应从完善管理、加强检验和舆论及法律方面采取具体措施。
3.作为中俄贸易的一个部分,边境贸易曾在两国贸易中起过重要作用。针对一度出现的混乱,一年来,双方都采取了一些整顿措施,如今边贸从边贸理论上的认识到政策中的调整和实践中的规范经营正在得以加强。
总之,发展两国贸易是双方共同的心愿,经过两国的共同努力,中俄贸易一定会健康、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三、独联体国家的经济一体化难以实现
今年5月26日在第18次独联体国家首脑会议上, 这种经济一体化倾向第一次占据了主导地位。会上签署了有关集体安全和建立独联体货币委员会等一系列合作协议。今年下半年,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乌兹别克等促进经济一体化的呼吁更加高涨,内容包括:为积极发展独联体内各国贸易应建立统一的海关系统;建立有利于一体化的外汇、关税、税收和银行调节调整系统;在支付和结算方面给予政府支持;制定共同保障向独联体国家提供燃料动力资源的远景规划,建立以统一的运输空间为目标的共同投资计划以及共同使用独联体的运输基础设施等等。
应该说独联体各国寻求经济一体化的愿望和初步探索是具有相当积极意义的。但这一愿望难以实现。主要原因有:1.独联体国家的经济一体化从开始提出就没有象当年东盟、欧盟成立那样,除个别技术性问题外一拍即合。放下具体问题不论,仅就目前独联体内部,对一体化全面支持和积极倡导的成员国尚未过半,而且独联体经济一体化与其它经济联盟比较,问题要复杂的多,更难协调。2.独联体各成员国领导人有一个共同的心声就是:恢复原苏联是不可能的,是他们的意志不能答应的。因此他们对任何触及国家独立和主权的做法都十分敏感。通过经济联合,搞好本国经济固然是他们的愿望,但是独立和联合是矛盾的,经济一体化,很容易让他们联想起那个已经解体的大统一的联盟。如何在经济一体化系统中使各自的政府行为独立地对本国经济实施作用?这是一些国家所疑虑的,一些成员国需要进一步巩固独立,对这种超国家的机构将保持距离。他们可能更希望经济合作主要以政府间合作为主。3.将经济一体化根植于独联体,独联体这个组织实际上是解体后的苏联在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已成为事实的前提下,各国出于共同的习惯、历史、安全和经济依赖等多方面心理愿望,而仓促成立,简单地将原苏联划为一个地缘政治空间的一种未定形式的松散组织。从它的背景和现实情况看,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治、军事或经济组织,是无法说清楚的。如各成员国至今对独联体的宗旨、性质、任务缺乏统一明确的认识和构想;独联体成立4年来已签署的多边协定300多项,但真正履行的寥寥无几;至今还没有一个常设的监督、执行和协调机构,已签署的协议及独联体本身对成员国的实际影响也很有限。这就决定了在这样一个国际组织中搞经济一体化,是很难奏效的。4.西方国家不愿看到独联体变成一个强大的联盟,担心出现又一个苏联,使欧洲和世界格局发生不利于西方的变化,因此可能会通过投资、援助和贸易等多种方式加强双边合作,以此来牵制独联体内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拉丁美洲经济保持低速增长
1994年底,墨西哥发生了金融危机,一些拉美国家经济受到了冲击,而被迫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受其影响,1995年拉美地区经济将保持低速增长。
受墨西哥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国家主要是巴西和阿根廷。虽然两国之间有其不同点,但共同的特点是对外资的依赖程度较高,如阿根廷连续几年贸易逆差,外汇储备依靠外资的注入;而巴西在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之时,已连续几个月出现贸易逆差。上述情况对坚定外国投资者的信心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遇到墨西哥这样的危机时,外资席卷而走十分必然。所以它们无法承受外资撤走这一沉重打击,因此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外资撤走对其经济的影响十分重要。
巴西:在墨发生金融危机之后,它立即采取措施,削减公共部门开支40亿美元,这相当于减少国有企业预算15%;同时,政府放弃了执行多年的由政府控制的指数化货币政策,进而规定,工人提高工资,要通过劳资双方自由协商,以双方都接受的指数调整。等等。
为了促进出口,控制进口,改善贸易不平衡状况,政府放弃了以前的固定汇率,代之以一种有控制的浮动汇率政策;提高部分商品的进口关税,限制外国商品的涌入。此外,针对某些商品,还加强了反倾销。对私人购买美元的数额也进行了限制。
阿根廷:近年来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由于它连续3 年出现贸易赤字,经常项目赤字连年增加,所以受到墨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对此,政府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首先,先后两次削减政府开支,其中包括减少政府高级官员的工资15%以及决定增加税收,保持财政平衡。在对外贸易方面,在确定保持固定汇率的政策不变和不提高关税的情况下,决定对进口商品加征30%的统计税。
乌拉圭也采取了类似的非关税措施。中美洲国家则放慢了降低统一关税的进程。
在拉丁美洲,受墨金融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是智利。主要原因是它对国内的资金积累和使用比较得当,对外资的依赖程度大大小于其它国家以及比较注意向贫困阶层的资金投入,连续几年经济持续增长以及较稳定的社会局势和透明度较高的外资政策,是智利免受危机影响的重要原因。
对于哥伦比亚和秘鲁来说,它们既不同于墨、巴、阿三国,也不同于智利,它们有贸易赤字,但这一不利因素并没有影响到外国投资者的信心,两个国家尚未采取紧缩措施。也许两国较健康的经济发展稳定了投资者的信心。
综上所述,1995年拉丁美洲各国情况虽然各异,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动荡和稳定并存。据对拉美20个国家经济所作的调查显示,1995年将有一半以上的国家经济增长率下降,大部分国家的进口仍然高于出口,通货膨胀率继续下降。
1995年经济表现最好的有三个国家,首先是秘鲁,今年的增长率可能达7.9%,但低于上年12.7%的水平,出口5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5亿美元,贸易赤字约2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0亿美元,至今年8 月份的12个月(下同)通货膨胀率10.2%。其次是智利,政府估计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为6.5—7%,比上年高出2.1—2.6个百分点,出口151亿美元, 比上年增加33亿美元,贸易顺差可达16亿美元,比上年多出15亿美元,通货膨胀率为8.5%。再次是萨尔瓦多。 巴西和哥伦比亚两国政府估计它们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达5—6%,巴西的贸易顺差是3亿美元, 远远低于上年70亿美元的数额;哥伦比亚的贸易赤字可能达5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0亿美元,两国的通货膨胀率可控制在20%左右。
另外几个对拉美地区经济影响较大的国家,如阿根廷、委内瑞拉、墨西哥的情况都不大好。阿根廷今年经济呈“零”增长,可喜的是长期贸易逆差得到扭转并可获得近20亿美元的顺差,另外,它的通货膨胀率是全地区最低的国家之一,仅2.7%, 这对今后的经济增长将是一个较好的条件。委内瑞拉今年经济可能增长—0.9%,但低于上年—3.3%的水平,这可能预示其经济已开始回升,但是通货膨胀率高达52.7%,这为今后制定增长计划增加了困难。墨西哥是今年经济滑坡最大的国家,其经济下滑很可能达到5%,今年的通货膨胀率为41.6%, 它摆脱经济滞胀状况尚需时日。
1996年拉丁美洲经济既面临挑战,也具有机遇。这是因为一些国家仍然受增长和通货膨胀及通货膨胀和投资这两对矛盾的限制,在此限制之下,深入私有化进程和积极吸收外国投资仍然是这些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具体地说,智利由于国内资金较充裕,通货膨胀水平较低,并且他刚刚经过1994年的调整阶段,1996年经济可望继续以较高速度增长;秘鲁、巴西、哥伦比亚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会高于其它国家;阿根廷可能会恢复经济增长;墨西哥则由于投资者的观望,政府的财政紧缩和进口原料缺乏,其经济仍然可能是最糟的。
标签:国家经济论文; 国外宏观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欧盟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