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袁武仲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421900

【摘 要】目的:分析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98例临床资料,设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应用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收缩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的舒张压为(77.87±7.56)mmHg优于于对照组的(80.35±8.17)mmH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房颤动复发率28.57%低于对照组57.14%,差异比较具统计学上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并心房颤动具显著疗效,有效降低房颤复发,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缬沙坦;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AF)是属临床上常见心律失常疾病,并伴有血栓栓塞、心力衰竭、高血压(EH)等并发症,易促使发生脑卒中及死亡[1]。目前临床上常见使用硝苯地平药物治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单一使用治疗效果并非十分理想。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药,可强度进行有目的性的制止血管紧张素I型(AT1)受体,利于节减心房纤维化,改进心房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延迟病情恶向发展,减少心脑血管的发生率[2]。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使用缬沙坦治疗已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98例临床资料,设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1.16±7.93)岁;阵发性房颤29例,持续性房颤20例;观察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1.08±7.87)岁;阵发性房颤25例,持续性房颤2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0511,生产厂家: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药物治疗,口服,10mg/次,2次/天;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638,生产厂家:华润赛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治疗,口服,80mg/次,1次/日。两组共使用一个疗程,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若有发生头昏、心悸需及时联系医生,并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相关检查是否房颤复发。

1.3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的血压情况;随访半年,统计两组患者心房颤动复发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21.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 ±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组内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 行组间比较,P<0.05表差异具统计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的收缩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的舒张压为(77.87±7.56)mmHg优于于对照组的(80.35±8.17)mmH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

表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情况( ±s,mmHg)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房颤复发率

随访期间,观察组心房颤动复发率28.57%低于对照组57.14%(P<0.05),详情如表2。

3.讨论

心房颤动是一种顽固型心脏病,属高血压患者中常见的心律失常症状,房颤患者发病后的死亡率是非房颤者的2倍,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则会发展成持续性房颤,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3-4]。硝苯地平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是一种二氢吡啶类选择性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该药物在进入机体后可将细胞内钙释放和钙内流进行有效阻断,并将周围血管与冠状动脉扩张防止心肌细胞膜的钙通道,减少发生动脉痉挛,进而将血压稳定[5-7]。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收缩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意义;治疗后的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统计学上的意义;且随访期间,观察组心房颤动复发率28.57%显著低于对照组57.14%,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分析其原因考虑可能为:高血压可直接引发激活RAAS,把血浆和心房局部AngⅡ水平提高后,心房纤维化与电传导性可直接诱发心房颤动。因此,心房颤动的发生也和高血压存在一定的关联,与此同时,高血压还是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的缬沙坦药物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所恢复正常血压,说明使用硝苯地平较缬沙坦能有效降低病人血压,能够将心肌兴奋性和外周阻力有效降低,继而把冠状动脉扩张,将心肌耗氧量降低后进而改善心率转变。缬沙坦是一种口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除可以克制甲肾上腺素受到AngⅡ刺激释放的生物学效应,还可以限制血管的加压素,进行降低血压,保持正常活性交感神经,加强迷走神经活性,矫正自主的神经失衡[8]。研究结果表明缬沙坦药物不但能有效控制住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病人血压,还可克制心房肌纤维化,迅速矫正心力衰竭快速型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有效减少心房颤动复发率。受时间与样本例数等因素制约,关于使用缬沙坦药物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仍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采用缬沙坦药物治疗疗具有显著疗效,有效降低房颤复发,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唐莉.心脏超声检查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特征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04):94-95.

[2]崔瑞娥,邵新宇.缬沙坦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植入起搏器后心房颤动的效果[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15):62-63.

[3]张晓阳,王枚.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1例报告[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S1):211-212.

[4]沈柿芬.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20):19-21.

[5]杨翠兵.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12):134-135.

[6]高岩.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应用价值评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3):131-132.

[7]王莉.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临床观察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1):62-63.

[8]刘星,唐海沁,张亚文等.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1):82-85.

论文作者:袁武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8

标签:;  ;  ;  ;  ;  ;  ;  ;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袁武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