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与挑战_自由贸易区论文

拉丁美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与挑战_自由贸易区论文

拉美区域经济一体化特点及其面临的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拉美论文,区域经济论文,一体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89(2000)02-0050-07

(一)

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美国倡导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推动,拉美国家在转换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复兴,并显现出了如下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1.一体化的主要目标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搭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快车。

本世纪60—70年代,在民族民主运动普遍高涨情况下,拉美国家为发展民族经济,争取经济独立,采取高保护“进口替代”内向工业化发展战略同时,建立拉美国家间区域集团组织。其中心目标是通过地区市场来弥补国内市场的不足,以摆脱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依赖。而八十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深入发展,在债务危机中苦苦挣扎了近10年的拉美国家普遍感到有一种失落感,许多国家担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大潮中被排斥在外,特别是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深感在世界经济区域化过程中处境不利,产生“国际边缘化”的忧虑。在此情况下,拉美国家普遍转换经济发展模式,改变经济发展战略,实行“出口导向”的开放型市场经济改革,并掀起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热潮。其主要目的是想利用区域经济的规模效应和自由贸易的经济牵引力,搭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快车,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民族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地位。因此拉美国家不仅把一体化过程作为扩大地区内相互贸易、培育本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手段,而且还把拉美地区一体化与建立西半球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联系起来,并把它作为实现世界自由贸易体制道路上的一个阶段。

2.一体化加快了各国改革、调整和开放力度。

拉美国家在80年代中期开始的发展模式转换,由于各国情况不同,在结构性调整的时间、 程度、规模和速度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但集团化组织和共同市场提出的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现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务自由流动的计划,在不同程度上推动和加快了一些国家开放和调整的力度。一些国家根据一体化组织的要求,逐渐取消阻碍发展的保护主义措施,采用较为灵活实用的合作机制,利用地区内部市场来扩大需求,进而带动国内生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的国家把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实现本国生产改造和结构调整,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手段。各国按照发挥本国资源、劳动力优势和面向出口的原则,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行有选择地发展,逐步形成本国优势产业,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努力提高初级产品再加工程度,研制和开发新产品,按国际标准进行生产和销售。同时,在金融、交通、通讯等部门加快改革和调整力度,以尽快同世界经济接轨。这种新型的地区合作模式加快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3.一体化激发了企业特别是私人部门的积极性。

9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经济一体化以自由贸易和投资为中心,把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作为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和内容,力图在贸易和生产两方面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以适应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同过去国家间采取互惠互利的一体化不同,现在各种各样的企业和公司积极参与一体化进程成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有力推动者,它们充分利用区域集团的便利条件和市场法则,根据内外形势变化、各国特点和利益及地区发展方向,实行跨国经营,出现了“拉美跨国公司”的发展势头。它们提出短期奋斗目标,确定最急需合作发展部门和项目,从而使一体化真正与促进各国企业和部门之间的联合和发展联系起来,它们把地区市场作为一个低成本、低风险实验室,进行生产和加工方面的革新,再将革新成果投入外部竞争。同时,充分利用本地区国家间的互补性,通过地区一体化扩大合作,利用扩大的地区市场作为增加竞争力和通向世界市场的桥梁。

4.一体化以美洲地区为重点,发出了回到西半球的呼声。

60至70年代,拉美国家曾因痛感对美国过度依赖给其经济发展造成的诸多不利,一度积极加强拉美国家间及与亚、非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创建原料生产与出口国组织,联合起来维护民族权益,以抗衡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掠夺,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拉美国家受美洲大市场前景吸引及经济利益驱动,改变了过去同美国的对抗态度,再次把重点转向“地区主义”,发出了“回到西半球”的呼声。它们主张把地区的长远战略利益放在重要地位,积极响应美国提出的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倡议,并把发展同美国的经贸合作关系作为优先目标,都想通过与美国的合作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难题,并通过自身内部经济结构的调整来适应外部世界的变化。

5.一体化实行“开放的地区主义”,积极发展跨地区经济联系和合作。

9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以“开放的地区主义”思想作指导,在以双边和小地区一体化为基础参与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同时,积极发展跨地区的经贸合作关系,争取以集团形式重点发展同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系。南方共同市场大力加强与欧盟的经济合作,打算在美洲自由贸易区建成之前与之签署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议,并吸收智利为成员国,把它作为其与亚洲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的桥梁。南方共同市场还呼吁WTO 对不合理的国际贸易体制进行改革,同时以集团形式同发达国家谈判,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同北美、欧盟和亚太地区的经贸合作和整合关系。拉美和亚洲及非洲的经贸合作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墨西哥、智利和秘鲁已加入了OPEC组织。

6.一体化形式多样化、多层次、多方位互相交织在一起。

90年代以来的拉美经济一体化改变了过去那种以追求全地区一体化为目标的发展模式,更注重发展相邻、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或利益相一致的国家达成双边和小地区协议,把建立自由贸易区或共同市场作为一体化的基本形式,并以自由贸易为中心。合作形式逐渐向多层次、多方位、多样化方向发展,既有周边国家组成的安第斯共同体、中美洲共同市场,又有经济水平相近的墨西哥、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的“三国集团”,还有以大国为中心,吸纳周边小国的南方共同市场,以及同发达国家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拉美地区几乎每个国家都以某种形式加入了一个或多个区域性集团组织。墨西哥既是北美自由区的成员国,又是拉美一体化协会和“三国集团”的成员国,它还和智利、哥斯达黎加等6国签有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组成“多边自由贸易网”。 南方共同市场还吸收智利和玻利维亚为其贸易伙伴国。预计到2001年,“从巴西的东北部到智利的太平洋沿岸建成一个产值超过1亿美元、 日益壮大和开放的一体化市场”。[1]

(二)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的深入发展,世界供求结构,国际分工格局及金融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和深刻的变化,这对开放式的拉美经济一体化进程提出了如下挑战:

1.供求约束增加了拉美一体化进程中外贸和结构调整的难度。

二次大战后,特别是60—70年代,发达国家在科技革命推动下,进行了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全力发展高科技产业,而将一些传统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亚洲“四小龙”)。它们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大力发展发达国家市场所需要的传统产业的产品。这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产品供求关系基本上是均衡的。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亚洲的中国和东盟等国,拉美的大多数国家,以及原苏联及东欧地区的转型国家也都相继实行了“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导致大量低成本国家进入了国际分工和市场体系。而它们在产业结构与亚洲“四小龙”基本趋同,产品也都主要以发达国家为市场。这样,世界市场上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纺织、食品、服装、机械、钢铁、建材,以及农、矿业初级产品出现了大量过剩。西方国家许多行业产品供大于求,库存积压。

另一方面,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长周期变化和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导致世界市场的主导产品从制成品转向信息产品及高科技产品。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垄断的高科技产业及其产品供不应求,而传统制造业的贸易条件由于发达国家进口大幅下降而更趋恶化。有经济学家估计,目前在世界范围内,80%的行业存在30%—40%的生产能力过剩,传统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有效需求明显萎缩。

在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情况下,东亚国家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导致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呈现经济下滑和贸易萎缩,加剧了全球初级产品价格下跌。加上亚洲一些国家货币贬值,使它们的商品出口价格显著下降。这不仅使拉美国家出口受阻,还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他们的市场。而且,拉美各国经济恢复增长而造成的不仅是人均收入的提高,也大大提高了拉美一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这意味着要素禀赋与比较利益的改变。这更使拉美传统工业品出口雪上加霜。

面对商品过剩的压力,欧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利用贸易配额、严格检疫制度及以环保为由树起的绿色贸易壁垒给拉美外贸增加困难。受上述诸多因素影响, 拉美外贸出口下降。 据统计, 1992 —1998年,拉美主要贸易集团南方共同市场从欧盟进口增加了200 %以上,而向欧盟出口仅增加30%。这一切给拉美经济一体化进程提出了新的挑战。

2.国际分工格局逆转给拉美一体化进程造成了双重压力。

90年代以来,知识取代物质成为主要生产要素,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并成为主导产业,经济周期运行规律及就业结构和社会也都产生了深刻变化。美国在计算机软件,尤其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产业上取得的巨大突破,以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领路人,并把日本和西欧各国远远甩在后面,从而使它们之间的国际分工由水平化向垂直化的转变。而广大新兴工业化国家急起直追,大力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全力追赶发达国家,使它们与日本和西欧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由垂直化向水平化方向转化。拉美地区内部分工则日益显现扁平化趋势。这样,拉美国家在开放性一体化进程中,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面临着如下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压力。

一方面,随着世界性生产过剩的日益严重和国际分工格局的巨大变化,以超巨型跨国公司为主要角色的世界性经济竞争将变得空前激烈和尖锐化。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将在全球化旗帜下,为本国垄断资本征服世界而向拉美国家主权发出猛烈挑战。同时,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经济出现了向知识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转化的趋势,经济产品中劳动力成分所占比例越来越少。这意味着现代经济的竞争已不完全依赖于土地和传统的自然资源,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更多地由知识、技能和人才决定,人力资本即人的智力成为起决定作用的生产要素。

另一方面,由于世界上集中了大部分非熟练劳动力的大批低成本国家进入国际分工和市场体系,推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这使拉美国家的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的比较优势丧失。从而拉美一些国家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把发展的重点转向中等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这不仅需要大量资金,以进口生产所需的资本货和中间产品,而且生产的出口品又遇到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产品的激烈竞争,效益下降,导致出口收入减少,外贸逆差增加,最终形成了靠外资以推动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而且大量依靠国外资本反过来又提高了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成本。

3.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拉美一体化进程难题增加。

拉美国家间的经济一体化,直至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不单是贸易体制相互接轨的问题,而是涉及整个经济领域的调整和变革,尤其与拉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尽管90年代以来,各国通过经济改革或结构调整及多少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各国原有经济基础不同,经济结构调整及改革力度有别,取得的成就也很不相同。地区内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快,国家间贫富差距拉大。据世界银行1997年底的统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阿根廷为8110美元,墨西哥为4180美元,巴西为4345美元,乌拉圭为4660美元,而海地和尼加拉瓜等国只有数百美元,高低相差数十倍,而且这种差距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还将进一步拉大。

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拉美各国在经济发展战略和税制、关税、劳工和金融等方面的具体政策自然会出现明显差异。各国如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上达不成一致,就很难在涉及具体问题上达成共识,而且容易产生摩擦,导致一体化进程放慢。如巴西和阿根廷在减税及吸引外资上的争吵,两国货币政策不统一产生的摩擦等。拉美经济一体化与欧共体不同,不存在一个超国家的权力机构。一体化进程主要发生于各国政府之间,各国面对发展差距的拉大及面临的高失业率、高财政赤字、高外债及高外贸逆差所采取的对策主要服从于各自民族经济利益,很少有一个整体利益的考虑。对是否遵守签署的一体化协议也主要视其是否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而定。这样,一国迫于形势在某一问题上的完全自主选择,就有可能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造成相互间不信任,甚至出现裂痕。如巴西的出口补贴和货币贬值,激怒了南方共同市场的其他国家,特别是阿根廷。至于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由于综合国力的巨大差异,美国自然成为整个美洲大陆引力的中心。它在较大程度上掌握着未来自由贸易区进程的主导权,具有明显确定大致谈判标准的能力,并起着合作成败的关键作用。经济实力的巨大落差,使经济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拉美国家面临着美国左右一切的巨大压力。

而美国在多数竞争和区域集团化形势下积极倡导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这并不意味着其对拉美的战略发生了根本变化。它只是想用区域化作为行动武器,要求拉美国家开放市场,独霸西半球,并以此为依托,向东与欧盟相抗衡,向西参与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强化全球竞争地位的战略目标。同时,阻止地区外大国深入其后院,并遏制拉美国家的太平洋意识。因此,在筹建美洲自由贸易区过程中,美国力图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为基础,逐个吸纳拉美国家,这将导致拉美国家间相互竞争,一些国家为争取首先加盟以获取资金和技术,同其他国家产生矛盾和摩擦,从而损害拉美国家间的团结和一体化进程。

4.经济金融化和全球化造成的巨大风险,阻碍拉美一体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全球金融化和自由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技术革命产生电子货币、电子金融产品,打破了传统银行服务的界限,使国内和国外金融体制在结构上的界限变得模糊。从而使现存的金融结构被打破,新市场、新技术、新技能使证券交易由封闭转向网络化、全球化。在过去的10年里,国际股票交易额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国际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其增速几乎是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10倍(注:国际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分别为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2倍和3倍。)。各种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活动层出不穷。国际间经常流动的投机资本迅速增加。外汇日成交量已从1973年的150亿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12000亿美元。每天约有15000亿美元短期资本在国际市场上流动。 急剧膨胀的巨额私人资本所形成的市场力量已远远超过了各国政府控制市场的能力。

然而,目前尚缺乏全球性规范金融市场的行为准则,全球金融活动和市场经济基本上仍在无序地运行。起始于1974年的大规模货币投机和交易所股票投机活动日益猖獗。与真实经济相脱节的虚拟经济超常发展。据统计,国际金融贸易仅有20%与生产、贸易等直接投资有关,其余部分均在自我循环,进行钱生钱的交易。从真实经济中游离出来的这部分巨额资本利用世界各国金融资产价格的差异,追求短期的、投机性的高额利润回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投机性炒作。这给拉美一体化进程顺利推进造成了巨大风险,并为此付出高昂的成本和代价。如今年初的巴西货币危机给南方共同市场内部造成了诸多分歧。

(三)

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给拉美国家经济一体化进程提出的严峻挑战,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以如下启示:

1.应善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是当今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一进程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当一个国家顺应一体化潮流,积极参与一体化进程,抓住机遇,趋利避害,民族利益就会得到增强,民族素质将得到提高。反之,像60—70年代那样,高举经济民族主义大旗,孤立于世界经济发展大潮之外,搞“进口替代”内向工业化,其结果经济独立的目标非但没有达到,经济依附反而增强,民族利益受损。

当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大潮中,不同国家在一体化进程中获得的利弊肯定是不同的。对于技术力量雄厚,发展资金充足,并善于抓住机遇的国家,所得必然大于所失。但有些国家会由于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失当,开放政策失误,又不善于发挥自身的动态比较优势,经济较为脆弱,处处显得被动。它很可能难以抵御一体化所带来的强大冲击,造成经济发展出现无序状态,在迎接挑战时,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2.不仅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更要发挥竞争优势。

拉美经济一体化的实践表明,关税的下降和以本地区相对优势为基础的出口战略力量,不能使其在世界经济中占据应有的位置。因自由贸易不能解决本地区所有的问题。在国际上要占据应有的地位,不仅取决于相对优势,而且还越来越取决于竞争优势。通过降低关税政策,单纯调整相对价格方式是不能获得竞争优势的。新的竞争力的获得要求采取旨在把技术进步、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企业基础的加强和收入的增加联系在一起的政策。这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培训员工,完善企业组织和加大本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并把地区一体化作为增加竞争力和改善在全球市场地位的有效工具,为此,拉美国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开展有利于增加地区竞争力的联合行动计划,如联合出口计划,投资发展政策及对科技的共同投资和政策的协调等,并靠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各国在一体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开放和保护的关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民族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只有在世界经济竞争中才能实现。但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如何开放,开放度的大小及部门开放的次序先后,必须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坚持循序前进,逐步开放的原则,建立有效的缓冲机制,使贸易和金融自由化对民族经济的冲击力有一个缓释的过程。墨西哥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过急地开放国内市场,就会很快被外国商品占领,给民族工业和就业造成毁灭性影响。因此,拉美国家必须根据本国实际来确定开放度,并根据民族工业中不同产业部门竞争力的不同确定各自的保护措施。但更为重要的是加快国内调整改革力度,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自由环境,让一些有创意、不断革新的优秀企业脱颖而出,不断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逐步减少保护。金融部门的开放相对更要谨慎,因国际投机资本的注意力已从发达国家转向金融体系薄弱的新兴市场国家。在逐渐开放金融部门时,首先要改革内部落后的金融体制,健全对外国投资的管理制度,特别要管好用好破坏力极强的国际游资。

实践表明,拉美国家要扩大对世界贸易和投资的参与,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首先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增强投资者信心的法律框架和调节机制,协调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提高国家公共部门的行政效率,强化财政政策,使各国的国内法律、法规与国际贸易组织的多边准则相适应。

4.力争在筹建美洲自由贸易区过程中对拉美有一定倾斜。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美洲各国间的相互依存不断增强,但这种相互依存中自由度的高低,独立性的强弱,是由经济实力的大小决定的。美国依仗其科技优势和经济实力,高居国际分工梯形格局的顶端。处于梯形底部的拉美国家往往要承受来自美国的经济压力。美国总在伺机单方面地的攫取,力图把相互依存变成拉美国家对美国单方面从属和依附。特别在制定美洲自由贸易区规则时,美国作为区域经济中心,经济利益的吸附力强,拥有较多的发言权,有意无意地使公正的天平向自己倾斜。因此,表面的平等规则,由于经济实力的巨大差异最终导致结果的不平等。这种利益不均的自由贸易正是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的表现,也是国际间贫富分化的根源之一。所以,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过程中,如何公正合理地分配一体化组织内的经济利益,为经济较落后国家提供补贴和优惠,拉美国家应以WTO 所规定的给发展中国家以区别对待和优惠待遇为武器,使制定的各种规则更有利于拉美各国的经济发展。

为此,拉美国家和小集团间应增强团结,消除分歧,协调立场,用一个声音讲话。加强现有区域集团的内部整合和横向联系,以此形成合力,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过程中,扩大回旋余地,获得较大发言权和利益,不致完全受制于美国。

[收稿日期]1999—10—8

标签:;  ;  ;  ;  ;  ;  ;  ;  ;  ;  ;  

拉丁美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与挑战_自由贸易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