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英文名Reverse Psychology,又称受众逆向心理,属于情绪和态度的范畴。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在接收信息或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传统观念或受特定的信息背景或教育情境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认知对立、心理抵触和心理抗拒状态,这种倾向是对各种刺激产生与众不同、与常态相反的心理反应。这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当青少年有了逆反心理,在接受教育时就会通过逆向思维而产生种种“障碍意志”,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在教育方面就应该有所技巧,改变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其实,这正是反映了我们学校当前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新问题,也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针对实际情况做好逆反心理引导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效能而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正确分析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是提高德育效能的关键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社会道德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伴随着社会变化,信息来源已从“单一化”发展为“多元化”,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也就显著地增多,价值取向也从单一变为诸多差异,学生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地来自社会。例如:英雄人物的奉献精神、社会上的丑恶行径、个体户的生财之道、知识分子的俭朴生活、个别领导干部的腐化堕落、政治家的风度以及影视明星、流行歌星的服饰发型等等,无不对他们产生影响。在学生看来,这些东西都是时髦的,比起老师所施加的影响,更具有吸引力和导向性。
当代青年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猎奇兴趣浓,知识面广,对什么事都喜欢打上一个问号,信息的来源与接受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的信息是狭隘的、单一的、恒常的、固化的,几乎没有自由选择;而大众传媒网络信息是广泛的、多元的、现实的、流动的,可以自由选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对来自学校的信息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学校德育观念存在理想化的倾向,觉得许多榜样可敬不可学。所有这些都说明当代学生的思想意识变了,这正是德育工作效能低的原因之一。学生中出现的这些现象都属于“逆反”心理,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敢于正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并找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作为教育工作者,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一味地压制是没有作用的,只有正面的引导、转化才能消除学生的对抗心理,让教育水到渠成。要在师生间架起相互信任的桥梁,力求做到知心知情,充分尊重学生,以沟通求融合,以沟通求理解。对学生不妨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引导、多一份宽容,还给学生自尊,让教育少走些弯路。因而对逆反心理产生的情况了解、原因清楚,思维方法就能随之更新,遇到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德育工作的效能就能大大提高。
二、注重信息导向,讲求导向方法,是提高德育效能的核心
当代青少年学生由于信息灵,他们敢想、敢做,自我意识较强,有勇于开拓、大胆探索精神,但容易偏激。因此,空洞的说教灌不进,反而使学生厌烦;美言妙语骗不了,批评呵斥压不服,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教育难于生效。因此,针对青少年心理的特点,德育工作应在以下几方面来个根本转变:
1.经常沟通。现代管理理论告诉我们,人的积极性不是物质需要的满足就能调动起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际关系和谐。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关键是互相了解、沟通。师生间本来就存在“代沟”,甚至有对抗情绪,这就更加需要沟通,架起心灵相通的桥梁。
2.正确疏导。逆反心理是一种特殊年龄阶段的复杂心理现象,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于许多学生的身上。当然,扭转逆反心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从日常学习生活的细微处入手,对待孩子的错误不仅给予宽容理解,更应给予悉心指导,避免粗暴批评。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是经验之谈。做学生思想工作不能“围追堵截”,不能以势压人,只有采取循循善诱、疏导的办法,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才会收到应有效果。
3.适时激励。有人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很不容易的。青少年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心理学研究表明,奖励优于惩罚,表扬优于批评。奖励,能使受奖者心理上得到满足,增强进取心,激发光荣感;又可使没有受奖者认识自身不足,产生羞耻感,从而奋发向上。
4.参加社会实践。曾有这样一句话:“社会是个大学校,每个人都是学生,任何人都可能是你的老师。”学生的逆反心理,有许多是由于当前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经济生产技术落后以及信息导向的谬误影响,学生往往对传统的课堂教育存在逆反心理。因而,我们可鼓励学生走出课堂,体验社会,多参加有益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
这样,让社会给学生上课,让学生分析在实践中所发现的教育价值,再组织学生对“打工”经历的感想、感受进行交流,并针对学生在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世界观等进行必要的补充和纠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良好的心态,增强学生对信息诱惑的免疫力和特殊环境下的应变能力。因此,学校德育教育,除校内生活外,学校德育应该开放渠道,走向社会,让学生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同时正确把握社会的主流,学会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独立思考,学会面对诱惑正确选择人生道路。只有这样,学校德育才不会是“温室育花”。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逆反心理中的积极因素,并合理引导、善加利用。这样,就能够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开拓、能进取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论文作者:张野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
标签:逆反心理论文; 学生论文; 信息论文; 社会论文; 心理论文; 效能论文; 德育工作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