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娟
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423000
摘要:目的:评价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NACT)的疗效。方法:从我院2012年—2014年间住院人员中随机抽取36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其中,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的患者18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长春顺铂+新碱+博莱霉素(PVB),顺铂+紫杉醇(TP),顺铂+ 博莱霉素+ 异环磷酰胺(BIP),分别进行治疗。18例直接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情况、术后病理变化情况观察分析,同时对观察组肿瘤直径变化、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术后病理检查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切缘癌阳性率、宫旁累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的患者肿瘤直径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减小,对比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未见。结论: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可以有效缩小肿瘤体积,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效果明显提高,临床有推广使用的意义。
关键词:术前新辅助化疗;中晚期宫颈癌;恶性肿瘤
作为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常见的一种,宫颈癌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因素,并且这威胁处于逐年升高状态。局部晚期宫颈癌在临床上并不能通过切除手术直接消除,并且在术后复发几率极高或淋巴结出现转移等,后期预见性较差[1]。近几年来,大多在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的手段控制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肿瘤体积,将扩散范围缩小。以致将手术成功率提高并将预后改善[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于我院妇科入院治疗的3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本次观察的对象,年龄区间为36岁~74岁,平均年龄为54.3岁。观察对象的组织病理学分布情况为腺癌12例,鳞状细胞癌18例,腺鳞癌6例。按分化程度分为低分化者6例、中分化者17例、高分化者13例。在36例宫颈癌患者知情且同意的情况下,将本次观察对象根据使用的治疗方案分为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的观察组18例和单纯化疗的对照组18例,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年龄分布、组织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等的比较得到P>0.05,统计学上不具有可比性;两组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比较得到P<0.05,统计学上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观察组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的方法,把铂类作为化疗基础,PVB方案5例,TP方案9例,BIP方案4例,经过两个疗程2~4周内的治疗后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即为腹主动脉旁淋巴取样+根治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切除术,为考虑患者日后生活,年龄小于45岁的患者会根据患者要求和病情程度保留单侧或双侧卵巢,同时,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制定放疗、化疗等相应方案[3]。而对照组患者未在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直接进行手术切除治疗,进行手术选择的方案和手术结束后的治疗与观察组相同,控制变量以保证观察目标的单一性。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病理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比,并记录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后效果即肿瘤直径变化,以及化疗相关不良反应。
观察并分析两组宫颈癌患者临床疗效情况:以WHO实体瘤疗效的评价标准为此次分析的具体参照标准:完全缓解:颈癌完全消失且时间超过1个月并未出现新的病灶;部分缓解:宫颈癌病灶体积缩小比例大于50%,时间超过1个月没有新病灶产生;稳定:宫颈癌病灶缩小水平为25%~50%;进展:产生新的病灶或者宫颈癌病灶增大大于25%[4]。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上述两组不同方面进行卡方检验,对其他数据进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比较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宫旁累积发生率、切缘癌阳性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显示均低于对照组,经过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表2。
3 讨 论
作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位[5]。宫颈癌近几年来在全球社会发生率呈现升高明显的状态和年龄分布年轻化的趋势,对女性的健康是极大威胁。主要的宫颈癌转移途径为直接蔓延及淋巴结转移,较为少见的是血行转移。现今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常用且有效的方法是根治性放疗,临床上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如何降低术后复发、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癌细胞转移发生率。做到行之有效的挽救宫颈癌患者的生命并延长患者生命的长度。
术前采用的新辅助化疗主要采用2~3周期的有效化疗,可以将瘤体缩小,为手术和化疗根治打下基础、提高康复几率。与放射线相遇的宫颈癌细胞敏感性分裂期最高,DNA合成期最低,宫颈癌细胞低分化的时候成熟度最低,细胞分裂增殖性较高,其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所占比例相对较大,而此时的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会有明显的增强。资料显示,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和化疗协同作用,在不同的细胞周期采用相应方法,效果明显[6]。化疗能够同步化癌细胞和化疗敏感周期,不仅可以缩小肿瘤细胞还提高了化疗的敏感性,有效控制了宫颈癌的转移。参考过去资料表明,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可有效提高宫颈癌患者淋巴细胞的免疫能力,临床治疗效果也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通过对在我院入院治疗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以治疗方式为分组依据,分为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的观察组18例和单纯化疗的对照组18例,通过治疗观察得出结果为,观察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可以达到较好的近期疗效,有效增加手术成功几率,对手术的质量也有所改善,手术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降低。
综上所述,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病情的控制有效,手术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在临床上有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韩凤琼.中晚期宫颈癌术前及放疗前经动脉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回顾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
[2]黄清华.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的临床应用及Meta分析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8.
[3]方绳权.深部热疗加同步放化疗治疗Ⅲb期宫颈癌的临床及分子水平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8.
[4]冯艳琳.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3.
[5]钟亚娟,张蔚,易跃雄,周琦,张文婷,李兰玉,郭婉茹.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术前用药在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评价[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08:623-626.
[6]曲思娆,武昕,赵晶,张雨芹.单纯放疗、新辅助化疗及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临床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12:943-945.
论文作者:周晓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2
标签:宫颈癌论文; 患者论文; 术前论文; 晚期论文; 统计学论文; 手术论文; 疗效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