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计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创新论文_朱彩梅

抗震设计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创新论文_朱彩梅

朱彩梅(浙江省新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金华,321000)

【摘 要】我国公民的生活水平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并且已经成为了我国公民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建筑,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加强,同时也成为了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但是,我国建筑的抗震结构在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抗震问题提供有利保证。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应用措施

1 导言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属于是毁灭性质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破坏。因此,为了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整体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就必须在建筑结构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建筑抗震因素。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想在建筑结构工程设计中做到这两点就必须在建筑设计中就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理环境,最大限度的因地制宜的进行科学性的建筑结构工程设计,同时选取高质量的建筑材料,这样做既能够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2 建筑结构工程中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在建筑结构工程中的抗震设计理念在通过长时间在建筑工程设计实践中累积总结出来的,属于一种防御地震灾害的手段,是一种将地震灾害产生的影响和威胁降到最低的一种设计思路和设计概念。准确的说建筑结构工程中的抗震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房屋建筑结构整体的抗震能力,保证建筑物在发生地震时能够有效的抵御。但是地震在实际发生时其剧烈程度并不是我们能够预知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运用抗震设计知识,并结合房屋建筑工程的结构工程的实际情况,从分析抗震材料的选择等方面入手,进一步的整体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3 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首先,要尽最大的可能性安排许多的抗震的防线,使得多个延展性比较好的分体也可以形成完整的抗震的结构和体系,运用这样一个具有延展性的结构构件进行一定的合作,也可以使得这样的框架形成一个良好得结构。在经过了级数较大的地震之后,随后还会有余震。如果只设计了第一道防线,那么余震很可能会给建筑物再带来很大的风险,也有可能会造成建筑物的倒塌。如果设计得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建筑物抗震的程度进行提高。

其次,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加强其抗震能力。对于薄弱部分判断基本的因素是构件承载能力,在发生地震的过程之中,构件并没有一定强度的安全的储备,因此在设计的过程里面,还需要进行楼层实际承载能力和设计上计算的承受弹力的比值也在一个均匀的变化趋势。而且不能过分的重视局部的强度和承载力对整体的协调程度。从整体式进行抗震性能的手段进行加强,效果比较明显的手段是对层次的设计,还可以对变形的能力进行转化。

4 抗震设计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分析地震的发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何时何地发生几级的地震,这些都是不能够准确被预测的。而且建筑物的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发生一定的变化,即使依照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的设计结果,在地震发生时,其达到的效果与预期的效果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在面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不能单靠计算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建筑物稳固的抗震性能,这就需要结合多方面的实际经验来完成这项复杂的工作。

4.1 慎重选择建筑场地抗震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建筑场地的选择问题。场地选择不好会大大降低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地震发生时伴随着一定的地质活动,因此,在建筑结构选择场地时,要尽量在一些平坦开阔地域建筑房屋。地质较为活跃地带,不适合房屋的建筑。另外,土质的疏松对于建筑结构也有很大影响,在选择场地时,要对建筑地带的土质问题进行慎重分析。在一些密实度较大,土质较硬且土质均匀的地带适合建筑房屋,更有利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4.2 结构选型的确定建筑物结构的选型一般受到经济因素与技术因素的影响,建筑物的选型一般在结合建筑物场地等基础条件要素的情况下,再结合经济与技术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建筑物的选型。在建筑物选型中需要实现以下几点要求:第一,建筑物的强度比一定要大;第二,建筑物的质性匀称;第三,建筑物的岩性系数足够大;第四,建筑物连体结构的连续性能好,最大程度上发挥建筑材料的强度。结合上述建筑物平立面的确定,建筑物结构确定中需要做到,建筑物设计中遵循对称原则,因为对称形状的建筑物在受力上都比较均匀一致,对称性的建筑物在很长时间内能够保持稳定;建筑物的垂直结构设计中,需要做到每一楼层之间的刚度变化均匀一致,避免强弱不一致的现象,设计过程中,合理布局建筑物的重心。

4.3 按照抗震等级对梁、柱以及墙的节点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抗震构造主要是确保建筑梁、柱以及墙的抗争能力,尽管出现了等级较高的地震,但是三者的抗震性依旧很高,而且还能符合国家对建筑的抗震标准。现在很多的建筑结构都是钢筋结构尤其是建筑的主体,钢筋结构与建筑的抗震能力有关,如果该结构有较强的承载力,那么建筑整体的抗震能力就强,反之则相反。因此在保证结构的承载力上,就要遵循几个设计原则,首先是剪力要强,弯剪要弱、柱的抗震要强而梁的抗震要弱、建筑节点的承载力要强,而建筑构件的能力要弱。同时还要控制建筑柱的截面尺寸以及轴压比。此外,对于建筑的构件配比要求高,而且建筑节点的构造要加强,以此保证建筑节点的牢固,使其就有抗震能力。

4.4 对于轴压比和短轴进行的相关设计对于轴压比的降低,其目的是将柱子设置于偏心受压的状况中,防止纵向受力钢筋脱离受拉屈服,出现混凝土破损的情形。对于柱本身,其具有较大的刚度和强度,但是,与之相适应的是结构的延性发生变化,出现延性较差的情况,一旦发生地震,整个结构在消耗地震能量方面就显现的十分差,结构发生变形、受到侵害的几率就大幅上升。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墙柱若梁是比较常见、有效的设计模式,主要是梁的延性较好,能够将适当的变形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极大降低了柱子达到屈服强度的几率,在具体设计的时候,可以对轴压比进行合理范围内的增大。

4.5 科学布局减少地震能量减少地震的能量,就可以尽量的降低地震带来的破坏。以位移为基点的结构设计和定量分析是减少地震能量的重要方式。要达到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造成的破坏的结构变形要求,可以进行设计定量分析,减少建筑下层的位移延性比。当然,选择地震不活跃地带以及地质硬度大的地方修建建筑也会降低地震能量。

4.6 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在保证建筑机构的抗震能力上,要在结构上多设置几道抗震线。这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将抗震结构看做是一个整体的部分,在出现地震的时候,一些延性好的构件,先屈服然后成为建筑的第一道抗震线,而剩余部分的构件也开启保护模式。而且其余的抗震线是在第一道屈服之后,才开始屈服,并且是依次屈服,在建筑的结构中多设置教抗震线,如果记地震等级高,而且破坏性大,但第一道屈服之后,还有其他的抗震线可以据需承担保护工作,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保护了建筑物,还能让提高建筑的抗震性。

参考文献:[1]龚神甫.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展望,2015,v.25;No.34730:23.[2]李金果,李伟建.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5,No.23212:35.

论文作者:朱彩梅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5月总第2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2

标签:;  ;  ;  ;  ;  ;  ;  ;  

抗震设计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创新论文_朱彩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