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在老年晚期大肠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欧阳占江

欧阳占江

桂阳县中医院 湖南郴州 424400

摘要:目的 对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在老年晚期大肠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我院的收治的100例老年晚期大肠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采取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疾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另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卡培他滨;奥沙利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大肠癌;临床疗效

大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该疾病常伴随着腹痛、便血、发热、消瘦、肠梗阻等临床症状,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1]。近年来,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受到了众患者及医学专家的一致关注,本研究就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在老年晚期大肠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现报告如下,供大家研究和参考。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我院的收治的100例老年晚期大肠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62~75岁,平均年龄为(66.32±6.81)岁;对照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63~77岁,平均年龄为(65.67±6.10)岁。经确认,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经相关的临床检验确诊为大肠癌疾病,其中有结肠癌患者61例,直肠癌患者39例,并将心、肝、肾等器官完全受损、其它病史干扰及禁忌用药患者排除,故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条件,不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另,两组患者的病情、病程、病史、年龄、体重、身高、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组间可进行良好的比较和分析。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取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进行治疗,奥沙利铂85mg/m2每次,2周1次即可,滴注过程加入5%的葡萄糖(500mL),滴注方式为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2h,共治疗2个疗程,一个疗程为2周;在第1~14天指导患者口服卡培他滨,1.25mg/m2每次,一日服用2次即可。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

1.2.2 实验组患者采取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进行治疗,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的使用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在治疗的第1~14天内加用人血管内皮抑素,15mg/d,连续治疗14d,并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加入500mL的生理盐水,滴注时间为3.5h左右。共治疗4个疗程,一个疗程为20d。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以防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及疾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的比例进行观察,疾病评价指标如下:完全缓解:病变部位完全消失,无新病灶出现;部分缓解:病变部位减少,病灶基线减少30%以上;稳定:病变部位不变,病灶情况无变化;进展:病变部位恶化,出现新病灶情况。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率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相较,实验组患者疾病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疾病进展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故,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具体详情如表1所示。

2.2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相较,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具体详情如表2所示。

3 讨论

大肠癌是危害性较大的临床疾病之一,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身心伤害,直肠癌手术治疗和化疗是较为常见的临床治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均能取得较为积极的临床效果,但对于老年晚期大肠癌患者来说,以上两种治疗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2]。近年来,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在老年晚期大肠癌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获得了众患者及医学专家的一致好评。

卡培他滨是较为常见的氟化嘧啶类药物,在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过程中,可以有效将肿瘤细胞内的经胸腺嘧啶磷酸化酶进行转换,从而降低肿瘤的活性,产生抗肿瘤作用,并且该药物具有较高安全性,能有效减少其他正常组织的损伤程度[3]。

奥沙利铂是治疗大肠癌疾病的常用药物,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该药物在初治和复治过程中的治疗效果明确[4]。人血管内皮素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减少肿瘤血管新生细胞的增殖,进而促进内皮细胞凋亡,最终抑制肿瘤生长[5]。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进行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疾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比例均高于采用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在不良反应率方面,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58.0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94.00%,二者相较,实验组患者具有明显的优势。故综上所述,本笔者认为,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海鹏,朱袭嘉,田小林等.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542-3543.

[2]张箐茹,陆梅.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在老年晚期大肠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2013,34(2):234-235.

[3]陆筱灵,左云,许震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15(1):78-81.

[4]卢宏霞,刘娟,卢宏丽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八例[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2,24(6):424-425.

[5]潘海霞,任刚,邓春美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FOLFOX 4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15(7):655-657.

论文作者:欧阳占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9

标签:;  ;  ;  ;  ;  ;  ;  ;  

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在老年晚期大肠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欧阳占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