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玉州区人民医院);广西桂林537000)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维权观念和法律意识逐渐上升,医疗纠纷发生率也随之提高,护理风险系数越来越高,护理风险因素呈现多样化;因此分析护理风险的发生和探索防治对策是目前护理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和风险防范意识等角度入手,对血透室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了归纳统计,并根据这些因素列举了一些防治对策,旨在为减少基层医院血透室的护理风险因素提供有利依据。
【关键词】基层医院;血透;护理风险因素;防治对策
从近几年形势来看,法律制度在不断完善和广泛,人类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随之上升,医疗纠纷发生率逐渐提高,护理风险系数不断升高[1]。针对肾衰患者而言,血透室是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必不可少的场所,由于该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存在较高护理风险;若未及早实施有效防治措施,只要出现护理纠纷,将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伤害,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也将受到一定影响[2]。同时也与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存在密切联系,因此降低和预防血透室护理误差和纠纷发生率,提高血透室相关工作人员的抗风险能力,是目前和以后护理界需面临和探讨的重点。
1、血透室护理风险因素
1.1 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不足
护士是由国家法律承认拥有护理行为能力的人,主要是依法执行一些权利,并担任相应的义务[3]。护理人员一旦在正常工作中产生差错,则极易被患者起诉。而部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强,对护理途中隐藏的风险认知度不高,因此体现在自我保护和法律方面的意识相对薄弱,甚至有一些护理人员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而当遇到问题后便表现出高度紧张、不知所措、恐慌和手忙脚乱等现象,最终导致医疗纠纷[4]。
1.2 护理人员专业技术不达标
近几年现代医学不断进步,若护理人员不关注自身继续教育,继续保持以往陈旧的护理方式、操作技术不进步、不严格遵守操作流程、病情观察不彻底和缺乏应急能力等因素均可引发护理差错,导致患者和家属的不满,从而引发护理纠纷。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5],护理人员的职称情况、工作经验和护龄与护理误差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职称和护龄越高,护理误差的发生率越低;分析其原因是由于该现象与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问题分辨、判断和处理方式、专业知识水平息息相关。
1.3 未严格执行岗位职责
若护理人员未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慎独精神和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责任心和自律性,则出现护理误差是必然事件。通常体现在病情观察不仔细、处理不合格、未准时巡视等[6]。比如:(1)在患者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未及时检查穿刺位置情况,穿刺针脱落或者渗血现象未及时察觉,导致患者出现血液丢失和局部肿胀症状,对后期穿刺极为不利,使患者贫血程度加重;(2)在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过程中,未及时调整超滤量、电导度、温度和流量,从而降低了透析质量;(3)上机后,未及时将肝素夹子打开,下机时造成透析管严重阻塞等现象;以上现象均为提高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7]。
1.4 缺乏对病情发生发展的分辨和判断能力
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通常为慢性肾衰并伴发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具有并发症发生率高和病程较长的特征;急诊血透中挤压伤、胰腺炎和中毒等现象极为多见,病情严重风险较高,且变化较快,护理工作相对繁琐,因此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缺乏的护理人员是无法胜任的[8]。一些护龄较低的护理人员通常对病情变化捉摸不定,因此无法及时进行处理,耽误患者的救治;还有部分护理人员对透析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异常现象无准确的分辨能力,甚至无法意识到问题发生,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从而演变为护理风险的隐藏因素。
1.5 沟通力度不够
护患之间的交流沟通,是血液透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如今大部分透析患者的经济水平较低、文化程度也较低,但想要持续进行血液透析需在人力和物力上大量投入,通常会导致患者及家属出现一系列负面情绪,这便需要护理人员耐心为患者讲解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9]。而部分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缺少同情心,与患者交流不理想或者不愿与患者沟通,在接待患者时不耐烦,解答患者的疑问也不到位,积极主动服务意识和交流意识严重不足,无法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出现告知不合格、告知行为不严格、护患沟通力度不足等现象,这些均是护理风险的诱导因素。
1.6 配合度太低
若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定了解,与护理人员的配合度较高,则对患者的病情控制极为有利;若患者保持我行我素的状态,不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不愿与护理人员合作,则会影响透析效果[10]。除此之外,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期望太高,对患者病情加重无法接受,也可进一步提高护理风险。
1.7 合并感染事件
透析患者基本上存在机体防御能力异常和免疫能力缺失现象,且合并营养不足、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等症状;因此,若在重复深静脉置管或者动静脉穿刺、透析用水、输血过程中,护理人员消毒不到位、无菌操作马虎,或者空气质量不达标等,均可导致病毒结合细菌感染,给患者带来痛苦,增加经济压力,提高护理风险[1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防治对策
2.1 增加护理风险以及法制安全的教育力度
增加风险管理的普及力度和法制安全的宣教力度,并要求所有护理人员均参与到风险防范管理过程中,为护理人员提供医疗法律法规的学习时间,为护理人员讲解护理风险的相关知识,并普及法律法规的更新详情;时常安排护理管理人员参加质量安全和法律知识的相关培训活动;还可邀请法律界、医学界人员为护理人员讲解血透室护理医疗事故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式[12]。
2.2 增加专业技术培训力度
关注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时常举办一些竞赛活动和专业技能培训活动,要求所有护理人员掌握、了解并熟练各个操作环节,可分辨各个环节易出现的问题,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13]。可安排护理人员到学校和大型医院学习,了解新的透析技术和相关专业知识,并为其他护理人员讲解,整体做到与时俱进,最大程度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2.3 确认岗位职责,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将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落实到位,确定相应的岗位职责;某些护理人员因某些原因导致的护理误差需通过团队合作精神来弥补,达到分工与合作完美结合的效果。每组透析班应有负责人员,重要工作需安排专人监督;护理人员在治疗途中定机、定人,严格遵循“三查七对”的原则[14]。
2.4 密切监测和预防感染事件
严格设立血液净化消毒管理制度,要求每项规定严格执行并达标;针对治疗台面、透析机旁路口和反渗水出口等应每月实施细菌培养,并将及时汇报,有利于每个细节的更新和监测。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佩戴无菌手套、勤洗手;透析机应每日消毒;增强卫生宣教力度;定期检查水处理系统,严格消毒;患者和护理人员的肝炎指标均应定期监测[15]。
2.5 设立专科风险项目和防治对策
掌握血透室护理风险的特征,要求所有护理人员了解并掌握护理风险和防治对策,同时设立防止穿刺针和管道脱落、防止空气栓塞、防止药物误用、防止超滤、紧急停电停水的措施和应急策略[16]。
2.6 提高积极主动服务意识
遵循“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学会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积极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治疗进度和透析质量并进行专业辅导;对患者和家属保持随和态度,细心讲解患者的疑问,适当给予安慰和鼓励,尽量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听取患者的意见,增加患者对自身工作的信任。
2.7 增加护理人员的交流能力和水平
利用举办一些培训活动和知识讲座来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交流水平;告知护理人员在所有场地保持尊重人格的言语,尽可能排除专业术语的使用,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交流过程中保持幽默风趣的态度,使血透室处于轻松活跃的状态,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在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时,应有条有理,禁止胡编乱造。
3、讨论
血透室护理风险虽隐藏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但只要护理人员处于积极学习、不断完善护理技巧的状态,便可提高法律意识,完善护理操作,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为医院的长远发展作铺垫。
【参考文献】
[1]许方方,彭红艳,钟惠琴等.血透室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管理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0):190-192.
[2]何爱贞,许秀瑶.医院血透感染风险因素分析与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2):99-100.
[3]郑慧琳.血透室护理过程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3):3114-3115.
[4]李永荣.分析血透室常见护理风险因素以及风险管理对策[J].医药前沿,2016,6(1):223-224.
[5]刘雁凌,周昌娥,杨红荣等.风险管理在血透中心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1,30(5):545-546.
[6]林芝,何萍,王亚文等.血透室护理过程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医药前沿,2016,6(34):249-250.
[7]刘佩玉,蒋晓琴,文彩虹等.血透室仪器设备管理中潜在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7):91-92.
[8]李丽.血透室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管理对策[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11(4):283-284.
[9]Normand,I.,Elftouh,N.,Laurin,L.-P. 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vitamin D receptor activator and the risk of infection-related hospitalizations among incident hemodialysis patients: A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J].Pharmacoepidemiology and drug safety,2014,23(3):261-267.
[10]Cuevas,X.,García,F.,Martín-Malo,A. et al.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spanish incident hemodialysis patients: Two-year results from the ANSWER study[J].Blood purification,2012,33(1/3):21-29.
[11]王岑.血液净化血透室的护理风险及干预对策效果[J].饮食保健,2015,2(11):94-95.
[12]李冠珍.血透室常见护理风险的因素分析及管理要点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12,14.
[13]张慧莲.血透室常见护理风险因素与有效管理措施探讨[J].心理医生,2016,22(13):190-191.
[14]史芸.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有效举措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6):19.
[15]王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风险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8-10.
[16]刘菁敏.风险管理在血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7):193-194.
论文作者:李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下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患者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风险论文; 对策论文; 因素论文; 病情论文; 血液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下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