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诗中“君不见+X”句式的语篇功能论文

论唐诗中“君不见+X”句式的语篇功能

贺逍遥,钟 宇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 〕 在《全唐诗》中,“君不见+X”句式使用普遍,位置灵活,语篇功能特点十分鲜明。本文运用篇章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唐诗中“君不见+X”句式的语篇功能。“君不见+ X”句式内的“X”可以是体词、谓词、短句等,且该句式属于有标记的单项主位,句式内的“君不见”属于已知信息,“X”属于新信息,新旧信息的界限可以从语体约束和节奏停顿等两个方面观测。句式的信息单位规模不受语法单位的限制,而句式的语篇衔接特点主要通过启后、照应、粘凝、重复等手段来体现。

关键词 〕 “君不见”+ X;主位结构;信息结构;衔接系统

本文所说的“君不见+X”句式,是指“君不见”出现在《全唐诗》诗句的句首并且不做诗句的正文部分的句子。检索郑州大学的《全唐诗》库,我们发现“君不见+X”句式在150首诗中共出现199次,有的是单独使用,有的是上下句配合使用,有的是前后句接连使用,在语篇中表现得很活跃,语篇功能特点十分鲜明。“君不见+X”句式最早出现在南朝时期, 葛晓音在《初盛唐七言歌行的发展—兼论歌行的形成及其与七古的分野》中谈到:“在《白经歌》之外,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不仅在内容和主题方面奠定了七言乐府的基础,而且首创了以‘君不见’开头的句式。”[1]该句式一出现,便被后人广泛使用。本文运用篇章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究《全唐诗》语篇中“‘君不见’+ X”句式内“X”的特点以及该句式的主位-述位结构(主位—述位系统)、信息结构(已知信息—新信息系统)、衔接特点等四个方面的情况。

1.“君不见 + X”句式中 “X”的特点

“君不见+X”句式在语篇中的位置十分灵活,既可以出现在诗歌的开头,也可以出现在诗歌的尾部,还可以出现在诗歌的中间,并且,不仅可以出现在诗歌一句中的上句,还可以出现在下句。本文以“君不见+X”句式在语篇中分布的位置即诗歌的开头、诗歌的中间、诗歌的结尾为切入点,分析其句式内“X”的特点。

1.1“君不见+X”句式在诗歌开头

“君不见+X”句式在诗歌开头时其句式内“X”可以是体词性成分或谓词性成分,也可以是短句。需要指出的是,有一小部分“君不见”句式内没有“X”成分,“君不见”单用成句。如:

(1)君不见 宜春苑中九华殿,飞阁连连直如发。(王翰《相和歌辞·蛾眉怨》)

(2)君不见 铜鞮观,数里城池已芜漫。(杜頠《故绛行》)

②君不见+X”句式一般在诗歌开头出现,只有在和诗歌开头的“君不见+X”句式接连使用时,才会在诗歌中部出现。

(4)君不见 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特别提示:本刊只接受给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单位转帐。目前如有非法机构冒充《中国康复》收取费用,多以个人名义要求转帐,请作者注意甄别,谨防上当受骗。

上面的例句中,例(16)、(17)中“君不见+X”句式内的“X”都是属于体词性成分的;例(18)中“君不见+X”句式内的“X”是属于谓词性成分;例(19)、(20)中“君不见+X”句式内的“X”都是属于短句,并且像例(20)“君不见+X”句式单独出现在句子的下句的情况很罕见,从搜集到语料来看,仅有2例,都是在“君不见+X”句式在诗歌尾部时才出现;例(21)“君不见+X”句式内没有X成分,“君不见”单用成句。需要指出的是,当“君不见+X”句式出现在诗歌尾部时,没有上下句配对使用的情况。

(6)君不见 道傍废井傍开花,原是昔年骄贵家。(武元衡《行路难》)

(7)君不见 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柳宗元《行路难三首》)

(8)君不见 ,孤雁关外发,酸嘶度杨越。

(宝月《行路难》)

上面的例句中,例(1)、(2)、(3)中“君不见+X”句式内的“X”都是属于体词性成分,并且例(1)中的“X”是体词性短语,例(2)中的“X”是名词,例(3)中“君不见”在上下句配对使用;例(4)、(5)中“君不见+X”句式内的“X”都是属于谓词性成分,并且例(4)中的“X”是一个状中性短语,例(5)中的“X”是一个连谓性短语;例(6)、(7)中“君不见+X”句式内的“X”都是属于短句;例(8)中“君不见+X”句式内没有“X”成分,“君不见”单用成句。

1.2“君不见+X”句式在诗歌中间

“君不见+X”句式在诗歌中间时其句式内的“X”,一般是体词性成分或谓词性成分,也可以是短句,同样也存在着“君不见”后面不带“X”成分而独自使用的情况。如:

(9) 主持正念大艰辛,一失人身为异类。君不见 洛阳富郑公,说与金丹如盲聋。执迷不悟修真理,焉知潜合造化功。(吕岩《窑头坯歌》)

(10) 未似是非唇舌危,暗中潜毁平人骨。君不见 楚灵均,千古沉冤湘水滨。又不见李太白,一朝却作江南客。(齐己《杂曲歌辞。行路难二首》)

(20)共指西日不相贷,喧呼且覆杯中渌。何必走马来为问,君不见 嵇康养生遭杀戮。(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

(12) 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见 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君不见 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李白《笑歌行》)

(13)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君不见 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李白《相和歌辞·登高丘而望远》)

(14)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君不见 今人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以兹感激辞旧游,更于时事无所求。(高适《杂曲歌辞·邯郸少年行》)

(15)山水不移人自老,见却多少后生人。君不见 ,三界之中纷扰扰,只为无明不了绝。一念不生心澄然,无去无来不生灭。(拾得《诗》)

晚饭时候,康芳没敢问楚墨喝不喝酒,楚墨就自己去商店,一会儿回来,一手提一捆“昆嵛”牌啤酒,一手拿一包“将军”牌香烟。“有‘将军’牌的!”楚墨兴冲冲地对康芳说,“刚才您也许问错了牌子。”

上面的例句中,例(9)、(10)、(11)中“君不见+X”句式内的“X”都是属于体词性成分,并且例(9)中的“X”是定中性的名词性短语,例(10)中的“X”是名词,例(11)中“君不见+X”句式在上下句配对使用;例(12)中“君不见+X”句式内的“X”是属于谓词性成分,并且“君不见+X”句式在前后接连使用;例(13)、(14)中“君不见+X”句式内的“X”是一个短句;例(15)中“君不见+X”句式内没有X成分,“君不见”单用成句。

3.2 中度相关指标分析 身高与体重的相关性研究早已有之,本研究再一次验证身高与体重的正相关,男女生身高体重相关系数分别为0.425和0.433(P<0.01),且比较显著。

1.3.“君不见+X”句式在诗歌尾部

“君不见+X”句式在诗歌尾部时其句式内“X”一般是体词性成分、谓词性成分,也可以是短句或“君不见”后面不带“X”成分而独自使用。如:

(16)美人劝我急行乐,自古朱颜不再来,君不见 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白居易《横吹曲辞·长安道》)

(17)江涛簸岸黄沙走,云雪埋山苍兕吼。君不见 夔子之国杜陵翁,牙齿半落左耳聋。(杜甫《复阴》)

新媒体信息传播的量更大,在新闻中可以涵盖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资源。同时,新媒体时代相关的信息链接可以随意打开,这是传统的报纸行业无法做到的。最后,信息互动性更强。互动性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典型特点。在这种形势下,信息传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界限不再明显,人们不仅是新闻内容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发布和评论者,在互动交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了新的信息传播模式。新媒体时代人们对新闻的阅读兴趣大大提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不仅如此,新闻信息更加生活化和平民化,这势必会对传统报纸行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18)鲂鱼肥美知第一,既饱欢娱亦萧瑟。君不见 朝来割素鬐,咫尺波涛永相失。(杜甫《观打鱼歌》)

(19)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 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相和歌辞·燕歌行》)

(11) 天马长鸣待驾驭, 秋鹰整翮当云霄。君不见 东吴顾文学,君不见 西汉杜陵老。诗家笔势君不嫌,词翰升堂为君扫。(杜甫《醉歌行·赠公安颜少府请顾八题壁》)

因不良事件退出率 9种干扰措施两两比较,因不良事件退出率相当,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0.05),见图5。累积排序概率图结果显示,因不良事件退出率SUCRA值越大,表示安全性越好[21]。SUCRA值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苏金单抗150 mg组(77.8%)、苏金单抗300 mg组 (73.0%)、安慰剂组 (67.3%)、优特克单抗组 (61.9%)、布罗达单抗 140 mg组 (50.5%)、布罗达单抗 210 mg组(47.6%)、依那西普组 (28.5%)、艾克珠单抗80 mg q4wk组 (23.2%)、艾克珠单抗q2wk组 (20.3%),见表2。

(21)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沽酒钱。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 ,蜀葵花。(岑参《蜀葵花歌》)

(5)君不见 担雪塞井空用力,炊砂作饭岂堪食。(顾况《行路难三首》)

除了上述三种情况之外,“君不见+X”句式还出现在诗歌的题目之中,只有两例,即杜甫的《君不见,简苏徯》和薛逢的《君不见》。

何良诸去过边区所有的古墓场和古村落。北大坎煤矿那口竖井,有水没水,有没有月亮,他也要捞。没有猴气,成不了精。何良诸问:“赵师傅,琥珀铭文的事,你听说过?”

“君不见+X”句式中“X”的特点,详见下表: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君不见+X”句式出现在诗歌中部的次数最多,其次是诗歌开头,较少出现在诗歌的尾部;从“君不见+X”句式中“X”的特点来看,无论“君不见+X”句式出现在语篇中的哪个位置,“君不见+短句”的频率都是最高的,其次是“君不见+体词性成分”,而“君不见+谓词性成分”和“君不见”单独成句较少出现。

表 1-1

这里列举“君不见+X”句式在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即产生之初)中的所有情况,以便通过对比看出“君不见+X”句式的发展:

These parameters were generated automatically by R software (The Comprehensive R Archive Network, TUAN Team, Tsinghua University). The program was written in advance.

(22)君不见 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君不见 城上日,今暝没尽去,明朝复更出。(鲍照《拟行路难·五》)

河堤土壤微生物与河流水土环境间的充分交流,可达到增加河道河流水中的含氧量、净化河流水质的正面效果。此外,河堤土壤水与河流水土环境发生动态交换,同时可调节河道水量,对河道起到滞洪补枯的积极作用。

(23)君不见 蕣华不终朝,须臾淹冉零落销。(鲍照《拟行路难·十》)

(24)君不见 枯箨走阶庭,何时复青著故茎。君不见 亡灵蒙享祀,何时倾杯竭壶罂。(鲍照《拟行路难·十一》)

要培育和发展壮大社会组织,推动社会组织成为政府环境治理的参谋助手、监督员以及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民众主体。环境组织在环境管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利益无关、相对公正;二是层级简单,效率高;三是增加群众参与感,提高群众环保意识。相比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环境组织在调节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上发挥着桥梁作用。另外,生态文明建设本身事关我们每一个人,必须充分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提供平台、畅通渠道,引导、鼓励民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市场机制建设。

(25)君不见 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鲍照《拟行路难·十四》)

(26)君不见 柏梁台,今日丘墟生草莱。君不见 阿房宫,寒云泽雉栖其中。(鲍照《拟行路难·十五》)

(50)君不见 相如绿绮琴,一抚一拍凤凰音。(张纮《行路难》)

(28)君不见 春鸟初至时,百草含青俱作花。(鲍照《拟行路难·十七》)

从上面的例句中,归纳出如下几个特点:

比较两组护士在自我管理、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观察组护士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①君不见+X”句式中的“X”只能是体词性成分或短句。

(3)君不见 道边废弃池,君不见 前者摧折桐。(杜甫《君不见·简苏徯》)

③“君不见+X”句式不出现在诗歌尾部。

④ “君不见+X”句式只出现在诗歌的上句,不出现在诗歌的下句。

从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到《全唐诗》,“君不见+X”句式有了很大的发展:①从出现的篇章题目来看,从只出现在《行路难》这一乐府旧题到向其他题目发展(《全唐诗》中“君不见+X”句式出现在《行路难》这一题目的数量约占总数的60%);②从“君不见+X”句式中“X”的特点来看,从“X”只能是体词性成分或短句,发展为可以出现谓词性成分或没有“X”,单独使用;③从语篇分布来看,从只能出现在诗歌开头或有条件的出现在诗歌中部,发展到可以在诗歌中任意分布,可以上下两句接连出现,可以在一句中配对出现,甚至可以在诗歌下句中单独出现和在题目中出现。“君不见+X”句式在语篇中自由性的增强,进一步强化了其布局谋篇的能力,使语篇功能和语用价值更加凸显。

2. “君不见+X”句式的主位-述位结构

主位是句子的句首部分,是句子信息所关注的对象和信息的出发点,是要论证的内容;述位是句子中除主位外剩余的部分,是对主位的陈述,往往是未知信息或新信息。[2]主位-述位的正确使用,有助于语篇的连贯,对语篇的推进展开可产生不同的效果。[3]对于“君不见+X”句式的主位-述位结构问题,本文从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君不见+X”句式的主位结构分类和有无标志性。

2.1“君不见”句式的主位分类

韩礼德将主位划分为三类,即单项主位、复杂主位和句项主位。[4]《全唐诗》中的“君不见+X”句式都是属于单项主位。如:

(29)君不见 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球猎夜拥掷。(李白《杂曲歌辞·少年行三首》)

(30)君不见 荒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贺兰进明《杂曲歌辞·行路难五首》)

地域性是岭南报刊发行的首要特征,与之相应的是报刊内容呈现的地域意识。《广东日报》创刊辞中有“本报既以广东命名,当顾名思义,于吾粤社会上,具新感情”等语。[3]《香山旬报》还特设《香山文献录》专栏,以弘扬香山地方文化。[4]

(31)君不见 左纳言,右纳史,朝承恩,暮赐死。(白居易《太行路·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也》)

101A-1型数显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浦东荣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产品;JA503型电子天平,常州市幸运电子设备有限公司产品;JY92-Ⅱ型超声波细胞破碎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DZ-260T型DZQ系列真空包装机。

(32)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3)君不见 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李白《笑歌行》)

(40)君不见 马家宅,尚犹存,宅门题作奉诚园。(白居易《杏为梁·刺居处僭也》)

(35)君不见 富家翁,昔时贫贱谁比数。(高适《杂曲歌辞·行路难二首》)

(36)君不见 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张籍《杂曲歌辞·行路难》)

(37)君不见 邺中万事非昔时,古人不在今人悲。(王建《铜雀台》)

(38)君不见 ,眼前事,岂保须臾心勿异。(王昌龄《行路难》)

上面的10个例子都是属于单项主位。例子中诗句的主位部分“君不见”是一个独立的、不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功能单位,并不是由主谓结构构成的小句,因此将“君不见+X”句式认为是由整个小句充当主位的句项主位是不对的。

2.2.“君不见+X”句式的主位标记

当充当小句主位的成分同时充当小句的主语时,这样的主位叫做“无标记主位”(unmarked theme);如果主位不是小句的主语,这样的主位就称为“有标记的主位”(marked theme)。[5]从搜集到的语料分析,“君不见+X”句式都是属于“有标记的主位”。如:

(39)君不见 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卢照邻《杂曲歌辞·行路难》)

(34)君不见 昔时燕家重郭隗,拥慧折腰无嫌猜。(李白《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

(41)君不见 魏家宅, 属他人,诏赎赐还五代孙。(白居易《杏为梁·刺居处僭也》)

(42)君不见 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李白《笑歌行》)

(43)君不见 朝来割素鬐,咫尺波涛永相失。(杜甫《观打鱼歌》)

(44)君不见 封狐雄虺自成群,冯深负固结妖氛。(骆宾王《杂曲歌辞·从军中行路难二首》)

(45)君不见 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柳宗元《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

(46)君不见 荒陂野鹤陷良媒,同类同声真可畏。(陆龟蒙《鹤媒歌》)

(47)君不见 ,孤雁关外发,酸嘶度杨越。(宝月《行路难》)

(48)君不见 ,蜀葵花。(岑参《蜀葵花歌》)

不久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作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的报告,并传达了毛泽东这次谈话精神,指出在社会主义的美术学院里,应该让各种派别和风格都自由发展,准许开课。彩墨画系除了画人物,还要画山水、花鸟。除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未来派、形式主义都可以开课讲授,学校要全面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和“古为中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例(39)中的“君不见+X”句式是起铺陈作用,先引出如今长安城北渭桥边荒凉的景象,为后文与往昔繁荣的景象做对比;例(40)、(41)同出白居易的《杏为梁·刺居处僭也》,两例中的“君不见+X”句式是起列举对比作用,凸显俭存奢失这个道理;例(42)中的“君不见+X”句式是起起兴的作用,借此表达诗人的一种人生态度;例(43)中的“君不见+X”句式是对前文的一个总结;(44)中的“君不见+X”句式放在句首起起兴的作用;例(45)中的“君不见+X”句式放在诗歌的一个小节之首,起启承作用;例(46)中的“君不见+X”句式放在诗歌尾部,起总括煞尾的作用;例(47)中的“君不见+X”句式放在诗歌开头,引起下文;例(48)中“君不见+X”句式表现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感慨。根据韩礼德的“正当理由原则”即话语连接、强调对比、语体对比、转移话题、提示新信息等[6],上面10个例句中的“君不见+X”句式都属于有标记的主位。“君不见+X”句式在语篇中用途不一,语篇功能十分凸显。

3. “君不见+X”句式的信息结构

信息结构是把语言组织成为信息单位的结构,而信息单位是信息交流的基本成分。[7]概括起来说,信息结构就是在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将新旧信息组合起来构成信息单位的结构。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君不见”句式的信息结构的基本特点:“君不见+X”句式信息单位的构成、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的界定、信息单位的规模。

3.1.“君不见+X”句式信息单位的构成

信息单位的构成形式是:(已知信息)+新信息。已知信息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常常会因为语境等因素而省略,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新信息才是每个信息单位里面的充要成分。《全唐诗》中“君不见+X”句式里面的“君不见”是属于已知信息,是可以省略的。如:

(49)君不见 萀祁宫,几重台榭亦微濛。(杜頠《故绛行》)

(27)君不见 冰上霜,表里阴且寒。(鲍照《拟行路难·十六》)

(51)君不见 担雪塞井空用力,炊砂作饭岂堪食。(顾况《行路难三首》)

(52)君不见 宋公仗钺诛燕后,英雄踊跃争趋走。(储光羲《登戏马台作》)

(53)君不见 高山万仞连苍旻,天长地久成埃尘。(孟云卿《行路难》)

(54)君不见 ,三界之中纷扰扰,只为无明不了绝。(拾得《诗》)

上面的6个例子中的“君不见”都是属于已知信息,要么是用来起兴,要么是用来铺陈,要么用来总结等,是衬字,不属于诗歌的正文部分,单纯信息交流的角度来说,这些例子中的“君不见”是可以省去的,而“君不见”后面的部位是信息单位里面的新信息部分,是整个句子的中心或者说焦点。这也符合“句末中心”或“句末焦点”的原则。

3.2.“君不见+X”句式信息单位中已经信息和未知信息的界限

主位结构与信息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两者并不是简单地一一对应的(主位对已知信息,述位对新信息),如“我吃饭”和“我吃饭”两者的信息重点就是不一样的。因此,不能把主位结构当做信息分布的唯一标志。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人们在交流中会省略掉已知信息,使信息单位中只剩下新信息,而省略的依据就是语境(这里是指广义的语境)。语境对判断新旧信息的界限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诗歌是一种高度精练的艺术化语言,这一特殊的体裁对信息单位新旧信息的分布具有制约作用。下面举唐诗中使用“君不见”句式最具代表的性的诗篇即贺兰进明的《杂曲歌辞·行路难五首》为例进行分析:

君不见 岩下井,百尺不及泉。君不 见山上蒿, 数寸凌云烟。人生相命亦如此,何苦太息自忧煎。但愿亲友长含笑,相逢莫吝杖头钱。寒夜邀欢须秉烛,岂得空思花柳年。君不见 门前柳,荣曜暂时萧索久。君不见 陌上花,狂风吹去落谁家。谁家思妇见之叹,蓬首不梳心历乱。盛年夫婿长别离,岁暮相逢色凋换。君不见 荒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君不见梁上泥,秋风始高燕不栖。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空守闺。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乌夜啼。君不见 云间月,暂盈还复缺。君不见 林下风,声远意难穷。亲故平生欲聚散,欢娱未尽尊酒空。自叹青青陵上柏,岁寒能与几人同。君不见 东流水,一去无穷已。君不见 西郊云,日夕空氛氲。群雁裴回不能去,一雁悲鸣复失群。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

全诗共272个字,22句,就用了10个“君不见+X”句式,使用频率极高。即使如此高频率地使用“君不见+X”句式,但信息单位剩下的依旧只有新信息(“君不见”上文已经说过是衬字,是可删去的,用在这里主要是发挥它的语篇功能,不属于正文)。结合3.1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诗歌这种比较特殊的文学体裁之中(可以视为一种语境),“君不见+X”句式中“X”都是新信息(有些句式中没有“X”的,可以看做是用逗号将“君不见”和“X”分开了)。

诗歌是一种十分讲究节律的文体。除了上面所说的体裁对信息的分布的约束之外,还可以从节律来分析。如:

(55)君不见 /鞲上鹰,一饱则飞掣。(杜甫《去矣行》)

(56)君不见 /益州城西门,陌上石笋双高蹲。(杜甫《石笋行》)

(57)君不见 /买臣衣锦还故乡,五十身荣未为晚。(白居易《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兼简张大贾二十四先辈昆季》)

(58)君不见 ,/马侍中,气吞河朔称英雄。(薛逢《君不见 》)

从上面的四个例子中,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君不见”之后,有明显的节奏上的停顿,停顿时间或长或短,这从节律上说明“君不见”之后信息性质发生了变化,停顿之前是已知的旧信息,之后是未知的新信息。

3.2.“君不见+X”句式信息单位的规模

信息单位是由必不可少的新信息加上可以取舍的已知信息构成的,其表现形式是调群。信息单位的规模大小可以根据调群本身的长短来判断。[8]为了进一步认清“君不见+X”句式内的情况,下文在分析中将把“君不见+X”句式中的已知信息“君不见”省略,着重分析未知的信息的即“X”的信息单位规模。

(59)(君不见 )楚灵均 ,千古沉冤湘水滨。(齐己《行路难》)

(60) (君不见 )函谷关 ,崩城毁壁至今在。(岑参《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

(61) (君不见 )梁王池上月 ,昔照梁王樽酒中。(李白《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

(62) (君不见 )隋朝陇头姥 ,娇养双鹦嘱新妇。(元稹《有鸟二十章》)

(63) (君不见 )古人烧水银 ,变作北邙山上尘。(顾况《行路难三首》)

(64) (君不见 )汉家失统三灵变 ,魏武争雄六龙战。(张鼎《邺城引》)

上面的例子中,例(59)、(60)的调群的长短与词一致;例(61)、(62)的调群的长短与词组一致;例(63)、(64)的调群的长短与小句一致。信息单位的规模是不受语法单位的制约的,如果不省略已知信息“君不见”,从整体来看,例(59)、(60)的调群比词长,例(61)、(62)调群的比词组长,例(63)、(64)的调群比小句长。

信息结构是一种语义结构形式,因此对信息单位构成的不同划分、对新旧信息界限的不同判断、对信息单位的规模的不同断定,都会影响到语义的表达,篇章的构建。研究一个句式的语篇功能,认识它的信息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4.“君不见+X”句式的衔接特点

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它指的是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或者说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当语篇中的一个成分的含义依赖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便产生衔接关系。[9]“君不见+X”句式在《全唐诗》语篇中的衔接手段,主要有四种:启后性、照应性和粘凝性和重复性。

4.1启后性

启后分为有标记启后性和无标记启后。有标记启后性是指由语言成分表现出现的启后性,又分为启后词和标点。[10]《全唐诗》中的“君不见+X”句式的启后性就是属于有标记启后性,即通过“君不见”这个关键词(启后词)给读者提供启后性的关键作用。如:

(65)君不见 红闺少女端正时,夭夭桃李仙容姿。(王諲《后庭怨》)

(66)君不见 官渡河两岸,三月杨柳枝。(独孤及《官渡柳歌送李员外承恩往扬州觐省》)

(67)君不见 开元至化垂衣裳,厌坐明堂朝万方。(韦应物《骊山行》)

(68)君不见 梁孝王修竹园,颓墙隐辚势仍存。(岑参《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

(69)君不见 函谷关,崩城毁壁至今在。(岑参《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

(70)君不见 巫山高高半天起,绝壁千寻尽相似。君不见 巫山磕匝翠屏开,湘江碧水绕山来。(阎立本《巫山高(一作阎复本诗)》)

上面的6个例子中,“君不见+X”句式都是位于句首起启后的作用,引起下文。例(65)、(66)、(67)、(68)、(69)这5个例子都是单独使用启后词,具有不对应性;例(70)中是搭配使用,启后词和承前词都是使用“君不见”,具有对应性。

4.2照应性

照应,是汉语语篇中一种很常见的衔接方式。《全唐诗》中的“君不见+X”句式在语篇中照应方式多样,如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等。如:

(71)君不见 四皓避秦峨峨恋商岭,君不见 二疏辞汉飘飘归故林。(杜光庭《怀古今》)

(72)君不见 芳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君不见 梁上泥,秋风始高燕不栖。(高适《塞下曲》)

(73)君不见 封狐雄虺自成群,冯深负固结妖氛。(骆宾王《杂曲歌辞·从军中行路难二首》)

(74)君不见 玉关尘色暗边亭,铜鞮杂虏寇长城。(骆宾王《杂曲歌辞·从军中行路难二首》)

(75)君不见 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李白《梁甫吟》)

(76)君不见 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李白《梁甫吟》)

(77)君不见 才士汲引难,恐惧弃捐忍羁旅。(杜甫《白丝行》)

上面例子中的“君不见+X”句式都是起照应作用。例(71)是“君不见+X”句式在同一句中上下句照应;例(72)是“君不见+X”句式相连照应;例(73)、(74)是“君不见+X”句式在句中与句首相照应;例(75)、(76)是“君不见+X”句式在句中相互照应;例(77)是“君不见+X”句式放在句尾,呼应全诗。

4.3粘凝性

粘凝性,也叫连接性,即篇章中用来明确表达相邻语言片段之间在语义上的各种转承关系的衔接手段。“君不见+X”句式在语篇中引起下文、承接上文,语篇粘凝特点十分鲜明。如:

(78)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79)独有威声振千古,君不见 后嗣尊为武。(韦应物《汉武帝杂歌三首》)

(80)君不见 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

例(78)中前一个“君不见+X”句式用夸张的手法渲染了人生如从天而来的黄河之水,一去不复返,后一个“君不见+X”句式则顺承前意,从小处着眼,运用“朝”与“暮”,“青丝”和“雪”的对比,突出人生的短暂,前后两句顺势相承,一贯而下,颇有气势;例(79)、(80)都是出现在诗歌的尾部,顺承语篇前面的语意和气势,对诗歌做一个总结,起煞尾和概括的作用。

4.4重复性

重复性,是词汇衔接的重要手段,是指同一词语的重复,即在同一语篇内部,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使语篇上下文前后衔接的现象。如:

(81)君不见 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 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82)君不见 屈大夫纫兰而发谏,君不见 贾太傅忌鵩而愁吟。(杜光庭《怀古今》)

(83)君不见 烧金炼石古帝王,鬼火荧荧白杨里。(贯休《行路难》)

(84)君不见 道傍废井生古木,本是骄奢贵人屋。(贯休《行路难》)

(85)君不见 道傍树有寄生枝,青青郁郁同荣衰。(贯休《行路难》)

上面的例子中,例(81)是“君不见+X”句式中的“君不见”前后两句接连重复,表达了诗人“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的人生态度;例(82)是“君不见+X”句式中的“君不见”上下句配对重复,怀古伤今,表达了诗人的伤感;例(83)、(84)、(85)是“君不见+X”句式中的“君不见”在语篇中前后隔句重复,表达了诗人心中的不满,但又无可奈何,只能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君自看”的感慨。

5.结语

本文从“君不见+ X”句式内“X”的特点以及该句式的主位-述位结构(主位—述位系统)、信息结构(已知信息—新信息系统)、衔接特点等四个方面对“君不见+X”句式的语篇功能进行了分析。

“君不见+ X”句式在语篇中的分布很自由, 可以在诗歌开头、中间和尾部,但对该句式内的“X”的成分影响不大。“‘君不见’+ X”句式内的“X”可以是名词性成分,谓词性成分或短句,也可以不用“X”成分;从主位-述位结构的角度来看,“君不见+X”句式属于单项主位和有标记的主位;从信息结构的角度来看,“君不见+X”句式中的“君不见”属于已知信息,而句式内的“X”属于新信息。新旧信息的界限比较明显,可以从语体约束和节奏停顿两个方面来看;在信息单位规模方面,“君不见+X”句式如果省掉已信息“君不见”,只留下未知的新信息,那这个信息单位规模可以与词、词组或者单句一般长,如果不省掉,那这个信息单位规模就或比词长、或比词组长、或比短句长;从衔接特点来看,“君不见+X”句式主要是通过启后、照应、粘凝、重复等四个手段将语篇有逻辑的组织起来。

[参 考 文 献 ]

[1]葛晓音:初盛唐七言歌行的发展_兼论歌行的形成及其与七古的分野[J].文学遗产,1997,(5):49.

[2] [4][6](英)韩礼德著.彭宜维等译:功能语法导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1):38-39;40-61;103.

[3]宋雅智 :主位-述位及语篇功能[J].外语学刊,2008,(4):85.

[5]席晓青:语篇分析:思维、策略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10):46.

[7][8][9]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10):143,147,151.

[10]徐纠纠:现代汉语篇章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451.

A study on the textual function of the sentence pattern of “jun bu jian (君不见)+X ”in the Tang poems

HE Xiao-yao, ZHONG Yu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bei,Wuhan, 430074)

Abstract : The sentence of "jun bu jian(君不见)+X" is very common in the whole Tang poetry,being in flexible position,and its textual function is very distinct. This paper, using the theory of t textual linguistics,studies the textual function of "jun bu jian(君不见)+X" in Tang poetr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X" in the sentence of '' jun bu jian(君不见) + X '"may be nominals,predicate, short sentence, or no existence.And this sentence is a marked single theme,in which '' jun bu jian(君不见)"is known information, "X" being new information.The boundary of new and old information can be viewed from style constraint and rhythm pause.The scale of the information unit of the sentence is not restricted by the grammatical unit, and the textual cohesion of the sentence pattern is mainly embodied by inspiring-following, reference, cohesion , repeat.

Key words : "jun bu jian(君不见)" +X ;theme-rheme structure;information structure;cohesive system

中图分类号 〕H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 3130(2019)01-0020-07

doi :10 .3969 /j .issn .2096-3130 .2019 .01 .005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辞格审美史”(编号:10BYY067);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黎语生态研究”(编号:14JJD0740012)

[收稿日期 ]2018—10—17

[作者简介 ]贺逍遥,男,湖北天门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钟宇,男,湖北武汉人,博士,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胡光波)

标签:;  ;  ;  ;  ;  

论唐诗中“君不见+X”句式的语篇功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