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中MOOC教学运用现状与研究论文_刘洋,崔翠, 李立新

摘要:

2012 年以来,慕课(MOOC)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并为远程教育提供了高质量的课程资源,使得我国远程教育的资源建设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的教育对象主要为非全日制学习者、其目标是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开放网络远程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发挥着普通高等教育所不易实现的功能,并且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开放远程教育;教育资源;慕课(MOOC);教育对象;教育目标

[课题来源]本文为四川广播电视大学一般教改课题《四川开放大学MOOC实践研究》(编号:XMKYC2016012Y)的研究成果之一

引言

2013年5月,对于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建设者们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被誉为“数字海啸”“印刷术发明以来最大的教育革新”的慕课(MOOC)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开始应用,MOOC(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具有大规模(Massive)、开放性(Open)和在线(Online)等特点,实现了教、学、评、测、练、认证、小组、社交的有效结合。而作为远程教育的开山鼻祖-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的前身),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在远程教育,资源共享,在线授课等等环节都有着自己独特且适应社会教育发展的优势。而MOOC本身的开放性(Open)、大规模(Massive)、在线(Online)等特点在开放大学的教育活动中还是很有空间和潜力可以发掘的。

一、普通高校的MOOC发展现状

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 Coursera 、 Udacity 、Edx 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让更多学生能够方便地使用这些免费的资源.在国内。一些优秀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也纷纷进入 MOOC 领域.目前。国内已建成多个 MOOC 平台。包括 “中国大学 MOOC ”、“优课联盟”、“育网开放教育平台”、“好 大 学 在 线”.这 些 平 台 都 充 分 具 备 了MOOC 的元素。并已有大量的用户。部分高校及时出台相应政策支持,自主建设MOOC平台,并与其他机构展开合作,推动我国中文MOOC的迅速发展。如清华大学建设的“学堂在线”,目前用户量突破150万人,覆盖全球201个国家,选课学习人次达到300万人次。随着MOOC的不断发展,许多高校展开合作,共享资源,构建MOOC联盟。

二、我国开放大学和远程教育概况

国家开放大学(英文:The Open University of China)是教育部直属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学校在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组建,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强调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整合和共享,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国家开放大学致力于探索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进教育创新,提升办学能力、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社会成员共享和教育公平。国家开放大学将依托高水平IT企业,建造远程教育云平台。依托高水平网络运营机构,借助虚拟专网、互联网、教育科研网、移动通信网和卫星网等,实现总部与分部安全、高速互联。依托高水平终端生产企业,研发国家开放大学移动互联学习终端,促进社会成员的泛在学习。通过"造云、借路、建端",搭建强大的远程教育信息化支撑平台,为亿级用户提供学习支持与服务。

资源共享国家开放大学推进网络平台与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质量,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各方参与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建、基于网络的专业和课程教学团队及科研团队共建。分期分批在分部设立若干数字化学习资源分中心,实现学习资源共建共享,并向社会开放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

三、MOOC在开放远程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差异化目标定位中的作用

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定位不同,我国开放远程教育的目标主要集中在继续教育和部分学历教育上。由于开放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远程教育是其主要的教育途径。关于远程教育的目标定位,教育部明确规定“旨在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教育公平;强调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理想”。有学者指出,两者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均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有效手段,“二者不但并行不悖,而且各有特长,可以实现各取所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远程教育有着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目标定位,这主要表现在教育对象与人才培养目标两个方面。

1. 教育对象的差异化定位

一般来说,应届高中毕业生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对象,而开放远程教育则面向所有社会成员,没有年龄、原有受教育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所以,开放教育中的在职后人员比例不小,故开放远程教育具有普通高等教育所不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社会发展需要,相当多的职后人员需要继续学习。这些人员通常没有脱产学习的机会,而只能利用工作、生活之余的零碎时间,通过电脑、手机等方式学习所需的课程与知识。开放远程教育就能能较好地满足这部分人继续学习的需求。国外的相关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慕课调查报告以Couresa 公司开发的“商业策略”慕课为研究对象,调查组给世界范围内下载过相关授课视频的学习者发了调查问卷,共收回7,337 份有效答卷。数据分析表明:慕课学习者中81.9%是在职学习者。开放远程教育也可以为生活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山区的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2、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化定位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属于学历教育,其人才培养目标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是培养科研创新人才。开放远程教育提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目标是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具体的专业课程设置是开放网络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慕课给开放远程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优质课程资源。高质量的课程内容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理念使慕课成为当前与未来网络远程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不能脱产的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工作需求非常灵活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把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在发挥学习者个性、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开放网络远程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更有优势。开放网络远程教育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充分利用留言板、QQ、网上论坛等在线交流平台,为国内从事相同工作或对某领域感兴趣的学习者们提供在线交流、相互切磋的机会;这些都是普通高等教育难以做到的。

四、MOOC方法在开放远程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1、搭建创新教学形式的平台

以开放远程教育中“翻转课堂”为例。“翻转课堂”是一种颠覆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主要是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然后,课下学生做作业、相互交流,而“翻转课堂”是指以前课堂上的学习活动由学生在上课之前课下完成, 课堂上教师主要解决关键问题,并引导学生探讨更深层次的延伸知识,从而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层次更进一层,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仅需要教师有更丰富的经验和素质,同样也需要有相应的教学资源的硬件平台。而MOOC 就为远程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这样的资源和平台支撑。在MOOC 出现之前,“翻转课堂”缺乏有效的实施手段,而MOOC 的出现填补了这个空缺,这种基于网络平台的开放式学习方式,允许学习者任何时候使用网络学习相关知识,可以成为“翻转课堂”的有力支撑,恰如其分地契合了远程教育的本质特征,作为远程教育的技术支撑尤为合适。

2、构建实用运行MOOC模式平台

综合对比影响学习者学习效率的因素,从MOOC模式发现,人性化的丰富学习活动比优质的学习资源让学习者的学习更有效。有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并不意味着学习者积极参与和学习行为的真正发生,所以在学习活动中需要完成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者学习活动平台的双向建构。因此,可借鉴MOOC学习平台构建模式,搭建方便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与互动的开放平台,解决网络学习平台好用的问题。良好的网络学习平台要包含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和学习支持服务三种核心要素的整体设计。或者在平台内嵌入QQ通道,便于学习者资料共享、多人语音视频聊天等,让教师及时了解学习者状况并跟踪督促其完成规定学习内容。也可以在远程教育学习平台上嵌入类似微信的便捷互动通道,配合有效的执行文件可产生较好的师生互动效果。

图2 MOOC平台中的新式教学活动

3.人性化学习资源建设

MOOC的资源建设模式就是在微学习、碎片化学习时代,把学习者从长篇大论的知识讲解中解脱出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重新设计和制作动态的、微型的、多样化传播的和非满堂灌的各种文字与视频资源,制定出详细描述优质远程教育课程资源标准。在资源建设中,要摒弃原来长时课堂实录视频和大量文字堆积的学习资料;要以微视频、微课件等微小化形式呈现,以方便学习者利用分散的、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例如,我们在中青训班培训项目关于社会危机处理课程学习包中建设的所有视频都是小于10分钟的微型视频,文档是由单个知识点组成的若干个微型文档,这更方便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移动学习。同时,课程资源建设中要考虑学习互动设计,将资源学习与学习互动紧密结合,使内容更新和活动相互促进、相互支持。

五.结语

MOOC在开放远程教育顺应科技信息发展方向和潮流的今天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积极探索混合学习模式,以及翻转课堂等创新性教学模式,并有机地融合到开放远程教育实践中。借鉴MOOC的平台资源制作共享与运营模式,完善课程网络优质资源建设,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虽然MOOC在普通高等教育中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但是在开放远程教育方面还是有自己的独特优势的。

参考文献:

[1]李青,王涛.MOOC:--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硼.中国远程教育,2013,(3):30--36.

[2]张振虹,刘文,韩智.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学习本源的回归阴.现代远距离教育研究,2013,(3):20—26.

[3]Gillania N. & Eynon R. Communication Patterns in Massively OpenOnline Courses [J].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2014 (23): 18-26.

[4] Alcorn B. et al. Who Takes MOOCs [N]. The New Public,2013-12-30(6).[17] Tony Bates. MOOCs: Getting to Know You Better [J].Distance Education, 2014 (2): 145-148.

[5] 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0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2):85—93.

[6] 徐葳,贾永政,阿曼多?福克斯,等.从MOOC到sP0c——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MOOC实践的学术对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4):13—21.

[7]樊文强.MOOC学习成果认证及对高等教育变革路径的影响[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3):53-64

[8] 丁双双,李宇庆,魏子任.我军军事职业教育发展探析[J].继续教育,2015(1):13—16.

[9] 庞昆,陆荣军.四总部颁发《关于加快发展军事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着力构建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EB/OL].(2014—06—04)[2015—06—15].

[10]邓晖“. 面对 MOOC,中国大学一要大胆,二要创新”—专访edX主席阿南特?阿加瓦尔教授[J].光明日报,2013-10-11(6).

[11] 王鉴,徐立波.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以实践性知识为核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125-129.

[12] 许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2,(9) :124-128.

[13] 张麒,刘俊杰,任友群. 哈佛“慕课”深度谈——访哈佛大学副教务长包弼德教授[J]. 开放教育研究,2014,(5):4-10.

[14] 张杰.“慕课”(MOOCs)带给中国大学的挑战与机遇——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J]. 大学(学术版),2014,(1):4-15.

作者简介:崔翠(1983.10),女,汉族,河北邯郸,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教师,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刘洋(1983—— ),男,汉族,四川成都人,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教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李立新(1967-) ,女,汉族,浙江杭州人,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教师,研究方向:图书情报 。

论文作者:刘洋,崔翠, 李立新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7/6

标签:;  ;  ;  ;  ;  ;  ;  ;  

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中MOOC教学运用现状与研究论文_刘洋,崔翠, 李立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