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运动训练方法的回顾—基于Cite Space软件的计量分析
刘志明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摘要: 通过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我国短跑运动训练方法进行回顾,为促进短跑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以“中国知网”所收录的国内短跑运动的训练方法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 SpaceⅤ分析软件对1990年至今短跑运动训练方法研究的830篇学术论文进行科学计量与可视化分析。发现: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广州的体育院校,其机构中的学者发文量较大;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普通青少年和短跑运动员,研究热点涵盖训练方法、力量训练、专项力量等方面。
关键词: 短跑;训练方法;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
短跑运动在田径运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提高短跑运动成绩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近年来,我国在田径的短跑项目上不断取得突破,运动成绩不断提高,这与短跑运动的训练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的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其固有的重要性,引发人们长期、高度的关注。
关键词是文献主题和内容的直接反映。在CiteSpace 5.0软件中,高频次、高中心性的关键词常被用来确定一个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7]。在软件主界面中,节点类型设置为Keyword,节点阈值设置为前50,其它参数不变,运行软件显示图谱。
目前对于训练方法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运动训练方法的内涵、结构、分类及科技创新等方面[1],还没有建立成熟完善的训练方法体系。实践方面,前人多为对训练方法具体应用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对单一实践问题的解决,缺乏多学科交叉融合,导致新的理论建树较少[2]。基于此,本文对国内短跑训练方法的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探索短跑训练方法研究的前沿热点与理论演进脉络,明晰短跑训练方法的热点问题,促进我国短跑运动训练方法的理论体系构建与完善。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文献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以“短跑”和“训练方法”为主题词,检索时间设置为“1990年至2018年”,文献类别设置为“全部期刊”,通过浏览文献摘要,人工筛查不符合要求或者信息不完全的文献,最终获得有效文献830篇,将其导入陈超美博士开发的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 Space V(版本号:5.3.R4(64-bit))中,对研究领域内的高产作者、高产机构、关键词共现等网络可视化图谱,对科学研究的新趋势和新动态进行可视化和计量化分析。
血浆快速反应素试验阴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 … …………………………… 刘晖,季孙平,张尧,等 29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短跑训练方法研究的机构分布
从表1发文频次来看,高校是短跑训练方法研究的最主要力量,北京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苏州大学体育学院等的发文频次较高。另外,各个机构在整个知识图谱中都比较独立,周围连线少,相互之间合作较少。
对作者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图1,可知主要的高产作者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前14位高产作者中,姜自立和李庆之间的连线最短表明两位高产作者之间的合作紧密。姜自立来自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是田径一级教练,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李庆来自于清华大学体育部,姜自立对短跑运动训练方法的研究偏向于实践,李庆的研究偏向于理论,他们的联合使其研究成果丰硕,证明了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是体育研究的有效途径。
(二)短跑训练方法研究的主要作者分布
3、生化转化。生化转化主要包括厌氧消化技术和酶技术。厌氧消化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在缺氧的情况下将生物质转化为CH4、CO等可燃气体。同时得到效果很好的可用作农田的肥料的厌氧发酵残留物。酶技术是利用微生物体内的酶分解生物质,生产液体燃料,如乙醇、甲醇等。
(三)短跑训练方法研究的热点分析
将数据导入Cite Space V中进行关键词分析,综合得到表2,通过对比1990年至今和近5年的高频关键词,发现短跑训练方法的研究都是以短跑技术为主旨展开的,研究热点涵盖力量训练、速度等方面;研究方法多采用对比试验[3-4]、实例分析[5-7]等方法,探索研究不同训练方法对力量、速度、爆发力等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出完善、可靠的短跑训练方法。
体能训练和速度耐力作为高频关键词,代表着短跑训练方法的研究热点。刘宏超认为,短跑运动体能训练是通过力量、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方式表现出来,短跑运动发展到至今,既是技术的竞争,同时也是体能训练水平的考验,因此,加强对体能的训练,能够提高短跑运动员的竞技能力[8]。
三、小结
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短跑运动研究内容和方向在不断细化和深入,训练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国高等院校,为我国短跑运动训练方法在各个地区实践与发展提供了全面有力的科学支持和保障。高产机构和高产作者都较为集中,高产作者之间合作紧密,对该领域的深度剖析,为运动训练方法的科学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有关短跑运动训练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短跑技术展开。研究进程经历探索、拓展、深化、细化等阶段,且各阶段的研究重点各有侧重点,但主要的研究热点依然是力量训练、专项力量、速度耐力、短跑技术等,整体上从运动员的基本素质训练研究、运动过程中的供能系统研究到短跑技术研究,再到运动后恢复的研究等,渐渐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
表1 短跑训练方法研究的代表机构一览表(前11位)
图1 短跑训练方法研究的高频作者分布
表2 近5年与近28年短跑训练方法研究的高频关键词比较一览表(前10位)
参考文献:
[1]杨群茹,刘建和.运动训练方法历史演进的几个问题综述[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44 (3):108-113.
[2]苏芸澐,李少丹.关于训练理论研究中若干方法论问题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 (5):94-99.
[3]赵俊华,周玉斌,张成.对短跑运动员进行身体核心区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 (6):133-138.
[4]陈召.青少年短跑运动员下肢爆发力训练方法的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29 (3):81-85.
[5]姜自立,李庆.高水平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特征探究——以清华大学男子短跑队为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35 (3):102-106.
[6]詹建国,戴兴鸿,周伟.我国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陶宇佳后程加速能力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 (8):117-121.
[7]解正伟.竞技运动专项的“核心”及其训练研究——以田径项目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 (9):112-117,145.
[8]刘宏超.回顾与审视:高水平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17 (3):34-36,50.
标签:短跑论文; 训练方法论文; 研究现状论文; 可视化分析论文;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