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义 姜荣泸 任凌 王彬宇
(宜宾市第一人民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 目的:总结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6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组),选择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200名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结果:分析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占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冠心病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对此需针对性处理,以期提升整体健康指数,降低冠心病的发生与致死风险。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危险因素;病变程度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1-0027-02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the degree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26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alysis group) were collected, and 200 patients who received health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Baseline data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ratio of diabetes, hypertension and hyperlipidemia in the analysi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occurrence of clinical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s related to many factors, which need to be targeted to improve the overall health index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and death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Key words】Old ag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Risk factors;Degree of the lesion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冠心病,以老年患者为主要发病群体,伴有较高致死率。冠心病的发生机理表现复杂性,涉及到患者情绪、劳累,以及基础疾病等,患者以典型胸痛、恶心、出汗等临床症状为主,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引发其死亡[1]。现阶段对于冠心病的研究并不少见,但多见于病理分析与药物治疗等方面,关于冠心病危险因素与病变程度的分析相对较少,本文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6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老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6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本组患者入院均获得相关检查确诊,符合临床对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资料均完整;本次研究内容获得相关伦理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心力衰竭者、昏迷或休克者、严重意识障碍者、近期或既往接受过心脏搭桥手术治疗者;选择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200名作为对照组展开分析。
1.2 方法
收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资料,并完成相关的统计工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完成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Ⅰ级:管腔面积缩小≤5%;Ⅱ级:管腔面积缩小26%~50%;Ⅲ级:管腔面积缩小51%~75%;Ⅳ级:管腔面积缩小76%~100%。在评估期间,均由我科室3名以上医生协同完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
分析组中男性181例,女性79例,年龄60~78岁,平均(69.05±1.23)岁,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者79例(30.38%)、高血压133例(51.15%)、高血脂88例(33.85%)、吸烟152例(58.46%);对照组男性115例,女性85例,年龄61~79岁,平均(65.45±2.02)岁,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者35例(17.50%)、高血压54例(27.00%)、高血脂31例(15.50%)、吸烟68例(34.00%);分析组年龄与男性、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占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35;χ2=6.714、9.388、26.344、18.895、26.136;P<0.05)。
2.2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因素分析
分析组内冠状动脉狭窄判定为轻度者78例,中度者89例,重度者93例;重度病变糖尿病38例(48.10%)、高血压70例(52.63%)、吸烟75例(49.34%)、高血脂43例(48.86%);中度病变糖尿病25例(31.65%)、高血压38例(28.57%)、吸烟42例(27.63%)、高血脂30例(34.09%);轻度病变糖尿病17例(21.52%)、高血压25例(18.80%)、吸烟35例(23.03%)、高血脂15例(17.05%);由此可见,重度明显高于中度、轻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轻度相比:χ2=8.461、18.798、11.523、9.798;与中度比较:χ2=5.252、14.746、9.587、5.635;P<0.05)。
2.3 冠心病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男性、吸烟、糖尿病、高血压、TC水平高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见表)。
3.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胸部疼痛是冠心病的典型表现,疼痛可由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诱发,患者可突感其心前区疼痛表现,以发作性绞痛、压榨痛等为主,也可存在憋闷感,此外胸痛可表现为放散状,疼痛部位也可涉及颈部、下颌、牙齿、腹部等。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引起老年冠心病的因素表现多样化,涉及到患者年龄、男性、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TC水平等,由此展开分析:(1)年龄:在冠心病流行病学中,绝大多数为中老年,其中又以老年居多,可能与老年群体自身机能退化有关,年龄的增长,血管内皮细胞出现异常增生,细胞外基质也逐渐增多,导致血管正常功能受到一系列病理改变。此外,随着年龄的增加,冠状动脉病变血管表现出愈发严重的态势。(2)男性:男性在本文中是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当前有关资料,认为男性体内存在较高雄激素时,其冠心病发生率较低,特别在脱氢表雄酮增高后,以1000mg/L为例,此时冠心病发生几率降低35%左右,因此老年男性机体雄激素的逐渐降低,冠心病出现增长[2]。(3)吸烟:关于“吸烟至病”理论已得到了临床大量研究证实,其中以肺部疾病更多。香烟成分中,部分物质对于人体血管内皮细胞具有较大影响,可诱导其发生病理性改变,而随着人体内皮细胞进一步损伤后,可导致血小板聚集反映,引起血栓,特别是栓子脱落后,以引起冠状动脉堵塞,威胁患者生命。(4)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此类慢性疾病对人体损伤较大,由于此类疾病的病程长、病情为慢性进展性,导致血管的病变,主要机制在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可能引起动脉中层的钙化表现,促使血管内膜纤维增生,引起血管狭窄,最终增加了冠心病的风险。除此外,在李侠, 胡有东等人[3]的研究中指出,除了上述危险因素外,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还包括超重/肥胖、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但就具体情况,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证实。
通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相关因素的分析,以此总结老年群体冠心病的预防工作,即:(1)对于老年群体而言,应加强其日常饮食的宣教,维持健康饮食规律与习惯,以低盐、低脂食物为主,减少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并在日常应加强运动锻炼,以此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生,减少冠心病的风险因素;(2)戒烟戒酒:本文证实了吸烟是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对此应强调老年人群杜绝吸烟,减少饮酒量,提倡健康生活状态,这便需要加大力度对老年群体的健康宣教,使患者明白长期抽烟带来的危害性,并自主戒烟。(3)加强锻炼:依据当前科学锻炼要求,以正常人体为例,运动强度的设定,由运动时每分钟最大心率加年龄达到170~180为标准;每周持续锻炼3~5次,单次持续20~60min。在冠心病其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患者中,应依据其身体现实情况、年龄、心脏功能状态来设定,以不增加心脏负担、预防身心不适感觉为锻炼原则。在运动中,其锻炼方式以有氧活动为宜,包括散步、慢跑、慢骑自行车、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等均可,期间应尽量避免闭气动作之类的高强度活动,如举重等。此外,运动并非一朝一夕,活动与运动强调循序渐进,遵循规律性、持久性,减少剧烈活动。(4)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减少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状态,达到此目的可同时调整饮食结构,依据现实情况展开对应的药物治疗予以控制。
综上所述,临床冠心病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高血糖等,对此临床应重视,通过纠正老年患者生活希望,以期提升整体健康指数,降低冠心病的发生与致死风险。
【参考文献】
[1]李慧华,吕慧,陆建灿,等.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及胆红素水平相关性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6(2):233-236.
[2]葛海龙,马晓海,赵蕾,等.老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危险因素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6,35(7):514-516.
[3]李侠,胡有东,张枫林,等.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6,11(3):204-211.
论文作者:李正义,姜荣泸,任凌,王彬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1
标签:冠心病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高血压论文; 患者论文; 因素论文; 老年论文; 糖尿病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