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论文

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张杭杭1,邢 颖2,乐 立3

(1.都匀市自然资源局;2.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3.都匀市自然资源局,贵州 都匀 558000)

摘要 :目前,县域小城镇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显著表现为城乡建设用地不断扩张。本文以GIS 为手段,分析了都匀市2009-2017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结果表明,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在9年间增长较快,但在全市土地面积中仍然占比较低;都匀市城乡用地结构以村庄用地为主,但建制镇用地在研究区间增长最快,结合信息熵、优势度分析得出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结构整体利用合理;都匀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上呈现出一中心、两副翼和四周点状分布的特征。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用地结构;时空特征;都匀市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城镇化进程最显著的表现为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农用地尤其是耕地不断减少。但是,部分城市的建设用地盲目扩大,土地出现闲置、浪费现象,同时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因此,建设用地的扩张特征一直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1]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行CPT1周内,CPT前1 h(T1)、CPT开始初期1 h(T2)、CPT结束后1 h(T3)这3个时间节点患者的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OI)、血氧分压(PaO2)及血氧饱和度(SaO2),同时观察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BP)。

目前,国内外对于建设用地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较多,国外相对起步较早,在研究理论上已较为成熟,主要关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人口、经济、政策等之间的相关性。国内对于建设用地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方法,多结合GIS 或相关数理模型,如遥感、主成分分析法、重心-GTWR 模型、植被指数法等分析建设用地变化的空间分布特点及驱动力影响因素[2-3]。二是随着系统动力学的发展,很多学者开始重视建设用地扩张与地理空间要素之间的关系,采用耦合协调度、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分析建设用地扩张与资源、经济、社会、人口之间的关联度[4-5]。三是研究区域,目前较多学者对于建设用地时空变化研究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建设用地扩张较快的地区,如京津冀、长三角、广佛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带、杭州湾等[6-7]。对于西部地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别省会城市,对于西部县域小城镇的研究较少。

芪苈强心减轻阿霉素诱导的小鼠心脏损伤·····························武晓栋 姜惠敏 姚文明 高蓉蓉 李新立 (2,192)

本文以贵州省黔南州首府都匀市为研究区,都匀市是贵州首批新型城镇化的试点城市,自2010年起城镇化发展较快,利用都匀市2009-2017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以GIS 为手段,分析都匀市近十年各乡镇城乡建设用地时空变化特征,以期为都匀市土地规划管理部门以及西部类似小城镇提供决策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1、工资费管理。工资费用是人员费用中最为敏感的话题,也是历来审计查处的重点。直接费用是课题组活动中可以直接计入成本的费用。包括人员费、设备费等其他研究过程中的经费。人员费即课题组成员的工资性费用。课题组成员所在单位有事业费拨款的,由所在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事业费中及时足额支付给课题组成员,并按规定在课题预算的相关科目中列示,不得在国家资助的课题专项经费中重复列支。国家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式中,I 为均衡度;H max为最大信息熵。I 值接近1,建设用地越接近均衡状态。

2.2 研究方法

2.2.1 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

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是直观地反映单一土地类型变化的幅度与速度,易于通过类型间的比较反映变化的差异,探测变化的驱动因素或约束因素[8]。通常情况下,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计算的是年均动态度,公式为:

式中,K 为研究区域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度;Ua 、Ub 分别为研究期初及期末某一种土地利用类型在的面积;T 为研究时长。

通过比对都匀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可以看出,都匀市土地利用以林地为主,建设用地相对集中分布于中北部,其余则分布在山间谷地。都匀位于云贵高原的中部,地貌为黔中山原向黔南倾斜的过渡地带,山地占全市总面积80%以上。因此,林地面积较大,2017年林地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9.355%。其次为耕地,2017年耕地占比为19.925%,反映出都匀市土地利用结构中农业用地的比重较大,这也是多数县域小城镇土地利用的特点。从表1可以看出,2009-2017年,都匀市呈明显增长趋势的主要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面积由2009年的7 437.45 hm2 增长到2017年的9 808.86 hm2,而耕地、林地、草地的面积均呈减少趋势。反映出近十年都匀市城市扩张速度较快,对建设用地需求较大。

2.2.2 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

另外,还可以利用建设用地变化均衡度和优势度来描述区域建设用地变化类型之间面积大小的差异及各类型的结构格局。

式中,Ki 为各种土地类型的面积;i 为土地的种类;Si 为某一种地类面积与该区域土地面积的百分比;H 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熵值越大,说明不同职能的用地类型越多[9]

土地利用结构是用来反映某个区域系统宏观尺度上的土地用地结构特征[9]

都匀市土地相关数据来源于都匀市自然资源局2009-2017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以2009年、2013年、2017年三个时间节点为主要数据节点,分析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的动态变化特征。都匀市人口与社会经济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都匀市统计局《2009-2017年都匀市统计年鉴》。本研究运用ArcGIS 生成都匀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建设用地专题图等,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进行土地利用的分类。

式中,J 为优势度,与均衡度成反比。

3 都匀市土地利用总体变化特征

我编着理由说,女人可以做老板,但不可以做我的老板。我这人本来就阳刚不足,要是在女人手下做事,迟早会弄得跟太监似的。

表1 2009-2017年都匀市土地利用状况

4 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时空变化特征

4.1 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变化

都匀市在“十二五”期间紧抓机遇,按照“一圈两翼”的发展目标,大力进行城市开发建设。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总面积由2017年的7 437.45 hm2 增加到2019年9 808.86 hm2。但从整个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看,建设用地所占比重仍然较低,2017年都匀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例仅为4.292%。从表2可以看出,建设用地中面积增长最大的为建制镇。其总面积在2009年、2013年、2017年分别为505.7 hm2、887.7 hm2、1 649.13 hm2,2013 到2017年增长较为显著,三年面积增长了761.43 hm2。其次为城市用地、交通用地和村庄用地,城市用地由2009年的1 666.64 hm2 增加到2017年的2 019.49 hm2,交通用地由2009年的1 016.6 hm2 增加到2017年的 1 559.92 hm2,村庄用地在2009年、2013年、2017年的面积分别为3 157.26 hm2、3 347.64 hm2、3 449.97 hm2,2009年到2013年增长较快。建设用地中水利及公共设施用地增长不显著,9年间面积累计增加3.08 hm2。以上地类都属于9年间呈稳定增长的地类,除以上地类外,采矿用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总体呈少量增长的趋势,9年间累积增加17.24 hm2。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则呈现小幅减少后逐渐增加的趋势,9年间累积增加18.78 hm2

将都匀市2009-2017年的城乡建设用地增长速度与9年间都匀市非农人口的增长速度相比,得到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扩展弹性系数,系数值为0.59。其小于国际公认标准的1.12,说明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总量增长和城市人口增长之间不协调,建设用地扩展的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量。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肉类在经过阳光和盐分的洗礼之后,变得坚硬而结实,成为冬日里最扎实的依靠。风鸡、板鸭、腊肉、火腿、香肠……腊味是陈旧的气息,是被时光挽留的味道,因此弥足珍贵。人们把奢侈的食材用盐分保存,在寒冷的冬日里一点点享用。

表2 2009-2017年都匀市建设用地地类构成

4.2 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变化速度

通过数据分析,都匀市2009-2017年建设用地整体呈增长趋势,2009-2017年增长率为3.54%。由图1可以看出,2009-2017年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中增长最快的土地利用类型是建制镇用地,显著高于其他所有地类,2009-2017年均增长率达25.12%。其次有一定增长的是交通用地,9年间年均增长率为5.94%,城市用地、村庄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面积增长均不显著,2009-2017年增长率分别为2.35%、1.03%、1.24%。最后,增长最不明显的是采矿用地和水利及公共设施用地,9年间增长率分别为0.48%、0.065%。

图1 2009-2017年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 各地类变化速率

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2009年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主要为零星分布,分布地点为各乡镇的中心区。2019-2013年,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出现较为显著的增长,分布具有相对集中性,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地区,呈条带状分布,尤其集中在小围寨办事处的北部到沙包堡办事处的南部。但受地形条件影响,都匀市中心城区发展趋势主要沿河流谷地分布,呈南北延伸状。2013-2017年,建设用地主要发展方向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扩张,呈现“一城带两区”山地城镇化发展体系,形成以都匀老城区和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建制镇为支撑和人口聚集村为补充的城镇集群发展格局。

莫言的文学作品《檀香刑》改编为歌剧,将于国家大剧院上演,并于11月12日召开媒体见面会。这位诺奖得主告诉媒体,近两年,他将主要精力用于写作戏曲文学剧本,以实现自己多年夙愿。18年前出版的这本小说中也融入了山东地方戏“茂腔”的元素。他认为,唯有写出具有中国特色和个人特性的作品,才能使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

4.3 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地类构成分析

从城乡建设用地地类构成进行分析(见表3),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村庄用地,村庄用地在2009年、2013年、2017年所占比重分别为42.451%、39.733%、35.172%,呈明显下降趋势。其次是城市用地,从三个时间段的数据来看,城市用地也呈现下降趋势,2009-2017年下降了1.821%。呈现出较为明显上升趋势的是建制镇,从2009年的6.799%上升到2017年的16.813%。以上数据反映出都匀市的城市发展相对落后,呈现出大农村景观特点,同时也反映出近几年受都匀市城市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影响,乡镇发展速度较快,大量农民进入城镇带动了城镇的发展,使得村庄用地不断减少,建制镇用地不断扩大。城镇化还将是都匀市今后很长时间段内的主要发展趋势。地类结构中呈缓慢上升趋势的有交通用地,9年间累积上升2.204%。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的有采矿用地、水利及公共设施用地、风景名胜特殊用地,以上地类所占比重都不大,同时下降趋势都不显著。2017年,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地类结构为:村庄>城市>建制镇>交通用地>水利及公共设施用地>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

表3 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地类结构

为充分分析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地类结构特征,此处引入信息熵进行说明。信息熵值越高,说明用地结构中地类数越多,各地类面积比例相差越小,土地利用结构越均衡。通过表4数据可以看出,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地类信息熵从2009到2017年呈增长趋势,从2009年的1.583 2 上升到2017年的1.651 8,反映出都匀市建设用地结构越发合理。均衡度和优势度互为负值,均衡度值越接近1,说明均衡性程度越高。通过均衡度和优势度的数据可以看出,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在地类结构和面积变化上逐渐趋于均衡理想状态。

从整体来看,都匀市城乡用地结构中以建制镇用地增长较快,城镇化发展趋势显著,均衡度较为接近1,优势度逐渐下降,反映都匀市近十年在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和地类结构上较为合理。

都匀市是贵州省黔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位于贵州高原东南斜坡、苗岭山脉南侧,黔中高原向黔南倾斜的过渡地带,地势北部和西部高、南部和东部低,高差较为明显,在山地和河谷之间分布有小盆地和小平原。全市总面积2 285 km2,地貌类型划分为丘陵(低丘、中丘)、山地(低山、中低山、中中山、中高山)和盆地(低盆地、中盆地),山地占总面积的82.83%,丘陵面积占13.51%,盆地面积占3.66%。平均海拔938 m。境内有湘黔铁路、钱桂铁路、贵广高速铁路、兰海高等级公路、贵兴高等级公路、夏蓉高等级公路和都香高等级公路(在建)等铁路和公路干线穿过,乘车当日可到达广西防城港出海,交通便利,是西南地区连接珠三角地区出海的重要交通枢纽。

由于阿曼苏丹国在地名方面的研究由来已久,在其历史事件、百科全书、阿曼阿拉伯语的地名字典以及诗集中都有对阿曼一些地点及其坐落位置的描述,因此NSA设立了一个专门管理地名的部门,并于2015年发展成为一个分支机构,其主要职责:

表4 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地类结构特征

5 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变化分析

呈现出这种增长趋势的主要原因是都匀市在此段时期内一直进行匀东新区的开发建设和农村居民点的整理,随着大量农民向城镇的转移,建制镇用地的面积显著增长。伴随着城市新区的开发,交通用地及交通设施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交通用地也呈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

通过临床合理用药系统监测普通外科Ⅰ类手术患者病历,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统计,评价指标包括:抗菌药物的选择、联合用药、给药疗程等。Ⅰ类清洁手术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综合管控措施如下。

结合表5的数据可以看出,都匀市各乡镇在9年间建设用地变化最大的主要集中在甘塘镇、洛邦镇和大坪镇(2014年行政区域划调整为绿茵湖办事处和匀东镇)。绿茵湖产业园区是都匀市重点打造的工业产业园区,该区临近都匀市中心城区,位于中心城区的西南侧,主要为装备制造、轻工业、特色食品加工、茶产业、电子信息等工业部门的集中分布区。绿茵湖办事处(原甘塘镇)建设用地面积从2009年566.43 hm2 增加到2017年的947.52 hm2,年均增长率7.48%。洛邦镇和大坪镇在2014年乡镇合并成匀东镇,为都匀市“一圈两翼”发展方向中的一个重点建设新城区:洛邦镇建设用地面积从2009年355.72 hm2 增加到2017年的732.99 hm2,年均增长率11.82%。大坪镇建设用地面积在2009年、2013年、2017年的面积分别为807.5 hm2、1 019.66 hm2、1 669.1 hm2,2009-2013年年均增长率为6.49%,2013-2017年年均增长率为15.92%。可以看出,合并后的匀东镇在2014年后呈现出显著发展趋势。

其余乡镇以农业生产为主,人口结构以农业人口为主,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分布在这些乡镇的中心镇区,中心镇区是各乡镇的农贸市场、商业街、学校等

图2 都匀市各乡镇建设用地分布情况

公共设施的集中分布区域,因此这部分地区建设用地呈零星分布,且通过表5数据可以看出,这部分乡镇建设用地扩张速度较慢,但总体呈增长趋势。

表5 都匀市各乡镇城乡建设用地面积

6 结论

通过对都匀市2009-2017年城乡建设用地数据的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都匀市2009-2017年城乡建设用地总体呈增长趋势,但面积在全市比重中仍然较低,反映都匀市作为西南地区小城镇仍然相对落后的状况。建设用地的扩张伴随着耕地和未利用地的减少,反映都匀市建设用地开发主要来自耕地和对未利用地的开发。今后要加大对建设用地的挖潜力度、加大对土地的集约利用,盘活区域内低效闲置土地,注重城镇建设的同时也要注意对耕地资源的保护。

二是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的地类结构中,以村庄用地为主要类型,但9年间面积增长较快的为建制镇用地,反映都匀市城镇化在近十年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也将是今后近段时间内的一大趋势。此外,通过采用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等数据对都匀市建设用地结构的合理性分析得出,都匀市建设用地整体开发利用结构合理,在地类面积占比和构成上均呈均衡发展状态。在今后的开发建设中,要注意建设用地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性,形成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协调同步的状态。

三是在空间布局上,通过图表分析可以明显看出,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的分布主要呈现出一中心、两副翼和四周点状分布的特征。围绕小围寨办事处、沙包堡办事处的一中心,西侧绿茵湖办事处、东侧匀东镇为两副翼,其余乡镇呈散点状分布。受地形条件的限制,中心城区呈南北带状延伸。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要结合各乡镇人口分布特征,结合都匀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张较快的特征,合理引导人口分布,避免人口过于集中在中心城区,其次还要注意对斗篷山-茶园水库、螺蛳壳、马鞍山等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和毛尖茶产旅区、平浪镇、归兰水族乡农业集中区等地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陈 霖,陈 铭,滕龙妹,等.基于村镇尺度的建设用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山地国土资源,2019,6(35):78-88.

2 陈燕乔,彭长连,陈 波.基于遥感监测的广州市建设用地时空变化[J].热带地理,2012,11(32):598-605.

3 王海军,张 彬,刘耀林,等.基于重心-GTWR模型的京津冀城市群城镇扩张格局与驱动力多维解析[J].地理学报,2018,6(73):1076-1092.

4 刘瑞亮.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建设用地扩张耦合协调测度[J].广东土地科学,2018,8(17):10-17.

5 曾源源,胡守庚,瞿诗进.长江中游经济带交通区位条件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时空耦合规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12(27):2651-2662.

6 何改丽,李加林,史小丽.杭州湾南岸城乡建设用地时空演化特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3(27):4831-492.

7 刘 锐,胡伟平,何 劲.广佛都市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分析[C].广东可持续发展研究2012.2012.

8 赵哲远,马 奇,华元春,等.浙江省1996-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11):55-60.

9 杨晓娟,杨永春,张理茜,等.基于信息熵的兰州市用地结构动态演变及其驱动力[J].干旱区地理,2008,31(2):291-297.

Analysis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in Duyun City

Zhang Hanghang1, Xing Ying2, Yue Li3
(1.Duyun Natural Resources Bureau; 2.School of Tourism 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Qiannan National Teachers College; 3.Duyun Natural Resources Bureau, Duyun 558000, China)

Abstract : At present,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small towns in county areas is accelerating, which is evident in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By means of GI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land change survey data of Duyun City from 2009 to 2017.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in Duyun has increased rapidly in the past nine years, but still accounts for a relatively low proportion of the whole city's land area; the urban and rural land structure in Duyun is dominated by village land, but the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in the study area has the fastest growth, combined with information entropy and dominance analysis, the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in Duyun City is obtain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in Duyun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enter, two ailerons and point distribution around it.

Keywords :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land use structur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Duyun City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500(2019)10-0091-07

DOI :10.3969/j.issn.1008-9500.2019.10.027

收稿日期 :2019-08-10

基金项目 :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2018年自然科学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背景下都匀市城乡融合用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黔教合KY字[2018]4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张杭杭(1985-),女,贵州都匀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土地利用。

标签:;  ;  ;  ;  ;  ;  

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