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现代汉语连动式和状中式对比
吴思霖
内容摘要: 动词性成分连用可形成多种句法关系,较难区分的是连动式和状中式。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借助北大CCL语料库,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对连动式和状中式进行考察,分析易混淆的地方,以求在二者界定问题上能有更系统、更清晰认识。
关键词: 连动式 状中式 对比 原型范畴理论
一.引言
汉语具有明显的动词中心(verb-centered)特点,动词连用是极具特色的语言现象,可形成连动式、状中式、动补式、动宾式等多种句法关系。由于汉语缺乏屈折变化,动词连用形式结构类型区分难度较大,尤以连动式和状中式最易混淆。已有学者对汉语言状中式和连动式进行了甄别。但因研究角度不同,区分二者的细致程度及结论不尽相同。本文试图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对连动式和状中式界定问题作些探讨,从形式、语义关系、动词性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着重探讨二者易混淆之处,以推动连动式和状中式更客观的界定与区分。本文语料主要来自北大CCL语料库。为便于叙述,涉及的动词表述用V等替代,“V1”代表前项动词语,“V2”代表后项动词语,V1P、V2P代表动词性结构。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两个以上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连用陈述同一主语,构成连动结构。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构成状中结构。[1]目前,学界对连动结构和状中结构的研究主要在两方面。
1.连动式和状中式的界定
动词连用的连动式和状中式的界定,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动词不能作状语,把状中式视为连动式。(曾祥明,1984)另一观点主张取消连动式,把连动式视为状中式。(张静,1977)然而,连动式和状中式是客观存在的汉语语法现象,上述观点与汉语使用实际不尽一致。第三种观点认为,状中式和连动式存在一定界限。但当前的研究对此界限仍说法不一,尚无定论。
2.连动式和状中式的区分
从形式上,连动式和状中式的“V1+V2”、“V1+着+V2”结构区分难度较大。对于“V1+V2”结构,孙德金(1997)认为“出去关门”是状中式,前一动作表示后一动作的时间;张琬(2013)认为“出去关门”是连动式,两个动作按时间顺序先后发生。“V1+着+V2”结构归属争议更大。殷焕先(1954)将此结构排除在连动式外;唐吉辰(1982)将“躺着休息”归为状中式;郑崇仁(1991)认为“笑着说”是状中式,“着”是动词状语的形态标志,且表示动词的持续性;丁声树(1999)认为“吃着谈”等带“着”结构是连动式,“着”表示两动作同时进行。
从语义角度,学界争论焦点在于:V1表示动作行为V2的方式、方法或状态时,“V1+着+V2”是连动式还是状中式。赵元任(1979)把“张着嘴大笑”、吕叔湘(1980)将“坐着讲”等V1表示V2方式的动词连用归为连动式;蔺璜(1983)认为“笑着说”是状中式,“笑”表示“说”的方式或状态。
外科护士VTE预防行为子问卷得分(52.44±10.53)分,大部分做到及以上平均得分率为50.5%,各条目具体得分情况见表5。
三.原型范畴理论
陆象山终年五十四岁,以三十岁及以前为早年。三十岁至四十九岁为中年,五十岁及其以后为晚年,与朱子早中晚年之划分基本相同。陆九渊天分极高,早年已有所得,此乃学界公认之识。陆九渊早年勤奋学习、有疑有觉③,经学、理学、诗文、政治、军事均有所涉猎。象山整体之学术思想实渊源于此。若论象山之师承,范围甚广,近有陆氏家学,“兄弟自为师友”④,远追程颢等理学大家,乃至渊源孟子,然而究竟以自得为主。此亦是学界常论。
原型范畴理论能更好解释客观世界中时间、颜色、温度等呈连续状态、边界模糊的事物,适于分析语言学问题。
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可较好解决连动式和状中式区分问题。本文认为,动词连用结构的二项连动式和状中式都是具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的范畴概念,都有各自的典型成员。二者容易混淆是因为范畴边界模糊,非典型成员在范畴边缘存在一定的交界。
四.典型连动式和状中式
(一)典型连动式
把连动式视为一个范畴,其中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典型成员性质十分稳定,不会混淆为状中式或其他结构。基于前人的研究,本文认为连动式典型成员有如下特征:
1.形式上
“情”乃是人们的个人情感,是人们在某件事情发生后,判断、评价这件事情发生过程中的道德行为时的内心活动。道德情感基于个人的道德认识,显然两者关联密切、互相促进,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就是个人的道德情感。
(1)两个以上动词或动词性结构连用;
(2)中间没有停顿,无关联词语。
2.语义上
(1)连用的动词或动词性结构除时间顺序关系外无其他修饰关系;
东南亚目前没有核电装机容量。该地区核电容量在2040年和2050年的高值情景预测值分别为4 GWe和9 GWe,低值情景预测值分别为1 GWe和3 GWe。
(2)前后动词地位平等,不分主次;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经典诵读对于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经典诵读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养成的重要途径。
这类语义关系的连动式往往构成“V1着V1着+V2P”结构,表示V1先发生,持续过程出现新情况、新状态V2。如“想着想着笑了起来;说着说着流下了眼泪”。
(4)V1、V2是人为发出的动作性很强的动词。
典型连动式的两个动词性成分大都动作性很强,让人联想到具体的、有典型特征的动作行为,如:吃、走、说、站、坐等。从语义角度,连动式是动作行为的连续,并非动词的连用。连动式两个动词可分别与主语构成主谓关系,成为两个独立句子。
3.连动式常见变体形式
2.2 各组治疗前后的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比较 C组、B组治疗后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明显低于A组(P<0.05),C组、B组治疗后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比较(P>0.05),见表 3。
(1)“V1P+V2P”结构
连动式中V1或V2常会带宾语或补语,表示两个完整动作行为,构成“V1P+V2P”结构。如“回学校参加考试;去图书馆看报纸”。
(2)“V1+V2P”结构
该结构也是连动式常见结构。前动词不带宾语,后动词带宾语。V1多是“来”“去”这类动词;连动式前动部分一般要带宾语或补语,或时态标志词“着”、“了”、“过”等。如“去做事”、“来上班”。
(3)“V1P+V2”结构
11月20日,以“能源领域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创新”为主题的第九届道达尔中国科学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聚焦能源行业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分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及趋势,国内顶尖研究机构成果,互联网及创投企业的创新解决方案以及能源巨头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案例。
该结构前动词带宾语,后动词不带宾语。V1、V2都表示明确、可感动作,动作性较强,时间上先后发生。如“打开窗户呼吸;烧水喝”。
4.连动式常见语义关系
典型连动式V1、V2表示的动作行为有时间顺序关系,可进入“V1之后V2”的表述框架。这类语义关系的动词连用是最典型连动式,除表示动作先后外无其他语义关系。如:他接过照片看了一下。
此外,一些连动式V1、V2除时间顺序关系外,还有其他语义关系。
或许生命中有时候就是如此,轰轰烈烈开始,平平淡淡结束,带着渴望来,留下绝望去,以为远方很美,却不知道那里并不适合你。
(1)V1进行时出现V2
(3)V1、V2是同一对象接连发生的动作行为,V2开始标志着V1动作结束;
(2)V2表示V1的目的
V1动作性不强,而动词语法属性明确,没有明显修饰功能。如“盼着回家;准备着迎接胜利”。
(3)V1、V2正反说明,相互补充
V1、V2动作同时发生,从正反两方面表述同一动作行为,互为补充,有强调作用。如“放着不用;站着不动”。
(4)无实际动作发生
V1、V2的动作行为较抽象,无实际动作发生。但因V1、V2按时间顺序叙述两件事,通常不会误认为是其他结构。
(二)典型状中式
“V1+地+V2”结构指动词带“地”充当状语修饰动词的结构。[3]由于作状语不是动词主要功能,故动词作状语常要带形式标记的助动词“地”,以凸显状语的修饰限制性。如“拼命地干活;使劲地甩手”。
1.形式上
动词连用结构中有“地”,或可插入“地”。
2.语义上
①V1、V2语义上具有修饰和被修饰关系;
博物馆里采用直译法的有“华侨是革命之母”(“Overseas Chinese is the mother of the revolution.”)“中国现代军官的摇篮”(“the cradle of China's modern military officer”)等。在这两句话中,直译体现了汉语修辞的美感,并且更好地传达原文意义,保留原文风格。另外,“抗日战争”被直译成“Anti-Japanese War”,但经过笔者查询,翻译成“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会更加恰当。
②语义重心在V2上,V1是修饰成分,去掉V1不影响句子成立;
③V1是抽象义动词,动作性不强。
价值趋近化是指听话人识解话语IDC与ODC价值系统产生的敌对性,其运作机制是意识形态冲突不断强化,将来会导致实际冲突,强制构建了内部与外部冲突的高度可能性,具体分为三种词汇语法项目:名词词组被识解为IDC积极价值观或意识形态,名词词组被识解为ODC消极价值观或意识形态,以及在话语形式中不限于一两句话,通过词汇语法短语的线性排列识解为ODC消极意识形态向实践活动的趋近(ibid.:119-122)。
3.状中式常见变体形式
形式上,连动式有多项动词或动词性结构连用,状中式只能有两个动词连用;语义上,连动式V1、V2 有时间顺序关系,状中式V1对V2有修饰限制关系;连动式动词地位平等,状中式语义重心在后一动词;连动式V1、V2多是动作性很强的动词,状中式V1、V2多是动作性弱,抽象性强的动词。
把状中式视为一个范畴,其典型成员特征有:
(2)“V1+而+V2”结构
“而”在此相当于“地”,是比较书面语的连词。汉语韵律特点突出,音节讲究节奏平稳对称。这类结构状中式的V1多是双音节动词,连词“而”是为了保持语音段落两两对称,V2通常只能是单音节动词。如“奔腾而出”,“盘旋而上”。
4.状中式常见语义关系
(1)V1表示变化、过程
这类动词较特殊,V1语义都暗含着一个变化。如:“他们补办了婚礼;乘客换乘了飞机”中的“补办”、“换乘”分别表示“原来没有办”和“之前乘的不是飞机”。语义中心在第二个动词“办”、“乘”上,前动词表示后动词变化过程。
(2)V1表示情感、态度
V1多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双音节动词。如“感激、担忧、后悔、同情”等。V1、V2间一般加上形式标记“地”,以保持音节整齐对称,突出状语的修饰性。
(3)V1表示程度
V1表示V2动作程度加深、加重时,通常表示动作者发出动作行为时的情态、努力程度等,V1、V2间一般可加形态标记“地”。如“拼命(地)挣扎;使劲(地)敲门”。
(4)V1表示结果
V1是动作义较弱、抽象义较强的动词,对后一动词性结构有修饰作用,语义上表示动作V2发生的结果,V1、V2没有时间先后顺序,不易混淆为连动式。如“胜利完成任务;超额完成任务”中“胜利”和“超额”即为V1所用的动词。
(三)典型连动式和状中式差异分析
典型连动式和典型状中式分别位于两个范畴中心,是范畴的典型成员。主要区别在于: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当今的高校人格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够,或缺失、或敬而远之、或存而不用。文化之于人格正如水之于鱼,没有文化的国家和民族就是无水之鱼,无本之木,当代的大学生的人格培养不可能不立足于自己的历史传统之上。在思想多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更应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但是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是传统人格的复归,而是现代人类文明在此基础上的再生。当代大学生人格修养要结合现代文明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1)“V1+地+V2”结构
典型连动式除时间顺序关系外,还有动作同时发生的情况,这类语义关系连动式V1、V2动作性较强,不存在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不会混淆为状中式;语义上无实际动作发生的连动式虽前后动词性成分表示的不是实际动作,但V1、V2 是两个连续发生、时间上有先后顺序的事件,不会混淆为其他结构。典型状中式“V1+而+V2”结构中“而”的作用相当于“地”,但多为固定用法,“而”不能换为“地”,且V1、V2有明显修饰关系,也不会混淆为其他结构。
品,就是产品。一定要把产品做好。没有好产品,即使累死员工,销售额也难增长。范国防说,曾经有一次和褚时健交流,褚时健和他聊了很多,尤其在最后褚时健说了一句话让他很震撼:“一定要把产品做好!”
五.边缘型连动式与状中式分析
(一)边缘型连动式与状中式形式分析
在形式上,学界对“V1+着+V2”和“V1+V2”结构是连动式还是状中式争议较大。
1.“V1+着+V2”结构
连动式和状中式都有“V1+着+V2”结构,二者极易混淆。如“留着吃、存着钱买房”中“留着吃”的“留”、“吃”和“存着买房”的“存”、“买房”都是时间上先后发生的两个动作,只是“吃”表示“留”的目的,“存”和“买房”是并列动作行为,没有修饰与被修饰关系,因此视为连动式。当V1是表示“留存”类语义动词时,“V1+着+V2”是连动式。[4]此结构中助词“着”表示动作V1完成的目的。V1、V2有时间顺序关系,前后动词地位平等。
又如“哭着出去、笑着说、跳着闹”中“哭”、“笑”、“跳”是修饰部分,没强调动作义,而是分别表示“出去”、“说”、“闹”的方式、状态,语义重心在后一动词,因此应是状中式。状中式“V1+着+V2”结构的“着”突出前后动词修饰与被修饰关系,充当状语的形态标记,相当于“地”,表示方式、状态等语义关系。“着”还标示时态,表示动作的持续,因此状中式“V1+着+V2”的V1一般由持续性动词充当。“着”还能调节结构中音节数量、舒缓语气。通常“着”不能省略,省了可能会改变句子结构,或造成语句不通顺。
状中式“V1单+V2单”结构前动词通常表示后动词的方式或状态,前动对后动有修饰作用。如“笑问”、“飞奔”、“换乘”等。两个单音节动词连用的状中式也有词汇化趋势,通常当做一个动词使用。当前动词动作性较强并与后动词有时间顺序关系时,容易与连动式混淆,如“笑问”是“笑”和“问”两个动作交替发生。
“V1+V2”是两个动词直接连用的结构,由于中间没有形式标记,难以辨别是连动式还是状中式。从音节数量看,“V1+V2”可有四种组合:“V1单+V2单”、“V1单+V2双”、“V1双+V2单”和“V1双+V2双”。本文据不同音节搭配情况对“V1+V2”结构的连动式和状中式作对比分析。
(1)“V1单+V2单”结构
汉语两个单音节组成的连动式几乎都已词汇化。如:“验收”是先验后收,“认领”是先认后领。前后语素有时间顺序关系,有典型的连动式特征。
2.“V1+V2”结构
(2)“V1单+V2双”结构
“V1单+V2双”结构在连动式中不太多。V1一般为“来、去”等趋向动词,动作性较强,前后动词有时间顺序关系。如“来吃饭”是先“来”后“吃饭”,“去学习”是先“去”后“学习”。
状中式的“V1单+V2双”结构更不多,其中单音节状语动词动作性不强,修饰后一动作行为。
(3)“V1双+V2单”结构
范畴是一组拥有共同特征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经典范畴理论认为,范畴有明确边界,所有成员无典型和非典型之分。原型范畴理论认为,原型是范畴的典型成员,位于范畴中心,是成员中最典型的例子。非典型成员根据与原型相似性程度位于范畴的不同位置。范畴成员位置并不平等,有中心和边缘之分,边缘位置的非典型成员易与其它范畴发生联系。所谓原型范畴,指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范畴,即含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的范畴。[2]
该结构前后动词有时间顺序关系。V1一般是“进去”“出去”“进来”等趋向动词,动作性较强,为连动式;若前后动词有修饰语被修饰的关系,V1动作性弱,不表示具体动作行为,而作为修饰成分修饰后一动词,则是状中式。如“过来睡”,“使劲敲”,“公开说”。
经济活动呈现依赖、集聚和扩散的空间属性,导致环境效应也具有依赖性、集聚性和扩散性等空间属性。从研究方法来看,已开展研究的主要手段是经验模型,未将环境效应的空间依赖性、集聚性和扩散性考虑在内,从而导致实证结果的偏差。从研究尺度来看,以往文献研究产业集聚环境效应以区域同质性为假设前提,却忽视了环境污染物在地理空间上的依赖性、集聚性和扩散性。环境污染物在风力、水流、人力搬运等作用下会扩散到临近区域,但是分析产业集聚环境效应时候未有效考虑环境污染物的空间依赖性、集聚性和扩散性。在区域污染治理时,强调联防联控,更说明考虑环境效应空间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V1双+V2双”结构
两个双音节动词连用,连动式和状中式的“V1+V2”都是最稳定结构。汉语两个双音节搭配不仅音节上对称,且结构稳定,中间和后面可不用助词调节韵律节奏。如“出去开门”、“生病卧床”、“加速运转”、“统一调配”中“出去开门”和“生病卧床”前后动词有先后顺序关系,是连动式;“加速运转”和“统一调配”的前动词“加速”、“统一”动作性不强,只作为修饰成分修饰后面动词,是状中式。
(5)边缘型连动式与状中式形式差异小结
韵律语法研究揭示了汉语对音节对称、音韵和谐的要求。这在“V1+V2”结构连动式和状中式音节搭配中即有体现。从音节看,“V1单+V2单”结构和“V1双+V2双”结构的数量远比单、双音节搭配结构要多。“V1单+V2单”结构连动式和状中式有词汇化趋势或已经词汇化,由两个单音节词合为一个双音节词。双音节词表意完整丰富,“V1双+V2双”结构不用副词、助词、语气词即可表达完整意思,且语句结构完备。该结构音节两两对称、韵律和谐,是“V1+V2”结构最稳定的搭配。
“V1 单+V2 双”和“V1 双+V2单”结构单独使用较少见。该结构不稳固,表意不如“V1双+V2双”结构完整,句中常用助词、语气词或宾语,使音节整齐对称,表意完备。
以上分析可知,“V1单+V2双”音节搭配多见于连动式。“V1双+V2单”结构是连动式还是状中式,可从V1、V2语义关系判断;“V1单+V2单”和“V1双+V2双”结构较易混淆,尤其动词表示实际动作时,结构属性较难判定。
(二)边缘型连动式与状中式语义分析
1.V1表方式或方法
V1语义上表示V2动作进行的方式或方法、情况或状态时,这类语义关系的动词连用学界有争议,多归为连动式。如:“哭着说、走着去”的“哭”、“走”带助词“着”,表示“说”、“去”的方式或方法。在此V1强调某种特定的、区别于其他方式的方式、方法,不强调动作连续。这类动词连用可归入“以/用V1的方式/方法V2”表述框架,如“走着去”可表述为“以走的方式去”。当前动词表方式、方法、手段时,语义中心在后动词,前动词对后动词有修饰限制作用。典型连动式有时间顺序,而“哭着说”、“走着去”两个动作同时进行,时间界限不明确,后一动词常被视为语义重心。“飞跑”、“坐等”是“V1+V2”结构,两个动词都是单音节,“飞”和“坐”分别表示“跑”和“等”的方式,并非强调动作义。
2.V1表情况或状态
此类动词连用结构V1表示V2动作伴随的情况或状态,可进入“在V1 状态或情况下V2”表述框架。如“放心走”可进入“在放松状态下走”的表述框架,“放心”表示“走”的状态。“公开发行”可进入“在公开情况下发行”的表述框架,“公开”表示“发行”的情况。
表示状态或情况的动词大致分两种:一种表示动作持续不间断进行,如“坐、仰、跪、分开、公开、安心、放心”等。此类表状态词动作性、持续性较强,给人具象的感受,作状语修饰动词时既可表方式又可表状态。如:“坐等”表示“以坐的方式等”,“坐”的动作发出后,就持续处于“坐”的状态,无需重复发出此动作。另一种是表示动作反复进行的动词,如“笑、赶、挣扎”等。如“挣扎前进”中“挣扎”,“笑骂”中“笑”对应表示“前进的状态”,“笑骂”中“笑”表示“骂”的状态,“挣扎”和“笑”都是反复进行的动作。
连动式和状中式都有表示时间的语义关系,较易混淆。如:“租辆车结婚用、有事上班说”的“结婚用”“上班说”可进入“V1的时候V2”的表述框架,即“在结婚时用”、“在上班时说”,V1表示V2动作发生、进行时间和具体动作行为,通常由表示持续动作的动词充当。V2动作在V1时间段发生,V1突出时间义,不是动作义。鉴于此类语义关系的动词连用无明确的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且前一动词动作性较强,本文将此类动词连用归为连动式。
在“提前办理手续、抢先帮搬东西、优先买张票”表述中,“提前”、“抢先”、“优先”作时间状语修饰“办理”、“帮”、“买”的动作,都是时间上比原定早、抽象义较强、动作性较弱,V1对V2有明显修饰限制作用,二者都不能进入“V1的时候V2”的表述框架,故将此类动词连用归为状中式。
3.V1表原因
逻辑上,原因一般出现在结果之前。当V1表示V2原因时,句子似乎也符合时间顺序原则,因此二者易混淆。如“得病卧床”中“得病”、“卧床”时间上先后发生,“得病”是因,“卧床”是果,V1、V2既有时间顺序关系,也有因果关系。这类语义关系的动词连用可进入“因为……所以……”的表述框架,本文将此类结构视为连动式。
又如“吹立起来”“负气离开”的“吹”、“负气”分别表示“立”、“离开”的原因,作为原因状语分别修饰“立”、“离开”。V1对V2有明显修饰限制作用,不能进入“因为……所以……”的表述框架。这类动词连用的语义关系不具有典型性,随语言表达需要出现。
结语
从原型范畴视角看,可根据典型成员特征判断动词连用结构是典型连动式还是状中式;若典型成员特征较少,则需对较有区分性的典型成员属性多方位考察,如形式、语义关系、语义重心、动词属性等。
典型连动式V1、V2除时间顺序关系外无其他修饰关系,非典型连动式V1、V2时间关系弱化或消失,不再单纯表示接连发生的动作,还有别的语义关系,V1产生修饰作用,语义重心倾斜,动词的主次关系凸显;[5]典型连动式动词动作性较强,非典型连动式V1动作性较弱,较抽象,不表示具体动作行为,只拥有一定的修饰功能。非典型连动式有较少典型连动式特征,但会有相邻范畴的特征,非典型成员处于范畴边界,容易混淆为其他结构。
二项连动式和状中式形式相近,都有两个动词直接连用和带助词“着”情况,动词位置都有固定性,V1、V2一般不可互换位置,否则造成逻辑混乱或表意不明。这些因素使它们成为两个相邻范畴,并存在一定的交界。边界模糊性导致两个范畴边缘成员都有彼此一些特征。
非典型连动式和状中式易混淆多是因V1、V2动作性较强,语义上V1、V2既有时间上的关系,又有别的语义关系。“V1+着+V2”结构在连动式和状中式都是非典型成员,是因为V1、V2两个动作相伴随,时间界限不明确,理解上出现轻重之分,前一动词成为修饰成分。该结构中V1、V2一般由两个动作性较强动词充当,故容易被视为两个动作行为。同理,表方式、状态义的结构V1、V2动作性都较强,时间界限不明确,前后出现修饰关系,导致它们成为范畴的非典型成员,处于范畴的边界。
注 释
[1]涂家琛.以动词作状语的状动结构与连动结构的区别[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旬刊,1989(6)
[2]郑银芳.谈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J].中国成人教育,2007(20)
[3]张军.现代汉语动词作状语的主要形式及动因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4(05)
[4]李向农,张军.“V着V”结构的意义关系及结构中“V”的语义特征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0(3)
[5]张琬.连动式到状中式的连续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3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标签:连动式论文; 状中式论文; 对比论文; 原型范畴理论论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