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农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论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农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杨宏图 张红党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

摘 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我国高职教育专业跨境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一带一路”倡议对推进各专业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急需的农机专业人才,表现为供需不平衡,结构性矛盾突出。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究中外合作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并制定有效的农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师资培养、专业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实训条件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从而为“一带一路”倡议培养更多优秀留学人才。

关键词: “一带一路”;高职院校;留学生;中外合作

1 引言

2016 年7 月13 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文件,明确提出“人才培养为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支撑”。十九大报告对“一带一路”倡议作出明确指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一带一路”将在新时代继续发挥开放引领作用。要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联互通,除了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外,更为重要的还是专业人才的相融相通。人才,在民生福祉、社会保障成为社会热点的今天,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对各专业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表现为供需不平衡,结构性矛盾突出。同时在国家支农、扶农政策带动下,我国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面临着新一轮大发展的大好机遇,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企业对全球范围内的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迫切。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间的合作潜力和共同发展的空间都很大,我国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加强合作。地处长三角地带的苏南高职院校,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迅速,教学资源丰富,师资队伍雄厚,专业奖学金优越等方面,对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推动作用。

2 “一带一路”背景下学院农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为服务“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设,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作为国家百所骨干高职院校之一,研究中巴合作共办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模式,在中巴合作创办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开辟了新模式。学院“双主体”培养农业装备应用技术应用技术高技能人才项目成功入选“2018 年江苏外国留学生优才计划高技能人才项目”,在全省入选该项目的20 所高职院校中位于前列。学院围绕江苏省优才计划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遴选和培养沿线国家急需的优秀来华留学人才。学院“双主体”培养农业装备应用技术应用技术高技能人才项目依托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与巴基斯坦吉尔吉特省教育厅、NLC 职业教育中心联合招生,与常发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双主体”联合培养巴基斯坦紧缺的农业装备应用技术应用技术高技能人才,这为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开辟新途径,为学院留学生培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提高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一带一路”中巴合作共办农机专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职教育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拓宽了就业口径,丰富了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源,提高了职业教育效率。一方面使得制造业人才增加;另一方面使得一些高职院校毕业学生找到合适对口的工作岗位,解决双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精心研究制定实训室建设方案和实训实践项目,根据中巴合作办学模式要求,学院为其量身定制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实训中心建设方案和师资培训方案。让巴基斯坦留学生尽快适应并熟悉专业的实训设施和实训功能,并且由学院派专业教师和班主任和辅导员团队跟踪指导。此外,可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地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带动校内教师,通过交流与合作,通过实际操作示范、实习基地导师等创新方式,提升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留学生的实践能力。

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冠心病患者当中,约有95%左右的病例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则和炎症反应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故,临床有必要对冠心病患者的炎症反应相关因子水平进行检测。

3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外合办农机专业人才的发展策略

学院在中巴合作教学方面,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以课堂讲授为主,精简校内理论授课内容,增加校外实训实践环节,让留学生能深入到企业进行实战学习,不仅能了解现实所需,更能激发他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我院积极探索符合中巴合作办学专业发展特色的模式,吸收其他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校企合作的有益经验,开创性地展开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育实效,提高人才针对性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符合“一带一路”发展需求的中巴合作办学模式下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创新人才。

Job 2聚类阶段。Job2的主要任务为遍历Job1生成的稠密网格,以深度优先的方法搜索连通的最大单元簇,输出聚类结果。Map函数以Job1的输出作为输入,从中解析出网格编号和各网格包含的数据点,创建一个哈希表Cells用于存储网格信息并初始化,哈希表的key即为网格编号,value为网格中包含的信息,包括网格中包含的数据点,网格所属类簇编号和网格的状态信息;Reduce函数接收Map函数输出的中间值,随机选取一个网格,检索其连通的所有网格并更新哈希表中这些网格的所属类簇和状态信息,选取下一个尚未聚类的网格进行聚类,直到所有网格都属于某个类簇或所有网格的状态信息均为已读。

(2)建立纳税人需求收集制。一是建立纳税需求采集制度。面对不同纳税主体多样化的纳税需求,各个税务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多渠道的需求采集制度。通过调查问卷、电话访谈、面对面交流等方式,筛选出各类纳税主体的所关心的纳税相关问题及其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以便进一步改善税务服务工作。

图1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院中巴合办农机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流程图

3.1 探索创新教学模式

针对存在的师资的国际化水平不高,难以承担双语教学,影响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现象。学院加强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培训,积极鼓励教师跨境研修访问。学院依据中巴合作办学模式,制定并优化师资培训方案,师资培训涵盖了巴基斯坦骨干教师赴华学习和学院专业教师亲临巴基斯坦现场指导两大举措。学院负责选派理论及实践操作技能强且具有良好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优秀专业教师担任巴基斯坦教师国内外培训的授课教师,中巴双方教师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3.2 研究制定实训实践项目

自2008 年以来,学院已有多年的农机专业办学经验,专业学生全部由国内知名农机制造企业“订单培养”,实行“双主体”育人,合作的企业主要有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日资)、爱科(常州)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江苏常发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提供资金为学生减免学费或奖学金、设备、师资、企业产品资料和培训资料、实习和就业;校企共同进行专业建设,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本专任专业教师10 人,其中博士3 人、硕士5 人;副教授以上职称3 人、讲师6 人;企业技术专家10 人。近三年,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完成教科研项目20 余项(其中省级课题5 项),发表学术论文30 余篇,授权专利15 项;2015 年,建有15 家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农业机械应用技术实训中心”(该中心是全国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示范基地、江苏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江苏省农业装备再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面积达2000 平米,包括发动机、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农机电器、农机虚拟、农机专业基础等7 个实训室,拥有先进的农机设备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总计达122 台套,价值700 多万元。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院率先在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走在专业的领跑层次,凭校企合作实施“双主体”育人、师资条件优越、教学资源丰富、人才培养质量高等,为中巴合作共办农机专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 研究制定师资培训方案

在推进“一带一路”的人才建设时,应紧跟社会经济发展潮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趋势,结合中巴合作办学模式要求,根据巴基斯坦学生特点和学情分析,为学院中巴合作办学模式下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学生量身定制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且规划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就要推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研讨教学、角色扮演、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巴基斯坦留学生切身感受实际工作中的情形,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学院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的了解,通过MOOC、微课信息化的教学手段等,拓宽巴基斯坦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4 研究校企合作模式

学院在进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外合办农机专业人才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文献研究、综合比较分析、调查问卷、访谈、现场考察、实践验证等研究方法,具体设计技术路线如图1 所示。

面向高压配电室检测和操作任务的实际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轨道式高压室巡检机器人移动机构。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被动适应导向机构可实现机器人沿着直弯组合轨道行走,差速机构不仅简化了传动系统的设计,而且避免了移动车体在转弯的过程中驱动轮发生打滑的现象;机械臂在作业区域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与现有的高压室巡检机器人机构相比,本文提出的机构具有结构紧凑、运动速度快且平稳、定位准确且快速等特点,可以完成更多的检测和操作任务,因而具有实用价值。

3.5 建立健全留学生管理制度

留学生的管理工作是当前高职院校在留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重要环节。当前,我院建立健全了严格的留学生管理制度,配合政府、学院国际教育合作交流中心部门有序开展工作。

首先,学院配合政府部门在留学生的签证、保险、奖学金、兼职等方面制定了明确合理的政策措施,保障了留学生在我国境内安全、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其次,学院需要在留学生的招生和录取、学籍管理、奖学金设置、教学管理、公寓管理、入出境和居留手续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做到有章可循。再次,学院完善留学生日常管理相关制度,规范留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制度,更新留学生培养管理细则。如《留学生教育管理手册》《外国留学生日常管理办法》《留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留学生宿舍管理规定》等,从多个方面保证留学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确保能够对留学生管理工作做到程序化、规范化,并继续通过实践不断补充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另外,学院需要加强留学生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与管理。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处理留学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尊重留学生文化传统和文化差异,经常深入宿舍、食堂、学习区与留学生交流,定期了解留学生的心理动态动向,以有利于留学生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提高。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越来越深入的背景下,学院在加强自身内涵建设和规模发展需要的同时,努力探索高职院校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这是建设创新化和国际化高水平高职院校的需要,同时也为国家“一带一路”沿线提供优秀的人才储备和雄厚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章永刚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现状反思及模式转型[J].机械职业教育,2017,(12):7-11.

[2] 杜璋璋,贾翠娟,张田,王丽娟,吴秀玲 .“一带一路”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7):129-131.

[3] 鲁婷婷.“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招收东南亚国家留学生策略探析—以常州科教城高职院校为例[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83-86.

[4] 丁德军,赵晓玲.“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国际合作教育留学生的引进与培养[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31(01):72-74.

[5] 郭静.“一带一路”视角下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行动策略:基于政策框架与实践模式的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8,(5):28-34.

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资助(18KJB580001 )。

作者简介: 杨宏图(1982- ),男,汉族,江苏常州人,讲师,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管理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311 /j.cnki.1672 -3198.2019.17.053

标签:;  ;  ;  ;  ;  ;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农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