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100035
摘 要:语法教学是高中英语语言知识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在很多的语法教学中,学生死记硬背语法规则,进行大量的机械性的训练,但在真实的情景交际中,并不能灵活地运用。语法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语法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上,其最终目的是要将所学习和掌握的语言知识运用于语言实践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笔者将从语法教学的特点、方式、步骤三个方面,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语法教学 分析阐述
【教学方式】
学生对语法规律的认知不是只靠老师讲解就能解决的。在语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掌握几条规则和几个结构,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弄清各种语法现象的功能和作用。
在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的做法是:从课文中挑出含有目标语法知识的例句,告诉学生此句的中文含义,属于哪项语法知识,它的结构是什么,然后再出若干选择题。如果学生把题目做对了,老师就会视作学生此语法现象学会并可以运用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依赖的状态,没有个性、没有体验、没有问题、没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除了获得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外,没有获得能形成策略的空间和足够的发展空间,没有教会学生说怎样学习。教师应使学生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的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下基础。在课堂上,教师并不是直接给学生讲解规则,而是针对某一语法项目提出问题,或是提供含有该语法项目的语篇,让学生去观察、感受、认知、理解、总结语法的意义、规则和功能。
那么,怎样的教学设计才是符合以上所述的教学理念,笔者将以一节语法课的设计为例进行说明和分析。
【课例分析】
一、课例背景
1.教学内容:本节语法课的主题是含有if条件句的虚拟语气。其中if条件句用于表示与现在的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本课以复习巩固为主。而if条件句用于表示与过去的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是新授课内容。虚拟语气这一语法现象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实际上记住谓语动词形式不是很难,学生往往是在理解虚拟语气的意义上提出问题。在实际语言运用方面,虚拟语气主要出现在阅读理解中,学生所需的是能够理解虚拟语气的意义及感情色彩。因此,本课教学思路确定为,通过复习if条件句用于表示与现在的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引入,以学生生活这一话题为载体,通过阅读短文、观察例句,不仅让学生熟悉if条件句中虚拟语气的谓语动词形式,更要理解虚拟语气的意义,并体会其所表达的情感。同时达到复习此前所学词汇的目的。最终能够恰当地使用虚拟语气表达简单的句子。
2.学情分析:本课授课教师L老师所任教的班级是一所普通中学的理科班。学生的学习习惯普遍不太好,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词汇量较小,学习能力一般。部分学生在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和听、说、读、写、看的基本技能上和其他同学还有很大差距,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没有信心,有畏难情绪,也不够重视。if条件句用于表示与现在的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学生已学习过,对虚拟语气的概念有一点了解。虚拟语气的基本结构学生能够记住,但是,在实际语境中运用学生却容易混淆。
二、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观察、归纳、训练、实践。
1.观察语法现象。L老师在复习与现在时相反的虚拟语气后,开始呈现要讲的新课——与过去时相反的虚拟语气。老师呈现了一篇自己编写的短文,包括了目标语法现象的句子。
I don’t like my university.Thinking back to life in middle school, if I had taken the teacher’s advice and taken classes seriously in senior 3, I would have entered a better university.However, if I had not entered this university,I would not have met my girlfriend here.She is a nice girl.
之后,老师向学生提问:
Questions
(1)Did I take the teacher’s advice in senior 3?
(2)What kind of feeling do the underlined sentences express? Desire, regret or luck?
在这个教学步骤的设计中,老师给学生呈现了一个短篇,内容上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会产生认同感,引发学生的关注。读完短篇后,老师并没有就语法结构提问,而是用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语言所要传达的意义和情感。因为,在实际运用中,学生的问题并不完全在语法结构上,而更多的是在对于虚拟语气的意义和情感的理解不到位。所以,老师的设计引导学生首先要关注意义。
在很多的语法教学课堂中,老师是以呈现和讲解的方式教授语法知识,这样就缺少了学生对所学语法知识的必要的感性认识和观察体验的过程,学生直接进入到了对语法知识的理性认识阶段。应该为学生创设语境或提供含有所要教授的语法现象的语篇,让学生有意识的感知和体验语法现象在实际中的运用,提高语法意识,为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准确运用语言奠定基础。
2.归纳语法规则。在学生体会出虚拟语气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态度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发现语法结构的特点:与过去时相反:
if从句主句
谓语动词形式had donecould/might/should/would
+have done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主动观察,总结语法规则,只有自己归纳总结的语法规则才能理解记忆的更加深刻。在课堂活动设计中,老师不能只是简单地抛出一个含有目标语法知识的文本,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里面含有语法现象句子的规律,而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活动。老师要首先分析学生对新语法项目的认知困难在哪里?该语法项目的相关知识要分几次呈现给学生?每一次的角度和深度分别是什么?要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归纳,而不只是布置一个归纳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老师的问题要有引导性和指导性。如果老师需要呈现更多的例句,例句的选择一定要典型、简练,而且既要关注语法的形式,更要关注它的意义和功能。
3.训练语言形式。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语言结构后,再展开进一步基本的语言实践活动。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老师采取了补全完整句子和根据提示词完成句子这一基本方式。
训练是语法教学的必要环节,它是实践运用环节的基础。老师只有保证此部分训练的扎实到位,才能保证最后语言实践部分的输出。训练的目的应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点。在刚刚熟悉一个语法现象时,应主要针对意义进行训练,学生应先理解在什么样的语境下应该使用老师所讲授的语法现象。然后是针对形式进行训练,最后是意义和形式相结合的训练。
训练的形式也应该多种多样,训练不只是意味着做选择题,过程性的训练更加重要。因为,选择题只能让老师看到学生思维的结果,而不能了解学生思维的全过程,学生对和错的原因老师并不能很好地把握。而不同形式的训练可以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训练的层次还应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铺垫。
4.实践语言功能。在经过了基本的语言意义和形式的练习后,学生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应该更上一个台阶。老师的设计从句过渡到了文。因为,学生的语言能力有限,老师没有让学生完全脱离控制去完成一个语篇,而是采取了半控制性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篇与学生生活较为贴近的内容,学生根据原文内容改写部分内容,其中要包含所学的虚拟语气句式。
Discuss whether you can rewrite some sentences in the story by using if clause.
I felt very bad early today because everything went wrong.In the morning my alarm clock didn’t work and I didn’t go school on time.In the kitchen my mum was angry.She thought I went to bed too late last night. On the way to school it started to rain.I forgot to bring my umbrella,so I got wet.What bad luck!
Then in the classroom,I found that I brought a wrong text book and no pen.In the afternoon, I felt hungry because I found there was a worm (虫子) in my rice and I did not enjoy my lunch.How could this be!
Finally when I got home,everything became much better.My mother prepared a delicious dinner for me. After dinner I had a nice hot bath.Right now I felt great.I hope everything can be fine tomorrow.
在经过大量的各种形式的训练后,就是语言的实际应用环节,这才是学习语法的目的,在语境中恰当地使用目标语法现象。
到了实践层面,基本上都是由单句过渡到了语篇输出,语法项目不再是单一的了,既要关注语法,又要关注词汇等内容。学生不再是对单一的语法项目在老师的要求和控制下训练,需要整合自己过去的已有知识和新学习的知识,调动自己的学习经验及思维能力进行自主地运用。任何一项语法现象都有它的运用场合,培养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语法的意识尤为重要。要使学生对所学语法现象有所认识,就要求老师为学生创设恰当的语言情景,使学生体验、理解、运用语法项目,从而做到在给出的语言情景下自然而然地使用目标语法现象,真正实现老师教授语法的作用。
三、教学总结
通过以上对教学步骤的分析,把语法课的学习过程再次进行总结:
1.提供含有目标语法现象的文本,在文本中找到目标语法现象,体会、感知该语法现象在文本中的含义及用法结构。
2.在文本中找到含有目标语法现象的句子,观察、分析目标语法现象从表达含义到用法结构上的特点。
3.学生在理解目标语法现象后,给学生创设情境,与学生自己的生活建立联系,尝试用目标语法现象进行表达。
4.完成训练过程中基础句子层面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语法结构,为后面的语言输出活动奠定基础。
5.创设生动、鲜活的语境,引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使用目标语法现象的语言实践活动。
通过此节课的教学过程及对其语法教学步骤的分析,可以看出,老师语法课的设计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体会、分析、归纳的过程,指导学生学会并运用新的语法现象,给学生创设真实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表达,用语言做事情,达到了学习语法知识是为了在语言实践中运用这一目的。
四、结语
语法课教学,倡导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己真正的思考,去发现、感知、总结语法规则,在情境中实践语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最终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下基础。
论文作者:付琦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语法论文; 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老师论文; 现象论文; 语气论文; 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