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诗总集所见名家集外诗文辑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总集论文,诗文论文,所见论文,名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 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60X(2007)06-0103-05
清诗总集,是清代诗歌的一个渊薮。其中所收的作者,绝大多数都没有。即使有别集传世的,也往往有许多作品仅见于总集,借总集而得以保存。因此,后人在为清人作品辑佚的时候,总要大量地利用这些总集。例如已故汪世清先生在为美国GRINNELL学院历史系教授谢正光先生与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师佘汝丰先生共同编著《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而撰的序言中,就一再谈到了这样的例子[1](P1-6)。中国人民大学叶君远先生的《吴梅村佚诗辑考》,大量作品也辑自《江左三大家诗钞》等清诗总集(见《清代诗坛第一家——吴梅村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11月第1版,第187-202页。而如安徽大学诸伟奇先生的《施闰章集外拾遗》,则从清诗总集中辑得了序跋之类的文字[2](P168-171)。可以说,整个清诗总集中所保存的作者集外作品,短时期内是辑不胜辑的。笔者乘工作之便,偶尔也为几位清代著名诗人辑录若干集外诗文,今厘为一束。有关篇名,均系笔者所拟。
一、归庄《经锄堂唱和集叙》等
盛唐以前,诗人唱和,每和意而不和韵。盖恐局于韵而意或不达,且伤气格也。余谓俭腹拙手,固不能无此虑;若在能者,更可见奇。盖韵定则路狭,路狭则思深,思深则句妙,盘根错节,乃别利器,其理然也。乙巳仲冬,偶与叶子九来闲步寻花,得七言近体一首,九来和作倍之。于是更唱迭和,题杂出而韵不易。旬月之间,诗笺往来如织,斗捷争妍,兴益陡发,遂合得五十余首。九来清辞迥句,卓然名家;余才尽笔枯,难与词坛飞将争雄,聊复效颦,自宜藏拙。会九来欲付梓人,不能止也,书以志一时之兴。鏖鏊钜山人归庄漫题于万家基。
按:归庄诗文,目前收罗最完备者即为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归庄集》,1984年6月新1版。此序该集未载,辑自叶奕苞(九来其字)《经锄堂诗稿》所附《经锄堂唱和集》卷首(《四库禁毁书丛刊》影印“清康熙刻本”)[3](P595)。又,《经锄堂唱和集》正文不分卷,所收均为叠韵之作,凡归庄二十五叠(首),叶奕苞三十叠(首),另附马鸣銮、孙翽两人和作各一首。其唱和时间据此序及作品最末一题,可知在康熙四年(1665)“乙巳仲冬”至“除夕”[3](P601)。其中归庄作品,目前《归庄集》惟卷一“诗词”内的第八个小集《看花杂咏》收有前四叠[4](P96-97),其余均缺。因文字太长,兹不录。
附带关于《经锄堂诗稿》所附前一种《经锄堂倡和诗》(版本同上),所收为叶奕苞与其“四兄”叶方蔼两人唱和之作;而其中叶方蔼作品,其本人诗歌别集《读书斋偶存稿》(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16册)全未收入,兹同样以文长不录。
二、钱曾《和叶奕苞花信二首》
情怀黯澹入新春,习习和风欲怆神。
柳叶似欺窥户客,桃根还笑渡江人。
银筝曲暗楼前月,宝扇歌翻陌上尘。
历历旧游成昔梦,相看赢得翠眉颦。(其一)
彩旙常为护名花,谁向墙东记岁华。
隔座鹦哥嘲亦好,入帘燕子语堪夸。
七香曾占临江佩,双桨休衣[依]凿空槎。
忉利宫中人尽笑,莫愁湖畔即天涯。(其二)
按:钱曾诗集,目前最完备者为谢正光先生整理的《钱遵王诗集笺校》(香港三联书店1990年6月第1版,遵王其字),并附有钱曾年谱。此题二首,该集未载,辑自叶奕苞《经锄堂诗稿》所附《花信倡和》[3](P610)。《花信倡和》不分卷,凡收叶奕苞原唱二首、和者三十九家各二首,钱曾居其中第三十八家;卷首有叶奕苞小引,叙述有关缘起甚悉:
辛丑春,和刘震修、顾华峰《无题》七言律十九首后,更得二首。南村吴丈摘首章落句,题曰《花信》。辱诸公和教,随到付梓,故无伦次。[3](P604)
此处“辛丑”为顺治十八年(1661);“诸公和教”,大抵当为同年或稍后所作。而上及钱曾年谱,此起各年均未见提及。
三、宋荦《箧衍集序》等
陈其年太史尝钞本朝名公硕人之诗,得三百余纸,不以示人,名曰《箧衍集》。没后数年,其
同里蒋京少氏始得之于敝簏,因与其宗人萝村氏谋付剞劂而传之,萝村来请予序。予惟昭代诗人林立,六合之内,无虑数十百家,若合裒其全集,几于充栋矣。其年所钞,大都本其交游所及,国不过数人,人不过数诗。诗取高雅恬澹,如闻古乐。其年此集,意存矜慎,不求备也。今人每言“十五国风”独无吴、楚,以为孔子删之,与修《春秋》斥吴、楚之意同。其论似善,而其实不然。夫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至二十九年,吴季札来聘,请观周乐,工歌“十五国风”,自“二南”以迄于曹、郐,本无吴、楚,而谓孔子削之,不亦缪乎?故吾尝观《春秋》内外传,如僖五年,晋士蔿赋诗;成九年,君子引《诗》;襄八年,郑子驷引《诗》,此皆可入《风》。昭十二年,楚右尹子革引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其体可入《雅》。《国语》周敬王十年,单穆公引武王所作饫歌,名之曰《支》,其体可入《颂》。然而孔子不录者,岂非原本所无,而遂不求备也哉?是故善选诗者,宁损其多,无益其少,此亦师金所云“刍狗未陈,盛以箧衍”之义也。既陈,则苏者取而爨之,而又何盛焉?虽然,无方之传,应物而不穷,萝村谋续刻以广之,第本太史矜慎之意,勿滥登焉可也。商丘宋荦撰。
按:宋荦诗文,谢世前夕曾编为《西陂类稿》五十卷,有康熙刻本。后其八世孙宋恪寀又增加《补遗》一卷,于民国六年(1917)重刻,这是目前最完备的本子,台湾商务印书馆曾收入《景印岫庐现藏罕传善本丛刊》。此序该集未载,辑自陈维崧(其年其字)辑《箧衍集》卷首(《四库禁毁书丛刊》影印“清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华绮刻本”)[5](P330)。又前及谢正光、佘汝丰两位先生共同编著的《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于《箧衍集》下亦曾收录此序[1](P252)。另外,王士祯辑《新安二布衣诗》卷首有一篇宋荦序(可见《四库禁毁书丛刊》影印“清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4]汪洪度等刻本”)[6](P3),亦不载《西陂类稿》。因其所序《新安二布衣诗》属于明诗总集,故此不录。附带关于梁章钜《浪迹续谈》卷五“双忠祠碑”条,曾“从重建双忠祠中录得商邱宋牧仲先生所撰碑文”一篇(可见《浪迹丛谈、续谈、三谈》,中华书局1981年9月第1版,第328-330页;又曾收入光绪《永嘉县志》卷四,可见金柏东先生主编《温州历代碑刻集》,上海社会
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273-275页),宋荦(牧仲其字)该集似乎同样未载。此与诗歌无涉,故亦从略。
四、姚鼐《题复园红板桥诗》
曲沼衔山阁,垂杨拄杖桥。
诗魂前日客,疑在咏清宵。
按:姚鼐诗文集,通行本一般称《惜抱轩诗文集》,历来翻印很多,而以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出刘季高先生标校本使用比较便捷。其中《诗集》,除专收试帖诗的“外集”以外,分为前集、“后集”两个部分。据“后集”最末其子姚执雉跋语,“前集”刻于嘉庆三年“戊午”(1798),“后集”系此后作品而由姚执雉收集,包括“为人书扇、题图,旧失其稿,而今始得者”[7](P647)。此诗该集未载,辑自吴修辑《复园红板桥诗》“附录题咏”(可见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丛书集成续编》影印《武林掌故丛编》第八集本)[8](P447)。该“题咏”收录作者凡三十九家,有关作品大抵作于嘉庆九年甲子(1804)以后,姚鼐居其中第四家。
五、王闿运《题篁溪归钓图》
舜渔孔钓,钓者逸于渔;渔者食力,钓则自佚而已。姜以老,严以逸,皆托于钓,故后之钓徒多矣。沧海先生以海自期,而钓于溪。意者海之钓,未若溪之易乎?昔者太白欲钓整而苦无饵,今钓溪则无求于外也。乃本其意而诗之。
沧海归来守旧溪,修篁左右绿阴齐。
玉川只恐渔竿失,未识幽行为听鹂。
甲寅夏至后五日,王闿运。
按:王闿运诗文,目前收罗最完备者为今人马积高先生主编的《湘绮楼诗文集》(岳麓书社1996年9月第1版)。据该集卷首主编者《序》,此前王闿运《湘绮楼全集》“所收诗文及已刊单行的诗文集,大率止于光[绪]、宣]统]间(即1908年),此后数年之作则或未刊,或散见于杂志、报纸”[9](P18),所以“在校点时我们曾设法搜集他的集外遗文遗诗,编为补遗”[9](P19)。此题《篁溪归钓图》之作,该集未载,辑自张伯桢(沧海其号)辑《篁溪归钓图题词》(可见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丛书集成续编》影印《沧海丛书》第二辑本)[10](P462)。原书按题词的文体分为“文类”、“诗类”等项,王闿运此题归人“文类”,为该项第二家(第一家系“旅华德人”)。据篇末署款,其作期为“甲寅”(民国三年,1914),亦即作者谢世之前第二年。
六、陈三立《海藻序》
上海,故江南濒海小邑耳。海通以还,远西贾胡颇委输万国镃货,辐辏其间;逐末行贾者流,亦争载吾山泽所饶材竹、纑牦、漆丝、果窳、筋角之属,以与之互市,于是号东南一大都会。崇楼列肆,锦绣玩好,奇技淫巧,皇惑观听。遐荒四裔、山陬僻壤之人,即妇孺,莫不知有上海矣。顾文献阙然未备。凡被服儒雅,述作斐然,足张上海者,旧椠遗帙,晦昧散落。匪惟后生小子贻数典忘祖之讥,即过客游士、輶轩使者,亦无所借以采风而觇国,此严君载如所以有《海藻》之辑也。所辑自唐以来,凡著籍上海,能为诗者若干人,人若干首。其中以陆宣公为最著。而元遗民王元吉,不为张士诚所污;明太祖征之,亦称笃不起。遭乱能自全,有足称者。他若“吴中七子”中之赵文哲、黄文莲,亦当时名能诗者也。夫一邑士夫,搜辑其乡先生诗文,都为一书,刊而布之,世所恒有。载如生当道丧文敝、用夷变夏之时,所居之地又声色货利之渊薮也,独翛然屏曹好、遗世纷,从事于举世不为之务,斯难能耳!抑吾又闻载如年方四十,闭户读书,若将终焉。此其意,殆有不止于网罗旧闻,表彰前媺者,倘亦元吉之流亚也欤?丙子二月,义宁陈三立序。
按:陈三立诗文,目前收罗最完备者为今人李开军先生校点整理的《散原精舍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包括整理者新辑的“集外诗”、“集外文”等。此序该集未载,辑自严昌堉辑《海藻》卷首(民国上海严氏渊雷室排印本,第1a-b页)。据序末署款,其作期在“丙子”(民国二十五年,1936),亦即作者谢世的前一年。又原书卷首凡三篇序文,不但以此序冠首,而且唯独此序以作者手迹摩印,因此更加珍贵。
附记:此则写成之后,偶然从《文史》杂志2005年第二辑读到刘经富先生的《陈三立诗集、文集的版本及其佚诗、佚文》。该文搜集陈三立佚作很多,此序果然也在其内[11](P235-236)。但据篇末刘先生按语,乃“录自1942年周维新钞本《散原精舍文存》”,如此则不如《海藻》原书特别是摩印手迹更为可靠,并且个别文字也不无出入,因此仍然有再辑的意义,至少可以用于比勘。
七、陈衍《题诗史阁图》
杜陵久无人,兹事束高阁。
微生踵秀野,水竹专一壑。
君乃追浣花,草堂欲负郭。
四朝闻见录,囊括亦何博。
更将编纪事,夹持贵阳橐。
吾复集耆旧,剞劂付鲁削。
千秋诗话楼,江海两落落。
胡为在泥滓,北陇听嘲谑?
面山空三层,谡谡松风作。
五言九十字,奉题师郑诗人《诗史阁图》,所言皆两人修诗故事也。己酉七月,陈衍记于小秀野草堂。
按:陈衍有《石遗室诗集》,包括初集、《补遗》和《续集》,内部作品编年排次。其第五嫡孙今人陈步先生,曾连同其他文体一并汇编整理为《陈石遗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并附有陈衍年谱。此诗该集未载,年谱亦未提及,今辑自孙雄(师郑其字)辑《道咸同光四朝诗史·甲集》卷首《四朝诗史题词汇录》,原居十三家内之第二家(《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宣统二年[庚戌,1910]刻本”)[12](P303)。从该《题词汇录》孙雄引言,可知著名翻译家、陈衍同乡林纾曾经为孙雄绘《诗史阁图》;陈衍此诗,据跋语实为“奉题”该图而作。所说“己酉”,为宣统元年(1909)。该年诗歌如对应《石遗室诗集》,则在初集卷五。
八、陈衍《江上诗钞补序》
近世诗征之刻,几遍各省;下至一郡一邑,亦恒有之,此“十五国风”之支流也。在古人,陈之以观民风;在后世,则立言,殿“三不朽”。诗,特其小焉者耳,然德、功非言莫传。诗理性情,宜若异于书道政事。而上焉者,周文公、召康公、穆公、卫武公、苏公、尹吉甫、芮伯、仍叔、家父、凡伯以下,逮寺人、孟子,类以诗道政事,后世则有若元结、杜甫、韩愈、白居易之伦;下焉者,穷不得位,乃徒抱其登高能赋之才,与夫吟风弄月,孔门与、点之旨,以自理其性情,后世则有若陶潜、孟浩然、孟郊之伦。夫士不得志,至仅以文字自襮,蕲有一二留人齿颊,倘亦所谓疾没世而名不称者,非邪?此吾门人江阴谢冶盦氏所以有《江上诗钞》补、续之刻也。尝论岷江贯注数省,江南为大江南,州县六十有奇,而江阴独尸江南之名,何则?水北称阳,水南称阴,江阴即江南也。县析置自晋,命名自梁,得毋以岷江入海,南通其口,江阴其咽喉,县境倚江为险,自昔擅控守重地?史称元嘉二十七年,魏主焘南犯,至瓜步,沿江戒严,自采石至暨阳,陈舰列营互六七百里。江阴,旧暨阳也,形势所在,地灵自萃人杰。胜清则督学使者驻节于兹,末造创建南菁书院,培植朴学人才,益以续编《清经解》,继阮太傅学海堂刊本,故人文辈起,数十年流风未沫。而顾氏《江上诗钞》原本,仅讫咸丰时代,凡殁于咸丰后者皆所未录,即咸丰前者亦缺有间。冶盦既殚数年心力重刊顾氏原本,各附益小传,而坐听此外千百年作者没世而名不称,不其恫欤?昔顾侠君先生选元诗三百家告成,相传岁暮秀野堂前有隐隐见古衣冠人相率下拜者,去来甚众。今冶盦所补辑凡十有一卷,都一百六七十人,《续编》倍之,吾知冶盦堂前必有踵秀野而相率下拜者矣。友生侯官陈衍叙。
按:此序前及陈衍《陈石遗集》所含《石遗室文集》未载,辑自谢鼎镕(冶盦其号)辑《江上诗钞补》卷首(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江上诗钞》内,据民国二十一年[1932]陶社排印本影印)[13](P1476-1477),为诸家序言之第一篇。谢鼎镕系陈衍学生,《石遗室诗集》初集卷八有《送绂云回江阴,并示冶盦》、《题谢孝子侍疾图》诸题[14](P258-259),均涉及谢鼎镕或专门为谢鼎镕而作(后者亦收入谢鼎镕辑《侍疾图题词》,并同样列在卷上第一家,惟第七句开头两字略有出入,可见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丛书集成续编》影印《陶社丛书》本,第118册第590页),编年在“戊午”(民国七年,1918)。此序是否为同时所作,不得而知。
九、许承尧《题道咸同光四朝诗史二首》
虚堂摇曳万诗魂,人海萧然自闭门。
风雨此声秋满地,庵灯独夜佛无言。
温黁芳草怀中字,婉妩修眉梦外痕。
辛苦丛残生较晚,虞山历下倘同论。(其一)
弦外含咀说叩弹,月中清梵罗鱼山。
何人迟暮倚高阁,却看回风生紫澜。
草木零星春泪尽,关山摇落赋才难。
卖珠空谷寻常事,剩有梅花共岁寒。(其二)
按:许承尧有《疑庵诗》,包括初集、“续集”以及后人补辑的“附录”之一,内部作品编年排次,黄山书社1990年5月第1版。此题二首,该集未载,辑自孙雄辑《道咸同光四朝诗史·乙集》卷首《四朝诗史题词续录》,原居十四家内之第十家(《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所谓“清宣统二年[庚戌,1910]刻本”)[15](P548)。该《题词续录》孙雄引言作于“宣统辛亥[三年,1911]六月”,但曾提及“所录亦有系前数年故人所赐题咏,今从行箧中检出者”[15](P545),因此,此诗作期只能推知其下限,而无法确定在某一年,如对应《疑庵诗》则应当在初集乙卷(“迄辛亥一九一一”)以前;同时,其所题对象究竟是《道咸同光四朝诗史》的《乙集》还是《甲集》乃至与上条陈衍相同的《诗史阁图》,也同样不能臆断,现在姑且以《题道咸同光四朝诗史》拟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