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北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广西省钦州市 535399
【摘 要】目的:探讨运用呼吸支持方法抢救呼吸循环衰竭患者的路径和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0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50例呼吸循环衰竭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基线临床资料、呼吸支持抢救过程进行回顾,并统计所有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50例患者抢救完全成功率为64.0%;患者带呼吸机后,出现相关性肺炎5例(10.0%),经多次痰培养发现不同细菌;胸片检查提示并发气胸10例(20.0%);胃液检查显示存在胃液隐血4例(8.0%);同时发生应激性溃疡9例(18.0%)。结论:急诊过程中,对于呼吸循环衰竭患者,需建立紧急人工气道,尽早实施心肺复苏,给予机械通气支持和治疗,急救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加强预见性观察和护理,以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提高临床抢救的效率,改善其预后结局。
【关键词】呼吸支持;呼吸循环衰竭;抢救
呼吸循环衰竭是指由各种因素引起的呼吸系统症状,多表现为呼吸及心跳骤停,在接诊患者初期,迅速实施心肺复苏并且维持有效呼吸和循环,是临床救治成功的关键[1]。本文选取了我院2013年0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50例呼吸循环衰竭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研究,主要探讨了运用呼吸支持方法抢救呼吸循环衰竭患者的路径和效果。现将具体研究方法及结论作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我院2013年0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50例呼吸循环衰竭患者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临床表现为呼吸及心跳骤停或呼吸、心音微弱;病发至就诊时间为5min~30min;签署知情同意书等。排除标准: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心、肺功能不全者等。本组病例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0~76岁,平均年龄为(38.37±7.24)岁。主要疾病类型包括:重症颅脑损伤9例,溺水5例,食物中毒11例,重症胰腺炎7例,感染性休克4例,药物中毒5例,一氧化碳中毒9例。
1.2 治疗方法
接诊患者后,均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待患者复苏后再行气管插管术,建立人工气道,以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2]。所有患者均连接呼吸机给予呼吸支持,先行IPPV(间歇正压通气)对患者的呼吸状况进行控制,待其恢复自主呼吸后,改用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在进行呼吸支持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呼吸微弱者分别给予经鼻洞SIMV和经气管插管IMV(间歇指令通气)呼吸支持。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①抢救成功率:成功:经急诊抢救后,呼吸、心跳骤停或呼吸、心音微弱等症状均完全缓解,转入普通病房接受治疗。再带机:停用呼吸机48h后,需再次给予机械通气支持。失败:急诊抢救过程中发生死亡,或者需持续给予呼吸支持14d以上。②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治疗后患者有无气胸、相关性肺炎、胃液隐血以及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
2 结果
统计50例患者的抢救效果和并发症情况。
具体情况如下:本组5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32例(64.0%),再带机11例(22.0%),失败7例(14.0%),抢救完全成功率为64.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发症情况:患者在带呼吸机后,出现相关性肺炎5例(10.0%),经多次痰培养发现不同细菌;胸片检查提示并发气胸10例(20.0%);胃液检查显示存在胃液隐血4例(8.0%);同时发生应激性溃疡9例(18.0%)。
3 讨论
呼吸循环衰竭是临床急诊科中的多发性危急重症,近年来的医学统计数据显示,该症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好发于中老年群体[3]。一方面,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增强,致使与老年人密切相关的疾病显著增加,另一方面,老年人自身基础病较多,如肺炎、心脏病以及感染性休克等疾病,均是引起呼吸循环衰竭病症的客观因素。同时,随着社会溺水、中毒以及创伤等事件频频发生,呼吸循环衰竭病例也明显增加。该病在病情上具有危急、变化快的特点,对抢救时间、效率均有着较高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在患者发病初期(约4min内),需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治疗,并在复苏后及时给予呼吸和循环支持,才能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目前,在国内的临床医学研究中,不少学者通过不断探索,总结了一套相对完整、系统化的呼吸支持方法理论,但是受部分医院医疗条件、急诊医务人员技术能力等因素影响,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有着较多的局限。尽管与以往相比,呼吸循环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仍然与国外的医疗抢救情况有较大差异,在今后的医疗工作中,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对临床呼吸支持技术和生命体征监护技术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并关注如何减少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提供更加可靠的呼吸支持等课题,不断地在这一领域进行深入探索。
本次研究结果中的相关数据显示,本组患者的抢救完全成功率为64.0%,抢救失败率为14.0%,说明对于呼吸循环衰竭患者,及时给予呼吸支持,有助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扭转不良预后结局。与此同时,研究结果还表明,患者在带呼吸机后,容易出现相关性肺炎、气胸、胃液隐血和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提示在抢救治疗过程中,需完善各项检查,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加强预见性观察和护理,以减少相关治疗并发症。本次研究还获得了以下体会:(1)在实施心肺复苏过程中,采取紧急气管插管措施是对患者建立呼吸支持的首要步骤,也是最可靠、有效的办法,能够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性,该项措施越早实施,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就越高[4]。(2)采取SIMV、IMV和IPPV等机械通气支持疗法,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升其生存质量,对于中毒患者而言,能够为其解毒和洗胃赢得宝贵的时间,对于重症颅脑出血患者而言,有利于缩短其颅脑手术的准备时间,总而言之,及时、有效的呼吸支持能够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3)针对重症路脑损伤、中毒及溺水患者,呼吸支持有助于减少机体的耗氧量,从而提高了脑氧含量,有助于脑复苏[5]。(4)呼吸和心跳骤停患者的病情十分危急,在接诊患者后应该从容冷静,展开争分夺秒的抢救,尽最大能力延长患者的生命,从而为后续综合治疗争得宝贵的抢救时机。当然,本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如选取的病例数过少,受某一时间内接诊患者疾病类型的影响,病例可能不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需在后续研究工作中持续关注其他病因导致的呼吸循环衰竭病例。
综合上述观察和讨论,对于呼吸循环衰竭患者,在接诊患者后争分夺秒地开展心肺复苏、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等抢救工作,有助于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提高其气道通畅性,对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生存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探讨和实践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会艳.39例呼吸循环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支持的抢救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17):124.
[2]郭少青.呼吸支持技术治疗晚期早产儿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D].青岛大学,2012.
[3]张艳华,李旋.应用呼吸支持抢救呼吸循环衰竭的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11(01):102.
[4]刘新茹,贾红光,杜伟等.三种呼吸模式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周围循环和血气分析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2,14(08):1507-1508.
[5]任晓旭.儿童重症病毒脑炎呼吸循环支持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5,27(11):813-816.
论文作者:陈瑞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2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5
标签:呼吸论文; 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胃液论文; 隐血论文; 重症论文; 气胸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6年2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