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21
摘要:现阶段,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范围不断拓展,应用逐渐增多,施工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和优化,施工地点的延伸方式和作业方式随之发生变化,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对工程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管控。在我国城市建筑行业中装配式建筑能够实现提前预定与大批量的生产,这样才能达到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由于不同因素的影响,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与滞后。除此之外,面对我国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的使用已经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近些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很多的环境污染以及资源紧缺的问题,面对这一形式,我们急需解决的就是使用创新的技术与施工工艺来实现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对于整个工程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
引言
我国建筑行业在过去发展阶段的施工类型都是采取粗放式为主的建筑模式,随着当前我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建筑市场发展也日趋完善,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应用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最主要的差异在于施工现场发生了迁移。这是由于施工场地的发展迁移,致使目前建筑工程质管理工作复杂性不断提升,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也在不断转变。
1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优势
1.1提升了质量管理效率
在装配式建筑中加入BIM,其信息表达方式会出现较大变化,过去项目的信息表达方式主要是通过纸质存储和传递,而纸质不仅容易损坏,而且效率极低,很容易出现“信息孤岛”问题。且装配式建筑对构配件的精确度要求极高,若简单的通过二维图纸进行传递,不仅会在一个项目中出现大量图纸,不利于组织查找,还很难实现建筑项目质量目标,极难较为直观的理解相关信息。而BIM的加入不同,它可以构建一个数字化的信息模型,实现三维可视化,不仅储存和传递更为便捷,而且理解起来更为直观,且通过三维模型展示,可将各构配件的各项精确参数直接的展示出来,更容易满足构配件的精确度要求,大大提高了项目的质量管理效率。
1.2模拟施工控制质量
施工单位采用BIM技术还能够模拟分析施工方案,把时间和3D模型紧密联系起来,形成4D施工模型,将每个施工阶段的建筑外观都用模型展示出来,然后将其和实际施工外观对照,对施工质量进行实时跟踪,分析比较两者的区别,从而判断施工中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利用BIM技术的建筑信息模型,我们能够准确地知道各构配件的尺寸、类型等各项参数,所有相关人员和部门都能够快速的获悉相关信息,不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且安装流程也透明公开,大大提高了其安装质量和工作效率。
2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
2.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不够彻底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质量进行高效的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两个地点,一个是生产的地点;一个是施工的现场。加强这两个方面的质量控制对整个建筑工程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生产环节与安装环节的施工准备工作存在很大的问题。当前在我国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发展的时间比较晚,技术还不够完善,对于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也不够彻底。很多项目在施工的安装环节会发生很多的质量问题,这对整个建筑工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2.2人员与机械操作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一定会涉及到多专业的施工作业人员与不同的施工机械设备,装配式建筑工程更是如此。但是目前,我国很多的装配式建筑工程中一些工作人员对于专业知识与设备的操作并不熟练,甚至出现了违规操作的现象。这样就会对工程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不仅耽误工期还会给工程的施工成本造成浪费。严重的还会给工程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对工人的生命不仅造成威胁,还会给工程带来严重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3.1建筑施工活动前的质量管理
当前为了使得施工建设环节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在建筑施工活动实际开展之前,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施工质量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承包合同、施工建设要求等内容进行分析。编制明确质量控制准则,装配构件的安装、存放以及接头质量等基本准则全部录入到BIM技术模型中,使得模型中能够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资源库,这样便于后续各项施工建设活动有明确的参考数据。在建设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对建筑图纸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可行性进行探究,从而确定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观点,明确关键的施工程序。在施工活动开始之前做好规划工作,根据布设方案拟定明确的规避性措施,更好的提升建筑施工活动前的质量管理。
3.2技术措施
要保证装配式质量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必须采取适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通过IFC技术实现构件的合理编码,使构件具有唯一的ID码,将RFID技术作为支持,实现信息的及时读取,无线视频识别技术,是一项电波通讯技术,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位置的确定和信息的识别,不需要系统和目标之间建立光学或者机械学之间的联系,系统包括几个组成部分,分别为:应答设备、阅读设备以及软件系统。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特点是:体积小、形状多、安装方便、具有极好的适应性,对腐蚀性物质具有极好的抵御能力,覆盖性物质也不会对系统构成影响,为信息的读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数据的容量大、可以通过标签进行存储,满足对质量和信息管理的要求。
3.2组织措施
目前BIM技术是一项全新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有效应用,对于原有的建筑组织管理具有一定冲击作用。当前为了更好的突出BIM技术的作用,需要提出相关辅助性措施来提供基本保障。根据BIM技术的基本特点,需要对传统组织形式进行革新,建立质量管理小组,更好的突出BIM技术的应用价值。通过动态化控制措施以及完善的组织管理理念,使得技术人员能够通过BIM技术模型,及时定位工程质量问题位置,从而便于施工人员提出针对性措施来提升工程建设质量。
3.3建筑过程进行中质量管理
现阶段建筑项目在实际建设施工过程中,相关技术管理人员需要对建设活动中的基本物料以及机械设备加强质量监管,需要根据不同施工场所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对于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可以采取质量检验法,过去传统建筑活动中,对项目施工环节的质量检验大多都是就事论事,解决已发生的问题。很少对一项问题进行综合化分析,研究更多同类隐性问题的存在。目前通过BIM技术能对装配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在装配施工现场配置相关技术管理人员的,当发现质量问题时,能够通过数码设备采集问题的照片,而后将信息采集的图片以及相关叙述性文字全部传入到BIM模型当中。通过BIM对施工中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存档,积累相同问题以及处理的具体方法,及时反映在项目建设环节中,便于相关技术人员对各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在施工建设初期做好防范性措施,减少施工环节中各项成本资源的浪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质量控制的关键点进行控制,这样能够为后续各项建设活动提供基本数据管理库,从而建立新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流程。
结语
根据上述的内容可以看出,在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过程中使用BIM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质量的管理水平。还可以减少资金的使用,保证了施工的进度与质量。BIM技术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环节中质量与装配式施工的质量管理,保证了建筑工程使用的安全与稳定。为我国的建筑工程装配式施工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刘东卫,蒋洪彪,于磊.中国住宅工业化发展及其技术演进[J].建筑报,2012(04).
[2]齐宝库,李长福.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估方法研究[J].施工技术,2014,43(15):20-24.
[3]夏海兵,辛佐先,熊诚,等.BIM技术在PC住宅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3,42(s1):157-160.
论文作者:符璐,王嘉雯,刘家豪,包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1
标签: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模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