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641000
摘要:目的 研究品管圈活动对儿童雾化吸入过程中心理特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6.12-2017.9儿科收治的425例患儿,其中呼吸系统疾病352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76例,两组患儿均采用雾化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93.18%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显著优于对照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90.34%依从率显著优于对照组7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儿童雾化吸入过程中使用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总有效率,提高患儿依从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品管圈;儿童;雾化吸入;心理特性
雾化治疗通常指使用雾化装置讲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雾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药物进入呼吸道于肺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儿童在患病时通常不配合治疗,影响疾病及时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护理方式为患儿治疗[2]。研究发现品管圈活动能够改善患儿护理水平,品管圈是指同一工作场所的人们组成一圈的小圈团体,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合作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发生的问题,属于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其特点是将员工结合起来,突破原有工作质量[3]。本文研究品管圈活动对儿童雾化吸入过程中心理特性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12-2017.9收治于我院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352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76例。均通过临床上专业医师与常规检查确诊为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排除有影响治疗效果疾病存在,存在精神异常、精神疾病患者,具有言语以及神智障碍患儿,有严重心、脑、肾等原发疾病不能手术患儿。选取品管圈活动儿科医护人员11名,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为(29.1±1.3)岁,主管护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6名,护士1名,本科学历9名,专科2名。其中对照组男91例,女85例,年龄为1-6岁,平均年龄为(2.6±0.8)岁;研究组男87例,女89例,年龄为1-6岁,平均年龄为(2.9±0.7)岁。对比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宣教疾病相关知识,提出适宜治疗期间的饮食与运动计划。
研究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进行护理干预。1.对患儿及其家属讲解雾化治疗的原则与治疗目的,缓解家属不良情绪,帮助家属正确护理患儿。积极进行言语沟通以及心理指导方式鼓励患儿,并加强心理干预。2. 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取圈长主要分配任务与制作幻灯片初稿,对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负责计划和领导指挥工作。圈员负责查找文献以后后期指导与整理资料,采集图片与圈会记录,最后整理汇报。提出圈会主题与具体内容,计划、现状与把握、目标、原因分析、对策实施、讨论与改进。3.对出现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定期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方案,让患儿边做雾化边观看动画片雾化视频,针对0至1岁患儿给予奶嘴氏雾化面罩,1至2岁患儿给予儿童座椅,让患儿更舒适的体位,针对2岁以上患儿,给予集赞换取小礼物。4. 对病房环境进行合理建设,为患儿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开展卫生与健康生活知识教育。指导患儿家属疾病预防保健知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体温正常,临床咳嗽、气促等症状完全消失,肺部无啰音消失,胸片显示炎症基本消失。有效:体温正常,临床基本症状有所改善,肺部啰音减少,炎症有所改善。无效:患儿仍持续高烧,基本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善,炎症未消失甚至恶化[4]。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100%。自制问卷调查表观察患者依从性情况,满分100分,依从:90-100分,一般:80-89分;不依从:0-79分。依从率=依从/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效率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研究组93.18%显著优于对照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效率[n=176,(%)]
3 讨论
对于护理管理工作中,运用品管圈活动越来越广泛,能够针对临床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加以改进,从而提高工作质量。而为患儿治疗过程中,通常需要医师诊断检查,得到初步诊断,再根据病情严重缓急来进行分诊治疗。
临床上细菌、病毒等感染均会引起患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儿肺炎,影响患儿正常生活,需要及时治疗。而患儿在患病时,通常情绪较为激动不配合治疗,需要根据患儿心理特性采取治疗。目前研究认为雾化治疗,能够直接作用于患儿肺部,疗效较为肯定[5]。本文结果中,研究组93.18%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显著优于对照组79.55%,分析与品管圈活动有关。患儿表达能力较弱,临床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治疗效果,需要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治疗效果。因此本文结果中,研究组90.34%依从率显著优于对照组74.43%,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护理人员与患儿能够通过愉快的交流,增加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提高临床治疗配合度。使治疗更加顺利,增加患儿家属对患儿的正确护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综上所述,通过品管圈活动在儿童雾化吸入过程中,分析儿童心里特性对儿童采取治疗,增加临床治疗疗效,改善患儿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肖茜,张逸玮,赵婧等.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快速加工能力[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9):679-684.
[2]魏梅,卞晓燕,Squires Jane等.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中国常模及心理测量学特性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5,53(12):913-918.
[3]杜继宇,李艳,刘蓉等.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在儿童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中的运用研究[J].四川医学,2016,37(9):993-996.
[4]刘辉,石凤英.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5):61-64.
[5]王兵,程婷,卢晨等.重组人干扰素α2b与儿童雾化吸入药物的配伍研究[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7,13(4):474-481.
论文作者:邱红燕,刘鸿瑶,任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4
标签:患儿论文; 品管论文; 儿童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有效率论文; 家属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