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整个电力运行体系中,输电线路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国内很多地方都出现过输电线路设备运行故障,甚至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因此,相关单位应加大对输电线路设备运行的检测力度,有效提升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红外测温技术凭借不接触、不停电的优势,得以在在输电线路检测中普及使用。
关键词: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红外测温技术
输电线路在电力系统运行体系中具有重要职责,不仅需要保证良好的输电质量,还需要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通过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多数地方曾出现输电线路设备运行故障,引发一系列的安全问题。所以,应该积极加强对输电线路的检测,才能有效避免相关安全问题的出现。红外测温技术在输电线路检测过程中,具有不停电、不接触等优点,并且具有良好检测效果。
一、红外测温技术的概述
1.1红外测温技术的定义
所谓的红外测温技术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它主要包括了红外辐射的诞生、传播以及转换等技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红外辐射在电磁频谱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可以根据不同的属性将其分为:微波、无线电波等。
1.2红外测温技术的工作方式分析
在实际红外测温技术工作过程中,首先要采用红外探测设备将相关物体的辐射功率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然后采用配套成像设备将转换后的电信号进行输出,在实际输出过程中要保证信号的准确性。输出完成以后,相关工作人员将扫描对象的空间位置和模拟对象的表面温度投射到屏幕上,然后就能得到检测对象热像图和热量分布情况。将红外测温仪技术应用于实践中,首先要对物体表面温度进行测量,然后根据其温度进行故障判断。
1.3红外测温技术的优势分析
红外测温技术和传统检测技术相比具有许多优点,存在巨大优势。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红外测温技术可以不接触被测量对象,并且检测距离很远,反应速度很快。红外测温技术还可以对多个对象进行测量,例如:高压带电物体、高速运转的物体、高温物体以及其他不容易接触的对象。红外测温技术的测量结果不会受到物体温度的影响,能够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二、红外测温技术工作原理分析
红外辐射是电磁频谱中的一大关键组成部分。按照电磁属性可将电磁波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微波;②紫外线;③无线电波;④可见光;⑤R射线;⑥X射线。其中,红外线主要位于可见光与无线电波的中间位置,七波长主要表现在0.75~100.00m范围之内。更加关键的一点是:红外辐射有着极为突出的普遍性特征。相关研究人员通过试验研究的方式证实:任何温度在零度以上的物体,均在持续且自发的向四周散发一定量的红外辐射。与此同时,在诸多影响红外线辐射能量的因素当中,最为关键的两项指标为:①红外线波长指标;②物体表面温度指标。在将其应用与实践工作的过程当中,可配合对红外测温专用设备的应用,及时接受物体自身的能量,并对其进行判定,从而得出物体具体的温度状态,由此可判定物体存在的热缺陷及具体故障部位。
三、输电线路状态运行检修红外测温技术的意义
为了更好满足电力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的电力企业管理,实施输电线路状态运行检修红外测温技术将是输电线路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新装置、新技术在电力行业运用的最佳证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输电线路的状态检修红外测温技术能够很大程度上防止当下线路定期检查维修过程中具有的盲目性,有利于实现企业工作人员的减少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对于提高电力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四、红外测温技术在高压输电线路检修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4.1绝对温差法
针对存在于高压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的热故障而言,在我国现行相关标准规范当中均作出了明确规定:高压输电线路所应用钢芯铝绞线线路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工作温度max需要控制在70℃以内。然而,现阶段,并不具备有关高压交流线路、直流线路金属器具具体的发热温度控制标准。参照我国现行《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标准》中的相关规定来看,电气接触性能应当满足以下几点特性:①导线连续两点之间的电阻应当在同等长度导线线路电阻数值以下;②导线线路续接位置温升数值应当在被续接导线线路温升数值之下。结合上述判定可得知:在高压输电线路处于正常负荷运行的情况下,包括压接管、联板、耐张线夹以及调整板在内相关部位温度与直流输电线路导线温度之间的关系应当为:相等或者略小。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可在检测过程中选取周边运行导线的正常温度作为参考温度数值,以被测量线路的参考温度为依据,计算具体的热缺陷数值。按照此种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因风速、太阳辐射、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等不确定因素对测定数值所造成的影响与干扰。
4.2警戒温升法
应用此种方法进行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检测的关键在于:判定整个高压输电线路发热区域相对环境温度温升情况。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可借助于对温升表的合理应用,达到上述目的。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的是:在应用温升表过程中,通过设置警戒参数的方式,可实现对在不同负荷电流状态下,输电线路导线接头发热区域温升情况的检测。热缺陷的判定标准为:检测区域相对环境温升数值在警戒温升表温度规定数值之上。同绝对误差法相比,在应用警戒温升法进行线路缺陷检测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加以特别重视。具体而言,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①在负荷电流、运行环境、线路材质以及材料属性条件完全一致的状态下,受到临近效应因素的影响,导致高压交流线路所表现出的发热现象较直流线路发热现象更加明显。在此过程当中,继续采取以负荷电流以及导线型号为指标规定警戒温升表参考温度数值的方式,显得不够合理;②对于高压输电线路,特别是架空高压输电线路而言,受到多项因素的影响,导致在有关环境湿度指标、温度指标、风速指标以及检测距离指标的测定过程当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与局限性。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为抑制这一影响,往往将检测参数设置为:①地面环境温度;②地面环境湿度;③地面环境风速,这使得最终所得出的检测距离指标存在一定的估计性特征。更加关键的是:在警戒温升法作用之下,所测定得出发热点与环境温度温升之间存在比较大的误差,可能导致有关高压输电线路热缺陷及故障部位的判定出现明显的偏差与失误。上述两项问题需要在应用警戒温升法进行高压输电线路热缺陷判定的过程中加以特别重视,并做好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红外测温技术应用水平的稳定与可靠。
结语
总而言之,对高压输电线路故障进行检测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绝对温差法和警戒温升法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恰当、合理的运用该方法,能够有效的保障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对高压输电线路的发热故障能够及时、有效的检测,并解决出现的故障。
参考文献:
[1]覃黎,赵娜.浅谈红外测温技术在500kV变电运行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
[2]杨武,王小华,荣命哲,等.基于红外测温技术的高压电力设备温度在线监测传感器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
作者简介:
蔡旭升 1974.2 男 辽宁大连人,长春理工大学,技师,单位:大连供电公司。
论文作者:蔡旭升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2
标签:测温论文; 线路论文; 技术论文; 高压论文; 过程中论文; 物体论文; 温度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