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之方法路,赢在起跑线——幼儿早期阅读方法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法论文,起跑线论文,幼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早期阅读是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成人的语言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画为主的婴幼儿读物的所有活动。美国在50年代就开始了早期阅读的研究,一些发达国家在80年代就把儿童智能教育的重点放在了提高阅读能力方面。因此,早期阅读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幼教界的广泛重视。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孩子爱读 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实则环境也是教育。语言与环境、思维的发展是融合在一起的,也是根植于情境刺激中的,个体通过参与环境的活动才能运用思维,掌握语言。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就必须为他们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1.让每堵墙壁说话,吸引孩子阅读的眼球 阅读环境,即一种氛围。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幼儿带来激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活动大多在教室,教室的角角落落都隐藏着教育价值,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教室的环境来吸引幼儿的眼球。 我在教室走廊的墙面上,画上了两大幅色彩鲜艳、形象可爱且蕴含着故事内容的画,引得孩子们围着图画说个不休,以此营造幼儿阅读的氛围。接着我引导幼儿根据图画自己来表演或讲故事,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在教室的主题墙上,根据季节或主题活动来变换画面。 如:春天的山坡,布置一块绿色的“蘑菇地”,一朵朵形态各异的蘑菇逗人喜爱,蘑菇背面的小图片吸引着孩子们来看看、玩玩、讲讲。在这种丰富的语言环境中,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很乐意地参与到讲述中来,根据画面,展开想象,讲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蘑菇像一座座小房子,小兔子就住在这温馨的房子里”“这么多的蘑菇大灰狼找不到小兔子藏在哪了”“五彩缤纷的蘑菇,有的蘑菇像小伞、有的蘑菇像花朵、有的蘑菇像飞舞的蝴蝶,真美丽”……看着孩子们快乐讲述的情景,我的心里也充满了期待。 2.发挥阅读角作用,引发孩子走进阅读世界 具有故事情节,图文并茂的图书最能吸引幼儿,但孩子看书时往往出现这种现象:一下子翻到中间,又一下子翻回前面,看了些什么却不知道。长此以往,他们就会觉得索然无味。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挑选了几个短小、有情趣、画面色彩鲜艳的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不失时机地介绍图书,有意识地让他们了解一个精彩的故事是由连续画页构成的,画面非常好看,需要一张一张仔细翻看。 3.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孩子主动参与 创设一定的物质环境固然重要,良好的心理环境更值得注重。如:当孩子看书时不强制他看这本或那本,也不规定长时间的阅读。有的孩子能力较差,就耐心地引导他从简单的或已讲述过内容的书看起,还可以让能力较强的幼儿与他同看一本书,启发他们互相交流,从而使每位幼儿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也使得幼儿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了与同伴分享交流,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 如:我们班有一套图书《大卫》,一共6本,讲述的是大卫小时候一系列的同角色的不同故事。我和孩子一起阅读,讲讲自己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当孩子们有自己独到见解的时候,我总是这样鼓励:“看看,某某小朋友真厉害,能讲得跟老师不一样呢!”这样随性的平等的师幼互动环境,幼儿处于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下,保证了孩子们阅读兴趣的不断增长,也激发孩子们自己阅读的欲望。 二、拓展多元的阅读途径,让孩子会读 在阅读活动中单单激发幼儿兴趣,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是不够的,教师作为幼儿阅读的支持者、引导者,还需要通过多种阅读途径,让孩子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不断扩展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1.引导幼儿学会观察,提高理解能力 每一本图书都有精美的图片,这些图片为幼儿提供了文字所不能表达的信息。在阅读活动中,对图片观察的目的性、细致概括性及判断推理这些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侧重点选择内容,在活动中采用引导、提问、开放式讨论等多种方法,来引导对幼儿图片的观察和对图片的理解,使幼儿从中不断积累阅读经验。 如:开展“小兔找家”活动时,教师利用积极适宜的方法来引导幼儿观察四张图片,判断推理出哪间房子既安全又舒适,更适合做小兔的家,并讲述自己的理由。在此活动中幼儿积极性很高,认真观察图片的细节,在小组讨论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学会借鉴他人经验。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特征,抽象逻辑思维出现萌芽。这就决定了读物仍然以画面为主,图书中的文字具有实在意义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帮助幼儿逐步完成从图画形象到文字符号的过渡。看到一幅图,先观察主要的,这幅画上有谁?在干什么?再通过背景猜测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最后预测结果会怎样?这样一页一页地翻下来,对整本书就有了大概的了解。 2.引导幼儿学编儿歌,提高表述能力 在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接触到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那么,从现在起就要让幼儿不断地接触到一些短小而优美的文学作品如童话、散文、诗歌等。充分挖掘文学作品,对幼儿语言发展的潜力,并从中运用开放式讨论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原有的经验,促进个人经验与文章内容间的融合,使文学作品的语言激起幼儿想象,激发幼儿阅读及创作欲望。 如:活动仿编儿歌《星星梦》就是打破以往幼儿跟读学儿歌的旧活动方式,变为把儿歌绘画成一本书来让幼儿自己欣赏、阅读。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每幅图找共同规律,并用引导语“谁的梦是什么样的”及手势来帮助幼儿了解儿歌韵律,并请幼儿结合观察图片内容进行仿编至随意想象大胆创造性仿编。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物体和事物,最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而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才可能调动起幼儿的原有经验,被孩子们理解、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想象和表述的愿望。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的选择都要考虑到有趣的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 3.引导幼儿探索搜集,储备前期经验 我们都知道幼儿学语言就是在他不会说的时候,家长要不断的跟他说来进行前期储备后来一下会说了。这也是如此,在阅读前先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搜集活动,拓宽幼儿经验起到铺垫作用。这样凭借已有经验才能看懂,把图书内容理解的更丰富,从而为自主阅读奠定基础。 如:故事《春雨的色彩》先请幼儿观察春天的变化、春雨后的变化,搜集关于描写春雨的诗歌、故事等,从而了解“春雨贵如油”的含义后。幼儿再去看这本书,续编故事情节就更容易多了。幼儿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直接将知识、经验或答案告诉给幼儿,不再是拿出操作结果向幼儿讲解,而是通过引导让幼儿自己发现或学习别人是如何获得知识或经验的,即重视探索搜集的过程,使幼儿在探索搜集中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及联系。 4.引导幼儿寻找线索,提高阅读能力 故事一般都是清楚地叙述某一事件或生活片段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一根线贯穿到底,使读者或听众对事件的经过有一个完整而清楚的印象。当给幼儿阅读一个新故事时,我们事先不告诉幼儿故事的结尾,而让幼儿大胆地预测故事的结果;在讨论阅读重点时,提出一些有效的问题,如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故事发生的顺序是怎样的?故事中哪些地方重复出现过几次……对于幼儿已经熟悉的故事我们读了一半请幼儿接下去读,或者故意把故事的顺序搞乱,让幼儿纠正错误;把故事中频繁出现的文字贴在墙上,让幼儿想想这些文字在书上的什么地方出现过;逐步通过部分文字的阅读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此外我还在阅读前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需要,有意识地阅读图书,阅读后鼓励幼儿大胆提出尚未理解的内容进行讨论,质疑,打破了以往被动听的现象,小班幼儿注重画面间的变化,学习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了解内容,重点对其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加以引导。这样,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及幼儿个体的不同差异,因人而异地进行适度的指导,使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体验阅读活动的快乐,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 5.启发幼儿发现问题,发展思维能力 以往观察幼儿阅读时,总是发现看得懂的边看边讲,看不懂的就翻得很快一过了之,不去思考什么地方不懂,也不想再去琢磨,所以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应注重引导幼儿寻找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当幼儿出现了看不懂的时候,教师要细心地引导幼儿,帮助解决幼儿问题。 如绘本《打瞌睡的房子》这本书,故事讲的打瞌睡的房子里谁最早醒来。“房子里都有谁在睡觉?睡在哪里?”孩子们很快找到了“打鼾的老奶奶睡在床上、做梦的小孩睡在椅子上、昏昏欲睡的狗和打盹儿的猫睡在地板。”幼儿在一开始观察画面是不太仔细,教师再一次提示幼儿观察仔细,及时引导:“还有谁在睡觉呀?镜框上那个小家伙是谁呀?”“那老鼠的身上会有谁?”激发幼儿观察兴趣,他们睁大眼睛仔细观察时,发现原来是一只不睡觉的跳蚤!不睡觉的跳蚤咬了老鼠一口,老鼠跳了起来,这样理清顺序,幼儿就知道谁最早醒了。在边问、边看、边答中逐步理解绘本内容,解决了幼儿看不懂的地方。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善读 书籍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窗口,在引导幼儿看书时,要让幼儿掌握一般的翻阅图书的规则方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孩子善于阅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1.增强幼儿爱护图书的意识 一是图书的摆设形式,呈开放式和定位式,给孩子准备图书架或图书袋,做各种分类摆放的标记。在阅读前,先让幼儿观看书架上摆好的图书,再为幼儿示范如何从书架上取放图书,然后请幼儿模仿练习取放书,每次阅读活动都要求他们这样去做。每次看完书后,指导孩子按标记摆放图书,整齐的摆放、整洁的图书,暗示着幼儿书是很重要的。 二是师生共同制定阅读区的规则,这样可以保证幼儿阅读时爱护图书。比如请一个爱护图书的幼儿来做图书管理员,督促幼儿遵守阅读区的规则。 2.培养幼儿交换图书的习惯 有些幼儿无论是看书还是玩玩具,都喜欢一个人看或一个人玩,不允许别人动自己的。尤其是幼儿从自己家里带来的书,更是爱不释手,即使是看完了也舍不得放下。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首先拿出一本书,对幼儿说:“我把这本书看完了,想跟小朋友交换一下,谁跟老师换一下?”幼儿纷纷举起自己的书说:“我跟老师换。”以此培养其初步的交换意识和愿望。然后,我就组织小朋友两个人两个人地交换图书,逐渐培养起他们互相商量、互相交换的好习惯。引导幼儿爱护图书,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看书时要让他们看完一本再拿一本,不与别人争抢图书;看书时不能大声说话,以免影响他人;同时还要求幼儿注意用眼卫生,看书时眼睛与书保持一定的距离,教他们正确的看书坐姿。 3.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使幼儿终身受益,在幼儿园中,总能看到幼儿不良阅读卫生习惯,如:边看边吃食物,手脏翻阅图书;不端正的阅读坐姿;在阅读区吵吵闹闹等。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侧重以下这几点: (1)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能使幼儿养成爱护书籍,形成好的品质。如:在看书前强调要小手干净,不能边吃东西边看,提示幼儿把小手洗干净擦干才能看书。 (2)规范正确阅读的坐姿。在阅读中,我对幼儿阅读坐姿的要求是从开始到结束都一直在强调的。当然不至于要求幼儿“坐如钟”,但是最起码要求幼儿坐下来看书。 (3)学会正确翻书的技巧。首先,应让幼儿观察图书的结构,知道每一本图书都有封面、封底,为了便于幼儿理解,可让幼儿把封面比作前门,把封底比作后门,中间就像是一间小房子。看书时,先把前门打开,然后走进小房子里去看故事,看完了把后门关上,有了这样生动形象的看书方法,幼儿就不会出现乱翻的现象了。看书时应由前到后,一页一页地按顺序向后翻。 (4)养成安静看书的习惯。图书阅读相对而言是安静的活动,如果太吵,很容易有负面效应。为了让幼儿自觉的形成安静的阅读氛围,我们组织孩子参观了图书馆,还带孩子去图书阅览室,感受阅览室的氛围,看看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在看书时是怎么样的,有没有大声讲话,在站起来换书时有没有发出很响的声音等。通过实地观察,亲身经历,孩子们有了“图书室里静悄悄”的初步概念,开始模仿成人的行为,轻轻的走、拿、放,轻轻的交流意见,初步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氛围。 四、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孩子乐读 亲子阅读,父母亲和孩子一起阅读,能获得更丰富的阅读经验,孩子的喜怒哀乐在阅读过程中得以充分的表露,有利于家长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在了解的基础上,与孩子积极的沟通与互动,促使孩子阅读多元化发展。 家长在闲暇时应多带幼儿去图书馆或书店,诱导幼儿喜爱阅读的环境,同时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供幼儿阅读,在家里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幼儿拥有自己的阅读材料,可以随时、随手拿到,进行阅读活动;另一方面家长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建立互动的阅读关系,家长在阅读过程中,应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和孩子共读、共游戏,父母的角色是多变的——助手、指导者、欣赏者,他们鼓励孩子并常常和孩子一起参与各种各样的阅读、书写游戏,比如虚构戏剧、扮演角色、语言游戏和比赛等。如“和孩子聊书”活动中,家长尝试着从孩子看过的书中找到切入点,采用与孩子闲聊的方式谈谈那本书。当孩子独立读第一遍的时候,他可能只对这个故事的基本线索感兴趣。在和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家长帮助孩子发现了其他更有趣而又被孩子忽略的线索,常常刺激孩子“再读一遍”的欲望。孩子经过聊书后发现在聊书的过程中似乎“重读”了书,孩子会感叹“没有聊过就像没有读过一样”。不过,父母在聊书时切忌出现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要记住:孩子的阅读感受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的作用更多应是引发孩子的兴趣。领先、赢在起跑线上的道路--论幼儿的早期阅读方法_亲子成长论文
领先、赢在起跑线上的道路--论幼儿的早期阅读方法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