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效果分析论文_马朝卿

马朝卿

(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口腔二科;河北衡水 053000)

【摘 要】:目的 探究颌骨骨折患者以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时限为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63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1例)、联合组(32例),分别予以微型钛板固内固定,微型钛板固内固定+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将两组临床疗效、咀嚼功能、并发症进行分组比较分析。结果 常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7%,与联合组96.9%相比,差异鲜明(P<0.05);联合组患者咀嚼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6%,与联合组3.1%相比,差异鲜明(P<0.05)。结论 予颌骨骨折患者开展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可提升临床疗效、改善咀嚼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 颌骨骨折;颌间牵引钉;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

颌骨骨折为临床常见病症,临床表现为张口、咀嚼障碍,并影响患者呼吸、发音、外貌等。临床对其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通过固定骨折端达到治疗效果。临床对其常规固定方式为微型钛板骨内固定治疗,以良好组织相容性被医学界广泛认可[1]。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仅以微型钛板无法保证有效内固定能力,因此需要额外牵引力帮助提升骨折端固定能力,促进骨折端愈合;其中颌间牵引钉辅助固定治疗经研究证实,可提升颌骨骨折固定治疗效果[2]。基于此,本次选取我院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探究以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效果,并将其咀嚼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行分组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限为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63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1例)、联合组(32例)。常规组患者性别:男:女=18:13,年龄19~64岁,平均(43.26±11.42)岁;联合组患者性别:男:女=17:15,年龄18~68岁,平均(44.52±12.08)岁;两组数据相近(P>0.05);符合医学伦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诊断确诊为颌骨骨折患者;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治疗药物过敏者;合并脑出血、颅内损伤、颅内压过高者;凝血功能障碍者;长期患有口腔疾病者。

1.3方法

常规组开展微型钢板坚固内固定治疗:术前口腔检查,并根据X线、B超影像确定骨折位置,确定治疗方案;在骨折端皮上位置做手术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组织,充分暴露骨折端,对骨折端碎骨、肉芽、瘀血进行完全清除,后将骨折端复位,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合适微型钛板于合适位置固定,使骨折端重塑固定;检查面部咬合关系及形态,无异常情况后清洗手术创口,逐层缝合并消毒。

联合组开展微型钢板坚固内固定+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管及上颌窦基础上,在患者牙槽嵴处选择6~10个合适植入点;常规消毒植入,颌间牵引钉拧入位置为两侧上下颌尖牙与第一前磨牙跟中间距龈缘0.4cm处,顺时针旋入,牵引附着点为牵引钉口腔余留3~4mm处,牵引固定工具选用弹性橡皮圈,并根据患者情况定期调整橡皮圈水平。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咀嚼功能及并发症情况。

临床疗效:显效:切口愈合良好,颌骨恢复正常组织结构,外表容貌对称;有效:切口愈合良好,颌骨组织结构基本恢复正常,外表容貌基本对称,牙周组织无明显异常;无效:切口愈合效果不理想,颌骨未恢复正常组织学结构,存在骨折端错位情况,牙周发生感染、红肿。有效率=有效+显效。

咀嚼功能评定标准为咀嚼效率:取相同性质、大小食物让患者在一定时间内充分咀嚼,咀嚼效率=(咀嚼总量-剩余量)/咀嚼总量*100%。

并发生包括感染、骨折端移位、咬合错乱、排异反应。

1.5统计学方法

 计算软件为SPSS24.0,咀嚼功能用()表示,t检验,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用(%)表示,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鲜明。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常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7%,与联合组96.9%相比,差异鲜明(P<0.05),见表1。

2.2 咀嚼能力

 联合组患者咀嚼效率为(92.34±1.25)%显著高于常规组(84.69±2.06)%(t=17.884,P=0.000<0.05)。

2.3 并发症

 常规组患者发生排异反应2例、感染1例、咬合错乱2例、骨折移位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6%(7/31);联合组患者发生咬合错乱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1%;两组比较差异鲜明(2=5.376,P=0.020<0.05)。

3.讨论

 颌骨骨折为常见外科疾病,因上颌骨血运丰富,自愈速度快,若未及时治疗可发生错位愈合风险,增加手术治疗难度。在对其治疗上,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为颌骨骨折常见固定方式,因生物兼容性好、排异反应低,可长期存留于体内,无需再次手术取出治疗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颌骨骨折内固定治疗[3]。

 但因微型钢板不足之处在于固定能力较弱,难以通过单一固定时限颌骨骨折固定效果。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为微型钢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的辅助治疗方式,可增强骨折端固定效果,防治微型钢板断裂、骨折端移位等情况发生,提升骨折端有效愈合水平;并且在牵引钉牵引固定下,可避免发生上下牙咬合错乱,保证咀嚼效率,促进外貌有效恢复,提升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经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咀嚼能力及并发症水平与单独使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相比,均具鲜明优势。

 综上,在对颌骨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开展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咀嚼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白沙草, 王朝彦. 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治疗上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23(1):75-77.

[2]胡利兵, 彭海燕, 汪保, 等. 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疗效观察[J]. 临床军医杂志, 2018,46(8):954-955.

[3]袁小鹏. 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临床观察[J]. 医药前沿, 2017, 7(6):75-76.

论文作者:马朝卿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5月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  ;  ;  ;  ;  ;  ;  ;  

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效果分析论文_马朝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