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棉花该咋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棉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日,从与农民交流及阅读有关资料得知,今年北方植棉面积将进一步下降。笔者分析认为,在以下情况和条件下,种棉还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一)土地较瘠薄,或轻度盐碱,无浇水条件,或浇水无保障,种其他作物,产量没有种棉把握大,价格风险比棉花更难预测; (二)家中有不能外出的闲散劳力,能胜任棉田大部分作业,基本不花钱雇人,或家中劳力在邻近打工,利用早晚时间辅助管棉; (三)熟练掌握植棉技术,有把握以较低的投入,取得稳而较高的产量。 笔者不赞同于棉花定苗后外出打工,放弃管理。不仅收成无几,还使棉田成为病虫害源,危及其他棉田和作物。这种情况,笔者在下乡中不止一次见到。 新情况带来新问题、新矛盾,新年度植棉的关键措施也应聚焦新焦点。 在选品种上多下工夫。棉花是生长期长、技术较复杂的作物,生产中难题较多,从育种上解决一些生产难题,既经济又稳固。Bt转基因抗虫棉的育成和应用,充分证明了这点。目前,从育种上解决烂铃已有初步成果,抗除草剂品种也显现好前景。选好品种,可收到全年主动、事半功倍之效。播种前要尽力了解品种全面特性。没有十全十美的品种,不怕品种有弱点、缺点,知道了才好防范。优点的另一面往往又是缺点,如高产潜力大的品种,易贪青晚熟。今年植棉要着力选用烂铃轻、上桃快、早熟性好、耐中度密植、抗倒伏、好拾花、易管理、耐瘠薄、纤维品质符合要求的品种,在较壮地力,忌用耐肥性差的品种,尽量防范天气与市场风险。 笔者提醒棉农:千万莫图便宜买不知根底的棉种。 适度密植,小株栽培。株高控制在90~100厘米,依不同地力和各地种植习惯,亩株数达到3000株、3500株、4000株。发挥群体优势,降低对单株结铃数的要求;做好蕾期关键时期的化控,一定把生长速度和节间长度控制住,促根壮秆;有条件的增施有机肥(含农家肥、秸秆还田),把化肥投入降下来,尤其控制前期速效氮肥投入,力避营养生长过旺和倒伏风险。 改进机具,提高机械作业水平。有条件的将耕翻土地改为隔年深松土地;苗蕾期的中耕作业起到除草、保墒、促根下扎作用,必须进行,并耕细耕透,逐次加深到10厘米以上;进行机器开沟培土,利于排灌和防倒伏;改进完善喷药机具,满足不同喷药作业需求;将机械作业的高效率和精准化结合起来;大力推行叶面喷肥,以节省肥料,及时满足棉花生育需要;尽量采用几业并举的复式作业法,如“播种—施底肥”、“化控—治虫—喷肥”、“追肥—中耕—培土”等。 完善化学除草技术,减少除草用工。学会识别棉田杂草和杂草群落分布,通晓化学除草知识,掌握安全、高效除草剂的应用,做到土壤处理和茎叶处理并举、针对性强、药量准确,高效杀草、棉株安全。 科学防治病虫害,降低药费。克服盲目防治病虫,将其建立在及时调查、准确预测基础上;改变“多药”治一虫、“一药”治多虫、有虫无虫一律喷和随意加大用药浓度;添加助剂(有机硅等)可提高药效,应大力推广;将亩药费降至100元以内(包括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把防治病虫功夫用在喷药前,变“体力治虫为主”为“智力治虫为主”。 鉴于新年度北方棉区还有一定植棉面积,且棉花生产、销售面临更复杂严峻的形势,不可预见因素增多,呼吁有关部门和棉农组织,一如既往地做好对棉农的信息、技术服务工作。 联系电话:0311-8850500今年我应该种什么样的棉花?_棉花论文
今年我应该种什么样的棉花?_棉花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