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与面向21世纪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_教育现代化论文

教育现代化与面向21世纪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_教育现代化论文

教育现代化与面向21世纪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与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日益重要,探讨它与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联系,正是要揭示其发生发展的必然性及其基本规律,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是后发型现代化国家推行赶超策略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教育现代化 现状分析 发展趋势策略选择

一、教育现代化问题研究

教育现代化研究源自60年代,70年代后受批判,80年代后期再度兴起,其模式发生质的转变,并受到广泛的重视。教育现代化的概念很宽泛,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定义,我认为主要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教育现代化是指自产业革命以来,人类教育从以适应小农经济和传统宗法社会的旧教育,转向以适应科技工业化民主社会的现代的新教育的历史过程,最大工业运动和科技革命的产物,是一种对一切有关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称。狭义上,教育现代化是指后进国家通过改革传统教育,推动教育发展,使之赶上先进国家教育水平的发展进程。这是由于二次大战后新独立国家急于繁荣经济,赶上发达国家而学习西方办教兴邦所掀起的一场运动。其核心是应用人力资本理论,办教育人,促进科技和经济发展。两种教育现代化指的是教育发展的两种状态,一是反映人类教育现代化演变的历史进程,二是表现人类教育现代化进程中落后国家教育如何赶上先进的问题。前者指的是宏观历史性发展,后者指的是国际性教育改革运动,我们把前者称为世界教育现代化,后者称为国家教育现代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了解和深刻把握世界教育现代化,把握其规律,方能对国家教育现代化有清楚的认识,使教育决策者站在历史的和世界的高度上对国家教育现代化进行理性运作,提出最佳教育策略。

教育现代化与现代教育改革是相互联系而有区别的概念。教育现代化强调教育发展的现状性演变,着重描述教育从性质到内容的整体功能的发展与运作。教育改革强调某种教育行为的转变,注重教育现代化的行动。现代教育改革把教育现代化分解为特定的教育行动,即一个一个的教育转变行动。教育现代化必须通过一个个教育行动来推动,来实现其目标,而教育改革必须服从并依据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教育现代化是对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整体描述,它注重整体的演变进程,是一种革命的、系统演化的、发展的整体性进程,并且也是一种长期的、不可逆的、进步的、适切化的和循环递进的进程。教育现代化是有一定标准的,没有标准,全部教育现代化都将失去研究意义。这种标准有最终目标与阶段性标准之分。

总之,教育现代化代表了从传统教育转向现代教育的运动,这个运动是通过具体的现代教育改革来推动、实现的。其最根本的特征或发展规律表现在:推动教育从贵族的学术堡垒中走出,走向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人类进步服务。所以,现代教育的每次成功的改革,都表现为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水平更高一些,结合的更紧一点。

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与生产相结合,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和基点,这就决定了教育现代化的启动和作用力量必须有利于生产的发展,能培养出生产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人才。因此,教育现代化的启动力量和演进力量是科技教育,具体来说这种教育就是职业技术教育。

所以,只有从教育现代化的高度,从现代教育改革的角度,才能从本质上认识职业技术教育的作用,而只有真正认识职业技术教育的现代功能和历史意义,才能有力地推进教育现代化。一切离开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

近年来,我们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中国这三个维度来比较研究,尤其通过对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的个案研究,使我们对教育现代化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相互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现结合这些研究和主题,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时代意义作一探讨。

二、教育现代化启动和发展与职业技术教育

考察世界现代化表明,现代化的启动和发展都必须借助职业技术教育,都必须在一定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条件下实现。因此,推动现代产业革命,进行教育现代化和现代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主要表现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教育是因人类生存需要而产生,没有教育就不会有有效的劳动。随着人类知识的增加,正规学校教育也随之出现。本来学校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系统传递生产知识,但在封建社会中却被统治阶级所垄断,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成为统治者子弟进入上层社会的特权和凭证。传授生产知识的教育还是沿袭口耳相传、师徒相因的原始方式进行,大大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几千年来职业技术教育被完全排斥于正规教育之外,被喻为雕虫小技,学校里学习的是古经典籍。产业革命的兴起,迫切需要对生产者进行系统的技术训练,要求在学校中开设科技科目,即进行正规的职业技术教育。因此,教育上传统势力与新的需要之间产生了激烈的抗争,可见,教育现代化总是以激烈的方式启动的。英国是产业革命最早的国家,但是,英国的封建教育堡垒和根深蒂固的教育传统很难打破,牛津、剑桥大学直到19世纪末还拒绝非国教教徒子女入学,拒绝科技内容。所以,英国工厂制度的确立,主要取决于当时在工厂中实行的类似于初级职业技术教育的学徒制,这种学徒制沿袭师傅带徒弟形式对新工人进行系统的技术传授和技能训练,培养技术工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职教。所以,当时英国的工业品质量很高。可以说,学徒制、工厂学校以及后来成立的惠灵顿技术学院推动了英国现代化,启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车轮。法国拿破仑上台后,也是关闭封建教育堡垒巴黎大学,创办了各种理工专科学校,正是这些学校使法国工业化迅速兴起,显赫一时,并打败了全欧洲,称雄世界,使法国成为世界科技活动中心。德国的工业化也是由于创办了实科中学才开始的,尤其是1806年耶拿战争,法国大败普鲁士之后,德国人卧薪尝胆,复兴图强,大胆改革陈旧腐朽的旧制度,不仅建立了面向新科技和复兴德意志为目标的柏林大学,把科技引入大学讲坛,研究高深科学,而且建立起系统的工业学校制度。当时,每区一所,后随着工业化进程,工业学校网不断发展、提高,部分升格为工业技术学院,1870年后建立起工科大学。与此同时,德国也相应建立起现代化的工业体系,科技发达起来。在与柏林工科大学成立相同时,普鲁士用新大炮打败法国军队,并统一了全德意志。美国工业化也是从西点军校(1817)设立工程科目和伦塞勒理工学院(1824年)成立起开始的。美国之所以能赶超欧洲,最主要是推行赠地学院法,首创工、农学院,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从而在南北战争后的30年间,工业产值连增4倍,成为世界首富,为美国在世界称霸创造了条件。日本之所以后来居上,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及工科教育的缘故。现在日本就读工科人数相当于美国,日本国民接受职教人数的比例是世界最高的。亚洲四小龙之所以成龙,并非他们在科技上有什么重大发明,而是大量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结果。

从上可见,(1)教育现代化启动的关键是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而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也就成了任何国家和地区经济起飞的重要条件。在东盟各国中,经过50年代到60年代的徘徊,最后也是通过大力发展职教才真正启动现代化的。韩国50年代高教发展很快,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影响,片面追求文凭,为争功名而读书,被抨击为“大学亡国论”、“教育亡国论”,教育越发展,经济越落后,1960年时人均国民产值才80美元,导致1960年的“4·19”学生运动和李承晚政权下台。朴正熙上台后的重大改革就是对旧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关停并转一些本科大学,而大力兴办专科型职业技术院校,从而推动了韩国经济的连续起飞。香港教育在60年代末期由于香港大学和中文大学广泛开设理工科目和校外课程部,广泛开设教科目,并开办理工学院,从而促使香港经济70年代的起飞。东盟五国战后由于积极推进教育转型,发展职教,因而有效地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所以,发展职教是启动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力量。(2)发展职教是任何国家现代化初期的必要条件,这点在以上英、法、德、美及亚太各国家教育发展中已得到证明。(3)发展职教也是建立实践型(亦称实用型,Practice)的基础,在这一现代教育模式发展和演变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由职教作为铺垫,是由职教作为连接高科技与生产实践的桥梁的。(4)发展职教是繁荣科技的基本前提。只有发展职教,才能使科技发挥作用,转变为生产力;发展职教,促进生产发展,才可能为高层次科研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持;发展职教,刺激生产,才能为高科技提供广泛的课题,为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提供丰沃的土壤。

此外,从世界教育现代化的几个基本经验中我们也可看到:(1)每一个教育改革成功的国家,都是以积极发展职教为先决条件的;(2)在每个经济发达的国家中,都建立了系统的职教体系,初、中、高等职教体系、正规与非正规职教体系、普及与提高型的职教体系之间互相联结,相互作用;(3)每个经济发达的国家,高等职教都有较大的发展,如美国社区学院达1/3,有1300多所,如从严格意义上,近1/2的美国高校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日本的专科院校也占大多数;(4)职教与普教之间形成互动的整体,两者不是相排斥的,而是互动、互为条件、相互衔接的,且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之间、专业院校与学术院校之间连在一体,学分互认,二年社区学院与三年制、四年制学院也相互衔接;(5)政府大力推进,社会全方位参与。香港是推行市场化最彻底的地方,但政府却能大力办教育,其中重点是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如理工大学、城市大学、浸会大学、科技大学、岭南学院等。

三、中国教育现代化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形势分析

(一)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分析

中国教育现代化历经1个半世纪,与几千年根深蒂固的教育传统进行了殊死较量,在这三个50年中走过了三大步,重点解决三大问题:第一个50年解决要不要改革的问题,发布了第一个学制(1903年);第二个50年解决了怎么推行教育现代化问题,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教育制度;第三个50年要解决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问题,这个问题目前还在探索着。事实上,由于中国教育现代化是在几千年传统基础上开始的,它通过革命方式,直接从发达国家引入新的教育体系,因此是跳跃式的,取消了在发展过程中教育与经济的某些适应性的磨合作用,导致了某种程度上的错位。例如,专制性管理与计划管理的等同,科举与考试的等同。同样追求学历,但取消了发达国家从打破学历(如法国关闭巴黎大学,建立专科学校),注重能力和实用功能,最后实现学力与学历一致的过程。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发达国家的文凭与能力的吻合度与我国文凭与能力的吻合度是有区别的。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教育现代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育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天然对立使我国教育现代化面临激烈抗争;二是薄弱的教育基础与赶超教育现代化的巨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强烈落差;三是跳跃式发展与现代观念滞后的巨大矛盾;四是超常规发展与导致理论与实践上的偏差与错位,等等。

(二)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点分析

中国现代化历经1个半世纪,可说这三个50年的每一个50年都有三个发展性的认识成果,形成三大重点:一是发现农业、农民、农村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部位,中国现代化的关键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民和农业问题;二是发现教育现代化对中国现代化有关键性作用,在四个现代化中,科技、教育水平起决定性作用;三是发现中国实际是现代化的关键出发点,是最大的特色。这三大发现成为三个层次的观念进化,也是中国现代化实践所提供的最重要的认识成果。中国农民人口最多,从古至今,任何一场真正的革命运动,没有农民参与是不可能形成的,“五四”运动的最后走向是转向平民和农村;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使他从革命宣传员转向实际革命家,完成了他作为中国革命领袖的思想准备,他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道路。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从农业体制改革转到城市改革,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教育现代化服从社会现代化,也相应地表现出认识和实践上的三大发现和三大重点:一是认识到发展教育对中国现代化的关键作用,这一步并不容易,但建国以来基本作到了,教育有了较大发展,但仅是第一步;二是认识到光讲发展教育是不行的,实践使人们发现,教育发展了,经济并未能自然得到发展。山西的阳原县是1964年我国普及教育的第一面红旗,不仅普及了小学教育,中学也发展很快,适龄青年中1/5是高中毕业生,但却是一个吃粮靠回销,花钱靠救济的闻名的贫困县,这种教育红旗越搞就越穷,能搞吗?绝不能搞。所以,实践使人们认识到发展教育必须改革教育,教育是解决农村发展的关键。懂得什么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认识这一步不容易,我国整整走了将近20年,但也仅是第二步;三是最难的,即要真正懂得如何办好现代教育,如何能通过教育促进国家发展,其中突出表现在认识到职教的作用,认识到发展职教是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使职教与高科技、应用学科与基础学科、专业教育与学术教育达到互动的关系。这是80年代后的事。

每一个50年都有一个等级循环,一个比一个高级。第一个50年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职业技术教育被作为为封建制度服务的工具;第二个50年黄炎培发起职业技术运动,对封建教育有一定冲击,顺应了我国30年代的社会发展,但农村发展没能顾及到;第三个50年是在一个新的制度上开始的,又经历了一次循环。50年代办传统教育,60年代、70年代的改革和探索认识到传统教育的危害,80年代后才认识职教的作用,并且被引到农村发展问题上,从而推动了一场以发展职教,推进教育为经济发展与生产相结合的伟大运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在这个阶段得到发展,这就预示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真正开始。

(三)中国教育现代化及高等职教的现状分析

1.发展特点。中国教育现代化是在几千年封建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发达国家教育现代化的自发性、渐进性和由下至上地推行不同,它是由革命方式强力启动,由政府有计划地由上而下地推行,并受到示范的强烈作用。所以,高等职教在我国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发展较快,呈现下列特点:

(1)发展速度快。80年代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比70年代几乎增长一倍以上,90年代也呈增长趋势,现在统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几乎是80年代创办的。

(2)类型较齐全,基本上已形成体系。

(3)以公办为主,国办为主,条块为主(部门专业为主)。

(4)处于转型之中,一切都打上从旧到新,从传统到现代,从以农业为主向以工农业为主,从以传统专业为主向科技含量较高的专业类型转变的痕迹。

例如,办学观在转变,教育体制也在转变。目前,社会上对高职教是“迫切需要”,但家长却不欢迎,政府也缺乏重视,主要精力放在重点院校上,放在搞“211”的几所院校上。

办学特色上也处于转型之中,有专科不专,本科不本,研究生不研,博士生不博之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如何定位,是转型中全体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考虑的重大问题。

2.发展误区。由于我国教育现代化面临的客观实际,我国高职发展中存在着下列发展误区,影响着我国的高职发展:

(1)坚持传统学术性办学原则,这是高职不职,专科不专的原因所在,是传统办学模式的简单延续。学生以书本为主,以文化课为主,是我国专科成为本科浓缩,高职等同于一般普通高校的主要原因。

(2)注重量的增长,即仅注重学校数量、学生在校数以及教学设备、经费投入的增长率以及这种数量与本国人口的比重。所关注的质量主要是学生的考分。

(3)认同并套搬发达国家的现行发展模式,认为是现代化标志,主张采借国外最著名的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模式,如法国巴黎理工学校,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等,超离了我国目前的教育实际。

(4)政府推动统一性指令,认为教育是政府行为,高等职业教育也必须按行政指令发展,各地职教“一刀切”,农村盲目搬用城市发展模式,或一窝蜂地开设所谓时髦专业,如有关银行、金融等专业。

(5)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市场化,建立买卖关系、利润关系,搞教育商品化,认为必须进行充分竞争,政府不需投资,一切资源可在市场竞争中自动补给。

解决这些误区很重要。由于这些误区一些是观念上的,一些实践上的,所以,我们既要大力更新观念,同时又要在实践中加以改正。

四、面向21世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向及策略选择

可以预见,21世纪中国将进入一个更加重要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如将面对全国产业进入新的转型升级的挑战,将面对迫切需要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要求,面对社会由单纯耗费资源的剥夺性发展转向再生型生产的新需要,面对高科技社会的到来,以及要面对教育体制的全面转型并受到中国力争在21世纪中叶走向世界先进国家之林的宏伟目标的巨大压力,等等。因此,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以更大的改革开放的姿态走向21世纪,必须成为今日发展的重点。如果说到2010年这一历史阶段对中国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话,那么,自1980年以来的15年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时代,而自1995年起的后15年则必须应当成为高等职教发展的时代,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经济的新起飞奠定坚实的基础。归结起来,面对21世纪的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将主要呈现出下列发展趋向:

1.规模将不断扩大,这也是中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一个重点。一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数量和在校生大量增长,尤其首先将在沿海地区大量发展,以培养大量适应高新科技产业对高级技术水平生产者的需要;二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类型将更加完备,不同专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将迅速兴办起来,从而促进该行业的发展;三是增加教育投入,扩宽投资渠道,并完善职教自身的“造血型”集资体系。

2.趋向于建立新的教育体制。重点表现在:一是建立起二年制、三年制、四年制及研究生教育的系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二是在发展正规职教的同时,大力发展非正规教育,使正规与非正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三是职教与普教之间,尤其是两类高教之间将建立起互动机制,职教将成为基础学科和高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最重要的桥梁,并为高层次科研机构提出崭新的实践领域和研究课题,成为高科技伸向生产领域的触角、科技的集散地。

3.将逐步建立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特色。专科与本科、专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在培养目标、内容、方式上产生新的分化,从而建立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特色:一是培养目标的重订;二是课程改革,突出应用性、技术性和专业性;三是加强人文课程建设;四是注重能力培养;五是建立较完善的专业评估体系。

4.将建立起能力竞争型高教系统。通过教改,彻底革除职教低人一等的观念,实行平行发展机制,加强职业指导,改由分数型分流为能力型分流,彻底转变职教是差生收容站的现象,形成能力竞争性就学机制。为此要大力改革和提高职教毕业生待遇,象韩国那样使能力强技术精者具有与普高生相应的待遇。

5.民办高职校与地方办高职教(私立高校、地方高教、社区学院)将有较大发展,成为21世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未来的两大发展重点,这是西方国家及东盟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向,亚洲四小龙就是通过大力发展私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来适应经济的高速发展的。从目前来看,我国应加大改革力度,使民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发展,国家则应重点发展农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6.高职校将重视办学模式改革,这是未来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是转变单纯读书功能,注重培养实用性强的高技术型人才;二是转变单纯教书育人模式,学校参与当地生产,与当地发展联成一体,与当地建立“以教促富、以富促教”体系,推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一”体制,建立“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的办学模式。学校自身具有相应的经济功能,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龙头,在专业设计上与地方办学形成互动关系,能为毕业生找到就业门路,并通过毕业生来推动当地改革和建设。学校将成为地方现代化的主体。广东新会市的荷塘职中就是转变办学模式而获得巨大的成功,西江大学也注重办学模式转型,努力为地方服务,取得了重要成果。

7.将形成以适应本地经济发展为支点的波浪式梯级发展态势。即社区镇的二年制、县级市的三年制、中心城市的四年制,以及国家级的研究型大学之间形成梯级推进,使新校与老校之间齐头并进,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二是使职教从沿海向内地推进;三是专业水平上从低级向高级推进;四是向国际间合作推进,创建著名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校。这种梯级推进是与适应地方发展为前提的。

8.建立城乡一体化的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农村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将有大的发展。

9.建立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系统理论体系。加大研究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力度,在探讨办学体系、办学模式以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布局、招生、办学特色、办学规范标准以及其他类型教育的一体化等问题,都将有重大突破,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大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10多年来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要推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世纪性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更新旧的办学观念,加大改革力度,为此要:(1)坚持三大出发点:一是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即以中国的国情实际为办学出发点,办中国条件下可能办的、中国当前产业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高等职教,而不是盲目超前或盲目照搬国外办学模式。新加坡开国初期人才奇缺,但创办的工艺学院却置急需的重要人才不顾而花巨资开办家政学,教学生煮饭吃,新加坡领导人对此非常气愤,说新加坡人如需外人来教煮饭,那新加坡人早就饿死了,严厉批评这类脱离实际的办学。所以,高等职教与实际最紧密,必须服从实际要求,办中国需要的学校,办地方需要的学校。荷塘要办荷塘职中而不是华南师大附中,肇庆应办西江大学而不是办北京大学,梅州应办嘉应大学而不是哈佛大学或香港大学。要从实际出发,从当地产业结构实际出发,从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如广东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从“有名无实”到“名副其实”,就是从广东的实际出发的结果;二是要坚持从后发外生型教育现代化的特色出发,即要注重政府行为,加大教育投入,强调示范作用,加大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把发展职教作为经济起飞的重要前提条件;三是要从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律出发,即应创办的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而不是一般的普通高校,因此,一方面要坚持为经济发展服务,以获得经济发展的最大效益为办学的最高原则,要注重投入产出的效益;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高等职教进入市场,但却不搞市场化,既注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要成为规范的教育机构,又强调要形成相应的经济实体,具有生产能力和经济功能。(2)要注重教育发展规划,强化政府教育行为,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发展协调互进。(3)要建立健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法规,坚持以法治教,以保障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4)重视树立现代教育观,既懂得什么是现代教育,又懂得如何办好现代教育,真正把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种关系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产业,既舍得投资又懂得投资,既讲投入又讲产出,积极寻求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最高效益。(5)改革学校德育,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倡导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培养时代的敬业精神。世界职教发展表明,职教毕业生的敬业精神与其所学的技术技能一样重要,优良的品质和道德能使技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标签:;  ;  ;  ;  ;  ;  

教育现代化与面向21世纪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_教育现代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