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采用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_李晓峰

小儿疝气采用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_李晓峰

李晓峰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810001)

[摘要] 目的 探讨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对小儿疝气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116例疝气患儿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微创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1年内的复发率。 结果 经分析比较显示,研究组的手术及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自主活动较早、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较低,而1年内的复发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传统手术相比较,微创手术更适合治疗小儿疝气。

[关键词] 传统手术;微创手术;小儿疝气

小儿疝气是普通外科临床常见的疾病,患儿腹股沟疝类型通常为斜疝和直疝,几乎无自愈的可能,治疗以手术为主[1-2]。由于疾病自身的特点以及小儿体质具有较强的特殊性[3],对手术方法要求较高。传统手术方法切口长,不易愈合,容易破坏腹股沟管的正常结构,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易复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116例疝气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旨在为疝气患儿寻找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以最大限度改善和提高小儿疝气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16例疝气患儿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8例中,男45例,女13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4.62±1.28)岁;其中,腹股沟斜疝42例,直疝16例,合并鞘膜积液3例。对照组58例中,男46例,女12例;年龄6个月~11岁,平均(4.51±1.35)岁;其中,腹股沟斜疝46例,直疝12例,合并鞘膜积液2例。所有入选患儿均符合小儿疝气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儿,无其他感染性疾病发生。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心肺功能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方式治疗:患儿取仰卧位,吸入全身麻醉,常规消毒,在患侧腹股沟区作一个平行于腹股沟韧带长3~4 cm的斜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腹股沟肌层组织,显露精索,找到疝囊后常规切开,分离疝外被盖组织到疝囊颈部、行高位结扎加缝扎,切除疝囊,待完全止血后复位精索,常规缝合各层组织。研究组行微创手术:患儿取仰卧位,吸入全身麻醉,常规消毒,先用手指从阴囊处向上触摸外环口部位或从耻骨结节处触摸精索或圆韧带,在腹股沟中点的内上方1 cm处,沿皮纹走向或沿腹股沟韧带走向作一个1.0 cm的切口,常规切开皮肤,使用蚊式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分离范围直达外环口,女性直接提起疝囊,男性提起精索,钝性分离找到疝囊,后在皮下环处解剖疝囊,并显露外环口处的精索,将精索上的疝囊分离至内环处高位结扎加缝扎,切除疝囊。操作期间需钝、锐性分离相结合,轻柔、仔细,严防损伤精索及其血管,对疝囊较大的患儿,在中部横断,可避免广泛剥离造成的出血;遇疝囊口过大时,将游离的精索向上牵拉,适度缝合内环口。彻底止血后复位精索及睾丸,皮肤行皮内缝合一针。两组术后的治疗、护理均相同。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所有患儿进行1年随访,比较复发率。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明显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自主活动时间较早、住院时间也明显较短(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的

比较(x±s)

2.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及1年内复发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共4例发生并发症,其中阴囊肿胀3例、腹胀1例;对照组共13例发生并发症,其中隐囊肿胀4例、鞘膜继发性积液5例、腹胀2例、切口感染2例,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研究组1年内无复发病例,对照组1例复发,研究组1年内复发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及1年内复发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小儿是疝气的高发人群,造成小儿疝气发生的原因均与小儿腹壁肌肉组织能力过弱、腹腔内压力增加有关[4-5]。最常见的为腹股沟斜疝[6-7],最典型的表现为腹股沟内侧有一柔软的可复性肿物,当小儿哭闹、站立、咳嗽或用力排便时,肿物凸出或增大,平卧时消失[8]。疝气虽不会对年幼的小儿造成明显影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活动量的增加及病情的发展,肿块落入阴囊,便会造成患儿行走、活动的不便,若发生嵌顿则可危及生命。小儿疝自愈率较低,该病的治疗方式较多,如疝带、手术、药物等[9],但只能缓解一时的症状,目前根治小儿疝气唯一直接有效的方法仍为手术治疗。

小儿疝不同于成人疝,有其自身特点:①器官和组织都较精细,输精管、精索动静脉在手术时容易受到损伤;②先天性疝是因为鞘状突在发育过程中发生停顿未闭而致,后天性疝则因为小儿腹壁发育尚未完善,小儿哭闹时腹内压骤增所致;③小儿腹股沟管尚在发育中,各构成壁结构薄弱,管腔直(由后垂直向前)、短1~3 cm;④由于小儿易哭闹,疝易嵌顿,但小儿腹壁薄弱,肠管柔韧性好,易手法复位成功,不易发生肠绞窄和肠管坏死;⑤只宜行疝囊高位结扎术,不宜打开腹股沟管而破坏其正常解剖结构。

传统的手术方式多在腹股沟作一个与其韧带平行的切口,切口较大,花费的时间也较长[10],同时容易破坏腹股沟管的正常结构,给小儿的临床恢复造成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微创”理念在临床中的大力提倡,微创手术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临床中。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主要是运用1 cm小切口,不切开腹外斜肌腱膜,不破坏小儿腹股沟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在外环口将疝囊分离到内环中,行疝囊高位结扎。该术式要点及优势为:①小儿疝手术最佳时机为1岁左右,过早治疗疝易复发。②术前应无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如感冒、支气管肺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等炎症及咳嗽症状,因易发生术中及术后室息而不宜手术。③微创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关键在于切口位置的准确性,故寻找方式显得尤其重要。本研究采用手指从阴囊处向上触摸外环口部位或从耻骨结节处触摸精索或圆韧带,并在腹股沟中点的内上方1 cm处作切口,外环暴露较好,疝囊较易寻找,故手术时间较短。本研究中微创手术患儿的手术时间为(13.57±5.26) min,而行传统手术患儿的手术时间为(21.28±5.15) min,减少了对脏器功能的干扰,使术后恢复时间缩短。④小儿腹股沟管长度为1~3 cm,且与腹壁水平垂直。故本研究采用将皮下环朝上牵拉,再行分离并结扎,而不切开斜肌腱膜及皮下环,不但有利于减少手术时间,还能有效控制出血,减少并发症。本组资料行微创手术患儿的出血量为(4.58±1.07) ml,并发症发生率为6.90%;而行传统手术患儿的出血量为(6.32±1.25) ml,并发症发生率为22.41%。⑤术后注意预防高位睾丸,由于术中的牵拉易导致睾丸上移,故易出现高位睾丸的现象。本研究在操作过程中,把握合适的力度,有效避免了该现象的发生,也为患儿活动能力的恢复创造了条件,有效缩短了住院时间。本组内行微创手术患儿的自主活动恢复的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行传统手术患儿。

总之,手术是治疗小儿疝气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微创手术创口小,出血少,能有效减少并发症,促进其临床恢复,住院时间短,同时还能达到与传统手术一样的远期效果,故更适合小儿疝气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木他力甫?艾合买提,亚力坤,克力木,等.微创手术治疗小儿斜疝疗效的临床研究[J].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7):27-34.

[2] 廖跃武.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120例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8):1598-1599.

[3] 孙占彬,李伟.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价值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3):46.

[4] 卢安平.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50例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2):122-123.

[5] 李文锋.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比较[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9):3334-3335.

[6] 骆小芳.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疗效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7):1066-1067.

论文作者:李晓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8

标签:;  ;  ;  ;  ;  ;  ;  ;  

小儿疝气采用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_李晓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