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老少边山穷”地区高校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的困境及对策
赵盘珍
(百色学院,广西百色 533099)
摘 要: 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校高素质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文章从老少边山穷地区培养的英语人才与“一带一路”建设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出发,探讨老少边山穷地区高校英语人才培养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老少边山穷地区;复合型英语人才
2016年8月,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教外〔2016〕46号),表明国家将大力鼓励和支持有利于共建“一带一路”的教育行动,同时表明人才支撑对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英语人才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将承担更多的使命与责任。对我国的老少边山穷地区而言,由于历史、地域、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英语教育的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2017年1月10日,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发〔2017〕4号)指出,“教育的公平性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要发展社会主义,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教育公平是基础。注重有教无类,让全体人民、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机会接受比较好的教育,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强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优质而又公平的教育”。关注和改善老少边山穷地区的教育正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作为老少边山穷地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加强英语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根据老少边山穷地区的现实情况,如何打造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底蕴,国际化的视野,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等方面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英语人才,就成为当前地方各高校教育教学讨论研究的紧迫课题。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老少边山穷地区英语人才供需错配
社会的迅猛变化,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刷新对英语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对英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改革要求。然而,在地理条件局限、资源相对缺乏的客观环境下,老少边山穷地区的教育发展,尤其是英语教育发展较为滞后。“一带一路”建设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和老少边山穷地区高校英语人才的供给存在巨大的落差。
校园足球是推进素质教育、引领学校体育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校园足球与文化学习在本质上并不冲突而是相互促进的。丰富的校园足球文化应该是体教结合、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教育实践形式的具体体现[7]。
从需求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既有过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有民族文化底蕴、国际化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专业人才。[1]而从目前老少边山穷地区英语专业教育供给的角度来看,学生底子薄弱,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老少边山穷地区英语人才的培养现状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幸福作为人类生活永恒的追求的向往,近乎是生活美好的代名词。“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10]292法律的幸福人形象建构立基于人类生活世界对幸福的追求和向往,生活世界是以人和人的生活为中心的世界,实质上是探讨优良和最幸福的生活的观念。作为以人的生活世界为基础的法律,通过法律中人之形象“幸福人”的建构,可使法律的幸福价值彰显。“幸福人”的形象在法律上是一个总括性假设,是诸部门法的人之形象的诸多特性的集合呈现,它在宪政上的架构是在否定性框架上极具丰富的概括性内涵,具有广阔权利发展空间。
(一)学生底子薄弱
首先,基本功不扎实。老少边山穷地区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壮、瑶、苗等少数民族,发音容易夹带自己本民族语言的语音。[2]加上各地的文化教育发展不均衡,有些学生直到进入初中才开始接触和学习英语,整体生源的水平差异给老少边山穷地区高校英语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大部分英语专业毕业生发音不标准,语法结构仍一窍不通,语不成句,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薄弱,无法有效进行跨文化沟通。这是老少边山穷地区英语人才培养存在明显滞后性的地方。
其次,专业领域知识欠缺。为适应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英语专业人才在具备专业技术的同时,还要有跨文化沟通的各种能力。然而,老少边山穷地区的学生普遍存在专业领域知识匮乏,能力不足的问题。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时不认真钻研,认为考试的时候能够及格,拿到学分即可。在系统学习专业技能时一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做铺垫,另一方面不进行技能操练,认为都是额外的课业负担。在见习和实习时,认为耽误自己复习过级考试和各种证书考试的时间,不注重学以致用,导致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应急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因此造成了专业不专,应用性不强的问题。
斯沃琪集团旗下18个品牌,都不会出现在2019年3月的巴塞尔表展上,包括宝珀、宝玑、格拉苏蒂原创、欧米茄、浪琴,等等,钟表行业一片哗然。采访小海耶克的是新苏黎世报业旗下的一份周末期刊,名叫NZZ am Sonntag,我们找到了网站原文。路透社和知名钟表媒体Hodinkee也跟进了这一消息。
九是强化技术指导和对口支援。部抗震救灾领导小组下设的7个工作组的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充分发挥长江水利委员会、部直属单位和地方水利部门的优势,组织成员单位组成专项工作组奔赴灾区,配合地方水利部门做好水利抗震减灾工作。特别要做好大型施工机械、抢险设备和物资的集结调拨工作,确保水利抢险救灾物资设备供应。
(二)师资团队教学与实践能力有待提升
最后,教师要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能力。老少边山穷地区的学生英语底子薄弱,针对这一与发达地区相比最特殊的问题,教师应将夯实学生英语语言基础和能力贯穿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归纳少数民族语言影响所导致的系统发音问题,有侧重地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纠正发音,让学生有信心学习英语。指导学生全面认识到语法学习的重要作用,不仅让学生真正明白系统性英语语法知识能有效指导他们组织语言,而且让学生学会使用准确的方式表达想法。[8]
第二,师资队伍断层或短缺。在“一带一路”建设对语言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高校师资力量与专业发展的步伐不相适应,严重影响英语人才培养质量。[4]虽然多数师资都是毕业于外语院校和英语师范类专业,但教师自身对经贸、文化、科技等相关知识极其匮乏,缺少“双师”型教师,甚至有些教师是为了拿证而考证,泛泛而学,掌握不精,因此很难胜任“一带一路”新形势下教学工作的需求。
有的学生把目标设定在过级考试和各种证书的考试上,放松了对行业英语知识的系统学习和运用;而有的学生认为,今后自己就在基层工作,用不上英语。由于缺乏对市场的预判和远见,也没有明确和统一的学习目的,英语考核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之小可想而知。
第三,考核评价方式单一化。虽然国家倡导由重结果走向重过程,由简单的静态的结果性评价走向动态的形成性评价,走向结果与过程评价的相统一,但在老少边山穷地区还是普遍存在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判断学生的优劣,没有关注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现象。
(三)价值观念缺失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老少边山穷地区教育工作。与非少数民族、非边远地区相比较,老少边山穷地区培养符合“一带一路”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英语人才虽有许多共性的做法,但也有不少特殊的因素值得注意。因此,老少边山穷地区高校必须要从实际出发,认清当地实情、学科特点、学生、教师的特点,才能做到有针对性。
因此,在“一带一路”新形势下,老少边山穷地区的英语教学实践者必须正视老少边山穷地区英语教育的特殊性,补足基础,审时度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英语人才。
(四)学生出国留学和海外实践的机会比较少
从客观上看,一是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经费上优先保障教师工作的投入。国家和地方政府应继续加大对老少边山穷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资金或技术支持。[5]老少边山穷地区高校的教师培训项目较容易因为缺乏经费支持被迫“流产”,这与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建设一支职业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的宗旨背道而驰。长此以往,这将是制约老少边山穷地区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老少边山穷地区高校英语人才培养的对策
近几年社会对中国外语教育非议不断,“外语无用论”甚嚣尘上。尤其在老少边山穷地区,在地域局限和经济相对滞后这个大的客观环境下,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对于英语的观念相互影响,普遍持有边远地区外语教育要求不用太高,考试能考好即可,将来不从事与英语相关的工作,就算以后的工作需要使用英语,边远地区对英语的要求不会太高的观念。久而久之,从小学外语教育到大学教育,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考试和找工作,认为个人工作和生活不需要使用外语。没有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主要是用于交流,而是把英语看成和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完全一样,忽视了英语除了是一门学科之外还是一门语言的这一特殊性。更没有意识到学习英语不但要学语言,还要准备接受这种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一)明确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一带一路”倡议下,教会学生通晓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丰富的国内外民族文化素养应是老少边山穷地区高校培养英语人才的目标。
首先,夯实语言基本功。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而又严格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全面”在于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并举,而不是传统的只偏重读、写的培养模式,培养出“哑巴英语”“聋子英语”。“严格”在于要求学生大量操练基本技能,设置分级训练,不容马虎,不流于形式,不让学生蒙混过关。尤其在老少边山穷地区,学生英语基础很薄弱,小学和中学的英语教育偏重读、写,但又不精,不仅导致学生考试成绩差,而且普遍存在既不会说也听不懂的现象。
其次,技能与知识并举。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培养英语人才不能只偏重于语言知识学习,需要培养具备过硬的语言表达的能力,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尤其是英汉翻译能力,才能够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最后,具备丰富的国内外民族文化素养。“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经济贸易之路,而且是各个国家之间文明互鉴之路,中国也已成为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因此,一方面培养英语人才对自己所处的文化要有“自知之明”,知道其蕴藏的精神内涵、核心价值、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向等,具备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具备了解和学习异域文化的意识,做好接受这种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准备。
(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一带一路”形势下,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尤其对老少边山穷地区的高校而言,是能否培养出服务区域经济、符合“一带一路”需求和国际形势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关键。正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说道:“教育是经营未来的,因为教育提供的人才是未来的人才,为未来培养人才,所以本质上是经营未来。而未来是不确定的,这就需要为未来生产人才的人必须是高素质的人。”
出国留学和海外实践,是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老少边山穷地区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较少具有出国留学和海外实践的机会。“一带一路”的建设涉及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教育、文化、经济、医药卫生领域多方面的合作,高素质复合型英语人才不仅要掌握英语专业知识,还要深入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社情民意、风土人情和少数民族文化,增强文化底蕴。这样才能高效率地参与跨国跨区域的合作。目前,老少边山穷地区培养出来的英语人才缺少在国外学习和生活的经历,文化视野较狭窄,因此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二是开展“丝绸之路”教师培训,加强先进教育经验交流,提升区域教育质量。学校要切实为教师争取或创造最优化的培训。一是加强外国语学院与校内各二级学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解决英语教师自身对经贸、文化、科技等相关知识的匮乏,扩展相关知识,学校可邀请校内相关专业的老师来给英语专任教师培训。二是采取“请进来”的方法,学校可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或企业精英定期或不定期地给教师做讲座或进行短期的集中培训,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实用性。三是采取“走出去”的做法,鼓励和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利用“西部之光”等访问学者项目,支持中西部高校骨干教师到东部高水平大学研修访学。完善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定期实践制度,提升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和教学能力。实施“丝绸之路”师资培训计划,鼓励教师出国留学和参加海外实践,加强英语专业教育先进经验的交流,提升教师国际化教学水平。
从主观上看,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价值观。作为在老少边山穷地区工作的英语教师,要把自己日常的教学工作与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不应持有老少边山穷地区“外语无用论”的价值观。从世界范围来看,外语教育是国民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社会文明水平和文化素养。[6]“一带一路”倡议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英语教育应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而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老少边山穷地区的英语教师应站在顺应国家战略的高度,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
其次,教师要打破传统的知识转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教育、技能培养和人文素养提高相结合,利用实训室、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采用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情境教学、分层教学、任务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吸收、引入国内外优质共享课程,扩展各方面知识,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与信息,尤其是“一带一路”知识信息,让学生既学到专业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又能提高自身涵养。[7]
再则,知识储备不足。国际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需要跨专业、跨学科的人才,然而传统英语教育恰恰缺乏这一点,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有单一的某方面专业知识,其他知识储备远远不足。受课本内容陈旧、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因素的影响,老少边山穷地区的学生涉略的知识只有课本上的内容,未能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慕课等网络资源进行个性化自主式学习,对外事、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知识相当匮乏,更无法运用英语在这些方面从事专业翻译、管理、研究、技术研发等工作。
再次,教师要真正改变偏重语言知识,看重考试成绩的结果性评价考核方式。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在国家外语能力建设的新形势下,社会需要的不仅不是只会应试的“考试机器”,也不是以提高交际能力为唯一目的的“交际达人”,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等结合起来,采用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的多种反馈方法,真正走向结果与过程评价相统一。
碲虽然在蒸馏段能够有效脱除,但其混杂于铅铋合金中,在后续的铅、铋电解回收上造成严重的干扰,同时因碲价值较高,铅、铋、碲的复杂合金难以得到有效分离,降低了浮选尾矿综合回收的价值。
第一,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一方面,由于老少边山穷地区教育较落后,整体生源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自身放低要求,教案多年不变,单纯教授课本内容,不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带来的资源让学生涉略多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仅把英语单纯当作一门学科去传授,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方法,在讲授中难免流于理论而脱离实际,难免偏重知识点的传授而缺乏语言应用的指导,加之缺乏行业英语的教学经验,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无法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3]
(三)树立国际化理念
国际化人才培养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更是中国对外合作的必然条件,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尤其是老少边山穷地区的教师和学生,不应因所在地域的边远而将自己的思想情操、理想追求及专业要求“边远”起来,把自己局限在书本、课堂与学校那些狭小的时空里,让自己的知识、教学脱离时代。而应改变“外语无用论”的观念,以英语为载体,树立国际化的理念,拓展视野。
丁主任的声音提高了一倍,一下站起身:今天这会议是你们开还是我来开?西西闭上嘴巴,潘美丽狠狠跺了跺脚,嘎绒忙站起身拉住丁主任:你可是我们当家的,我们大家都不能不懂规矩啊。嘎绒说话时眼睛一直盯着西西,西西把脸别向一边。甲洛洛的眼里掠过一线惊喜,头一下抬了起来:大家别为我争了,我还是实话实说吧。大家一下静了下来,再次把目光聚到甲洛洛身上。
高校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是人才培养,教师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学生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载体。因此要特别注重师生的国际化意识的培养。一是高校要树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高校的办学定位要紧跟“一带一路”建设发展需要,要改变过去被动的国际化办学理念,积极主动地迎接“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高办学的国际化意识。二是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国际视野和认知问题的高度,要走出去多听、多看、多问、多交流、多学习,及时掌握国际最新鲜、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创新学术、服务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不断拓展自身的国际视野。[9]尽可能地把教学内容、方式等与国际接轨,让学生及时了解国际化发展动态。三是学生要将自己的视野扩展到全国乃至世界,不应局限在自己的家乡或者国内。要紧跟时代步伐,除了学好专业知识以外,积极探讨专业相关的国际规则,参与专业相关的国际事务,不断增强自身的国际化意识。
(四)深化国际合作,提高人文素养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教外〔2016〕46号)指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加强合作、共同行动,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老少边山穷地区英语人才的培养要积极参与到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来,深化国际合作,提高人文素养。[10]
农村土地经营权人对农地投入了大量资金、技术和劳动,对农地改良、价值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农地被国家征收时,让其取得一定的征收补偿符合法理。具体的补偿数额应主要根据农地上的农用设施及附着物的价值,结合土地经营权人对农地改良经营的状况而定。为防止农地被非农化、非粮化利用,应当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施以合理的限制。可以通过立法明确规定:农村土地经营权人必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违犯法律、改变土地用途者要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其土地经营权被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对于那些对耕地破坏严重或多次改变农地用途,情节较为恶劣的企业与个人,可以建立黑名单制度,禁止其再次取得农村土地经营权。
一是鼓励和支持老少边山穷地区的英语专业学生出国留学和参加海外相关事务的实践,使学生具备长期在国外学习和生活的经验,提升其国际化的竞争力。积极搭建基于中国-东盟博览会、国际赛事与会议等社会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语言服务社会的能力。利用区位优势,办好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选派学生到合作国家的高校学习。建设一批示范性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利用区位优势扩展与周边国家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中外合作研究基地建设,成立语言文化中心,开展“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
二是“一带一路”形势下的国际合作不仅是产业的简单对接合作,它还搭建起传播中华文明、借鉴世界文明、成就强国复兴梦的使命。英语教育就是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代言。[11]老少边山穷地区拥有众多的宝贵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因此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应注重文化的导入,将中国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运用文化对比法,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进行对比,学生不仅能关注不同文化类型之间的差异,而且知道如何使用英语来阐述本民族文化。在进行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时,通过英语媒介,推广和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如此,将语言技能训练和文学文化渗透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提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理念的能力。
三、结 语
要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人才是第一资源。老少边山穷地区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对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及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教育的均衡与公平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为促进中外不同文化的交流合作、互学互鉴,实现“民心相通”创造了条件。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强,英语教育的不断发展,老少边山穷地区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也必须要跟上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应充分抓住历史性的机遇,打造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丰富国际化的文化视野,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等方面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英语人才。
对《民法总则》出台之前已蕴含“绿色原则”理念的物权制度,“物权编”应予承继。就解释论而言,《物权法》将“发挥物的效用”(第1条)作为整部法律的立法宗旨,确立物尽其用的原则,在厘定矿藏、水流、海域(第46条)、土地(第47条)、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第48条)归属的前提下,经由用益物权(第117条)、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第119条)、海域使用权(第122条)、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捕捞的权利(第123条)等制度安排以实现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止资源滥用,充分彰显了物权规范的“绿色性”。
参考文献:
[1] 王玉兰.“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的新思路[J] .海外英语,2016(16).
[2] 赵盘珍.百色少数民族初中生英语学习调查研究——仅从非智力因素角度切入[D]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3] 潘贵渝,薛印江,谭湘邻,贺菁,陈松.民族地区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文教资料,2015(12).
[4] 王婷.英语人才培养与“一带一路”发展联系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7(33).
[5] 赵盘珍.偏远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以广西百色地区为例[J] .教育观察(上旬刊),2014(1).
[6] 沈骑.“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家外语能力建设的战略转型[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
[7] 王群锋.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外语学科办学定位研究——以贺州学院为例[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12).
[8] 罗建生,易立新.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与思考[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
[9] 孟新颖.河北优势产能国际合作背景下的英语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 .戏剧之家,2015(16).
[10] 李盛兵.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双边的视角[J] .大学教育科学,2017(4).
[11] 李育卫.少数民族地区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1).
中图分类号: H3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233(2019)02-0136-05
收稿日期: 2018-8-25
基金项目: 2017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田林盘瑶民歌英译研究”(项目编号:2017KY0690);2018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一般项目A类“‘健康丝绸之路’倡议下高校卫生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8JGA241)。
作者简介: 赵盘珍(1989~),女,广西百色人,百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研究和民族典籍英译。
【责任编辑:张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