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综合康复治疗技术的应用探讨论文_李培

李培

(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 湖北宜昌 443000)

【摘 要】目的:探究脑性瘫痪综合康复治疗技术的应用。方法:本次探究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小儿脑瘫患儿64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患儿入院的时间的先后顺序将患儿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疗法,实验组患儿采用康复治疗技术,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存在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患儿的患儿的粗大运动、躯体、语言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评分优势较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技术能够对患儿的康复起到促进作用,并都能够使患儿残疾的情况得到改善,该种康复治疗技术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小儿;脑瘫;综合康复治疗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又称大脑性瘫痪、脑瘫。脑瘫是指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的一个月内,由于大脑尚未发育成熟,而受到损害或损伤所引起的以运动障碍和姿势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还常常并发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等表现。病变常损伤锥体束和锥体外系。该病与脑缺氧、感染、外伤和出血有直接关系,如妊娠早期患风疹、带状疱疹或弓形虫病,妊娠中、晚期的严重感染、严重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理性难产等可致新生儿脑性瘫痪。小儿发病部位主要为患儿的脑部,能够使患儿的各个器官受到累及,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行为异常、听觉以及视觉等症状,若不能够得到较好的治疗,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也会对社会造成负担,因此,通过综合康复治疗能够使患儿的病情得到好转,能够降低患儿致残的程度。本文主要对小儿脑瘫的综合康复治疗技术进行探究,下文将对探究结果进行详细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探究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来我院就诊的小儿脑瘫患儿64例作为实验对象,将入院的时间的先后顺序作为分组依据,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3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运动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康复治疗技术。实验组患儿中,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为16例,患儿年龄在0.9-10岁之间,患儿的平均年龄为(5.36±0.26)岁,对照组患儿中,男性患儿17例,女性患儿为15例,患儿年龄在1-10岁之间,患儿的平均年龄为(5.36±0.26)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间数据对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有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疗法,对患儿身体上的运动关键点加以利用,从而都能够使患儿痉挛的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能够使对患儿适当进行一些运动,并能够根据患儿的情况制定合理的平衡,翻正运动等。

实验组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治疗:①手功能锻炼,脑性瘫痪的患儿手部功能相对较弱,应对患儿的手部关节进行锻炼,保证患儿的手指关节能够正常的屈伸,并且手腕部能够旋转根据患儿的手功能恢复情况,将患儿喜欢的物品放置手中,刺激患儿做握的动作,并跟患儿的恢复情况调整训练计划;②语言认知训练,患儿在语言认知训练过程过程中,应从最简单的音节开始,例如,a、b、c等,根据患儿的语言恢情况,逐渐增加音节,训练因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最终进行单词、整句训练。③运动疗法,患儿起初运动疗法为被动疗法,需要由康复师及相关器械辅助完成,运动过程中应注意选择舒适的体位,使患儿的肌肉放松,活动的顺序应由关节的近端到远端,且患儿运动的动作应由小范围逐渐扩大,并且动作应注意缓慢,运动的力度以不引起疼痛为主,防止患儿的软组织受到损;④中医康复治疗,针灸治疗,穴位为足三里、合谷、夹脊、悬钟、四神聪以及百会等穴位,施针手法主要以毫针补法或平补平泻手法为主,同时配合推拿按摩等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儿肌肉痉挛等临床症状的发生。⑤脑电治疗,;利用磁场在患儿脑内产生的电流进行感应,不需要与患儿直接接触,具有安全性。⑥药物治疗,常使神经节苷脂,鼠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显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患儿能够独立完成指定动作;有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需要辅助完成指定动作;无效,患儿的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变。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64例脑瘫患儿所有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治疗有效率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患儿的粗大运动、躯体、语言功能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儿的患儿的粗大运动、躯体、语言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评分优势较为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患儿中,显效:25例,有效:6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患儿中,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为81.2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10,P=0.045)。

3讨论

临床中导致脑瘫的因素有很多种,通常情况下,脑瘫多由孕前导致的,脑瘫不能够彻底治愈,只能通过治疗缓解临床症状,越早进行康复治疗,患儿的临床症状好转越明显,脑瘫患儿需要长时间治疗,会给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各界人士应给予脑瘫患儿相应关照。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且经过大量实践证明,脑瘫患儿越早进行治疗干预,恢复效果越好,尤其是在婴儿期,针对脑残患儿来说,是康复治疗最佳时期,此时期为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的最佳时期,通过康复治疗,能够使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得到有效缓解,康复治疗主要通过语言认知训练、运动疗法和手功能锻炼以及中医康复治疗等手段对患儿进行干预,从而使患儿自我生活能力以及活动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增强,为患儿回归社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治疗技术能够对患儿的康复起到促进作用,并都能够使患儿残疾的情况得到改善,该种康复治疗技术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彭敏,邹育庭,阳庆军等.综合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患儿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3,01(8):15-16.

[2]陈静.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效果及优越性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7,45(48):154.

[3]张微微.综合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4):2387.

[4]李志娟.分析综合康复治疗用于小儿脑瘫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健康周刊,2017,25(18):21-22.

李培(1987,1-),女,湖北襄阳人,本科,护师,从事儿童康复治疗工作

论文作者:李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5

标签:;  ;  ;  ;  ;  ;  ;  ;  

脑性瘫痪综合康复治疗技术的应用探讨论文_李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