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里海输油管道的博弈分析_石油论文

美俄在里海石油及管道问题上的博弈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里海论文,管道论文,美俄论文,石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64[2006]05-060110-0023

里海地区本来是苏联和伊朗共同管辖,苏联解体后归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伊朗和土库曼斯坦共有。里海地区蕴藏着巨大的油气资源,具有明显的地缘战略意义,大国间也因此在该地区展开了国际的大博弈。里海地区历来属于俄罗斯的控制区域,然而,随着北约的不断东扩、美国在“9·11”后的阿富汗战争取得胜利以及近期“颜色革命”在周围地区的展开,以“巴-杰”输油管线竣工为标志的里海地区的地缘政治和油气博弈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美俄的博弈对策表现出了新的特点。

一、里海的油气储量和管道建设现状分析

1.里海地区油气储量及其法律地位问题分析

里海地区共有6个盆地,大部分地区的油气勘探程度较低,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尚未全面开发的重要油气区。里海地区盆地构造表现出南高北低的特点,在各国间的油气分布并不平衡,这就决定了沿岸各国油气开发的潜力和禀赋。丰富的油气储量使里海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魅力,其拥有探明石油储量1364百万吨,探明天然气储量48252.17×10[8]M[3]①,另外还有巨大的预测储量(表1)。1991年苏联解体,里海周边国家油气产量不断下滑,但近十年来,里海地区吸引外资的力度不断加大,勘探开发投入不断增加,里海地区未来油气产量必将不断增加。

表1 里海地区油气储量

证实石油储可能石油储总的石油储证实天然气储可能天然气 总的天然气储

国 家

量/百万吨 量/百万吨 量/百万吨 量/10[8]M[3]储量/10[8]M[3] 量/10[8]M[3]

阿塞拜疆

163.684364.80

4528.48

1245.9489910.95 11156.898

伊 朗13.64 2046.00

2059.64 —— 3114.87 3114.87

哈萨克736.5612548.80 13285.36

18406.05 24918.96 43325.01

俄罗斯368.28 1909.60

2277.88 —— —— ——

土库曼 81.4 10912.00 10993.84

28600.17

45024.03 73624.2

总 计1364.00

31781.20 33145.20

48252.168 82968.81131220.978

注:①资料来源于美国的《油气杂志》

②俄罗斯和伊朗仅包括里海沿岸地区

③这里的证实储量和可能储量是美国的储量分类标准,分别对应我国的探明储量和预测储量,总储量指的是二者之和

巨大的油气储量急需里海各国尽早开发,而油气分布的不平衡性又直接导致了围绕里海法律地位问题的纷争。苏联解体以后,里海沿岸国家由两个变成了五个,沿岸国家间开始了对里海划分的争议。问题的焦点是里海是“海”还是“湖”。如果里海是海,里海将根据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被划分成扇形领土区域②,这将有利于哈、土、阿等在里海拥有丰富油气资源的国家。然而,伊朗和俄罗斯在里海海域的油气资源较少,主张里海是湖。而美国热衷于里海能源开发,一直坚持里海是海域。俄罗斯对西方国家不断进入一向视为自己势力范围的国家攫取石油资源深感不悦,于是开始调整对里海问题的立场,从水土都不分转为对里海进行“有限分割”。1996年俄方提出“45海里管辖权和保留里海中央共有水域”的划分方案。伊朗和土库曼斯坦基本同意这一方案,哈萨克斯坦主张只分土不分水,阿塞拜疆仍坚持水土都分的立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阿的方案。1998年7月初,俄、哈两国签署了“划分里海北部海底”的协定,其划分原则是只分海底,不分水面,俄的立场已转变为赞同哈只分土不分水的立场。2002年5月,俄哈再次签订划分里海的双边协定,2002年9月俄阿划分里海的正式协定签署,俄、阿和哈的立场也渐趋一致,伊朗的反对态度也有所缓和。至此,俄罗斯主张的在里海五国没达成最终协议之前,通过双边协议来解决存在纠纷的主张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主动权,但也受到美国的一定牵制,这说明美俄在里海石油问题上的较量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2.里海地区的石油管道建设现状

里海各国都是典型的内陆型国家,而本地区的石油消费能力又十分有限,大量的油气出口必须要建设相应的油气管道。里海各国已经规划和建设了多条石油出口管道,分别构成了里海石油博弈的关键要素。

在里海地区众多的石油管线中,已经完成建设或即将建成的有7条③,其中与俄罗斯有关的有4条。第一条是连接俄罗斯管网的阿特劳-萨马拉管线,可通过两种途径将石油输往欧洲,还可以直接把石油运往黑海沿岸后,再经海上运往欧美;从巴库到俄罗斯黑海港口新罗西斯克有两条管线,分别是巴库至俄罗斯新罗西斯克和巴库至俄罗斯季霍列茨克管线,在终端新罗西斯克再出口到欧美国家;还有就是里海管道财团(CPC)管线,主要用于里海地区的石油出口,此管线虽然有英美等国参股,但俄哈两国仍占主要股份。所有的这4条管道使俄罗斯在里海石油问题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所不愿看到的。以美国为主导的输油能力为50百万吨/年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线终于在2005年5月25日开通,这也标志着由俄罗斯垄断里海地区石油出口管线的局面被彻底打破,俄美在本地区的博弈格局发生了重要转变。该地区还有两条管线就是中哈石油管线和巴库-苏普拉管线(见图1)。已经开通或建设的这些管线正在改变着里海石油的博弈格局。另外,还有中亚管线、伊朗方向和巴基斯坦方向的意向中的石油管线,这些也是改变未来里海地区石油格局的潜在因素。

二、美俄围绕石油管线的政治博弈及纳什均衡的出现

在里海这个特殊的地区,石油管道就意味着石油权力。美国能源部公开宣称,至少有两个因素决定了美国在中亚和外高地区的切身利益:一是里海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二是它位于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重要地缘战略地位。美国在该地区的策略是:支持里海各国能源出口多元化,帮助里海国家加入美国主导的西方经济体系,摆脱俄罗斯的控制,鼓励美国公司参与开发里海的能源。而俄罗斯在里海争端中的策略是:为俄罗斯争取资源利益,利用里海争议牵制里海各国,削弱各国脱离俄罗斯的倾向性,防止其他势力干预里海地区⑤。这样,美俄在里海地区成为了管道政治大博弈的主角。俄美争夺最为激烈的石油管道有两条:第一条是田吉兹-新罗西斯克输油管道。对俄罗斯来说,政治上,它使哈萨克斯坦继续依赖俄罗斯;经济上,俄罗斯可以获得200多亿美元的过境费和税费⑥。这条输油管线和俄罗斯里海地区原有的阿特劳-萨马拉、里海管道财团等管线共同构成了俄罗斯对里海石油的重要影响,同时也构成了同美国博弈的筹码。第二条是巴库-杰伊汉输油管道,是美国政府竭力支持的项目,该管线已于2005年5月25日竣工。该管线仅从经济角度考虑,一方面可使俄罗斯输油管网的输送能力过剩,出口石油的单位价格必然相应提高;另一方面,将会使俄罗斯在欧洲市场面临来自里海的竞争。从政治上,它会增加土耳其这个北约盟国和阿塞拜疆对俄罗斯的离心力,进而影响到本地区其他国家纳入西方体系的步伐,使美国在地缘政治和能源利益上获得双丰收。面对这种态势,普京上台后,积极采取了一些反制措施,比如加快里海划界谈判,增强里海的军事存在,巩固同里海地区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修建通往土耳其的蓝流天然气管道以巩固在天然气管道方面的垄断权以及考虑组建“第二欧佩克”等。而美国也采取了加强在里海地区的军事力量,加大对本地区油气大国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的投资,加紧北约东扩进程以及鼓励“颜色革命”等举措。俄美围绕着油气管道的里海石油博弈正在全方位展开。

对于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俄罗斯是依靠油气出口管线来控制的,一直视其为自己的传统利益和战略空间,而美国也从来没有放松介入里海地区的努力,一直面临着进入和留在外面的两种选择。美国以“9·11”事件后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为契机,并且以“巴-杰”石油管道的竣工为标志,全面介入了里海地区的能源争夺,在策略上趋于主动进攻,努力打破俄罗斯的垄断局面,这就代表着新一轮的博弈已经开始,造成了俄罗斯必须作出争夺和不争夺的两种对策选择。对于这样的博弈过程,双方必然慎重考虑自身的实力和利益,作出理性的抉择,最终达到上策均衡⑦,因为理性的人是不会使用严格下策的。在这样的博弈格局中,就会使纳什均衡得以出现。下页图2正是双方博弈过程中构成的纳什均衡的模型展示。图中a[,i],b[,i],c[,i],d[,i],e[,i]为双方在不同状态下的收益值,下标1代表美国,下标2代表俄罗斯。在对策过程中,无论是美国采取留在外面的策略,还是俄罗斯采取不争夺的策略,都会导致自身的收益减少,所以这里的a[,i]>b[,i]>c[,i]>d[,i]>e[,i](i=1,2)。如果我们忽略其中的时间因素,则该对策存在两个纳什均衡⑧,他们分别是(c[,1],a[,2])和(a[,1],c[,2])。即在这两种情况下,当一个人的选择显示以后,没有人愿意改变他的选择。

对于这样两个纳什均衡结果,实际上有一个是不适当的。上面的支付矩阵掩盖了一个基本的事实:有一个局中人在作出自己的选择以前,必须先知道另一个局中人作出了什么选择,即事实上存在着选择上的时间和次序方面的因素。这种对策的非对称的性质用对策的扩展形式图来分析将使这种因素得到较好的展示(见图2)。我们假设美国先作出留在外面或进入的选择,然后,俄罗斯作出争夺或不争夺的选择,但在俄罗斯做出选择时,其已经知道美国已经作出了什么样的选择。我们考虑美国作出的初始选择如果选的是留在外面,则其得到的支付就是c[,1];如果其选择的是进入,那么他得到的支付就会是a[,1],所以美国所能做的明智的事情就是选择进入。因此,此时这个对策的均衡选择将是(进入,不争夺)。在这样的连续对策中,策略(留在外面,争夺)并不是局中人实际假定进行选择的次序给定条件下的均衡。但真实的情况一定会是这样吗?对于俄罗斯来说,他最终得到的支付会是c[,2],它会甘心吗,对于此他又能做些什么呢?他可以威胁如果美国选择进入,他就选择争夺,这样就可能迫使美国选择留在外面的策略,得到此时的均衡结果(c[,1],a[,2])。关键的是这种威胁的可信程度。所以,美俄围绕着石油管线的里海石油之争实际上就会演变成了哪一方会使这种威胁变成可信和双方如何采取相应的策略的问题。

三、美俄里海管线政治博弈进入制裁的对策过程分析

美俄在里海地区的争夺是以“9·11”事件后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为转机的。美国把对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变成了在里海和中亚地区建立以能源为重点的地缘政治战略的契机,使这一地区的传统安全观念受到了挑战。在此之前,俄罗斯在此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力。但由于国内经济实力和社会问题的困扰,使其在里海能源的争夺战中一度显得力不从心。为此,俄罗斯不得不在此后不同的时期使其对策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于来自外部的挑战也日益显现出理性、灵活的特点。

(一)阶段一:“9·11”事件以前的里海地区俄美初始博弈格局分析

前面我们在存在的两个纳什均衡结果的分析中提及过,对于俄罗斯应该说具有一种可信的威胁⑨,这种威胁在“9·11”事件以前的里海地区是存在并可信的。1991年苏联解体后,里海地区依然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里海地区所有的油气出口几乎都要依赖俄罗斯,而且有相当多的国家的石油加工产品和油气开发技术设备要靠俄罗斯供给。美国虽然也在以北约东扩等名义加紧对该地区的渗透,但总体上还没有实质性进入里海地区油气的博弈之中,在这方面的影响力还非常有限。如图3所示,此时俄罗斯如果作出不争夺里海油气的选择,双方只能因间接受益而获得较少收益(e[,1],e[,2])。但如果俄罗斯选择争夺里海油气的控制权,则双方将会获得收益(c[,1],a[,2])。此时俄美双方都获得了较大收益,当然俄罗斯获得了最大的利益a[,2]。这就是说,俄罗斯由于自身对该地区的强大影响力而产生的威胁是可信,并在现实中是存在的,所以,此时期博弈的均衡结果一定是(留在外面,争夺)。

(二)阶段二:“9·11”事件后至“巴-杰”管线开通后美俄里海石油博弈格局的变化

“9·11”事件后的美国制定了先发制人的战略,打赢了阿富汗战争,奠定了美国在里海地区的地缘政治和能源利益的基本格局,在策略上更多地表现出进攻的态势。美国不仅加快通过“巴-杰”石油管线来打破俄罗斯对里海油气出口的垄断力,而且进一步加大对土耳其这个北约盟国的投资,使其获得双重的丰厚经济利益,并把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这两个亲美的国家也纳入西方体系,进一步绕开俄罗斯和伊朗这两个美国利益挑战者国家。可以说,这条管线的地缘政治意义已经超过了经济上的意义。而美国在处理这些问题上的此时进攻为主的态势,必将对俄美在本地区的博弈格局产生长期的深远影响。因为这使美国的影响力得到了空前的增强,来自美国的威胁变得真实可信。而俄罗斯由于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同时它用来与里海地区国家发展地缘战略关系的措施不具有严格的排他性,因此,俄罗斯在里海能源的争夺战中,面临来自美国和其他地区势力的严峻挑战,其传统政治经济空间受到了严重的挤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俄罗斯采取争夺的策略,就会得到结果(b[,1],d[,2])。而如果采取维持原状不争夺的策略⑩ (实际上其争夺的空间也非常有限),此时就会使双方得到一个更好的纳什均衡结果(a[,1],c[,2])。此时期博弈的均衡的结果一定是(进入,不争夺)。这在实际上基本符合当前美俄在里海地区的“美攻俄守”的基本格局。

(三)阶段三:假设俄罗斯首先采取行动的美俄里海石油博弈格局

下面我们假设俄罗斯首先采取行动,作出争夺或不争夺的选择,然后美国在知悉俄罗斯作出的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留在外面或进入的选择。此时对策的扩展形式见图4。通过对图4的分析可知,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存在两个纳什均衡,分别是(c[,1],a[,2])和(a[,1],c[,2])。当考虑到假设的选择次序,即考虑到这种时间和先后次序后,我们会得出,只有一个均衡的结果是符合我们假设环境下的实际情况的。下面进行一下具体的分析。如果俄罗斯首先作出了争夺的选择,那么不论美国作出什么样的选择,最后的支付都是(c[,1],a[,2])。如果俄罗斯首先选择的是不争夺,那么美国所能做的最明智的事情就是选择进入,最后的支付就是(a[,1],c[,2])。现在考虑一下俄罗斯实际作出的选择。如果其选择的是争夺,那么其因此而得到的支付就是a[,2];如果他选择的是不争夺,那么他得到的支付就只能是c[,2]。所以,他所能做的明智的事情就是选择争夺。此时的均衡结果就只能有一个(c[,1],a[,2]),策略组合即是(争夺,留在外面),这个均衡才是实际选择次序给定条件下的均衡。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出,俄罗斯要想摆脱现在在里海石油争夺上的被动局面,必然要使自身的禀赋和偏好发生变化——向优先采取行动转变,在未来采取争夺的策略,并使这种选择让美国感到确信对方会这样选择,并且有能力作出这样的选择,使这种威胁得到显示。另外,我们同样也可分析得出,美国要想在里海油气的较量中持续获得优势,还要求他要继续巩固在里海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力,并且使博弈另一方确信这种威胁是真实存在的,才能在下一轮博弈中持续占优。

(四)阶段四:假设俄罗斯在下一轮博弈中把一种威胁变为可能时的里海石油博弈格局

我们继续分析另外一种情况,假设俄罗斯可信的威胁真实存在,并且里海五国结成了“第二欧佩克”(这个计划中的集团包括俄罗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被美国称为“邪恶轴心国”的伊朗),如果这些国家能就里海能源开发达成一致,则该地区完全可能出现一个协调原油产量和价格的地区性经济组织。伊朗是欧佩克第二大石油生产国,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5%,加上阿、土、哈、乌这4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该组织将对美国及其西方盟国的能源安全构成巨大挑战。那些此时的博弈格局将是俄罗斯作出争夺的选择就会使美国觉得真实可信(当然不一定非得成立“第二欧佩克”,只要能构成对博弈对方的威胁并确信存在这种威胁就行了;并且使图4假设的次序变得真实),美国所能做的最理智的选择就是留在外面或维持现状。此时的均衡结果就会是(c[,1],a[,2]),策略组合就会是(争夺,留在外面),从而可以使阶段三的唯一均衡结果真正变成现实。

四、结论及相关讨论

通过以上对里海石油及管道问题的博弈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阶段一和阶段二集中分析了美俄在里海地区石油博弈的现状形成过程,而阶段三和阶段四则集中论述了俄罗斯要摆脱现在里海油气争夺上的被动局面所应采取的策略,同时兼论了美国要持续保持里海地区的地缘和能源利益应采取的办法。下面将是以上论述作出的具体结论和讨论。

1.里海石油“美攻俄守”的局面已经形成。这在阶段一和阶段二的分析中已经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这里要强调的这种局面的形成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同时这也是一种持续的渐进的过程。大国表现的综合国力才是扭转博弈格局,使自身的威胁真实可信的基础。所以,美国在里海油气争夺战中的优先地位在中短期内将不会得到根本改观。

2.俄罗斯要夺回在里海油气上的主导权要经过比较漫长的等待。里海地区由于美国的介入极大地改变了这种格局。美国不仅在北约东扩、“颜色革命”、建立军事基地、修建油气管道方面获得了成功,更为主要的是,里海及周边地区各国都相应制定了油气出口多元化的战略,逐渐在接受美国主导的西方价值观念,表现出了摆脱俄罗斯传统影响的意愿,加上俄罗斯本身面临的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这就铸就了俄罗斯要摆脱这种被动局面必然将经过一个较长时期。

3.博弈结果的效率问题的讨论。对于我们上面分析的两个纳什均衡结果,在不同的策略选择次序上表现出了只有一个最优的均衡结果(c[,1],a[,2])或(a[,1],c[,2])。那么这样的结果是否是有效率的结果呢?上面的分析可知,在每一种对策中,都存在一组确定的选择,不管其他局中人的选择是什么,每个局中人的选择都是最优选择,即这时的优超策略是存在的。因此也就可以实现特定情况下的帕累托有效,只是不同形势下俄美得到的利益和所处的位置有所不同而已。

4.目前博弈态势的形成和下一步应采取的策略。如果我们要考虑一个非常长的一个时间,这时还是可以根据情势的不断逆转和变化进行无限多次博弈。在这样的博弈过程中,从理论上说,博弈双方可以通过通信谈判的方式寻求彼此的合作,也可能会出现俄美与里海国家通过通信谈判进行合作的情况。但是,就目前和较长一段时期来说,这种连续对策和进入制裁的博弈局面不会根本改变,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可能会使美俄在里海地区的合作将变得遥遥无期。

5.由于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介入,里海地区多方博弈的格局将成为可能。中国于1997年开始了同哈萨克斯坦的油气合作,韩、日等国也于近几年开始了积极介入里海地区的油气外交和争夺,里海地区的多元化的利益格局正在逐步实现过程之中。各个国家将分别从国家利益出发积极介入里海地区,使该地区的油气争夺更加剧烈、更加复杂。这里要特殊说明的是,这种多方博弈格局也必将会对在建中的中哈石油管线的油源供应和我国“泛亚全球能源桥”的战略构想产生较大的影响。

注释:

①夏景华:《从里海油气开发纷争看管道铺设方案较量》,载《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4年第1期,第15页。

②[阿塞拜疆]鲁斯塔姆·马麦多夫:《有关里海国际法地位的历史》,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第66-69页。

③童晓光,窦立荣等:《21世纪初中国跨国油气勘探与开发战略研究》,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140页。

④这里只是标上了目前的主要方向的管线,对俄罗斯方向及意向中的管线也作出了示意图。

⑤娄芳:《从里海石油之争看俄罗斯的新能源战略》,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6期,第62页。

⑥Правинтелъство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а.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программа освоения Казахстанского секторе Каспийского моря.2003,5.

⑦不管其他参与人选择何种策略,如果参与人i的策略集中存在某一策略使得该策略下的参与人i报酬最大,则该策略为参与人的上策。如果博弈存在一个有参与人上策构成的策略组和,则该博弈存在一个上策均衡(见[美]朱·弗登博格,[法]让·梯若尔:博弈论(2002))。

⑧某一策略组合为纳什均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构成该策略组合的每一个参与人的策略都是对构成该组合的其他人策略的最优反应。(参见[美]H.范里安(2000):《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⑨威胁产生价值的原因在于威胁行动会改变对手的行为。

⑩连续对策的策略是一套为局中人的每一个可能信息状态决定行动的规则。

标签:;  ;  ;  ;  ;  

美俄里海输油管道的博弈分析_石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