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论文_王美美

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论文_王美美

摘要:思辨能力是重要的可迁移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发现,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相关讨论并不少,但缺乏具体的、可参照、易操作的建议性研究。

关键词:思辨能力;大学英语

一、引言

思辨能力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内核都是思辨能力,或者说思辨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前提。从根本上说,创新是思辨能力的体现,而实践只有在高级思辨能力的引导下才能导致创新。思辨能力是重要的“可迁移能力”(transferable skill),是学生可以从大学教育中带走的能力(portable skill),这些能力不局限于所学的专业,可以应用于多种多样的环境和工作之中(孙有中,2011)。思辨能力是一种高级思维能力,经过训练是可以提高的。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贯彻思辨能力培养有着强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外语教育与思辨能力培养并提,并非因为思辨能力培养是外语教育的独特属性, 而是因为这是外语教学的软肋。20年前,黄源深教授(1998)在其文章中明确指出了英语专业学生普遍患有“思辨缺席”症,在英语学术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从此不少学者开始关注思辨、讨论思辨。然而,至今思辨能力培养在教学中的应用和贯彻并不理想,对教学实践中具体的培养方案和措施的研究仍是缺乏。理论层次的重视与实践经验的匮乏形成明显对比。事实上,大学英语课程有着贯彻思辨教学的天然优势。在我国一线的英语教师队伍中,大学英语教师占绝大多数。从课程受众数量看,任何非英语专业的同学都要完成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而且课程至少延续三至四个学期。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几乎没有哪一门课程持续时间如此之长,几乎没有哪一门课程的老师能够与学生接触时间如此之长,这就能保证教学方法上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循序渐进,能更好地贯彻“思辨教学”。

二、 研究现状

国外相关研究起步很早,研究较为全面,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1)思辨能力的构成要素(Delphi Report,1990;Paul和Elder,2006);(2)思辨能力的测试方法。国外研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思辨能力测试模型,如CCTST(加利福尼亚批判思维技能测试)、TSA(剑桥思维能力测试)等;(3)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既有关注母语环境下的教学(Barnett,1997;Halpern,2003),也有关注二语习得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Liaw, 2007;Barnawi,2011; McKinley, 2013);(4)思辨能力培养中教师的角色和身份。国外的研究除了关注学生,也有部分学者开始关注教师本身的思辨能力,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作用(Dixon,2004;Massa,201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西方学者对“思辨能力”的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其整个教育界甚至社会对“思辨能力”的重视紧密相关。“乐于发现和思辨”是哈佛大学培养学生的最高使命之一;“鼓励怀疑精神”为剑桥大学办学理念之一。美国知名的学者彼得·法乔恩在其著作《批判性思维:思考让你永远年轻》一书中讲到,教育,不折不扣,就是学会思考。但思辨能力并非西方社会特有。事实上,“思辨”一直以来都为中国历代知识精英所推崇,《礼记》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但相比国外,国内关于思辨能力的学术研究起步较晚,不过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涉及如下方面:(1)关于思辨能力重要性和外语学习者“思辨缺席”的探讨(黄源深,1998;孙有中,2011;孙有中,2015)。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国内学者开始逐渐关注思辨能力培养。这一层面的研究主要强调将思辨能力培养纳入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孙有中(2011)一直以来不断提倡、指导和推进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外语教学改革,并坚持在北外定期举办开放课堂,以便全国各地教师观摩学习,不遗余力推动“思辨教学”的发展。(2)中国大学生思辨能力现状调查和测量量具开发。这一领域尤其以文秋芳老师的研究成果为代表(文秋芳,2009)。她提出的思辨能力层级结构,得到众多学者认可;自行研发了测评量具,并进行了大范围、多样本数据采集,是国内目前这方面研究的引领者。(3)大学外语课堂思辨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这方面的研究数量众多,说明了大学外语教师对思辨能力的重视度在提升。

通过梳理发现,现有研究存以下几方面问题:(1)高层次的研究和高质量的论文主要集中关注英语专业课程改革,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相关研究不多。(2)整体而言,概括概括性的、描述性的研究较多,提出具体的、可操作、可参考建议的缺乏。 (3)从实际教学情况看,英语任课教师本身对思辨能力重要性认识不够,并未将其纳入教学目标中;即便教师自身充分认识到思辨能力的重要性,但受自身能力所限,不能很好贯彻思辨教学; 很过国外的学者也明确指出由于教师缺乏系统的思辨教学培训,不能将思辨能力培养很好的贯彻课堂(Paul,Elder,和 Bartell,1997)。(4)客观来看,现有教材不能满足思辨能力培养的需求。现有大学英语教材普遍仍采用传统的编排。新版教材尽管更新了部分课文,版面设计更加精美,但是教材内容设置普遍还是围绕语言技能提升,课文内容对学生而言没有“思想高度和深度”的挑战,不能引发学生思考、无法激发学生的求得欲,难以激励后续自主学习。教学内容知识点过于碎片化,各个单元内容之间连贯性差。

三、结语

从以上对现有研究现状的分析可见,关于思辨能力与英语教学的相关研究更应着眼于研究和总结具体的、可参照、易操作的培养模式,才能让英语教学中的思辨教育更加有效。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2018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2017GJJG231)

论文作者:王美美

论文发表刊物:《青年生活》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论文_王美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