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智能建筑的建筑设计措施论文_王龙

浅析智能建筑的建筑设计措施论文_王龙

王龙

哈尔滨道合泰通建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科技和经济都得到了高效地发展。其中建筑行业本身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变化。有传统的建筑结构类型,逐渐朝着智能建筑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建筑设计工作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智能建筑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建筑设计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对建设设计原理和方式进行掌握,仅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设计;设计;措施

所谓的智能建筑,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以及其他先进的通信技术为基础,实现内部控制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在为人们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作用,这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类型。主要以及智能化的建筑系统为主。其中包括计算机设备以及程控交换机为主,这种设备类型的应用可以高效地满足居民的要求,给居民提供相对科学和舒适的环境。

一、智能建筑的定义

对于智能建筑进行研究,已有很多研究成果,相关的文献类型也比较多,智能建筑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规范性。在对智能化建筑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很多人的观念都是不科学的,认为建筑中存在着一些自动化的设备就是智能建筑,很明显,这是不正确的。智能建筑中需要具有高性能的通信系统以及智能化的管理服务模式。从现如今的智能化建筑中可以看出,主要的特点如下所示:

第一,智能化建筑可以对相关的信息进行自动化处理,实现信息处理的高效性。第二,在对建筑内部基础设置进行控制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智能化控制方式凤尾竹,而且还会对相关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和管理,这种管理形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第三,可以促进建筑内部各种办公设备的智能化。第四,智能建筑可以高效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不仅适应能力相对较强,还可以提供相对舒适的环境。第五,智能建筑在节能性和环保性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优势。第六,在对智能建筑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来置换新的功能,更高效地为人民服务。

二、现代智能建筑对建筑设计工作的影响

在智能建筑建设的过程中,设计工作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设计工作中会涉及到各种不同的智能技术类型。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中,往往会涉及到各种不同的学科知识,逐渐对智能建筑进行完善。在实际的设计中,主要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智能建筑的建设标准应该得以明确

在对智能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以智能建筑的使用功能、社会的需要以及建筑设计技术等因素放置到首位,然后根据智能化建筑的特点来做好设计工作。一般情况下,建设标准的设定应该根据工程的实际用途来进行,总体的占地面积达到2万㎡以上是符合标准。另外,在经济和技术的应用方面都应该进行审核。可见,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对建设标准进行明确是做好智能建筑设计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2.明确智能建筑的目标

在对智能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建筑的目标是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的内容之一,对于智能建筑来说,居民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要尽量给居民提供一个相对比较舒适和健康的居住环境。其中,智能建筑中的温度、采光程度以及空气质量都需要充分地考虑到其中。在智能建筑的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在对室内空间进行深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将建筑的采光特点考虑到其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外墙设计的过程中,保证外墙结构的凹凸结构是一种科学的设计方式。另外,在对某一休闲区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增加闲适的风格,让人们心情和身体都得到放松。

3.对智能建筑的内部结构进行合理设计

在对智能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应该加强对框架和框剪结构进行设计,主要是这种建筑结构可以直接体现出建筑的灵活性,进而达到视觉效果的美观性。另外,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将空间结构的使用功能加强重视,尽量满足人们的基本要求。通常情况下,建筑的层高要高于3.6米,提升每层空间设计的科学性。

4、要求智能建筑的布线有效

在智能化建筑中,基础设备的运转工作量相对较大,并产生一定的噪音,这就给居民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其使用性质将设备进行合理的划分,这样可以满足人们舒适环境的要求,还便于后期的管理与维修。

三、智能建筑的单体结构设计

1、地面

在对智能建筑的地面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我们需要在其中采用架空地面或者低碳地面进行设计。首先架空地面在设计过程中,布线相对比较方便,并且容量很大,可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相应的强电井以及弱电井,这种设计更加只用于既有建筑的改造设计中,但是这种地面存在一定的误差,无法达到美观与质量的要求。而低碳地面也就是在地毯下进行布线,当建筑的层高受到外界因素的限制时,我们可采用这种地面,因为这种地面所使用的线路相对较少,并且没有过多的交叉点,施工比较方便,但是在对其进行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将建筑内部设施进行考虑,为了达到安全效果,一般还需要对其进行防静电处理。

2、墙面

智能建筑内的墙体除了做隔断以外,墙面上还可以做出线口,墙内空间还能布置各种传感器和控制设施。

3、天花板

智能建筑内的天花板需要负责照明、送风、出风、烟感、喷洒等的走线及出口任务。

四、智能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

1、功能与分区

建筑外部空间按功能分为人的领域,及除人之外包括交通工具的领域。而要获得舒适的人的逗留空间,就需要以限定空间的手法创造一定的封闭感,如芦原义信所谓的积极空间。利用标高的变化及墙的运用均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封闭感。同时,作为外部空间,它不同于内部空间,它应该具有开敞,流动的特点,意念空间的设计也是限定区域的重要手段。

2、建筑外部空间设计手法的运用

(1)空间的延伸和渗透

内外空间及外部空间的相互延伸及渗透是空间的连续和相互作用造成的时空的连续。如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借景与对景都是空间的延伸和渗透手法的运用。

(2)层次与序列

要创造有秩序而丰富的外部空间,就要考虑空间的层次。而对于运用空间就要有空间导向,就要有序列,有高潮和过渡。外部空间的序列通常表现为“开门见山”和“曲径通幽”两种。

五、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业空前的繁荣。向人们提供优美的内、外部空间是历史的必然,它不同于历史上的私家园林,它是归还给人们属于自己的诗意空间和栖息之所。同时,作为一名建筑师,对于建筑外部空间的重视也应象对建筑内部空间一样,让人们能感受到内外一致的贴切关怀。

参考文献:

[1]卲红兵,田苗苗.试论智能建筑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J].城市建筑.2013(10)

[2]杨建国.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05)

[3]许兴灿.智能建筑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J].建设科技.2012(14)

[4]刘钟炜.对现代建筑电气设计的特点及发展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5(11)

[5]熊俊.我国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应用问题现状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5(13)

论文作者:王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4

标签:;  ;  ;  ;  ;  ;  ;  ;  

浅析智能建筑的建筑设计措施论文_王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