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是农产品产出和需求大国,促进农业的发展同样对其他行业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的产出是当前十分重要的一个探究方向。从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来看,相较于部分西方国家来说,我国农业生产的自动化与机械化起步较晚,发展还比较滞后。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要重视农业机械的重要作用,强化农业机械的推广与普及工作,结合农业生产与实际自然环境的影响,优化与强化农业机械的种类,不断探索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方式,全面促进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机械;自动化;现状
一、实现农机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性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可以减少对青壮年劳动力的依赖。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收益,越来越多的青壮年从农村涌向城市,进入到城市打工。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留下的大多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这样,无疑会造成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各项农业生产很有可能无法顺利地开展。若是能够实现农业机械自动化,那么就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从而减少对青壮年劳动力的依赖。②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经济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升,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对于农产品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农产品的生产也开始面临着更高的标准。在成本、品质等方面,都需要加强控制。而要想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提高农机的自动化发展水平。③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现实情况中,积极地促进农机自动化的发展,可以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更多的人力劳动被自动化的农机所取代。在同样的时间内,可以大大地提高农机生产效率,创造出更多的农业产值和财富,从而提高经济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
二、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
1、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地域比较辽阔,每个地区的地形、经济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水平也各有不同。在相对富裕的平原地区,农民有实力购买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然而经济落后的山区,受地理和经济发展限制,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难度较大,因此,部分落后的山区农业种植中,主要生产还是依靠人力和畜力,生产效率较低。
2、农业机械制造水平较低。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水平较低,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因为我国发展起步晚,没有打下坚实的农业机械制造基础。二是因为我国地形太过复杂,农业种植面积分布不均,没有形成合理的布局,对农业机械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制造还处于不发达阶段,尚未能自主研发适合本国国情的农业机械。
3、精准化技术发展慢。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精准农业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该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通过将GPS装置及GIS平台等高新科技于农业的生产进行了有效的结合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极大地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虽然目前我国人民已经接受了精准农业的发展思想,但是由于我国相关技术的相对落后,导致了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缓慢,甚至是停步不前,因此,加强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4、农业机械自动化推广力度不足。结合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的农业机械的种类还较为单一,农业机械所适用的范围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自动化水平还不够高。在此基础之上,农业机械的推广力度不足,农业自动化机械的优惠与政策支撑还不够,导致了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较低。从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农业生产人员多数生长生活在农村,受教育水平较低,对新鲜事物的理解还不够充分,对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的理念较弱,这也从另一方面阻碍了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进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促进农机自动化的有效发展策略
1、需要积极地转变农民的观念。从本质上来说,农民的意识,农民对农机的认识情况,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农机自动化的推广和发展。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政府和有关责任部门就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的宣传,让广大农民都能够及时转变自己的观念,充分地意识到农机自动化发展的重要价值和必然趋势,从内心深处去接纳新型农业机械设备。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应该给予一定的补助,支持广大高校师生能够选择农业相关的项目来作为研究项目或者是创业项目,以此来推动农机自动化的发展。
2、需要加大扶持力度。从实际情况来看,购买农业机械所需要的费用过大,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农民“望而却步”,从而影响到农机自动化装备的推广和发展。在这方面,有关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农机购买价格过高的问题,并且适当地加大对这方面的补贴,鼓励广大农民群众能够积极地购买机械。另外,也可以加大对这方面的研究,积极地研究一些新型的硬件设施,降低农机的价格。这样一来,也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达到对农机的推广,从而促进农机自动化的发展。另外,在实际情况下,国家也可以鼓励农机制造企业积极地引进先进技术,生产出更加先进的农业机械,以此来提高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水平。
3、提升农业生产精度。现代农业生产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非自动化控制的农业机械由于需要人为的操控,所以精度难以达到最理想的水平,非常容易出现误差,这种误差虽然可能非常小,但是却不能达到如今的农业生产标准、要求。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实现对农业机械运行各种参数的实时监测,并动态对相关的控制参数进行调整,这种控制调整的计算速度、执行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精确度相当之高,可以根据实际的农业生产需求,调整误差范围,确保农业生产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4、提高农业机械的运行效率,减少能耗。非自动化的农业机械,依然需要人为进行各项操控,因此其运行效率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如人的反应速度、经验、技术能力等等,这会限制到农业机械的性能发挥,降低其运行效率。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取代人为的控制,完全由程序替代人的反应和思维过程,快速地对农业机械做出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农业机械的运行效率。再者,人为操控难免产生一些无效的、重复的、不必要的机械运行,这便会增加能源消耗和农业机械使用成本,自动化控制则可以优化机械的运行,甚至可以对农业机械的能源使用进行更为科学的调控,达到减少能耗,降低农业机械使用成本、农业生产成本的效果。
5、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在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中,专业的技术人才是非常关键的,为此应该加大培养专业人才的力度,各大高校应该加强对于农业机械自动化人才的培养。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远高于我国的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因此需要派优秀人才去国外学习,学习国外的经验,不仅要加强相关方面的高校教育,而且还需要提高目前从事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人员的水平,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以整体提高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结束语
农业机械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的自动化进程受受众面、环境限制、技术限制等实际情况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加快农业机械的自动化建设,不仅需要从自动化的技术入手,而且要强化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推广与宣传活动,改变农业生产人员的传统意识,全方位促进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玲.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35(20):34+79.
[2]宋东力,覃石泉.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及推广策略[J].南方农业,2019(2):115-121.
论文作者:成晓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1
标签:农业机械论文; 农机论文; 农业论文; 农业生产论文; 水平论文; 我国论文; 较低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