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论文_向青天

江苏省响水县人民医院 邮编:224600

【摘要】目的 分析与探究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就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68例老年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纳入患者均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将其按照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行PFNA治疗,后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观察比较,研究组术后可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2%)低于对照组(29.41%)(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PFNA比较,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作为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有助于缩短患者可负重时间,进而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PFN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

前言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患者多以老年人为主,伴随着近年来老龄化的日趋严重,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而对于该病的治疗,临床的治疗手段可以分为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但前者相对于后者而言,治疗效果有限、治愈率低,故而临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1]。但不同的手术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故而本次研究主要探讨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随机抽取的方式选取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就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68例纳入本次研究;纳入标准:年龄在60岁或以上;临床证实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无手术禁忌症;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年龄在60岁以下;不存在明确外伤史;肝肾功能障碍或存在手术禁忌症;患者或家属不知情或不同意。按照随机分配,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61—80岁、平均(69.20±5.21)岁,骨折EVANS分型,Ⅲ型20例、Ⅳ型14例;研究组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63—81岁、平均(70.32±5.48)岁,骨折EVANS分型,Ⅲ型19例、Ⅳ型15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PFNA治疗,即:在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后取其仰卧位并固定于手术台上,在C臂机的辅助下实施复位;在复位满意后,从大粗隆顶端向下做一个5—7cm的纵向切口,将导针经切口插入骨髓中心并推进17cm;随后,对髓腔进行扩孔并插入主钉,根据实际情况对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瞄准定位;最后打入螺旋刀片,并轻敲刀片使其陷入底部后锁定,采用C臂机透视检查手术效果,满意后关闭切口。

研究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即:在给予患者全麻后取其侧卧位,在其髋关节外侧做一个弧形切口,分离并切开关节囊,将骨折端暴露,在尽量保留其股骨距或股骨粗隆部的情况下,选取小粗隆下1.5cm处进行截骨,并在取出股骨头后对其进行复位;而后测量股骨头大小,选取与之相适应的人工股骨头将其置入经适当扩孔的髓腔中,并注入骨髓泥进行填充、固定和钢丝固定;最后清洗关节腔并安置引流管,关闭切口。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并指导患者适当进行功能锻炼。

1.3评价指标

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可进行负重锻炼的时间;术后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分别评估术后1个月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同时,观察、记录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分析数据,以( )表示计量资料并以t检验,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并以X2进行检验,P<0.05表示组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可负重时间比较

据观察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后可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可负重时间比较( )

 

2.2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比较

术后1个月,研究组与对照组的Harris评分分别为(56.37±3.26)分、(38.97±3.11)分,两组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t=8.88,P<0.01);术后6个月,研究组与对照组的Harris评分分别为(69.74±4.05)分、(65.11±3.95)分,两组比较, 研究组率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t=1.90,P>0.05)。

2.3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术后随访1年,研究组有1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1例肺部感染和1例泌尿系统感染;而对照组则出现2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3例固定松动和2例褥疮;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2%,对照组为29.41%,前者低于后者(X2=4.66,P=0.03)。

3.讨论

人体股骨粗隆结构主要是以松质骨为主,而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明显,骨量丢失显著,故而很容易发生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3]。在患者骨折后,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导致患者肢体缩短或引发髋关节功能障碍等。目前对于该类骨折的治疗,临床多以手术治疗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手术治疗方式较多,选择何种手术治疗的效果更理想、并发症更少成为了临床讨论的重点。

而临床实践表明,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较早的负重锻炼对于其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本次研究中,PFNA作为一种新型的髓内固定器械,其具有操作便捷、创伤小、术后出血量少已以及治疗效果较好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锁钉周围骨折风险增加、远端髓钉置入困难等,尤其是老年患者,还可能出现固定失败的情况;并且,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故而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影响预后效果等情况[4]。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术后可负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提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够有效缩短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负重锻炼时间,这也就意味着该术式对于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具有较好的效果。与PFNA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同样具有操作简单、治疗效果好等优势,而其与PFNA最大的差别在于术后患者能够更快地实现负重锻炼,而PFNA术后绝不允许早期负重[5]。因此,对于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效果更好。而研究结果也显示,研究组术后1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近期疗效较PFNA更好。而与此同时,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2%)远低于对照组(29.41%)(P<0.05),从而证实了缩短患者负重锻炼时间对于减少并发症的意义。

综上所述,运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术后负重锻炼时间、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薛金伟,戴富强,姜源涛,等.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02):401-403.

[2]刘彦旬,马陆达.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对比[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23(S1):216-217.

[3]许庆利,范勇,王兴元,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7,19(02):106-110.

[4]邱利杰,郑永红.人工股骨头置换、PFNA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比较[J].医药前沿,2017,7(4):144-145.

[5]黄志勇,罗剑,尹国栋,等.PFNA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创伤外科杂志,2016,18(12):738-741.

论文作者:向青天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

标签:;  ;  ;  ;  ;  ;  ;  ;  

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论文_向青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