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_研究性学习论文

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_研究性学习论文

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若干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若干问题论文,研究性学习论文,方式论文,于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从狭义解释,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本文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取的是后一种含义。

一、为什么要提出研究性学习

1.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所以,学校教育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形成怎样的学习方式。

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状况,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活动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习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必然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正是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双重目的。事实上,这也是我国教育面对未来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在确定发展战略时的必然选择。因此,研究性学习在普通高中的开设,其意义绝不仅仅是增设了一门新的课程,而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

2.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掌握和运用,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载体

只要教学处理得当,原有的课程内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展开。我们的许多优秀教师,正是在原先的学科课程教学中,既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最终也应当在各类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因此,在各科教学中重视学生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而且,如果能在各科教学中都做到既打好基础,又培养创新精神,那是教学上的很高境界。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实施研究性学习还有困难。

第一,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形成定势,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要实现教学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从而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需要有一个较长过程。

第二,基础性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打基础”(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与培养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关系,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有待解决的新课题。

因此,如果能开发出一种独立设置的新课程类型,它的实施主要是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那么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就会比较容易实现。现在将研究性学习列入课程计划,使之有目标、有实施要求、实施渠道和评价标准,其目的就在于此。

3.原有的活动课实践的发展需要新的生长点

近年来,活动课作为一种与学科课程相区别又相补充的课程类型,在学校教育中广泛实施,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拓展了极其重要的阵地。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在实践中,已有的活动课较多的还是着眼于学科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展的知识类活动课,着眼于培养生活、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技艺类活动课,着眼于陶冶性情、健体强身的文体类活动课等。如何实现活动课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上的独特的作用?这是有待于解决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板块中研究性学习的设置,为高中阶段活动课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升,找到了一个新的生长点。

4.每一个高中生都具有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很大潜能

以前也有不少科技兴趣小组,学生们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开展研究探索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这些小组往往只有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参加。我们能否为全体同学提供这种开放性研究活动的机会?已有的实践经验表明,每个高中生都具有充分的发展潜能,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探索欲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见得就比别人差。

一所中学的“城市大楼玻璃幕墙光污染及其预防的研究”课题组的几个同学,平时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对于这个课题组,老师也曾有过不放心的念头。但在研究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分工合作,广泛收集资料,走访专家,外出实地考察,最后取得很好的研究成果。以致于有的专家忍不住夸奖他们:“你们比我更专家了!”课题组所聘请的导师在仔细阅读了他们的材料以后,在评价一栏中写道:“我们的学生不只专注于课堂学习,还关注人类生存的环境。……同学们调查范围广泛,调查手段多种多样。他们几乎走遍了上海的陆家嘴、徐家汇、新虹桥开发区等地方开展实地调查,并采用问卷的形式对社会不同职业和身份的人进行民意调查,同时又结合搜集资料,访问专家,上网查询,录音采访等多种方式丰富和加深自己的研究……”

5.各地学校都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可能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要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选择研究专题,同时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的各种教育资源。各地学校的内外部条件虽然有较大的差异,但都具有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学生也都能从本地实际出发,寻找到他们感兴趣和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困难的地区,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需求越是迫切。

上海郊县一所农村中学的学生在生物老师指导下,针对当地经常受到粘虫危害、造成麦子大量减产的情况,成立了“粘虫诱测与防治预报”课题组。他们自制诱捕器,定点安放,每天早上统计诱捕到的成虫,再根据成虫高峰日和产卵高峰日,推测幼虫孵化高峰日,形成调查结果。课题组发现,粘虫在当地活动时间比原有资料所说的时间提早了二至三周。调查结果被镇植保站采纳,全镇在粘虫防治时间上作了大的调整,虫害发生量大大减少。课题组深受鼓舞,感到自己为当地的农业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

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特别注重学习的过程及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它的目标定位与一般的学科教学目标既有一定联系,又有较大的差异。具体说,以下目标是我们所强调的:

1.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情感活动的过程。一般而言,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所获得的成果,绝大多数只能是在自己或周围同学现有基础上的创新,还不大可能达到科学发现水平。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家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有几位同学想要研究“环境对遗传病的影响”,老师认为这个课题难度太大,非同学们力所能及,劝他们换一个题目。在学生们的坚持下,这个课题被确立了。课题组经过广泛收集资料,走访大学和医院的专家,结果表明,这个问题在科学界也尚未攻破。他们的研究目标未能完全达到。按以前的评价标准,他们的成绩应被打“不及格”,但研究性学习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他们的学习表现应该是达到了基本要求。

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通常围绕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就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其中,在一个开放性环境中学生自主、自动收集和加工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当然,主动收集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学生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存、学习和运用一些研究方法、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几位来自一所一般完中高一的学生,在完成了他们的研究课题后写道:“实施阶段的首要一步就是资料的收集。我们虽已是高一的学生了,但对于查阅资料的经验还很缺乏。一天,我们几个冒着30℃的高温来到上海图书馆。走进大门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大”。这么大一座图书馆里面储藏着无数的书籍,我们一下子就觉得没了方向。我们先来到底楼检索大厅,大家分头在几十个装满检索卡片的大柜子里找了半个多小时,可是毫无收获。我们只得求助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建议我们使用电脑检索,并告诉我们如何正确使用关键字。终于我们查找到《徐汇文化志》等书籍。我们将书的编号给工作人员输入电脑索书系统,没一会儿自动送书系统就把书送到了我们眼前。

回家路上,我们觉得高科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真是太重要了。又想到家中那台联网电脑,我试着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没想到也成功了。通过这次实验,我体会到,学会正确、合理利用身边的各种工具是十分重要的,不仅现在,将来我们踏上社会后也是如此。”

3.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精神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但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层面。

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正是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为了完成研究任务,一般都离不开课题组内的合作以及与课题组外人士(如指导教师、社会力量、研究对象)的沟通合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因此,研究性学习也把学会合作作为重要的目标。

一所中学高一几个对历史、地理、政治有兴趣的同学成立了“科索沃问题研究”的课题组。他们感到,这个问题涉及历史与当代方方面面的问题,课题组研究时要做到有分有合、先分后合,形成合力、协作攻关。于是一位同学侧重于研究古代的巴尔干,从地理环境到民族、宗教、政治、文化等多角度去认识、分析巴尔干的过去;一位同学主要研究“一战”到“二战”期间巴尔干所发生战争的原因;一位同学主要收集现今科索沃战争的时事新闻,负责剖析北约轰炸事件;还有两位同学在上述三位分析的基础上,多角度、多侧面地对科索沃问题的前途进行展望。课题研究进行了一个学期,署假以后课题组向学校递交了一份质量较高的研究报告,还举行了一场科研成果专题报告会。

4.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已有的实践告诉我们,同学们参与课题研究是饶有兴趣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几乎都会碰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学生要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求得结论,并且养成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的正确态度。同时,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等,也都需要在研究性学习中获得锻炼和发展。

下面是一位课题组长的体会:

在课堂上老师告诉我们,课题往往来源于现实生活中。我注意到甘泉苑内的绿化面积大,树种多样,而且苑内空调数量明显比同类生活小区少,因此引发了我们研究生活小区绿化质量的兴趣。为此,我们向指导老师提出了研究甘泉苑绿化生态效应的这个课题。经过反复讨论,确定了《甘泉苑植物生态效应的初步调查》这一课题。

课题确定后,对城市绿化会产生哪些生态效应有进一步的了解。于是,我们到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相关内容,了解城市绿化的功能。在老师的建议下,我们选择了测试温度、湿度、地温、光照强度等项目,并开展准备工作。

在测定测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细菌指数的测试。测试前,我们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培养基配制,仪器的洗涤和灭菌等。根据有关书籍介绍,我们选择了测试方法:空气沉降法。但第一次结果不如人意,细菌过密,无法记数。于是,我们一方面继续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另一方面积极和指导老师讨论,寻找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问题找到后,重新开始实验,并终于获得了圆满的成功。通过实验,我体会到什么是科学精神。正是这种追求真理的信念,让我们面对挫折既不言败,反而激流勇进,坚定不移地去探求未知领域,找出未知的答案。

在课题研究的进程中,困难并不只有这一个。在准备阶段,对于如何选择典型的测试点,我们一次次实地查看、请教专家,进行讨论比较。在烈日下,我们冒着36-37℃的高温进行长达4-5个小时的实地测试;面对一大堆测出的原始记录进行数据分析与整理,最后利用这些数据来撰写成一篇科学论文,用科学数据唤起人们对绿化小区的重视。这其中点点滴滴的收获,是平时课堂里无法学到的。通过这门研究性活动课,不仅让我的兴趣真正发挥出来,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我的观察、动手、解决、分析问题等能力,扩大了知识面,将生物课上学到的生物和环境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同时也让我体会到了科学成果来之不易。

5.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联系社会实际开展研究活动,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要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的意义和价值,要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来自市区一所中学的几位同学在体会中写道:

我们的研究课题是关于苏州河水质的现状及治理。首先必须做的,便是实地了解苏州河的状况。于是我们骑车访查苏州河沿岸,看到的是幕幕不堪入目的景象:河水发黄混浊,河面上漂浮着各式垃圾,不时地有粗大的排水管向河内倾吐着“五颜六色”的脏水等等。这一切不禁使人十分心寒:难道上海的母亲河就被这样蹂躏吗?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都会为此而不平。我们年轻一代更有责任从点点滴滴做起,为母亲河的变清添砖加瓦。虽说我们现在人小力薄,不可能真正为治理苏州河做实质性的工作,但是我们一定要完成任务,以表示我们的决心。

6.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多门学科的知识积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有利的基础。但是,如果让这些知识长期处在相互分割和备用的状况之中,它们就会被遗忘,就会逐渐失去可能发挥的效用。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标是在综合运用中提高各科知识的价值。

一所中学高二五位同学组成的《施肥对学校草坪影响的研究》课题组,针对学校草坪枯黄、斑秃的现象,想要研究一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进一步找到养护草坪的办法,向学校提出建议。研究的重点是施肥问题,方法主要采用对比实验,但实施起来涉及的面很广,要买草籽,落实各种肥料、生长素,准备栽草的土壤等。由此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工作,如土壤酸碱度测试、播种、肥料的分类、浇水等。

为此,他们参考了高二《生物》第一、二学期课本,高一、高二《化学》课本,高二《地理》第一学期课本,《十万个为什么》中的植物、化学分册,及其他资料。以前学到的许多学科知识,在这个课题研究中得到了综合应用的机会。

三、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内容构建与通常的学科课程有着显著的差异,它不再是由专家预先规划设置的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完成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发展的过程。

1.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上的主要特点

第一,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所涉及的面可以相当广泛,既可以是属于传统学科的,也可以是属于新兴学科的;既可以是科学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文方面的;既可以是单科性的,又可以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既可以偏重于社会实践的,又可以偏重于文献研究或思辩的。

第二,在同一主题下,研究视角的定位、研究目标的确定、切入口的选择、过程的设计、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均有相当大的灵活度,留有展示学习者、指导者个性特长和发挥才能的足够空间。

2.问题性是研究性学习内容呈现的主要方式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通过需要探究的问题来呈现的,大量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或在指导者的启发、帮助下通过自主选择获得的。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指导者通常不是提供一篇教材,让学生理解、记忆,而是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专题或课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

3.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是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和组织对应该重视的几个方面

为了较好地实现前文所提出的研究性学习目标,针对我国原有中学课程内容的不足,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选择和组织需要重视以下几个要求:

(1)综合性,即围绕某个专题组织多方面或跨学科的知识内容、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

(2)社会性,即加强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注意开发社区资源;

(3)实践性,即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与机会。

4.研究性学习的层次差异性

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因而在目标定位上可以各有侧重,在内容选择上所体现的特点上也可以有所不同。有的专题所涉及的内容综合程度高、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紧,有的则可能较偏向于单科性、学术性。另外,教师在日常的各科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性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

1.研究性学习组织实施的一般要求

与其他类型的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而非研究的结果;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非掌握知识的数量;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非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重在全员参与,而非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竞争得奖。

2.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在综合实践活动板块进行的研究性学习,采取组成课题组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学习探究活动的较多。课题组一般由3-6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研究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为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有分有合,各展所长,协作互补。也可以采取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研讨相结合的办法。

3.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完成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就学校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具体过程而言,一般程度是:

(1)开设科普讲座、参观访问。目的是作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提供选题范围,诱发探究动机。

(2)指导选题。研究课题可以由教师指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较多的是通过师生合作最后确定题目。与学生生活直接关联、切入口小的课题较受欢迎且易实施。

(3)组织课题组,制订研究计划。课题组多采用学生自由组合,教师适当调节的做法。研究计划中要有对目标的清晰表述,研究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的设计。可以组织由教师参加或师生共同参加的评审组对学生设计的研究方案进行论证。课题组聘请本校教师或校外专业人员担任课题指导者,对于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会起到有益的作用。

(4)实施研究。学校要给予一定的时间保证,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并对学生进行操作方法的指导和如何利用社会资源的指导。学生要作好比较详细的工作记录,并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体会。课题组应积极主动地争取校外力量的帮助。

(5)处理结果,撰写报告。研究结果的表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同时教师又要引导学生学会整理资料、加工处理信息,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6)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的碰撞。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依据不同的目标定位和客观条件,主题研究学习的实施也可以有不同的切入口和操作特点。在实践中,有的项目过程完整、操作规范;有的则可以截取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或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着重做资料收集工作,或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材料、筛选、整理、形成结论等等。

4.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只是指导的内容和形式与以往的学习指导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

1.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指导的内容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

2.实施研究性学习时,教师的重要工作是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3.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4.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班级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不同的目标定位和主客观条件,在不同时段选择不同的切入口,形成不同的操作特点。有的可以按完整的过程和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有的则可以截取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或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着重做资料收集工作,或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材料,筛选、整理,形成结论等等。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将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参与指导的过程中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开展教育研究、提高合作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对于提高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对于建立一支能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师资队伍,是十分必要的。

五、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必须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从有利于达成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出发,来考虑评价的内容与形式。

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一般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重在学习过程,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重在学生的全员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体现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强调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评价要和指导密切结合;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有助于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气氛。

2.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

与其他类型学习评价相比,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是: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评价者可以是一个教师,也可以是由一群教师组成的一个小组;可以是学生个人,也可以是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研究性学习开展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等。至于有的成果参加评奖或在报刊上公开发表,则意味着专业工作者和媒体也扮演了评价的角色。

(2)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许多外显行为表现出来,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的意见等。

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这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加以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他的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反映出来。

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要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各个环节中掌握和运用有关方法、技能的水平进行评价,如查阅和筛选资料,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使用新技术,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

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考察学生在一项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3)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采用档案评价、操作评价、答辩会评价等方式。

3.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实施

(1)评价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操作时可以重点从三个环节,即开题时的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时的评价着手。

开题时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姿态进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

中期评价主要是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研究中的资料积累情况,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情况等。要重视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对于研究中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要通过教师指点、学生小组内部讨论、学生小组间交流、寻求校外等方式排除障碍。

结题时的评价主要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情况、全过程的体验情况、全过程资料积累情况、研究结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进行评价。

(2)研究性学习评价也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研究性学习结果的形式多样,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教师需要灵活掌握评价标准。

(3)研究性学习评价既要考虑学生参与活动、达成研究性学习目标的情况又要关注学生在某一些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要使认真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要让研究上卓有成效的少数优秀学生脱颖而出。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既要着眼于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又要注意到个人在课题研究中所承担的角色、发挥的具体作用及进步的幅度。

(4)评价的具体方案可以由指导教师提出,也可以在师生协商的基础上提出。如果能由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自己设计评价方案,再按照方案,对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情况以评价,则评价的教育功能将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标签:;  ;  ;  ;  ;  ;  ;  

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_研究性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