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庙油田M油藏沉积相研究论文_邱枫

老君庙油田M油藏沉积相研究论文_邱枫

邱枫

(中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老君庙采油厂采油二队,甘肃 玉门 735200)

摘要:以长期开采说积累的丰富的单井开发测井资料、地质分析静态资料,利用现代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手段,开展对老君庙油田M油藏新一轮储层电性解释与微相研究,细化块状储层沉积单元,以精细研究所确立的新的地质认识体系为新二次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冲积扇;沉积单元;沉积微相

0引言

老君庙油田位于甘肃省祁连山山前地带酒西盆地南部老君庙隆起带。油田为一北陡南缓的不对称穹窿背斜构造,轴向110°,长轴8km,短轴4km,闭合高度约800m,构造面积28km2。老君庙背斜隆起地区自上而下钻遇的地层主要有第三系疏勒河群和白杨河群,与下伏白垩系红色含砾泥岩呈不整合接触。白杨河群间泉子组为第三系主要储集层,是一套棕红色陆源碎屑沉积。M油藏是第三系的底部油藏,为棕红色厚层块状砂岩,为上细下粗的正韵律沉积,厚度一般为60~70m,自上而下由M1、M2、M3三个小层组成,上与L—M层为连续沉积,以豆状钙质结核层或钙质砂岩底面为分界。

1 标准层的确定

M层岩性单一,全部由砂岩组成,无纯泥岩夹层,制定标准层的难度较大,但M层底部为冲积扇沉积,岩性粗,以含砾的中、粗砂砂岩为主,韵律层底部常常出现冲刷面,与下覆的白垩系红色含砾泥岩呈不整合接触,测井曲线特征明显,自然电位曲线特征为高负偏箱状,视电阻率曲线呈高阻尖峰状,同时,下覆地层岩性主要为泥岩,电阻率曲线幅度小,容易识别。

根据M层沉积特征,将M3底确定为老君庙M层的第一个标准层。将M33底界线定在视电阻率曲线高峰底部半幅点处,界限以上为第三系棕红色含砾中、粗砂岩,以下为白垩系红色含砾泥岩,在曲线上体现为一个小尖峰回返并迅速降低。

M11顶界其下为辫状河泛滥沉积,主要为褐棕色中细砂岩、中粉砂岩、细粉砂岩;其上为白杨河群的石油沟组褐棕色、中红色中粉细砂岩、中粉细砂岩、沙泥岩和石膏,为区域性的盖层,底部主要钙质结核较多,并在距底界约3m厚度在0.5m左右的钙质结核层,测井曲线为厚度约0.5m幅度较大的尖峰。分层界限上下微梯度电阻率相差2Ω.m左右。故将界线定在钙质结核层下部电阻率曲线最低值处,作为第二个标准层。

M3组主要为冲积扇扇缘沉积,岩性主要为褐棕色、棕褐色砾状砂岩、砾岩、粗中砂岩为主,电阻率曲线普遍较高,而M2组为辫状河河床沉积,岩性主要为褐棕色细砂岩—中砂岩,底部含有砾状砂岩、砾岩,电阻率曲线相对M3要低的多,故将界线定在一组高电阻率岩层顶部电阻率曲线旋回最低值处,作为第三个标准层。

2 单井沉积单元划分及界线库建立

M层下覆白垩系的剥蚀夷平面是东南部高,向西北降低,控制了由东南向西北的区域古水流方向。所以在制定油层典型骨架剖面时,在最大限度通过取心井的原则下,平行于东南—西北水流方向上布置两条纵剖面,垂直于北东—南西水流方向上布置六条横剖面。按M层旋回特征,将M层划分为M1上、M1中、M1下、M2上、M2中、M2下、M3上、M3中、M3下共9个沉积单元。

3 储层沉积微相的判断与相控研究

根据M层储层沉积微相电性特征描述说确定的判相标准划分、研究,M层储层发育有冲积扇扇缘(M3小层)、辫状河河床(M2小层)及辫状河泛滥(M1小层)三种亚相及七个微相组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①冲积扇相沉积特征:M3属于堆积地形的坡度大、流急水浅、河槽经常改道、靠近物源区的冲积扇沉积,缺乏冲积扇扇顶亚相的厚层混杂堆积,也缺乏扇中亚相常见的筛滤堆积,反映出M3沉积属于冲积扇的扇缘亚相,较早期笼统描述为冲积扇相特征有所详细。

M 3的冲积扇扇缘亚相由急流浅河微相、扇缘低地微相和扇间洼地微相组成。其中:

冲积扇急流浅河微相:是冲积扇扇缘亚相中的主体沉积。在冲积扇扇缘的交叉点以下,洪水漫出河槽,在扇面形成放射状的水流。它们的河槽浅缓,洪流湍急,形成的沉积物岩性粗、分选差、泥质含量高、不发育细纹层。全层几乎都由正韵律层构成,但是韵律层的厚度小,通常小于lm。韵律层的底部为细砾岩或含砾极粗砂岩,顶部大多为中砂岩。正韵律层的顶部缺少细砂质的泛滥沉积,这是因为冲积扇扇面的洪水河槽频繁迁徙,顶部的细粒沉积物往往遭受后来洪流冲刷的缘故。因此,急流浅河微相的岩性主要集中在粗碎屑岩部分。

扇缘低地徽相:分布在急流浅河微相带的下游端,由漫洪水流堆积而成。岩性的垂向分布仍以薄正韵律层为主,但是岩性明显变细,为细、中砂岩。正韵律层的顶部时常出现细碎屑的漫洪沉积。

扇间洼地微相:这是两个冲积扇之间带状的低地沉积。洪水泛滥时,扇间洼地中水深流急,沉积粗的碎屑物;洪水过后,洼地中的细碎屑物逐渐沉积下来。一次大洪水事件形成一个正韵律层,其特点是韵律层较厚,约l~2m。韵律层的岩性区间大,从底部的极粗砂岩到顶部的极细砂岩或粉砂岩。沉积物的分选较好,常发育中型和小型斜层理。

②辫状河流相积特征为:M2和M1的沉积环境是位于冲积扇前方的辫状河流。与冲积扇比较,这里离物源区较远,水较深,河槽相对比较稳定,既有流水沉积,也有泛滥沉积。

M2处于辫状河的低沉积地形面上,受流水作用的河床带,发育深水的河槽和低平的砂坝。在河床带中,经常有河槽通过的主河槽带频繁沉积河槽正韵律层,只有少量的砂坝交互韵律层。相反,主河槽两侧的砂坝带则广泛分布交互韵律层,正韵律层的厚度比较小。M2的辫状河河床亚相由河槽微相和砂坝微相组成,其中:

辫状河河槽微相:是辫状河流中地形部位最低、水最深、水流作用最强的部分。岩性租,平均为中粗砂岩。发育正韵律层,厚度在2m以上。多发育中型斜层理,有时见沿纹层面分布的泥砾;也有递变层理和块状层。

辫状河砂坝微相:是辫状河河床中的坝形堆积体,洪水时被淹,枯水时露出水面,随着洪水势力的强弱变化,形成岩性粗细相间的交互韵律层。由于河槽迁徙,砂坝沉积不稳定,交互韵律层的厚度有限,通常在2m左右。砂坝主要分布在主河槽的两侧,有时也出现在主河槽中。岩性以中细砂岩为主,多小型槽状斜层理。

M1属于辫状河泛滥亚相沉积,期间很少有主河槽通过,主要受漫出河床的洪水作用,处于高地形面上的泛滥沉积环境,以砂岛沉积为主,其问散布一些孤立的汊河槽沉积。M1的辫状河泛滥亚相由汊河槽微相和砂岛微相组成,其中:

辫状河汊河槽微相:高位洪水越出河床后,在高沉积地形面上形成暂时性的水流河槽,谓之汊河槽。洪水过后,汊河槽就被废弃。它们在本区主要出现在M1时期的泛滥环境中,形成薄的正韵律层,厚度一般小于lm。岩性偏细,以中砂岩为主。汊河槽的正韵律层往往单个地或少数几个叠置在一起,分布在泛滥的砂岛微相中。

辫状河砂岛微相:是分布在辫状河高沉积地形面上的一种稳定的泛滥沉积。它们的岩性细,主要由细砂岩与极细砂岩或中砂岩构成交互韵律层。韵律层的连续厚度大,分选性好,发育小型斜层理。在砂岛微相中,有时能见到连续厚度达10m、分选极好、无层理现象、致密块状的极细砂岩层。这是枯水期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下的砂岛沉积经风力改造形成的沙丘沉积,分布在砂岛沉积的顶部。

参考文献

[1] 王刚,周林,罗恒.控制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11)

[2] 刘义坤,刘红卫,潘晓军.一种结合个人经验判定剩余油分布的模型[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09)

论文作者:邱枫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9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  ;  ;  ;  ;  ;  ;  ;  

老君庙油田M油藏沉积相研究论文_邱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