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问题: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容忽视论文,重大问题论文,速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速度问题,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当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平和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在这两大主题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军备竞赛,而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谁的经济实力强,谁就会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地位。谁的经济实力弱,谁就会在国际上被沦为受欺压、任宰割的羔羊。所以,现在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本国经济的发展,藉此壮大自己国家的实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地位。
谈到经济发展,就不能不谈经济增长的速度。不可否认,当今世界上,除了极少数国家由于经济衰退,速度呈负增长外,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是呈正增长的。但是,正增长也有快有慢,这就好比在田径场上赛跑一样,谁跑得快,谁才有可能拿到冠军。发展经济也是一样,谁增速快,谁的经济实力才能迅速增强,并成为最终的胜利者。所以速度问题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具体就我国而言,在当前我国人均GNP仅七百美元的前提下, 我们不应该为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现今已居世界前列而沾沾自喜,而应更加努力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是因为:
1.提速是客观经济规律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提出的必然要求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改革开放2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NP)1978年为3624亿元人民币,1980年为4518亿元, 1985年为8989亿元,1990年为18598亿元,1991年为21663亿元, 1992 年为26652亿元,1993年为34561亿元,1994年为46670亿元,1995年为57495亿元,1996年为66850亿元,1997年为73453亿元。(注:1998年 12月8日《人民日报》,第二版。)1991年至1997年GNP年增速分别为16.480%、23.030%、29.675%、35.037%、23.195%、16.271%、 9.877%。1993年至1997年这五年GNP总量年均增速为16.275%。 如果单从上述这些数据来看,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还是十分快的。但是,如果仔细地一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从1994年开始,我国的GNP 增速正是逐年下降的,这可是一个不好的兆头。因为GNP 增速是上升还是下降往往意味着经济是发展还是衰退。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经济生活中,GNP 年增速的上升还是下降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宏观经济循环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GNP年增速上升, 就会导致就业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表明:“八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 就可以新增就业岗位74.4万个);就业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就会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其消费能力就能增强;人们的消费能力增强,就会导致社会产品销售加快;产品销售得快,就会刺激企业加强生产;企业加强生产,又会导致GNP进一步上升,从而导致就业机会增加。如此良性循环, 就能使宏观经济处于一种理想的运行状态之中,从而推动GNP 年增速不断上升,并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充分就业,推动国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反之,GNP年增速下降,则社会就业机会就会减少;就业机会减少, 人们的收入水平就会降低;人们的收入水平降低,其消费能力就会减小;人们消费能力减小,产品就可能滞销;产品滞销就会造成产品积压;而产品积压又促使企业不得不减员压产。这样就会使宏观经济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之中,从而又反过来促使GNP增速不断下降, 并最终导致经济的全面衰退。
GNP 年增速逐年下降引起国内经济全面衰退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日本和韩国。如今,日本和韩国仍处于经济衰退之中。所以,我们要避免出现日本、韩国那样的经济衰退,就必须在当前经济出现衰退苗头时,果断地采取财政、金融、经济等措施,遏止住 GNP年增速逐年下滑的趋势,努力提速以使 GNP年增速逐年平稳增长,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势头。
2.提速是国家实力增长和民族安全的需要
当今世界的竞争,在和平和发展这两大主题之下,竞争主要体现在经济实力的竞争上,而经济实力的竞争又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上。
改革开放20年, 我国经济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 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24亿元迅速增长为1997年的73453亿元,增长了28倍。 假设1978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0亿,1997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3亿,则我国人均GNP年均增速为15.553%。 这个增速与我国改革开放前相比算是够快的了。但是,这个增速并不算很快。为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几个邻邦及新加坡的经济增长速度,我们就会明白了。
日本,这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1945年其人均GNP仅20 美元,但50年后,1995年其人均GNP已高达4.1万美元。这样,根据公式20(1+X%)[50]=41000,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在这50年中, 日本人均GNP年均增长16.476%。当然, 这个增速还包括了日本由于泡沫经济破灭而在最近几年出现的经济负增长;韩国,1961年其人均GNP 还只有82美元,1996年其人均GNP就已高达10763美元。如此,则依据公式82(1+X%)[35]=10763,可得出韩国人均GNP年均增长14.952%;台湾,这个如今我们大陆人人羡慕的祖国宝岛,1992年其人均GNP已达1万美元。可谁曾想,1960年其人均GNP还不足50美元。如果依此计算, 台湾人均GNP年均增速亦高达18%左右;新加坡,这个1959 年独立时一无矿产二无资源三连自来水都要进口的弹丸小国,其人均GNP 增速更是高得惊人。抛开以前的年份不算,单是从1993年到1995年,其人均GNP就由1.64万美元增长为2.4万美元。如果依此数据计算,则新加坡人均 GNP年均增速也高达20.971%以上。(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月报,1997年11月;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97年;《亚洲华尔街日报》,1997年10月20日;中国台湾《统计日报》,1997年 8月。)
由此可见,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算快。
另据新华社消息,1998年世界银行发布的1996年全球经济发展指数报告中,中国的人均GNP增长率为6.7%,不仅低于邻近的韩国(7.35%),而且更比不上经济高速发展的博茨瓦纳(9.2%)。 而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十多亿人口的中国,经济总量还比不上国土面积远小于我国的日本、英国、意大利等小国,更谈不上与美国、德国、法国等相比。而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却表明,1996年我国GNP 总量比上年增长16.271%。虽然,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未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但即使考虑了人口增长因素,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未必会与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有一倍多的差距。孰是孰非,暂且不论。但人均GNP仅700美元的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还比不过人均GNP过万美元的韩国,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不够快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回首百年,我们落后挨打,被人任意宰割的历史犹在眼前,如果我们仅仅只满足于现在这样的幸福生活而不知更加努力地奋发图强,则几十年后,我们就很有可能会在与别人进行的经济赛跑中又落后了。而落后是会被动挨打的,而且很可能还会危及到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前车之鉴的。所以我们要尽快地增强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要使我们中华民族在地球村能够更好地生存下来并有安全感,我们就必须提速。
当然,经济增长速度一加快,就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物价不稳等种种问题,但不提速、求稳,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可能会更多,如企业亏损严重、大量职工下岗、社会需求不旺等等。因此,为了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向前发展,我们必须提速,将经济增长速度提高到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至少,在当前人均GNP仅700美元的前提下,我国的GNP年增速应保持在20%—30%之间。
关于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问题,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是持肯定的态度。在南巡讲话中,邓小平同志就对1984年至1988年这五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年均增长21.7%持高度赞扬的态度。他说:“从我们自己这些年的经验来看,经济发展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是能够办得到的。我们真正干起来是一九八○年。一九八一、一九八二、一九八三这三年,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一九八四年重点转入城市改革。经济发展比较快的是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八年。……这五年,共创造工业总产值六万多亿元,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一点七。吃、穿、住、行、用等各方面的工业品,包括彩电、冰箱、洗衣机,都大幅度增长。钢材、水泥等生产资料也大幅度增长。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就是这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是一个非常生动、非常有说服力的发展过程。可以说,这个期间我国财富有了巨额增加,整个国民经济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那五年的加速发展功劳不小,这是我的评价。……如果不是那几年跳跃一下,整个经济上了一个台阶,后来三年治理整顿不可能顺利进行。看起来我们的发展,总是要在某一个阶段,抓住时机,加速搞几年,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治理,尔后继续前进。”(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6—377页。)“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所以,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只要是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住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375页。)“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5页。)所以, 只有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最终得以体现,我们几代人所追求的强国梦也才有可能最终得以实现,从而使以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中国提速,潜力何在
应该承认,中国在经过20年改革开放导致的经济高速发展中,经济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但是,与当今世界上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人均GNP过万美元相比,我国目前人均GNP仅700 美元(截止1997年底)就显得太低了一点。那么,经过20年高速发展后的中国,目前还有没有再高速发展的潜力呢?中国经济还能不能再提速呢?要解答好这个谜底,我们必须首先考察一下近两三百年来世界各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历程。
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和财富的不断积累,这样,计算经济增长速度的总量基数就会不断增大,而由于基数增大,就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但是,有一种因素却可以改变这一经济运行规律,这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重大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都可以使放慢了的经济增长速度再次加快,然后又再由于总量的增大而使速度放慢下来。人类社会近两三百年的历史中,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人类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解放,使经济增长速度呈现爆发性加快的机会共有三次:第一次是由农业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这一以英国的圈地运动为标志的由机器代替手工的社会进步,使弹丸之地的英国经济迅速崛起,并有力地支持了英国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战略扩张,使其成为了世界上少有的“日不落”帝国。其后,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本国的工业化步伐,迅速地实现了工业革命,使本国经济迅速发展,从而亦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热潮。第二次是电子技术的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由于在本土没有经历过战争,所以他的和平环境吸引了大批的科学家的加盟,这样就促使美国在战后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科技强国。这时,晶体管、半导体等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使美国在战后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强国,并因此奠定了美国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所以,可以这么说,美国在世界上始终处于霸主地位是与他们的电子半导体技术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分不开的。但是,美国人也有失策的地方,即仅仅是为了几千美元的利润而将晶体管的技术送给了日本人,从而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强劲的对手。所以本世纪80年代,有目共睹的美国力量收缩和日本到处扩张,则是与日本电子半导体技术在80年代一度跃居世界第一、美国屈居第二相对应的。所以,一向眼光独到的德国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经济起飞的种子,是在美国人仅仅为了赚几千美元就把晶体管技术送给东京时埋下的。”(注:德国《明星》,1993年7月22日。 )而也正因为如此,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致力于大力发展本国本地区的电子工业,使自己的国家(地区)仅经过二三十年时间就由人均GNP仅几十美元上升到人均GNP过万美元。如瑞士、卢森堡、泰国、德国、英国等等,而举世瞩目的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大力发展电子工业。据有关资料统计,1990年亚洲“四小龙”电子工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率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分别为41.8%、11.9%、11.6%、11.4%。而也正因为亚洲“四小龙”电子工业的高速发展,从而为他们本国(本地区)的经济迅速腾飞创造了条件。所以在进入90年代时亚洲“四小龙”人均GNP 纷纷突破1万美元的大关,实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强国梦。 第三次是电脑网络时代的到来。虽然,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在本世纪60年代,但真正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实现网络化则是在本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是一次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在这一发展机遇中,又是美国把握了先机。所以,当世界电子技术竞争进入到白热化程度时,美国已率先使电脑及网络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同时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也正因为如此,当日本、韩国等国经济出现萧条、衰退之时,当东南亚金融危机正如火如荼之时,美国经济却以少有的上升势头保持着强劲增长,并且实现了国内的充分就业和宏观经济的良性循环。而紧随其后的印度由于近年来致力于发展电脑软件业,其经济增长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当然,也正因为如此,现在许多国家也纷纷致力于本国电脑软件及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建设,如日本、韩国、德国、英国等都不惜投入巨资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力争后来而居上。
由此可见,社会生产力每上升一个层次,都会导致经济出现一次快的加速。而谁最先把握这种机遇,谁的经济就能迅速发展,从而跑在世界的最前面,导致国力增强而成为世界经济的巨人,并引导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而令人群起而仿之,企盼通过模仿而使本国的经济也能获得调整和发展。
现在,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国内在这些方面的发展情况。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国家基本上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社会。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在苏联老大哥的大力援助之下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之下,我们国家迅速建立起了自己的工业体系,这些工业体系为我国建国初期“一五”时期的经济调整和发展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可惜的是,后来随着各种政治运动的发展尤其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影响,我国的工业化发展步伐放慢了,工业发展几乎是停滞了,并且农业生产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工业化步伐的放慢及农业经济的长期低迷,几乎使我国的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可喜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驱走了人们心头的阴云,在邓小平同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建国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工业发展又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当世界发展到进入电子技术竞争及电脑与电脑软件和网络技术竞争的时代时,我们发现我们的传统工业毕竟是有一些落后了。于是,本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就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电子工业的号召。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原因,我国的电子工业发展步伐一直十分缓慢。到1990年止,我国电子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一直低于2%,这个比率不仅远低于世界上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而且与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电子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比重达两位数相比差距也是蛮大的。所以近年来,在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到电子工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的前提下,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我国的电子工业也因此开始获得长足的发展,电子工业总产值每年均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而这个递增速度,也为我国这些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当我们正在对我们的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之时,世界已开始进入到电脑网络竞争时代,在这一新的技术竞争时代里,我国无论是在企业数量还是这类企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上我们都远远不能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这就是一个差距,也是一个机遇。而如何抓住这一本世纪末世界给予我们的最后一次发展机遇将是我们值得花大力气研究的重大课题。
此外,我国有十二亿多的人口,十二亿多人口的衣、食、住、用、行等的需求都将会为我国提供一个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这个消费市场一旦得到适当的启动,将会支持我国经济长期获得飞速的发展。这绝不是凭空设想,而是从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公司极力想跻身于我国这个潜在的消费市场,我们就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这一点。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我们自身的优越条件,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启动我国的内需,通过扩大内需刺激我国的社会生产,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获得较大的提高。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因为,尽管我们在工业化、电子化、电脑网络化方面有着不小的进步,但总体而言,我国还是一个农业社会,还是一个农业大国,还有9 亿农民生活在农村。因此,我国经济还有持续快速发展的巨大潜力。这些潜力包括:1.在国家实现工业化发展步伐过程中,如何将大部分农业人口向城市、城镇转移,将他们转化为产业工人,从而既优化了人力资源,又为农村实现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创造了条件;2.在传统工业的改造中,如何加强电子技术的应用,从而使工业生产电子化和生产的产品应用电子化,增强产品的科技含量;3.在电脑、电脑软件及网络的开发建设中,如何加快我国科技产业化开发和应用的步伐,从而使我国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居于世界之前列,使其为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国家实力的增强做出应有的贡献。可以说,这三个层次生产力的解放将会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长期的、源源不断的动力。所以,我国经济的再提速是有可能的,而且也是能够做得到的。
三、如何更好地把我国经济提速的潜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如前所述,我国生产力水平的相对落后预示了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还大有潜力可挖。但是潜力并不等于现实的生产力,如果我们不去开发这些提速的潜力,不去挖掘自身经济提速的潜力,那么,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就会白白地丧失掉一些发展的机遇,成为世界经济竞争的落后者。而落后是要被动挨打,任人宰割的,这绝不是我们应该看到或得到的结果。所以,我们必须努力提速,加快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迅速壮大我国的经济实力。那么,我们应如何努力将我国国内这些提速的潜力变为现实,为我国尽快实现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做出应有的贡献呢?要达此目标,我们首先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是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小城镇是农村与城市的联结纽带,是使农业人口逐步向产业工人转化的一个中转站。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不仅能够缓解大城市人口膨胀的压力,而且能够使大量的农民从土地上被解放出来,进入小城镇从事工商业生产,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优化人力资源。同时,小城镇建设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能为我国当前日益饱和的生产消费市场提供广阔的消费区域,从而带动能源、交通、建材、装饰材料、生活消费品等行业的生产和消费,并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生产和消费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带动经济全面快速发展。除此之外,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变成城镇居民后,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都将得到大大的增强(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城镇居民每一个人的消费水平约相当于农村农民三个人的消费水平)。而增强的消费水平又为我国扩大内需创造了十分重要的条件。再则,大量的农民从土地上被解放出来后,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就会获得根本性的改观,从而又为农业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二是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提高我国电子产品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世界电子产品竞争的时代虽然已进入到白热化的时代,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当今世界还有许多国家的电子工业产值占其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仍高达两位数以上,而且这些国家在电子工业高速发展的支持下,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至今仍相当的快。而我国至今为止电子工业的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还达不到10%。因此,我国发展电子工业还有十分广阔的空间。电子工业相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来说,发展正是方兴未艾。所以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我们不仅不能放弃提高本国电子产品在世界上的竞争力,而且应该注重电子产品的新科技含量及它们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要通过提高电子产品总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来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从而通过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迅速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同时,在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努力调整好我国整个工业体系的产业结构,要努力加快我国企业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并且尽可能地使他们的生产电子化以及向电子产品的生产靠拢,从而通过提升全社会电子产品的比重来迅速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
三是在加快电脑、电脑软件及网络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同时,注重科技的创新与应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的时代,是知识经济唱主角的时代。而创新则是知识经济最重要的特征。所以,在开发电脑、电脑软件及网络技术的同时,我们要时刻注意到,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要通过创新的技术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努力使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即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性。因为,知识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知识只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且得到广泛充分的应用后,才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发生质的飞跃,迅速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国尽快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四是加大社会可流通产品的科技含量。邓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在我国,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比率并不高。据《经济日报》报道,1994年我国各种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资本投入与劳动投入的占72%,只有28%是依靠技术进步取得的,这不仅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有50%—70%是依靠技术进步取得有较大的差距,就是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有30%是依靠技术进步取得的也有一定的差距。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依靠技术进步的比率有所增大,达到了30%,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允许和鼓励科技人员带技术带成果深入生产、流通第一线,使社会可流通产品进一步增加科技含量;要进一步宣传和落实《专利法》,简化各种专利申请手续,切实保护发明人的利益;(据统计,《专利法》实施十多年来,我国向国外申请专利累计不足2000件,有14.8万项发明专利无偿“奉献”给了世界)要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生活、科研条件,通过各种措施鼓励科研人员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要更好地贯彻“双百”方针,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切忌“一言堂”;要关心、爱护科技人才,积极为科技人才提供一些一试身手的好天地。总之,政府决策部门要多为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多想办法、出好政策。
我们不讳言落后,落后正预示着我们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机会。所以只要我们能够面对现实,充分地把握好历史赋予我们的发展机会,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在努力控制通货膨胀率使其不高于10%的前提下,力争使我国人均GNP年均增长速度长时间运行在20%—30%之间。如此, 则今日的中国一定能够使我们自身的经济发展潜力得到充分地发挥,从而使我国经济迎来一个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时代,实现中华民族新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