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路[1]2016年在《P2P信贷在旅游消费领域的探析—Y公司“宜分期”消费金融产品的尝试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时代来临,我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了重要的改变,旅游消费信贷逐渐成为国人旅游消费中重要的一个选择方式。传统信贷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各大银行、信贷机构,纷纷投身旅游业,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旅游信贷消费服务,P2P信贷正是其中代表,并成为旅游市场中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国家对互联网和新型金融的扶持力度的加大,P2P信贷迎来了其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国内外消费信贷及旅游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和信贷模式,特别是由互联网金融衍生出旅游P2P消费信贷是一种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模式,我国新近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为发展旅游P2P消费信贷提供了强大动力。文中还阐述了研究目的和意义,确立了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确定用文献查阅法、深入访谈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法等研究P2P信贷在旅游消费领域应用及优化。系统分析了旅游P2P消费信贷涉及的相关基础理论:产业融合理论、个人消费信贷理论、旅游消费者行为理论、供求关系理论。说明旅游P2P消费信贷是旅游产业与互联网金融产业融合的产物:由于降低了收入波动的影响,个人消费信贷改变人们消费的理念和习惯:通过旅游消费者行为评价可以客观的反映旅游P2P信贷发展状况;旅游P2P也是一种产品或服务,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受它调控。本文界定了旅游消费以及旅游消费信贷的概念,了解我国旅游消费信贷的发展背景、发展现状,系统得整理传统商业银行市场上现有叁种旅游消费信贷有旅游信用卡模式、旅游消费信贷(小额信贷)模式和商业银行自建电商平台分期模式等叁种类型。通过叁种模式产品的分析,认识到现有旅游消费信贷存在审核周期长、手续繁琐、规模小、发展慢等问题,并从旅游者、旅游信贷企业、旅游公司以及国家宏观政策四个层面分析发展缓慢的制约因素。因此,想要发展旅游消费信贷,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针政策,这一政策同样适用于旅游行业与金融行业。在全国“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将旅游行业、金融信贷行业以及路联网行业有效融合,是解决目前旅游消费信贷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通过介绍P2P的起源、发展,阐述对于P2P信贷的理解。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以商业银行和P2P各信贷企业的“工薪贷款”产品为例,分析出相较于传统的商业银行,P2P借贷具有客户广泛,更倾向于工薪人群;以消费信贷为主;审核周期短,放款速度快;网络化程度高,效率高;融资成本高,贷款利率高于银行的特点。根据国内外P2P平台的发展,尝试将P2P信贷引入到旅游消费信贷领域中,形成P2P旅游消费信贷模式。并且从产品优势、服务人群、办理流程、审核依据、发展现状等方面,对P2P旅游消费信贷新型产品——“宜分期”进行尝试探讨。通过分析,总结出“宜分期”的具有审核速度快、申请材料简便、额度大、适应范围广泛、不占用信用卡额度以及操作方便的发展优势。但是因公司发展政策问题开展停滞,并且“宜分期”仍然存在产品特点与旅游者及旅游公司的需求有差距:利益驱使对从业人员产品的推广业务积极性不高;旅游者对旅游消费信贷意识不强;旅游从业人员推广意愿不高;旅游者对P2P企业信任度低;旅游者信贷成本相对过高等方面问题需要继续改进。以个人消费信贷理论以及消费者行为理论为依据,制定了北京青年旅游消费行为及旅游消费信贷调查问卷,通过问卷统计分析,P2P消费信贷在旅游消费信贷中应用的创新点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了“宜分期”产品与市场上同类型产品“阿里旅行-去啊”推出的旅游消费信贷产品——“蚂蚁花呗”和同程旅游网推出的旅游消费信贷产品“程程白条”的区别,并指出“宜分期”产品存在的优势及劣势。然后对P2P信贷在旅游消费信贷中的应用提出优化建议:P2P从业人员应当更积极的进行业务拓展:P2P产品经理应深入到旅游企业内部,设计出更能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产品;引导旅游者对P2P企业的信任;提高为旅游者的服务质量。通过进一步优化,P2P信贷在旅游消费中应有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宜分期”的停滞并不能代表所有的产品都会失败,应当汲取之前的经验,保留“宜分期”的产品优势,改进其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开发出适应市场环境与旅游者真正需求的P2P旅游消费信贷产品,刺激旅游消费,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李小龙[2]2017年在《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及其防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愈加显着。"投资、出口、消费"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叁大驱动力,然而高投资和高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速度减缓,"发展消费金融,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一方面,由于欧美等西方国家经济下行导致地方贸易保护现象严重,使得我国大量外贸出口公司面临产能过剩甚至濒临破产的风险;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长期依赖基础建设投资,然而近些年投资速度放缓并伴随投资过剩现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迎来了新的机遇期。本文以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为研究对象,探究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在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首先,本论文通过对互联网消费金融涵义的界定,并分析了国内外关于互联网消费金融研究的现状,总结出互联网消费金融具有小额分散、方便快捷、大数据化等特征。接着本文分析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环境,一是分析宏观环境,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消费环境,政府也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消费环境的改善,消费金融发展迎来了新契机;二是分析微观环境,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与改进,居民消费意识不断提升,均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然后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互联网消费金融朝着规模扩大化、消费场景化、消费多元化方向发展。其次,本文重点分析了四种不同模式下互联网消费金融运营模式及存在的风险,包括电商平台的互联网消费金融、P2P网贷平台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消费金融公司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和商业银行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各模式分别以蚂蚁花呗、拍拍贷、北银消费金融、中银E贷典型机构为研究对象。接着对不同模式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存在的风险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共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与技术风险、法律与监管风险六大类,并分析了各种风险的形成原因。最后,本文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从消费者、金融机构、政府叁个层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消费者层面,需要扩展消费者消费金融知识,培养消费者信用意识,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机构层面,需要加强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引进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政府层面,需要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完善监管制度建设。
王淑英[3]2001年在《我国的消费信贷及其发展分析》文中认为消费信贷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货币信用关系发展到较高水平时,为缓解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矛盾,使消费增长速度适应生产增长速度出现的一种金融服务产品。在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消费信贷作为一种调节手段,对调节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改善银行的资产结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发展消费信贷对国家、银行和居民都有益。 我国的消费信贷是在改革开放后伴随住房制度改革起步的,一九九九年叁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后,我国的消费信贷才进入了全面推广阶段。十多年来,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十分缓慢,消费信贷规模占银行贷款总额的比例较小,截至1998年底,美国的消费信贷占银行贷款总额的55%,加拿大占33.3%,马来西亚占13%,韩国为11%,香港为23%,而我国仅为1%,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因此,促进消费信贷的发展,对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摆脱近几年来国内需求不足的困扰,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写作思路是围绕如何促进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展开的。首先,从理论上明确了消费信贷的具体含义,接着通过回顾消费信贷的产生及在我国的发展历程阐明了发展我国消费信贷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剖析我国消费信贷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消费信贷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促进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提出了笔者的一系列建议。 全文在结构上共分叁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 第一部分首先从理论上明确了消费信贷的性质、目的和对消费信贷使用者的要求。然后通过回顾消费信贷的产生及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与国外消费信贷规模的对比提出现阶段在我国发展消费信贷非常必要。这种必要性从叁个角度来阐述,对国家而言,消费信贷可成为国家拉动消费需求、带动经济增长的强有力武器;对银行而言,大力发展消费信贷有助于改善和忧化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益,利于银行转变经营观念,促进银行人力资源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对百姓而言,发展消费信贷利于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效用的最大化,利于创造新的消费热点,拓宽。百姓理财和投资的渠道。因此,发展消费信贷对国家、银行和百姓均好处多多。 第二部分主要从四个角度阐述发展我国消费信贷存在的主要障碍。一是消费者方面的障碍,包含消费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收入和支出的心里预期、消费热点的缺乏和消费跃升的障碍:二是银行方而的障碍,包括消费信贷风险难以分散转移、消费信贷收益低、基层行重视不够及个人信用制度缺乏等障碍:叁是政策、法律和法规等制度环境方面的障碍;四是厂商和经消商及中介机构方面的障碍。所有这些障碍均制约了消费信贷的发展。 第叁部分,首先展望了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前景,然后针对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消费信贷发展经验,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建议。具体包括: 1.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2.尽快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个人信用制度。 3.建立消费信贷保险机制,为消费信贷保驾护航。 4.确定科学的市场营销战略。 5.加快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由于笔者理论知识有限,在本文的写作中难免存在一些偏差甚至错误,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陈晓静[4]2004年在《中国消费信贷研究》文中指出论文运用消费信贷理论,结合中国的消费信贷实践,分析了消费信贷的经济金融功能,从多角度比较深入细致地研究中国消费信贷现状,着重揭示了中国消费信贷存在的风险,对风险防范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得出一些主要结论,提出一套较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与国内已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相比,本文比较系统、全面地研究中国消费信贷问题,拓展了我国消费信贷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对发展消费信贷,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阐述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及研究意义,评述有关这一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阐明全文的整体思路和重要观点。第二章归纳评述了消费选择理论、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理论、信息不对称与银行信贷理论,为本文作好理论铺垫。第叁章从消费信贷与消费者、金融机构、经济发展叁个层面对消费信贷的经济金融功能进行理论分析,同时,截取我国 1990-2001 年间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两个回归模型,对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作了实证分析,从而从理论和实证上论证了我国开展消费信贷业务的必要性。第四章探讨中国消费信贷发展的现状和主要的制约因素。应用经济计量模型研究 1988-2002 年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演变,发现我国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呈现出递减的趋势,指出我国国内消费需求的潜力仍然很大。利用大量权威性数据,对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进行了研究,阐述了我国消费信贷业务所取得的成绩及不足。通过对一个消费模型的分析,揭示我国住房贷款市场中利率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消费者贷款消费的意愿。第五章分析我国消费信贷风险。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博弈论、信息不对称理论、VAR 理论,具体分析了消费信贷风险及一些典型案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为下文研究风险管理提供了条件。第六章探讨了消费信贷风险管理。运用数理研究方法对消费信贷风险的量化、消费信用评分、违约损失率的估计、个人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信贷营销策略等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逐一展开分析和阐述。第七章构想中国进一步发展消费信贷的政策建议。在前面各章分析的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了一套进一步发展中国消费信贷的政策建议。
刘青平[5]2016年在《湖南省农村消费信贷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充分挖掘农村消费潜力,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尽管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有进一步提高的巨大空间。制约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因素有很多,农村消费信贷的发展较为缓慢便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显然,探讨农村消费信贷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寻求发展农村消费信贷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途径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湖南省农村居民消费与农村消费信贷的现状,并基于农村消费信贷发展滞后对农村居民消费所产生的制约性影响,重点从居民自身条件、金融机构、社会环境、政府政策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制约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而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湖南省农村消费信贷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农村消费信贷能够明显地促进农村消费,要释放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应当加快农村消费信贷的发展。为此,笔者从改善农村居民自身的条件、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构建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加大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农村消费信贷发展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对策建议。
李凯丰[6]2013年在《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特别是消费需求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消费率比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低15到20个百分点。在这种形势下,消费信贷的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2012年9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要稳步发展消费信贷市场,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集中推进汽车、家电、教育、旅游等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信贷消费发展。此规划是在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战略的背景下出台的,必将推动诸如家电、教育、旅游、电子商务等领域消费信贷快速发展。本文首先界定了消费信贷的概念,并对消费信贷的分类进行了分析,然后介绍了关于消费信贷的一些相关理论。其次,对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现状、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作了深入分析。再次,研究和总结了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消费信贷的经验教训。最后,从做好消费信贷的宣传工作,加强消费信贷中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提高商业银行的防范意识,建立健全消费信贷的相关制度和法规,提出了推动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健康发展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牟家明[7]2008年在《黑龙江省建设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对于启动消费品市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以及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开拓全方位的个人金融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199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以来,各家国有商业银行结合自身的发展,开始稳步发展个人消费贷款,先后推出了个人住房贷款等二十来个贷款品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国有银行的个贷规模还很小,个贷结构还不够合理,发展的脚步还比较缓慢。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增强国有银行迎接挑战的竞争能力,如何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的发展问题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以黑龙江省建设银行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从消费信贷的供给、需求和经济政策叁个方面,系统剖析了制约黑龙江省建设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各种因素。然后在本人多年从事消费信贷业务的经历基础上,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发展消费信贷的成功经验,从银行内部的小环境和外部的大环境两个方面入手,针对存在的各种制约因素,相应的提出了促进黑龙江省建设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曹葵[8]2004年在《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经济分析》文中指出当我们审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结构和现状的时候,尤其是当我们进一步分析个人消费信贷在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时候,我们将明显地感到两种差距:一是在2000年以前的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统计报表中,几乎找不到个人消费信贷的统计数据。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普遍开展,最多不过5年的历史。与西方发达国家开展近百年的历史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二是近5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平均每年大约以160%的增速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短暂的历史与迅猛的增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透过我国商业银行近几年高速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表象,我们的问题是:从理论上讲,消费信贷产生和发展的动因是什么?即消费信贷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什么?从宏观上讲,消费信贷的发展对调节消费需求,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有何意义?从微观上讲,消费信贷业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有何地位和作用?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解释正是撰写本文的目的和重心。围绕探究消费信贷的生存和发展之道,本文沿着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发展和演进的脉络,探寻消费、消费需求和信贷合约行为的理论基础,从中寻找消费信贷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从消费信贷供需双方的微观视角研究消费信贷存在和发展的动因,并进一步揭示影响消费信贷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因素。然后,结合我国实际,并通过消费信贷在中外商业银行中的规模、产品、绩效以及基础制度建设方面的比较分析,探讨消费信贷对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降低经营风险的作用和意义,最后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消费信贷对传导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提高社会整体福利的宏观经济效应,并进一步提出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持续开展消费信贷业务的政策建议。遵循以上思路,本文共有七章,总体上分成叁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的内容。主要是考察和探究消费信贷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为探究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产生和发展的动因提供一个理论知识平台。本章在对西方经济学的消费函数理论进行考察和评析的基础上指出,西方经济学的消费函数理论是在消费信贷作为既定前提的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假设条件下的研究结论,缺乏将消费信贷作为一个因变量来进行研究的理论指导,在分析我国的消费信贷现状时要作出区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章通过考察银行贷款理论,解释了商业银行从生产领域的商业贷款到消费领域的消费信贷的发展历程,指出商业银行在不完全信息市场上存在消费信贷配给现象,消费信贷配给的消除必须建立在个人信用制度、市场法规等基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基础之上。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第叁章、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是对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从中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考察分析。 第二章从影响消费信贷需求的内生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本章指出影响消费信贷需求的内生因素包括消费者的收入、财富、预期以及年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分析了利率、税收、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消费文化对消费信贷需求的影响; 第叁章,从消费信贷供给的角度揭示消费信贷在商业银行功能演进和实现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供给的制度、法律和经济叁方面的因素。最终得出结论:消费信贷在商业银行中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推动消费信贷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四章,我们将消费信贷置于商业银行中的一项金融产品,研究其运作的机理。指出信用分析和风险预测是开展消费信贷业务的前提条件,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发展消费信贷业务的核心,消费信贷保险业务的规范运作将促进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通过中外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市场管理模式、品种以及发展规模的比较分析,揭示我国现阶段消费信贷业务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发展趋势,并分析消费信贷业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美国的消费信贷市场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法律手段来达到控制和管理市场的目的,而很少通过行政方式直接干预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与美国相比,西欧等西方各国政府在消费信贷市场管理中,政府行政的特色要较之于美国强得多,政府干预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也较为直接和频繁,但从管理目标上看,主要侧重于公共目标。而日本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政府对消费信贷市场的强力干预,政府对市场运行状态起决定性的调整作用。我国的消费信贷市场管理模式应该说完全是政府直接干预的模式,在基础制度和法律建设方面还处于空白阶段。在消费信贷品种及其发放模式方面,与美国相比我国的消费信贷产品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第叁部分研究消费信贷的宏观经济效应和探讨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趋势和对策。包括第六章和第七章。第六章从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与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消费信贷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以及消费信贷对经济拉动的实证分析叁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本文研究消费信贷的意义和宗旨;第七章探讨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
赵智颖[9]2013年在《后危机时代美国消费信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5年时间内,世界各国采用积极政策致力于本国经济的恢复,危机中心的美国更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挽救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下滑,全球主要经济体逐渐恢复增长,世界整体进入了“后危机时代”。如何在危机后重振市场活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各国关注的焦点。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消费一直在美国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中消费信贷已经成为美国家庭消费的重要方式,消费信贷成为美国以消费促增长的重要动力,后危机时代美国消费信贷同样为经济复苏做出重要贡献。然而,反思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可以看出,信贷模式在其发展扩大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与消极作用,过度发达的信贷市场与缺乏监管的金融创新是次贷泡沫破裂的重要原因,也是发展消费信贷中亟需解决与规避的问题。与美国相反,我国长期以出口和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危机后全球外贸市场紧缩影响对我国经济影响较大,同时人民币升值压力也使我国出口优势减弱。种种迹象表明后危机时代我国的经济转型目标应以降低国际环境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为主,合理调整内需与外需关系,加快经济转型步伐,采用积极的政策扩大内需、增加消费。其中,发展消费信贷对推动我国国内市场需求有着重要的作用,内贸“十二五”中关于消费信贷新规定的推出充分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政府对消费的重视与决定。因此如何辩证的看待消费信贷的积极作用,同时在发展中规避其消极影响为我国今后发展消费信贷市场提供重要的经验与启示。本文第1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选题背景与研究思路,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进行简要阐述。第2章是消费信贷及相关理论,给出了消费信贷的定义及特征,同时简述了消费理论与信贷理论等作为研究基础。第3、4、5章是论文主体部分,第3章从美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主要通过美国消费信贷演变历程,从宏观演变历程入手分析美国消费信贷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第4章主要介绍了后危机时代美国消费信贷体现出的新变化及其动因分析,着重分析后危机时代美国消费信贷体现出的新变化,并从短期政策、长期政策及宏、微观角度深入分析美国消费信贷这种变化的原因。第5章着重于后危机美国消费信贷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辩证的分析其消费信贷机制的影响及效果。最后一章是对我国消费信贷建设的相关启示,分析我国目前消费信贷现状与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建议。
沈敏[10]2013年在《基于客户需求角度的汽车金融业务发展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汽车产业可以说是发展迅速,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是全球新车产销的第一大市场。但在看到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不可以忽视我国在汽车金融服务方面所处的劣势。与其它的汽车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汽车金融服务一直跟不上汽车产业发展的步伐,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其快速发展。就从汽车消费信贷方面来看,在国外汽车消费信贷占到了汽车销售比例的70%左右,而在我国,2009年汽车消费信贷比例还徘徊在10%左右。这样的一个低比例让我们明确的知道,在我国的汽车金融市场上虽然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在汽车金融发展中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广汽汇理作为我国广东省首家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依托于我国汽车产业这个大市场,以广汽集团为基础为相关品牌的汽车终端客户以及经销商等提供汽车金融服务,以此在推动我国汽车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获得自身的进步。但是,在广汽汇理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中,同我国其它的汽车金融公司一样,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不管是在发展背景还是在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汽车金融发展历史的回顾与评述,对我国汽车金融公司与国外汽车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以及各汽车金融公司之间的发展与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并以国内主要的汽车金融公司一广汽汇理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客户需求及业务发展状况,以此来为我国汽车金融的发展提供实践方面的依据,以期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P2P信贷在旅游消费领域的探析—Y公司“宜分期”消费金融产品的尝试为例[D]. 陆路. 广西师范大学. 2016
[2]. 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 李小龙. 安徽大学. 2017
[3]. 我国的消费信贷及其发展分析[D]. 王淑英. 西南财经大学. 2001
[4]. 中国消费信贷研究[D]. 陈晓静. 复旦大学. 2004
[5]. 湖南省农村消费信贷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D]. 刘青平. 湖南师范大学. 2016
[6].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问题研究[D]. 李凯丰. 河北大学. 2013
[7]. 黑龙江省建设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研究[D]. 牟家明.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
[8].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经济分析[D]. 曹葵. 华东师范大学. 2004
[9]. 后危机时代美国消费信贷研究[D]. 赵智颖. 吉林大学. 2013
[10]. 基于客户需求角度的汽车金融业务发展分析[D]. 沈敏. 南京农业大学. 2013
标签:金融论文; 投资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消费金融论文; 信贷业务论文; p2p网贷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消费信贷论文; 相关性分析论文; 美国金融论文; 互联网银行论文; 信贷规模论文; 个人消费信贷论文; p2p模式论文; 农村金融论文; 经济风险论文; 互联网金融模式论文; 信贷配给论文; 汽车金融论文; 银行论文; p2p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