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恩来与李明扬的交往轶事(论文文献综述)
王锋[1](2014)在《教育生态视域下江苏高教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高等教育生态的视角,运用高等教育生态学基本理论,对江苏高等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优化江苏高等教育发展的措施。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的总体情况。主要包括研究内容、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重点论述了高等教育要面对周围环境变化引起的挑战,必须不断改革创新,提高自身活力,更好地与周围环境协调发展。第二章总结了高等教育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高等教育生态学是教育生态学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具体运用。主要内容包括高等教育的生态环境,生态结构,生态功能,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行为生态,生态系统演化,生态发展的检测与评估等。高等教育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是研究江苏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第三章考察了江苏高等教育生态的定位和发展历史。江苏省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以“文化大革命”十年为转折点,把江苏高等教育的发展分为初步发展阶段、曲折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通过回顾1949年至2013年江苏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从历史的角度总结蕴藏其中的教育生态规律,为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历史经验方面的指导。第四章分析了江苏高等教育生态的问题和发展目标。根据国家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分析江苏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明确今后高等教育生态发展的基本思路,解读从2010年至2020年高等教育生态发展的总体目标。第五章至第九章,以实现江苏高等教育发展总体目标为导向,提出了江苏高等教育生态发展的五项战略措施。一是增强江苏高等教育生态的自身活力。高等教育自身活力是实现江苏从“教育大省”发展为“教育强省”的内在动力。为实现这个转变,必须转变教育主管部门职能,简政放权,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建立政府宏观管理、高校自主办学、社会积极参与的生态体制。不断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加大高等教育投入,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的中心地位,重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改善江苏高等教育生态的外部环境。外部生态环境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从教育生态主体和周围环境的角度,分析了江苏高等教育和自然环境、人口资源、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情况,提出了改善江苏高等教育外部生态环境的措施。三是调整江苏高等教育生态的总体布局。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原因,江苏各地区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区域的角度,分析了江苏高等教育生态总体分布特点,分别对苏南地区、苏中地区、苏北地区的高等教育作了比较,就调整江苏高等教育生态布局提出了对策。四是优化江苏高等教育生态的层次结构。教育主管部门负责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和管理。从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教育、成人教育、国际教育等不同教育层次,分析了江苏高等教育生态层次结构的特点,着重探讨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统计的方法和作用,提出了优化江苏高等教育生态层次结构的措施。五是实现江苏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江苏高等教育生态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从“高校资源计划”的视角,提出控制教育生态承载规模的措施,保持适度发展;从知识产生、加工、传播、应用的视角,提出完善知识传播体系的措施;从重视教师主体地位的视角,提出延长教师学术生命周期的措施。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背景下,对江苏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第十章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指出本研究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以及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和主要不足。江苏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阶段。利用高等教育生态学基本理论提出的发展战略,对于促进江苏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朱季康[2](2004)在《苏中地区报刊事业早期现代化进程(20世纪初—1949年)》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收集整理了数百份报刊基本资料,基本囊括了自20世纪初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江苏中部地区(扬州、泰州、南通3市)范围内的所有报刊状况。全文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20世纪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启动抉择阶段;五四运动至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的蓬勃发展阶段;8年抗战期间的斗争分流阶段;1945年9月至建国的恢复尾声阶段。在每个历史阶段,本文通过对每份报刊的创办年代、发行、发行区域、性质、人员组成、版面、通联、印刷和广告经营等9个方面的介绍,从而形成对该区域各个历史阶段报刊事业发展状况的全面了解。并通过报刊创办人之身份考、报刊名称考、报刊宗旨考、报刊内容探和经营策略探等5个途径对该区域各个历史时期报刊事业的职业化、报刊环境的法制化、报刊运营的主体化和报刊品格的主观化等4个方面进行了解释。通过对这4个报刊早期现代化发展评价指标的估计,并结合同时期苏中区域报刊事业发展4化与全省乃至全国的比较,得出结论:苏中报刊早期现代化进程虽然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所起伏,但是自其20世纪初期诞生以来直至新中国成立,基本大致处于全省、全国的中上等水平。本文最后还对一些苏中报刊的特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与分析。
周勇,王磊[3](2004)在《周恩来与李明扬的交往轶事》文中认为
二、周恩来与李明扬的交往轶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周恩来与李明扬的交往轶事(论文提纲范文)
(1)教育生态视域下江苏高教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
第二章 高等教育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
2.1 高等教育生态环境 |
2.2 高等教育生态结构 |
2.3 高等教育生态功能 |
2.4 高等教育生态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
2.5 高等教育行为生态 |
2.6 高等教育生态系统演化 |
2.7 高等教育生态发展的检测与评估 |
第三章 江苏高等教育生态的定位和历史考察 |
3.1 江苏高等教育生态的定位 |
3.2 江苏高等教育生态的历史考察 |
第四章 江苏高等教育生态的问题和发展目标 |
4.1 江苏高等教育生态的问题 |
4.2 江苏高等教育生态的发展思路 |
4.3 江苏 2020 年高等教育发展主要目标 |
第五章 增强江苏高等教育生态的内在活力 |
5.1 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
5.2 建立生态化管理体制 |
5.3 加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 |
5.4 重视高校文化生态建设 |
5.5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第六章 改善江苏高等教育生态的外部环境 |
6.1 自然环境 |
6.2 人口资源 |
6.3 经济环境 |
6.4 政治环境 |
6.5 文化环境 |
第七章 调整江苏高等教育生态的总体布局 |
7.1 全省高校总体布局 |
7.2 苏南地区高校的分布 |
7.3 苏中地区高校的分布 |
7.4 苏北地区高校的分布 |
7.5 苏南、苏中、苏北地区高校的平衡发展 |
第八章 优化江苏高等教育生态的层次结构 |
8.1 教育主管部门职能的生态学分析 |
8.2 研究生教育的生态学分析 |
8.3 本科教育的生态学分析 |
8.4 高职教育的生态学分析 |
8.5 成人教育的生态学分析 |
8.6 国际教育的生态学分析 |
8.7 优化生态层次结构的措施 |
第九章 实现江苏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
9.1 实施高校资源计划 |
9.2 完善知识生态体系 |
9.3 延长学术生命周期 |
9.4 云计算和大数据在江苏高等教育的应用前景 |
第十章 结论 |
10.1 本研究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 |
10.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 |
10.3 本研究的主要不足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参考文献 |
(2)苏中地区报刊事业早期现代化进程(20世纪初—1949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章 苏中早期报业之兴衰 |
第一章 《文明汇报》的诞生-启动抉择阶段(20世纪初-1919年4月) |
第一节 应时而生 |
第二节 基本状况 |
第三节 因素孕育 |
第四节 进程评估 |
第二章 《海陵声》的催生-蓬勃发展阶段(“五四”运动-1937年) |
第一节 新的契机 |
第二节 基本状况 |
第三节 因素发展 |
第四节 进程评估 |
第三章 《联合日报》的出现--斗争分流阶段(抗战期间) |
第一节 三分天下 |
第二节 基本状况 |
第三节 分流斗争 |
第四节 进程评估 |
第四章 《溱湖日报》的引子--恢复尾声阶段(解放战争期间) |
第一节 新旧交替 |
第二节 基本状况 |
第三节 转型收尾 |
第四节 进程评估 |
尾章 关于苏中早期现代化报业的再思考 |
第一节 半个世纪的教训 |
第二节 四化的再思考 |
第三节 苏中早期现代化报刊的联合 |
第四节 从传声机的喧闹到曙光下的强音 |
结语 |
附录 |
附表一 苏中通讯社简录 |
附表二 笔者搜集之现存苏中报刊原件馆藏地及保存刊期信息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情况 |
四、周恩来与李明扬的交往轶事(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生态视域下江苏高教发展研究[D]. 王锋. 南京林业大学, 2014(04)
- [2]苏中地区报刊事业早期现代化进程(20世纪初—1949年)[D]. 朱季康. 扬州大学, 2004(04)
- [3]周恩来与李明扬的交往轶事[J]. 周勇,王磊. 文史春秋, 2004(01)